昌南市老城区边缘,一间租来的、弥漫着霉味和泡面味的廉价出租屋里,烟雾缭绕。
牛大力狠狠吸完最后一口烟,把烟屁股摁灭在已经堆成小山的烟灰缸里,目光扫过坐在对面的两个兄弟,一个瘦得像根麻杆、眼神却透着一股狠劲的马小军,以及矮壮敦实、面相憨厚却擅长开锁撬柜的郭良勇。
屋里气氛压抑,桌上摊着一张皱巴巴的昌南市老城区地图,几个吃剩的快餐盒散发着油腻的气味。
“妈的,这日子没法过了!”牛大力啐了一口,声音沙哑,“工钱又要不到,债主天天堵门!再弄不到钱,咱们仨都得跳江喂鱼!”
马小军阴着脸,用一把匕首削着指甲,刀刃在昏暗灯光下闪着寒光:“力哥,你说咋整就咋整!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总比现在这样窝窝囊囊强!”
郭良勇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手里无意识地摆弄着几根细铁丝。
牛大力眼中闪过一丝凶光,压低了声音:“老子观察很久了。老城那边,‘龙凤金行’,老字号,生意好,金子多。关键是,那地方旧,巷子多,监控少,条子反应慢。”
他粗糙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龙凤金行”的位置:“就干它一票!”
接下来的几天,这三人开始在不同时段,以各种身份出现在龙凤金行附近。
第一次踩点:午间人流高峰。
牛大力扮作等活儿的农民工,叼着烟,眯着眼,靠在离金行不远处的街角。他注意到,中午时分,金行里客人不少,多是些上了年纪的人来看金饰,店员忙得团团转。门口那个穿着松松垮垮保安制服的老人,更多时候是在打盹或者看报纸,警惕性很低。金行的玻璃门似乎也不怎么结实。
第二次踩点:傍晚交接班。
马小军穿着送外卖的衣服,骑着电动车,故意在金行门口停下假装看手机。他精准地记下了店员换班的时间:下午五点半左右,白班和晚班交接,会有几分钟的混乱,店员们忙着打招呼、交接账目,注意力最分散。他还注意到,金行侧面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窄巷,尽头是个死胡同,但堆着几个垃圾桶,是个暂时躲避视线的绝佳地点。
第三次踩点:打烊前清点。
郭良勇背着一个工具包,扮成水电工,在金行对面楼道的电表箱前磨蹭了半个多小时。他透过金行的玻璃窗观察,晚上八点五十左右,店员开始清点货物,会把部分柜台里的金饰收到后面去,但主要的大件和展示品似乎会留在原地,只是盖上布。这意味着,如果他们行动够快,收获依然会极其丰厚。
第四次踩点:逃跑路线规划。
这是最关键的一次。三人分头行动,骑着几辆破旧的电动车,深入老城区蛛网般的小巷。他们避开主干道上的摄像头,专门寻找那些狭窄、偏僻、甚至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小道。
“力哥,从金行后面这条巷子穿出去,左拐,再右拐,能直接插到解放路后面的旧居民区,那里摄像头全是坏的!”马小军通过廉价的二手对讲机汇报。
“收到。你那边呢?”牛大力问。
郭良勇的声音喘着气:“找到了…污水厂老宿舍区…有…有几栋楼根本没人住…钥匙孔都锈死了…藏东西…绝对安全…”
他们最终规划出一条极其复杂的逃跑路线:得手后,立即钻入金行旁的小巷,骑约五分钟后,在一个废弃的自行车棚下,迅速更换另一批事先准备好的、牌照模糊的电动车和衣服,然后分头驶入更深的巷弄,最终在污水厂旧址附近汇合隐匿。
“力哥,家伙准备好了。”马小军有一天晚上带回一个沉甸甸的黑色塑料袋。里面是三把黝黑发亮的高仿真手枪,重量、手感几乎可以乱真,还有几把锋利的砍刀和几个用来装金饰的厚实帆布包。
“妈的,这玩意…能唬住人吧?”郭良勇有些紧张地拿起一把仿真枪,手有点抖。
“放心!”牛大力一把夺过,熟练地比划了一下,“比真家伙还像!有枪,有刀,还那些店员都是怂包,看见这个,屎都能吓出来!谁敢动?记住,咱们只求财,别伤人,动静越小越好,跑得越快越好!”
行动时间被定在了下周二的傍晚。理由:周二通常是一周中人流相对较少的日子,而且那天下小雨的可能性很大(他们查了天气预报),雨天能见度低,更利于逃跑。
出租屋里,牛大力最后一遍在地图上确认着路线,眼神里充满了赌徒般的疯狂和绝望的狠厉。
“都给老子记清楚了!路线、时间、分工!谁特么掉了链子,别怪兄弟我不讲情面!”
马小军舔了舔嘴唇,眼中是压抑不住的兴奋。郭良勇则默默检查着帆布包和开锁工具。
他们就像三只徘徊在都市阴影里的饿狼,瞪着猩红的眼睛,死死盯上了龙凤金行那块闪烁着诱人金光的招牌,自认为策划了一场天衣无缝的闪电袭击。
他们浑然不知,他们的一切行动,早已被一双来自未来的眼睛,透过时间的迷雾,看得一清二楚。
牛大力狠狠吸完最后一口烟,把烟屁股摁灭在已经堆成小山的烟灰缸里,目光扫过坐在对面的两个兄弟,一个瘦得像根麻杆、眼神却透着一股狠劲的马小军,以及矮壮敦实、面相憨厚却擅长开锁撬柜的郭良勇。
屋里气氛压抑,桌上摊着一张皱巴巴的昌南市老城区地图,几个吃剩的快餐盒散发着油腻的气味。
“妈的,这日子没法过了!”牛大力啐了一口,声音沙哑,“工钱又要不到,债主天天堵门!再弄不到钱,咱们仨都得跳江喂鱼!”
马小军阴着脸,用一把匕首削着指甲,刀刃在昏暗灯光下闪着寒光:“力哥,你说咋整就咋整!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总比现在这样窝窝囊囊强!”
郭良勇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手里无意识地摆弄着几根细铁丝。
牛大力眼中闪过一丝凶光,压低了声音:“老子观察很久了。老城那边,‘龙凤金行’,老字号,生意好,金子多。关键是,那地方旧,巷子多,监控少,条子反应慢。”
他粗糙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龙凤金行”的位置:“就干它一票!”
接下来的几天,这三人开始在不同时段,以各种身份出现在龙凤金行附近。
第一次踩点:午间人流高峰。
牛大力扮作等活儿的农民工,叼着烟,眯着眼,靠在离金行不远处的街角。他注意到,中午时分,金行里客人不少,多是些上了年纪的人来看金饰,店员忙得团团转。门口那个穿着松松垮垮保安制服的老人,更多时候是在打盹或者看报纸,警惕性很低。金行的玻璃门似乎也不怎么结实。
第二次踩点:傍晚交接班。
马小军穿着送外卖的衣服,骑着电动车,故意在金行门口停下假装看手机。他精准地记下了店员换班的时间:下午五点半左右,白班和晚班交接,会有几分钟的混乱,店员们忙着打招呼、交接账目,注意力最分散。他还注意到,金行侧面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窄巷,尽头是个死胡同,但堆着几个垃圾桶,是个暂时躲避视线的绝佳地点。
第三次踩点:打烊前清点。
郭良勇背着一个工具包,扮成水电工,在金行对面楼道的电表箱前磨蹭了半个多小时。他透过金行的玻璃窗观察,晚上八点五十左右,店员开始清点货物,会把部分柜台里的金饰收到后面去,但主要的大件和展示品似乎会留在原地,只是盖上布。这意味着,如果他们行动够快,收获依然会极其丰厚。
第四次踩点:逃跑路线规划。
这是最关键的一次。三人分头行动,骑着几辆破旧的电动车,深入老城区蛛网般的小巷。他们避开主干道上的摄像头,专门寻找那些狭窄、偏僻、甚至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小道。
“力哥,从金行后面这条巷子穿出去,左拐,再右拐,能直接插到解放路后面的旧居民区,那里摄像头全是坏的!”马小军通过廉价的二手对讲机汇报。
“收到。你那边呢?”牛大力问。
郭良勇的声音喘着气:“找到了…污水厂老宿舍区…有…有几栋楼根本没人住…钥匙孔都锈死了…藏东西…绝对安全…”
他们最终规划出一条极其复杂的逃跑路线:得手后,立即钻入金行旁的小巷,骑约五分钟后,在一个废弃的自行车棚下,迅速更换另一批事先准备好的、牌照模糊的电动车和衣服,然后分头驶入更深的巷弄,最终在污水厂旧址附近汇合隐匿。
“力哥,家伙准备好了。”马小军有一天晚上带回一个沉甸甸的黑色塑料袋。里面是三把黝黑发亮的高仿真手枪,重量、手感几乎可以乱真,还有几把锋利的砍刀和几个用来装金饰的厚实帆布包。
“妈的,这玩意…能唬住人吧?”郭良勇有些紧张地拿起一把仿真枪,手有点抖。
“放心!”牛大力一把夺过,熟练地比划了一下,“比真家伙还像!有枪,有刀,还那些店员都是怂包,看见这个,屎都能吓出来!谁敢动?记住,咱们只求财,别伤人,动静越小越好,跑得越快越好!”
行动时间被定在了下周二的傍晚。理由:周二通常是一周中人流相对较少的日子,而且那天下小雨的可能性很大(他们查了天气预报),雨天能见度低,更利于逃跑。
出租屋里,牛大力最后一遍在地图上确认着路线,眼神里充满了赌徒般的疯狂和绝望的狠厉。
“都给老子记清楚了!路线、时间、分工!谁特么掉了链子,别怪兄弟我不讲情面!”
马小军舔了舔嘴唇,眼中是压抑不住的兴奋。郭良勇则默默检查着帆布包和开锁工具。
他们就像三只徘徊在都市阴影里的饿狼,瞪着猩红的眼睛,死死盯上了龙凤金行那块闪烁着诱人金光的招牌,自认为策划了一场天衣无缝的闪电袭击。
他们浑然不知,他们的一切行动,早已被一双来自未来的眼睛,透过时间的迷雾,看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