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推理预测-《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整个昌南市被一桩突如其来的金店劫案搅得沸沸扬扬。

  市局投入了大量警力,各个出城要道设卡盘查,几乎把地皮刮了三尺。那三辆电动车,却像水滴融入大海,凭空消失了。监控探头要么老化模糊,要么被巧妙避开,有价值的线索寥寥。金店的摄像头也只拍到三个人戴头套,穿兰色工装上衣,其他就没什么明显特征了。

  悬赏公告贴满了大街小巷,金额诱人,提供线索的电话响个不停,可惜多是捕风捉影,浪费警力。

  一天过去了,案子毫无进展,卡壳了。

  舆论开始有点压不住。网上已有风言风语,质疑警方办案效率。市局领导压力山大,专案组办公室里烟灰缸堆成了小山,人人脸上都挂着一层焦躁的油汗。

  就在这当口,王德标屁颠屁颠从青川跑省城来了。

  美其名曰:汇报工作,学习先进经验。

  实则,主要是心里那点小算盘拨得响。老领导林万骁在省里站稳了脚跟,势头猛得像坐了火箭。他这旧部,得常走动,烧烧热灶。顺便,也是真有点工作上的困惑想讨个主意。

  当然,他并不关心省城发生的那起金店抢劫案。他一青川经开区公安,省城劫案,关他鸟事啊!

  他电话打给林万骁,语气恭敬里带着熟稔:“老领导,我德标啊!到省城了,您看啥时候方便,赏光吃个便饭?就咱俩,唠唠嗑。”

  林万骁在电话那头笑了笑,心想这王德标真是天生好运啊,早不来,晚不来,这一来就撞上一件大功劳,但他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听不出情绪:“德标啊,你来得真巧。正好,陆蔓陆队也在省厅,好久没聚了,一起吧。”

  王德标一听,更来劲了:“哎呀!那太好了!陆队那是女中豪杰,必须得敬杯酒!”

  于是,三人很快约定了在离省厅不远的一家土菜馆。门脸不起眼,但味道地道,私密性好。老板一看就是懂事的,引他们进了最里间的小包房。

  菜上得很快,红烧肉油光锃亮,土鸡汤香气扑鼻,几样小炒锅气十足。

  王德标抢着倒酒,白的。给林万骁满上,又给陆蔓倒。陆蔓也没矫情,抬手虚扶一下杯沿,算是谢过。

  三杯酒下肚,气氛热络起来。王德标大倒苦水,说经开区工作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应付检查评比能累脱一层皮。又夸老领导在青川经开区打的底子好,他现在算是沾光吃老本。

  林万骁慢条斯理地剔着鱼刺,偶尔点拨一句两句,都是要害:“难点不怕,找准突破口,一子落而满盘活。检查评比是形式,关键是里子要硬,经济要上去,民生要改善,这才是硬道理。”

  王德标点头如捣蒜:“是是是,老领导高见!”

  陆蔓话不多,安静吃菜,偶尔插一句,多是关于治安管理或经侦案件协查方面的实务,刀刀见血,听得王德标一愣一愣,暗自感慨这省厅的就是不一样。

  酒过三巡,话题不知怎的,就绕到了眼下这桩让全市警察头疼的金店劫案上。

  王德标拍着大腿,啧了一声:“娘的,这三个毛贼,真他娘能藏!几百万的金子,就这么扛着飞了?市局那帮人,眼睛都快熬瞎了,愣是没摸到毛!”

  陆蔓放下筷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神里带着职业性的审慎:“计划周密,动作利落,对老城区地形极其熟悉,反侦查意识不弱。不是一般的蠢贼。”

  林万骁夹了一筷子青菜,仿佛随口接道:“电动车…选了最不起眼,但在老城最灵活的交通工具。得手后不往大路跑,专钻耗子巷…这是提前踩好了点的。”

  王德标来了兴致:“领导,您分析分析,这帮家伙能藏哪儿?”

  林万骁抬眼,目光在包厢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深邃,他不直接回答,反而看向陆蔓:“陆队,你是专家。依你看,这种案子,排查重点偏差会在哪儿?”

  陆蔓沉吟片刻:“常规思路是外松内紧,封锁出口,内部筛排。但如果…他们根本没想马上跑呢?”

  林万骁点头,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桌面:“灯下黑。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候最安全。老城区,棚户区,待拆迁区域,流动人口复杂,管理相对松散,藏几个人,几辆车,并不难。更何况…”

  他微微一顿,像是边思考边说:“他们用的电动车,目标不小。三辆,醒目。要想避开搜查,最好的办法不是藏起来不动,而是…尽快脱手,或者改头换面。”

  王德标瞪大眼:“咋脱手?咋改头换面?”

  “黑市。有专门消化这种脏车的渠道,速度快,不留底。”林万骁语气平淡,像在说一件寻常事,“或者,自己动手。电动车结构简单,拆开,零件分开处理,车架扔废品站,电机电池另卖,车牌一扔,重新喷漆…几分钟就能让一辆车彻底变个样。”

  陆蔓的瞳孔微微缩了一下。林万骁说的这些,是办案常识,但从他这个非公安系统的官员嘴里,如此自然流畅地说出来,总让人觉得…有点过于门清了。

  林万骁仿佛没注意到陆蔓的细微反应,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推理”:“他们动作这么快,撤离路线精准,说明对藏身点或者销赃点早有预备。这个点,不会离案发现场太远,否则夜长梦多。但也不会太近,容易撞上搜查网。”

  他拿起一根筷子,在桌上虚虚画了个圈:“以金店为圆心,半径三到五公里,这个区域,尤其是那片待拆迁的纺织厂老家属区,以及毗邻的城中村…鱼龙混杂,棚屋违建多,道路监控盲区大…”

  王德标听得入神,下意识接话:“那片啊!乱得很!租户多是打零工的,收废品的,三教九流啥都有!”

  “嗯。”林万骁放下筷子,像是完成了推演,总结道:“如果是我,我会建议专案组,调整一下排查重心。不要只盯着出城通道和惯犯。重点筛查这个区域内,案发后突然出现的陌生面孔,或者突然关门歇业、行为异常的黑修理铺、废品收购站。”

  他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精准:“留意是否有符合那几辆电动车特征的车辆出现,或者,有人急着出手二手电动车配件,尤其是…雅迪旧款的车架、电机。还有案发后突然阔绰起来的人。”

  包厢里瞬间安静下来。

  只有桌上的鸡汤还在咕嘟冒着细微的热气。

  王德标张着嘴,手里的酒杯忘了放下,一脸“卧槽领导你比刑警还刑警”的震撼表情。

  陆蔓握着茶杯的手,指节微微收紧。

  林万骁这番“推理”,逻辑严密,细节惊人,尤其是对电动车处理方式和嫌疑人藏身地点描述。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分析了。

  这简直像是…像是他亲眼见过一样!

  可这怎么可能?

  还有那条适时发来的“注意安全”的短信…

  此刻这番抽丝剥茧、直指核心的“推论”…

  突然想起林万骁以前在青桥镇时,拉上她去看什么排洪沟工地,结果一锄头挖出座楚国大墓来,好象他早就知道那里有古墓…无数的疑问像沸腾的气泡,在陆蔓心底翻滚、炸开。她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试图从林万骁平静无波的脸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

  但他只是从容地拿起纸巾擦了擦嘴角,仿佛刚才只是闲聊了一段天气。

  “我也是瞎猜,纸上谈兵。”林万骁笑了笑,给自己添了杯茶,“跟你们两位专业人士比不了。不过,办这种案子,有时候就得跳出常规思维。德标,你在基层待过,应该知道,有些地头蛇的消息,比正规渠道灵通。”

  王德标终于回过神,猛点头:“对对对!老领导您说得太对了!我回头就…呃…”他猛地刹住车,意识到自己一个江口青川经开区警察,手伸不到省城市局的案子上。

  陆蔓垂下眼睑,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遮住了她眼底翻涌的情绪。她将杯中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像是下了某种决心。

  那茶,滋味复杂,苦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回甘。

  就像某人提供的这条“线索”。

  这顿饭,吃到这里,味道已经变了。

  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掩盖了无数暗流汹涌。有人借着饭局闲谈,布下了棋子;有人听到了惊雷,却只能保持沉默。

  狩猎的网,已悄然撒下。只是不知,执网者,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