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战略提升-《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新科化工泄漏事件的尘埃落定,以及随之而来的“因祸得福”,并没有让林万骁有丝毫的松懈。相反,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如同一剂强烈的清醒剂,迫使他站在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规划龙湖的未来。

  在一次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专题研讨会上,林万骁抛出了一个引发深思的问题:“同志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龙湖的经济体量、城市框架、产业基础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面向未来,我们龙湖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我们赖以持续发展的底色,又应该是什么?”

  他没有等待回答,而是自问自答,语气沉凝:“这次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去我们可能过于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在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同时,对发展的质量和安全底线,强调得还不够、坚守得还不牢!龙湖不能再走那种依靠资源消耗、甚至容忍安全隐患的粗放式老路了!”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着的龙湖区战略规划图前,目光锐利如刀:“我们必须为龙湖的发展,注入新的基因,奠定新的底色!我认为,这新的底色,就是六个字:安全、绿色、智慧!”

  他详细阐释了这三大底色的内涵: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底线!它不仅是生产安全,还包括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等方方面面。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让投资者放心、让居民安心的‘平安龙湖’。”

  “绿色,是发展的方式和方向!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龙湖’。”

  “智慧,是发展的引擎和支撑!我们要拥抱数字时代,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产业创新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高效、便捷、精准的‘智慧龙湖’。”

  这三大底色的提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对龙湖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林万骁要求,立即启动对《龙湖区未来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的修订工作,将“安全、绿色、智慧”的理念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在他的亲自指导下,修订工作迅速展开。新的战略规划,在原有的产业强区、科技兴区等目标基础上,着重强化了以下几个方面:

  在“安全”底色上,规划明确提出:

  · 构建“全域覆盖、全程可控、全员参与”的大安全体系。除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外,重点布局“城市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整合公安、消防、医疗、交通、气象、地质、危化品监管等各部门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城市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利用大数据和AI模型,实现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早期识别、智能分析和快速响应。林万骁将其比喻为“城市运行的‘智慧神经中枢’和‘免疫系统’”。

  · 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绿色”底色上,规划突出:

  · 将环保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并依托龙湖科创中心,设立“绿色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吸引和孵化相关领域的创新企业和团队。

  · 严格产业准入,提高环保标准,倒逼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地。

  · 全面推进城市绿化美化、水系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在“智慧”底色上,规划强调:

  · 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署物联感知终端,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

  · 深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秒批秒办”。

  ·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 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为了确保新战略的落地,林万骁指示区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围绕“安全、绿色、智慧”三大方向,抓紧制定具体的专项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同时,他要求区委组织部,在“龙湖青年英才计划”中,增设“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等专项培养方向,为新的战略实施储备专业化人才。

  修订后的《龙湖区发展战略规划(修编版)》在区委常委会上获得一致通过。这份凝聚了危机反思和未来前瞻的新蓝图,为龙湖的下一轮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同志们,”林万骁在常委会总结时说道,“将‘安全、绿色、智慧’作为龙湖新的发展底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立足长远、关乎根本的战略抉择。这可能会让我们在某些方面短期内‘慢’一点,但只有这样,我们龙湖的发展才能更健康、更可持续、更有韧性,才能真正行稳致远,在未来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