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桥镇的清晨是被引擎的轰鸣声撕裂的。
数辆贴着“国家文物局”、“央视新闻”字样的越野车,卷着未干的泥泞,鱼贯驶入已被严密封锁的排洪沟区域。
空气不再是往日山野的清新,而是弥漫着一种绷紧的、混杂着泥土、柴油和某种无形期待的焦灼。
警戒线拉起了三层。
最内一层是县公安局增派来的干警,由陆蔓统一指挥,她穿着作训服,身影笔挺,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个试图靠近的身影,声音干脆利落,指令清晰,将秩序维持得滴水不漏。
中间一层是镇里组织的民兵和干部,负责疏导越聚越多的围观村民和闻风而来的各地记者。
最外围,则是通往镇子的各个路口,均有人员值守,闲杂车辆一律劝返。
林万骁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前,白衬衫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一截结实的手腕。
他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只有眼底深处一丝难以察觉的微光,显露出一切尽在掌握的冷静。
县委书记吴大勇和县长秦怀远已于昨日匆匆赶来,主持召开了现场紧急会议,此刻正陪在几位从省里疾驰而来的领导身边,神情是混合着兴奋与紧张的肃然。
省文物局的专家先一步抵达,初步勘察后,那份几乎压抑不住的激动和随之而来的、更高规格的保密及保护要求,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然后,他们就到了。
车门打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却自带权威气场的老者在众人簇拥下下车。
他脚步稳健,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目光第一时间就投向那处已被防水布临时覆盖的发掘点。
“徐文远教授来了!”人群中不知谁低呼一声,引来一阵细微的骚动。
徐文远,国家文物局特派首席专家,国内考古学界泰斗,专攻先秦历史。他的名头,就是金字招牌,他的到来,意味着此地的发现已被定性为最高等级。
吴大勇和秦怀远立刻迎上前,热情而不失恭敬地握手。徐文远只是简单寒暄,注意力早已飞向了核心区域。
“现场情况怎么样?保护措施是否到位?有没有人为破坏?”徐文远的问题直接而专业,语速很快。
“徐教授放心,林万骁同志发现第一时间就采取了最严格的封锁隔离措施,省厅的同志和镇派出所陆蔓同志确保了现场原始状态完好无损。”吴大勇连忙介绍,顺势将身后的林万骁让了出来。
林万骁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徐教授,我是青桥镇长林万骁。目前核心区保持发现时的原貌,初步判断为青铜器类文物,已发现的金属物件未再触动,现场湿度、温度有简易监控。”
徐文远锐利的目光透过镜片落在林万骁身上,打量了他两秒,似乎对这个年轻镇长的果断和条理略显意外,随即点了点头:“做得很好,林镇长。反应迅速,措施得当,这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他没有再多说,在助手和省里专家的陪同下,迅速穿上鞋套,戴上白手套,快步走向发掘点。
央视的直播团队早已架起长枪短炮,灯光打亮,主持人正用压低的、却难掩激动的声音进行着预热播报。
防水布被小心揭开。
那一刻,万籁俱寂。只有相机快门的咔嚓声和无人机在空中的轻微嗡鸣。
徐文远蹲下身,几乎是屏住了呼吸。他手中的毛刷和手铲用得极其轻柔,一点点地剥离着周围的泥土,动作娴熟得像在抚摸婴儿的皮肤。
随着泥土的剥落,更多的细节呈现出来,不仅仅是那截青铜剑,还有与之伴出的、更为复杂的青铜器残片,以及隐约可见的、带有繁复纹饰的漆木器痕迹。
“编钟……这是编钟的构件!”一位蹲在旁边的年轻专家忍不住失声低呼,声音带着颤抖。
徐文远没有抬头,但他的手指微微顿了一下,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
他小心翼翼地清理出一块巴掌大的残片,上面的兽面纹饰狰狞而古拙,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感。
“何止编钟……”徐文远的声音低沉,却像惊雷一样砸在现场每个人的心上,“这规制,这纹饰,这青铜的冶炼水准……绝非寻常贵族墓葬。看这墓道走向和残存封土,规模恐怕远超我们最初预估。”
他缓缓站起身,环顾四周苍翠的山峦,眼神灼热:“楚风……典型的楚文化高等级墓葬群特征。没想到,在北江省,在青桥这样的小地方,竟然藏着如此惊人的……可能是战国时期某位诸侯王级的惊世大墓!”
“诸侯王级?”吴大勇倒吸一口凉气,秦怀远的手也微微抖了一下。
央视的直播镜头牢牢锁定着徐文远激动而又克制的脸庞,将他这句权威论断瞬间传遍了全国。
“青桥镇”、“战国大墓”、“诸侯王级”、“惊天发现”……这几个关键词以爆炸性的速度席卷了网络媒体平台。
青桥镇这个名字,第一次以一种无比震撼的方式,强行闯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冲上了热搜榜首。
现场瞬间沸腾了,压抑的激动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喧嚣。记者们疯狂地按动着快门,试图挤上前提问。
林万骁冷静地指挥镇干部和民兵扩大警戒圈,确保专家工作区域绝对安静。
他的目光与不远处的陆蔓相遇,陆蔓朝他微微颔首,示意安保万无一失,眼神里除了履行职责的坚毅,还有一丝为他感到的复杂情绪,这泼天的机遇,是他一锹挖出来的。
徐文远完全沉浸在发现的震撼中,他拉着省里的专家,快速商讨着下一步的抢救性发掘和永久性保护方案。
“必须立刻成立联合考古队!申请国家级专项经费!” “保护大棚要立刻搭建起来,24小时监控安保!” “周边的地质勘探要马上跟进,确定墓葬群范围!” “这是改写区域历史的大发现!意义太重大了!”
每一项决定,都意味着巨大的资源倾斜和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吴大勇和秦怀远强压着内心的狂喜,立刻表态:“县委县政府坚决支持!要人给人,要地给地!我们立刻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我亲自任组长,怀远同志和林万骁同志任副组长,全力配合国家队的各项工作!”
林万骁的名字,再次被精准地嵌入这个即将运转起来的庞大机器的关键位置。
他适时上前,语调沉稳地汇报:“徐教授,各位领导,镇里已经初步腾空了附近的原农机站仓库,可以作为考古队的临时驻地和工作站。水电通讯保障即刻优先供应。所需人力物资,青桥镇全力协调保障。”
徐文远赞许地看了林万骁一眼:“好!林镇长考虑得很周到。年轻人,有魄力,更有执行力。”
央视的镜头适时地对准了这位年轻的、发现奇迹的镇长。林万骁面对镜头,没有怯场,也没有过度兴奋,只是沉稳地表示:“保护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青桥镇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决服从上级安排,做好一切服务工作。”
低调,务实,却牢牢站在了这历史性机遇的风口浪尖。
直播信号传遍千里。
京城,某间办公室里,有人看着屏幕上林万骁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眼神晦暗不明。
省城,北江银行顶层,赵晋岳将雪茄摁在水晶烟灰缸里,力道大得几乎要将它碾碎,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县城,某些人的算盘珠子,也开始拨得噼啪作响。
青桥镇,这个曾经寂寂无名的山间小镇,一夜之间被推到了时代的聚光灯下。
而林万骁,无疑是站在这光束最中心的那一个。
风已起,于青萍之末,卷动四方云动。真正的波澜,才刚刚开始。
数辆贴着“国家文物局”、“央视新闻”字样的越野车,卷着未干的泥泞,鱼贯驶入已被严密封锁的排洪沟区域。
空气不再是往日山野的清新,而是弥漫着一种绷紧的、混杂着泥土、柴油和某种无形期待的焦灼。
警戒线拉起了三层。
最内一层是县公安局增派来的干警,由陆蔓统一指挥,她穿着作训服,身影笔挺,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个试图靠近的身影,声音干脆利落,指令清晰,将秩序维持得滴水不漏。
中间一层是镇里组织的民兵和干部,负责疏导越聚越多的围观村民和闻风而来的各地记者。
最外围,则是通往镇子的各个路口,均有人员值守,闲杂车辆一律劝返。
林万骁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前,白衬衫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一截结实的手腕。
他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只有眼底深处一丝难以察觉的微光,显露出一切尽在掌握的冷静。
县委书记吴大勇和县长秦怀远已于昨日匆匆赶来,主持召开了现场紧急会议,此刻正陪在几位从省里疾驰而来的领导身边,神情是混合着兴奋与紧张的肃然。
省文物局的专家先一步抵达,初步勘察后,那份几乎压抑不住的激动和随之而来的、更高规格的保密及保护要求,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然后,他们就到了。
车门打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却自带权威气场的老者在众人簇拥下下车。
他脚步稳健,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目光第一时间就投向那处已被防水布临时覆盖的发掘点。
“徐文远教授来了!”人群中不知谁低呼一声,引来一阵细微的骚动。
徐文远,国家文物局特派首席专家,国内考古学界泰斗,专攻先秦历史。他的名头,就是金字招牌,他的到来,意味着此地的发现已被定性为最高等级。
吴大勇和秦怀远立刻迎上前,热情而不失恭敬地握手。徐文远只是简单寒暄,注意力早已飞向了核心区域。
“现场情况怎么样?保护措施是否到位?有没有人为破坏?”徐文远的问题直接而专业,语速很快。
“徐教授放心,林万骁同志发现第一时间就采取了最严格的封锁隔离措施,省厅的同志和镇派出所陆蔓同志确保了现场原始状态完好无损。”吴大勇连忙介绍,顺势将身后的林万骁让了出来。
林万骁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徐教授,我是青桥镇长林万骁。目前核心区保持发现时的原貌,初步判断为青铜器类文物,已发现的金属物件未再触动,现场湿度、温度有简易监控。”
徐文远锐利的目光透过镜片落在林万骁身上,打量了他两秒,似乎对这个年轻镇长的果断和条理略显意外,随即点了点头:“做得很好,林镇长。反应迅速,措施得当,这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他没有再多说,在助手和省里专家的陪同下,迅速穿上鞋套,戴上白手套,快步走向发掘点。
央视的直播团队早已架起长枪短炮,灯光打亮,主持人正用压低的、却难掩激动的声音进行着预热播报。
防水布被小心揭开。
那一刻,万籁俱寂。只有相机快门的咔嚓声和无人机在空中的轻微嗡鸣。
徐文远蹲下身,几乎是屏住了呼吸。他手中的毛刷和手铲用得极其轻柔,一点点地剥离着周围的泥土,动作娴熟得像在抚摸婴儿的皮肤。
随着泥土的剥落,更多的细节呈现出来,不仅仅是那截青铜剑,还有与之伴出的、更为复杂的青铜器残片,以及隐约可见的、带有繁复纹饰的漆木器痕迹。
“编钟……这是编钟的构件!”一位蹲在旁边的年轻专家忍不住失声低呼,声音带着颤抖。
徐文远没有抬头,但他的手指微微顿了一下,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
他小心翼翼地清理出一块巴掌大的残片,上面的兽面纹饰狰狞而古拙,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感。
“何止编钟……”徐文远的声音低沉,却像惊雷一样砸在现场每个人的心上,“这规制,这纹饰,这青铜的冶炼水准……绝非寻常贵族墓葬。看这墓道走向和残存封土,规模恐怕远超我们最初预估。”
他缓缓站起身,环顾四周苍翠的山峦,眼神灼热:“楚风……典型的楚文化高等级墓葬群特征。没想到,在北江省,在青桥这样的小地方,竟然藏着如此惊人的……可能是战国时期某位诸侯王级的惊世大墓!”
“诸侯王级?”吴大勇倒吸一口凉气,秦怀远的手也微微抖了一下。
央视的直播镜头牢牢锁定着徐文远激动而又克制的脸庞,将他这句权威论断瞬间传遍了全国。
“青桥镇”、“战国大墓”、“诸侯王级”、“惊天发现”……这几个关键词以爆炸性的速度席卷了网络媒体平台。
青桥镇这个名字,第一次以一种无比震撼的方式,强行闯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冲上了热搜榜首。
现场瞬间沸腾了,压抑的激动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喧嚣。记者们疯狂地按动着快门,试图挤上前提问。
林万骁冷静地指挥镇干部和民兵扩大警戒圈,确保专家工作区域绝对安静。
他的目光与不远处的陆蔓相遇,陆蔓朝他微微颔首,示意安保万无一失,眼神里除了履行职责的坚毅,还有一丝为他感到的复杂情绪,这泼天的机遇,是他一锹挖出来的。
徐文远完全沉浸在发现的震撼中,他拉着省里的专家,快速商讨着下一步的抢救性发掘和永久性保护方案。
“必须立刻成立联合考古队!申请国家级专项经费!” “保护大棚要立刻搭建起来,24小时监控安保!” “周边的地质勘探要马上跟进,确定墓葬群范围!” “这是改写区域历史的大发现!意义太重大了!”
每一项决定,都意味着巨大的资源倾斜和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吴大勇和秦怀远强压着内心的狂喜,立刻表态:“县委县政府坚决支持!要人给人,要地给地!我们立刻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我亲自任组长,怀远同志和林万骁同志任副组长,全力配合国家队的各项工作!”
林万骁的名字,再次被精准地嵌入这个即将运转起来的庞大机器的关键位置。
他适时上前,语调沉稳地汇报:“徐教授,各位领导,镇里已经初步腾空了附近的原农机站仓库,可以作为考古队的临时驻地和工作站。水电通讯保障即刻优先供应。所需人力物资,青桥镇全力协调保障。”
徐文远赞许地看了林万骁一眼:“好!林镇长考虑得很周到。年轻人,有魄力,更有执行力。”
央视的镜头适时地对准了这位年轻的、发现奇迹的镇长。林万骁面对镜头,没有怯场,也没有过度兴奋,只是沉稳地表示:“保护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青桥镇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决服从上级安排,做好一切服务工作。”
低调,务实,却牢牢站在了这历史性机遇的风口浪尖。
直播信号传遍千里。
京城,某间办公室里,有人看着屏幕上林万骁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眼神晦暗不明。
省城,北江银行顶层,赵晋岳将雪茄摁在水晶烟灰缸里,力道大得几乎要将它碾碎,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县城,某些人的算盘珠子,也开始拨得噼啪作响。
青桥镇,这个曾经寂寂无名的山间小镇,一夜之间被推到了时代的聚光灯下。
而林万骁,无疑是站在这光束最中心的那一个。
风已起,于青萍之末,卷动四方云动。真正的波澜,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