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青桥班底-《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县委常委考察的余威,像一层看不见的薄膜,笼罩在青桥镇政府大院上空。

  空气里多了些东西,是敬畏,是审视,也是更小心翼翼的站队。

  人人都清楚,青桥镇这艘小船,如今绑上了县里甚至省里的大火箭,掌舵的林万骁,虽年轻,却已是真正说一不二的人物。

  火箭要飞得稳,燃料、方向、安保,缺一不可。

  林万骁比谁都明白,上面的支持是东风,但真正要在这波谲云诡的基层扎下根、办成事,必须有自己的基本盘。

  一盘散沙,经不起风浪。

  夜深了,镇政府三楼小会议室的灯还亮着,像旷野里唯一的星。

  屋里烟气不重,只林万骁指间夹着半支燃着的烟,青雾袅袅。他对面,坐着三个人。

  组织委员陈亮,瘦高个,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精光,面前摊开着笔记本和几份干部花名册。

  他是写材料出身,笔头硬,脑子活,对镇上大小干部的情况摸得门清,但以前苦于没人撑腰,许多想法只能烂在肚子里。

  财政所长老周,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指尖有常年摸账本留下的薄茧。

  他捧着个掉了漆的保温杯,吹一口,喝一口,眼神稳得像秤砣。管钱袋子的人,谨慎是天性。

  派出所长陆蔓,坐得最直,警服外套搭在椅背,制式衬衫的扣子扣到最上一颗。她没带笔记本,双手平放在桌上,目光清冽,像擦亮的枪管,时刻处于待击发状态。

  省厅下来的背景,让她自带三分底气,但扎根乡镇,她更需要一份实实在在的功绩和…某种认可。

  这三人,是林万骁经过数月观察、试探、乃至几次危机考验后,筛选出的核心人选。人事、钱财、刀把子。

  林万骁摁灭了烟,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县里的纪要下来了,考古公园和配套项目,是头等大事。钱、人、地、治安,样样都不能出岔子。”

  他目光扫过三人,不疾不徐:“压力有多大,机遇有多大,各位心里都有数。事情办好了,青桥就是全省的样板,在座的每一位,前程自不必说。办砸了……”他顿了顿,没往下说,但那未尽的意味比说出来更沉重。

  老周捧着保温杯,缓缓点头:“镇长放心,财政所这边,每一笔进出,都严格按制度办,账目清晰,笔笔有踪。”这是表态,更是承诺。他管的钱,绝不会成为别人攻讦林万骁的突破口。

  陈亮推了推眼镜,接口道:“人事上,目前几个关键岗位,还算得力。但接下来项目全面铺开,需要补充的精干力量不少。我初步捋了个名单,都是些想干事、能干事、背景清白的年轻人,请镇长过目。”他将一份名单轻轻推到林万骁面前。这不是简单的名单,是一份投名状,更是一张未来权力结构的雏形蓝图。

  林万骁没看名单,目光转向陆蔓:“陆委员,你呢?青桥马上要变成大工地,流动人口剧增,三教九流都会盯过来,治安这一块,是底线,也是高压线。”

  陆蔓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声音斩钉截铁:“治安问题,林镇长不必担心。我所里的人员已经重新调配,重点区域24小时巡逻,所有外来人口登记造册,可疑人员一律重点监控。谁敢在这个时候伸手搞乱,我保证他伸哪只,剁哪只。”她话语里的狠劲和决绝,让陈亮和老周都下意识地坐直了些。

  “好。”林万骁要的就是这句话,“但不止是明面上的治安。项目推进,触及的利益方很多,明的暗的手段都不会少。我要你手里那根线,放长一点,再放长一点。那些躲在后面煽风点火、递条子、打招呼的人,我要知道是谁,想干什么。”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陆蔓的眼神锐利起来,她听懂了这个更隐秘、更重要的任务。“明白。我会安排可靠的人,盯紧几条线。”她没有问具体是哪几条线,彼此心照不宣。赵晋岳的影子,像幽灵一样盘旋在青桥镇的上空。

  林万骁身体前倾,双手按在桌上,目光如炬,从陈亮、老周、陆蔓脸上掠过:“从今天起,青桥镇的大小事务,我们四人通盘考量。人事调动,陈亮你把第一道关,拿出初步意见。资金审批,老周你负责专业审核,不合规的,天王老子的条子也不管用。安全维稳,陆委员你全权处置,有突发情况,可先行后奏。”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如同敲下三枚无形的印章,赋予了三人超越常规的权责。

  “遇到交叉问题,或是拿不准的,”林万骁最后道,“随时直接向我汇报。我们每周至少碰头一次,就在这儿。对外,一切照旧,按程序办。对内,我要的是高效、稳妥、绝对掌控。”

  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

  陈亮、老周、陆蔓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欢呼,没有激动,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被信任也被捆绑的觉悟。

  他们明白,从这一刻起,他们就不再仅仅是部门的负责人,而是牢牢绑在林万骁这架战车上的核心组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明白。”陈亮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 “好。”老周言简意赅,拧紧了保温杯盖子。 “收到。”陆蔓的回答依旧干脆,像子弹上膛。

  林万骁重新坐回椅子,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却真实的笑意:“那就这样。散会。”

  三人起身离去,脚步都比来时更沉,也更稳。走廊的灯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个刚刚成型的、坚不可摧的同盟。

  林万骁独自留在会议室,又点起一支烟。

  青烟缭绕中,他目光幽深。

  “青桥班底”已成雏形。人事、财政、治安,这三根支柱牢牢握在手中,他才能在这风高浪急的机遇期,真正站稳脚跟,施展拳脚。

  这仅仅是开始。他知道,暗处的眼睛,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