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信息局局长办公室。林万骁坐在办公椅上,伸了下懒腰,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
他看了一下手表,起身走出办公室,去发改委开会。
作为局长的他面对的已不仅仅是局内事务。作为部里重要的业务局一把手,他需要更多地代表部里,参与到跨部委的协调与合作中。这是一张更为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关乎资源、权限与影响力的博弈。
这是他接手的一个重要的跨部委任务,是参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的“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下设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专项工作组”。这个工作组规格很高,成员包括工信、财政、央行、市场监管、网信办等十几个关键部委的司局级领导,目标是共同研究制定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的政策框架。
会议在发改委举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各路“诸候”,个个气度不凡,代表着各自部门的立场与利益。
会议开始,发改委高技术司的司长老胡作为召集人,先定了调子,强调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以及打破壁垒、促进流通的紧迫性。
话音刚落,工信部的一位副司长就率先发言,语气带着技术官僚的自信:“数据流通的前提是标准与安全。我们部里主导制定的《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和《数据安全评估规范》是基础,建议作为工作组优先讨论和确定的底层标准。”显然,工信部希望将其标准树立为行业圭臬,掌握话语权。
央行的一位局长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接话:“金融数据敏感性强,关系国家金融安全和个人隐私。数据流通必须在审慎监管框架下进行,特别是跨境流动,必须严格管控。”央行的立场向来以稳健,甚至保守着称。
财政部的代表则更关心钱袋子:“数据资产入表、估值、税收问题怎么解决?没有清晰的财务处理规则和利益分配机制,市场主体就没有积极性。”
网信办的同志则紧扣自身职责,强调数据流通中的“内容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不容忽视。
林万骁安静地听着,没有急于表态。他注意到,会场上有两个人听得格外专注,不时记录。一位是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司的副司长李悦,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眼神明亮,思维敏捷;另一位是科技部战略规划司的副司长刘斌,戴着黑框眼镜,颇有学者气质。
几轮发言下来,讨论陷入了僵局。各部门都强调自身领域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希望以自己的规则为基础,互不相让,会议气氛有些沉闷。
轮到林万骁发言时,他没有重复其他部门强调的具体风险或技术标准,而是将问题拔高了一个层次:
“各位领导,我们讨论数据要素市场化,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制定一堆完美的、但可能彼此冲突的标准和规范束之高阁?还是为了真正释放数据的生产力,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
他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平和却有力:“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确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公共价值导向’。数据流通,不是为了流通而流通,而是要服务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国家竞争能力的提升。在这个大前提下,再来平衡安全与发展、效率与公平、部门职责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他提出建议:“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场景驱动’的路径?先不去争论抽象的统一标准,而是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紧迫性且风险相对可控的具体应用场景,比如‘科研数据共享’、‘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普惠金融服务’等,在这些特定场景下,探索建立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流通和监管的‘小闭环’试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摸索规则、凝聚共识,成熟一个,推广一个。这或许比一开始就追求大而全的统一框架,更具可操作性。”
这个思路,跳出了非此即彼的争论,提供了一个务实且富有建设性的突破口。
话音刚落,科技部的刘斌副司长立刻表示赞同:“林局长这个思路很好!我们科技部一直苦于科研数据孤岛问题,如果能以‘科研数据共享’为试点,先行先试,对推动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市场监管总局的李悦也点头附和:“从具体场景入手,更容易明确各方权责利,监管也更能有的放矢。比如‘网络交易信用数据共享’这个场景,就非常值得探索。”
发改委的胡司长眼中也露出赞赏之色:“万骁同志这个‘场景驱动’的建议,很有见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当然,也有不以为然者。工信部那位副司长微微皱眉,似乎觉得这动摇了其标准先行的主张。央行的代表则依旧持保留态度,强调任何场景都不能突破金融安全的底线。
但无论如何,林万骁凭借其清晰的思路和务实的态度,在第一次会议上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功地将李悦和刘斌这两位思路相近、能力出众的干部,无形中拉近了自己的“朋友圈”。
会后,李悦和刘斌主动过来与林万骁交换了联系方式。
“林局,您刚才讲的‘场景驱动’和‘公共价值导向’,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李悦快人快语,“以后在数据治理和网络市场监管方面,还请多指导。”
刘斌也推了推眼镜,诚恳地说:“科技数据共享这块,我们很希望和舆情局,以及您牵头的燕大实验室加强合作。”
“两位太客气了,互相学习。”林万骁与他们握手,态度谦和而真诚,“都是为了工作,以后多沟通。”
在后续的工作组会议和私下交流中,林万骁与李悦、刘鑫逐渐形成了默契。他们经常在会前沟通立场,在会上相互声援,共同推动将“场景试点”的思路写入工作组的阶段性报告。同时,林万骁也谨慎地处理与工信部、央行等部门的关系,尊重其核心关切,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展现出灵活性与合作诚意,避免将潜在的合作对象推向对立面。
他看了一下手表,起身走出办公室,去发改委开会。
作为局长的他面对的已不仅仅是局内事务。作为部里重要的业务局一把手,他需要更多地代表部里,参与到跨部委的协调与合作中。这是一张更为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关乎资源、权限与影响力的博弈。
这是他接手的一个重要的跨部委任务,是参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的“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下设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专项工作组”。这个工作组规格很高,成员包括工信、财政、央行、市场监管、网信办等十几个关键部委的司局级领导,目标是共同研究制定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的政策框架。
会议在发改委举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各路“诸候”,个个气度不凡,代表着各自部门的立场与利益。
会议开始,发改委高技术司的司长老胡作为召集人,先定了调子,强调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以及打破壁垒、促进流通的紧迫性。
话音刚落,工信部的一位副司长就率先发言,语气带着技术官僚的自信:“数据流通的前提是标准与安全。我们部里主导制定的《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和《数据安全评估规范》是基础,建议作为工作组优先讨论和确定的底层标准。”显然,工信部希望将其标准树立为行业圭臬,掌握话语权。
央行的一位局长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接话:“金融数据敏感性强,关系国家金融安全和个人隐私。数据流通必须在审慎监管框架下进行,特别是跨境流动,必须严格管控。”央行的立场向来以稳健,甚至保守着称。
财政部的代表则更关心钱袋子:“数据资产入表、估值、税收问题怎么解决?没有清晰的财务处理规则和利益分配机制,市场主体就没有积极性。”
网信办的同志则紧扣自身职责,强调数据流通中的“内容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不容忽视。
林万骁安静地听着,没有急于表态。他注意到,会场上有两个人听得格外专注,不时记录。一位是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司的副司长李悦,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眼神明亮,思维敏捷;另一位是科技部战略规划司的副司长刘斌,戴着黑框眼镜,颇有学者气质。
几轮发言下来,讨论陷入了僵局。各部门都强调自身领域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希望以自己的规则为基础,互不相让,会议气氛有些沉闷。
轮到林万骁发言时,他没有重复其他部门强调的具体风险或技术标准,而是将问题拔高了一个层次:
“各位领导,我们讨论数据要素市场化,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制定一堆完美的、但可能彼此冲突的标准和规范束之高阁?还是为了真正释放数据的生产力,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
他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平和却有力:“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确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公共价值导向’。数据流通,不是为了流通而流通,而是要服务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国家竞争能力的提升。在这个大前提下,再来平衡安全与发展、效率与公平、部门职责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他提出建议:“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场景驱动’的路径?先不去争论抽象的统一标准,而是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紧迫性且风险相对可控的具体应用场景,比如‘科研数据共享’、‘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普惠金融服务’等,在这些特定场景下,探索建立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流通和监管的‘小闭环’试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摸索规则、凝聚共识,成熟一个,推广一个。这或许比一开始就追求大而全的统一框架,更具可操作性。”
这个思路,跳出了非此即彼的争论,提供了一个务实且富有建设性的突破口。
话音刚落,科技部的刘斌副司长立刻表示赞同:“林局长这个思路很好!我们科技部一直苦于科研数据孤岛问题,如果能以‘科研数据共享’为试点,先行先试,对推动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市场监管总局的李悦也点头附和:“从具体场景入手,更容易明确各方权责利,监管也更能有的放矢。比如‘网络交易信用数据共享’这个场景,就非常值得探索。”
发改委的胡司长眼中也露出赞赏之色:“万骁同志这个‘场景驱动’的建议,很有见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当然,也有不以为然者。工信部那位副司长微微皱眉,似乎觉得这动摇了其标准先行的主张。央行的代表则依旧持保留态度,强调任何场景都不能突破金融安全的底线。
但无论如何,林万骁凭借其清晰的思路和务实的态度,在第一次会议上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功地将李悦和刘斌这两位思路相近、能力出众的干部,无形中拉近了自己的“朋友圈”。
会后,李悦和刘斌主动过来与林万骁交换了联系方式。
“林局,您刚才讲的‘场景驱动’和‘公共价值导向’,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李悦快人快语,“以后在数据治理和网络市场监管方面,还请多指导。”
刘斌也推了推眼镜,诚恳地说:“科技数据共享这块,我们很希望和舆情局,以及您牵头的燕大实验室加强合作。”
“两位太客气了,互相学习。”林万骁与他们握手,态度谦和而真诚,“都是为了工作,以后多沟通。”
在后续的工作组会议和私下交流中,林万骁与李悦、刘鑫逐渐形成了默契。他们经常在会前沟通立场,在会上相互声援,共同推动将“场景试点”的思路写入工作组的阶段性报告。同时,林万骁也谨慎地处理与工信部、央行等部门的关系,尊重其核心关切,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展现出灵活性与合作诚意,避免将潜在的合作对象推向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