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林万骁提着两盒上好的红茶,步行走进一条细长胡同。他去拜访中宣部原副部长,国家版权局原局长伍长庚。
伍老退休后,就住在这里一间小院。
小院门虚掩着,林万骁轻叩两下,里面传来一个洪亮却略显苍老的声音:“是万骁吧?进来,门没锁。”
推门而入,只见伍老正穿着一身旧中山装,拿着把花剪,在院里那棵老石榴树下比划。院子不大,但收拾得极干净,墙角几盆兰草长势正好。
“伍老,”林万骁快走两步,将茶叶放在院中的石桌上,“打扰您清净了。”
“清净什么,巴不得有人来跟我说说话。”伍老放下花剪,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炯炯地打量他,“嗯,精气神不错,没被版权局那摊子事压垮。”
两人在石凳上坐下,伍老的老伴提着刚烧开的水壶出来,笑着跟林万骁打了声招呼,便熟练地开始泡茶。
“你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打算怎么烧啊?”伍老开门见山,没什么寒暄客套。
林万骁知道老领导的脾气,也不绕弯子,将这几天了解到的主要问题、初步思路,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重点提到了法律滞后、执法困境和国际压力。
伍老静静听着,手指在石桌上轻轻敲击,直到林万骁说完,他才端起面前那杯滚烫的茶,吹了吹气。
“万骁啊,”他呷了一口,缓缓道,“版权管理这活儿,不像你以前在地方搞经济,可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它更像‘绣花功夫’。”
“绣花功夫?”林万骁微微前倾身体。
“对,绣花。”伍老放下茶杯,目光变得深远,“一针一线,都得讲究。线头要对准,力道要均匀,图案要精美,还不能把底布给戳破了。急了不行,糙了更不行。”
他指了指林万骁:“你刚才说的,什么法律修订、平台监管、国际斗争,都对。但根子上,你得先弄明白,你这朵‘花’是绣给谁看的?是绣在什么‘布’上的?”
林万骁若有所思。
“版权法条,是死的。”伍老继续道,“但文化产业,是活的。你熟读法律条文,这没错,是基本功。但不能陷入‘法条主义’。举个例子,网络小说作者跟平台签的合同,里面坑有多少?按现有法律,可能挑不出太大毛病,但作者就是被盘剥得厉害,创作积极性从哪儿来?你再比如,那些短视频用的背景音乐,版权怎么算?按传统授权模式,根本玩不转,产业就别发展了。”
伍老顿了顿,语气加重:“所以,你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得多往下跑,去影视公司、去音乐平台、去动漫基地、甚至去那些搞AI创作的小作坊看看。听听创作者怎么说,听听企业怎么想,也听听用户怎么抱怨。懂了产业的实际生态,你的政策、你的执法,才能接地气,才不会好心办坏事,一管就死。”
林万骁深深点头:“我明白了,伍老。脱离实际的法条,就是无根之木。”
“是这个理。”伍老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还有就是,部里面对版权局的工作,期望可不太一样。”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有些人,希望你稳字当头,不出乱子就行,版权工作嘛,在他们看来,终究是‘文绉绉’的,比不上经济、金融那些部门显眼。但还有些人,”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认为版权是意识形态前沿,是文化安全的重要关口,希望你有所作为,能真正管起来,管出成效,甚至能借此在国际上争夺话语权。”
林万骁心神一凛。伍老这话,点出了部内不同派系或领导对版权局工作的不同定位。这直接关系到资源倾斜和上级支持力度。
“你屁股底下这个位置,”伍老手指点了点石桌,“看着是冷灶,但弄好了,也能烧出热火来。关键看你有没有这个能耐,能不能把握住这个‘度’。既要符合上面的大方向,又要切合下面的实情。不容易啊。”
这时,伍老伴又过来续水,笑着插话:“老伍,你就别光给万骁压力了。万骁年轻,有冲劲,肯定能干好。”
“你懂什么?”伍老瞪了老伴一眼,语气却并不严厉,“我这是给他交底!免得他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他转回头对林万骁说,“别怕有压力,有争议。版权这块,想干点实事,就不可能没争议。当初我推动建立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骂我的人也不少,说我是搞垄断。现在看,没有这个组织,音乐、音像领域的版权费用收取,更是一团乱麻。”
伍老似乎想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眼神有些感慨:“记住,只要你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文化繁荣,是为了保护真正的创新,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那就大胆去做。遇到阻力,多动脑筋,多找方法,也可以来找我这个老头子念叨念叨,虽然退了,一些老关系总还是有的。”
这话已是极重的承诺和支持。林万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郑重道:“伍老,您的教诲,我记下了。绣花功夫,我一点一点学,一点一点练。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不是我的期望,是这份事业的期望。”伍老摆摆手,随即又想起什么,“对了,你之前在龙湖搞的那个文创园区,我听说不错。版权管理和产业发展结合,这是个好路子。可以继续深化,搞出个样板来。”
又聊了约莫半小时,林万骁见伍老面露倦色,便起身告辞。
伍老把他送到院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万骁,好好干。版权这片天地,小看它的人很多,但真正能把它玩转的人,很少。我看好你。”
离开胡同,坐回车里,林万骁没有立刻让司机开车。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回味着伍老的话。
“绣花功夫”、“懂产业实际”、“部内不同期望”、“争议中做事”……每一个词,都沉甸甸的。
这与岳父从更高层面进行的战略点拨相互补充,让他对版权局局长这个职位的认知,从二维的平面图,变成了立体的、充满复杂细节的沙盘。
未来的工作,不仅需要宏观的战略眼光,更需要极其细腻的微观操作。既要读懂法律文本的字面意思,更要理解条文背后活生生的产业逻辑和利益诉求。既要平衡部内不同的声音,争取最大支持,又要顶住压力,在关键问题上坚持原则。
这确实是一场全新的考验。
伍老说得对,这是一片看似文绉绉,实则暗流汹涌的天地。而他,已经站在了潮头。
绣花就绣花。他林万骁,从来就不缺耐心,更不缺把“冷灶”烧成“热火”的决心和手段。这场精细的“绣花”之战,他接下了。
伍老退休后,就住在这里一间小院。
小院门虚掩着,林万骁轻叩两下,里面传来一个洪亮却略显苍老的声音:“是万骁吧?进来,门没锁。”
推门而入,只见伍老正穿着一身旧中山装,拿着把花剪,在院里那棵老石榴树下比划。院子不大,但收拾得极干净,墙角几盆兰草长势正好。
“伍老,”林万骁快走两步,将茶叶放在院中的石桌上,“打扰您清净了。”
“清净什么,巴不得有人来跟我说说话。”伍老放下花剪,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炯炯地打量他,“嗯,精气神不错,没被版权局那摊子事压垮。”
两人在石凳上坐下,伍老的老伴提着刚烧开的水壶出来,笑着跟林万骁打了声招呼,便熟练地开始泡茶。
“你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打算怎么烧啊?”伍老开门见山,没什么寒暄客套。
林万骁知道老领导的脾气,也不绕弯子,将这几天了解到的主要问题、初步思路,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重点提到了法律滞后、执法困境和国际压力。
伍老静静听着,手指在石桌上轻轻敲击,直到林万骁说完,他才端起面前那杯滚烫的茶,吹了吹气。
“万骁啊,”他呷了一口,缓缓道,“版权管理这活儿,不像你以前在地方搞经济,可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它更像‘绣花功夫’。”
“绣花功夫?”林万骁微微前倾身体。
“对,绣花。”伍老放下茶杯,目光变得深远,“一针一线,都得讲究。线头要对准,力道要均匀,图案要精美,还不能把底布给戳破了。急了不行,糙了更不行。”
他指了指林万骁:“你刚才说的,什么法律修订、平台监管、国际斗争,都对。但根子上,你得先弄明白,你这朵‘花’是绣给谁看的?是绣在什么‘布’上的?”
林万骁若有所思。
“版权法条,是死的。”伍老继续道,“但文化产业,是活的。你熟读法律条文,这没错,是基本功。但不能陷入‘法条主义’。举个例子,网络小说作者跟平台签的合同,里面坑有多少?按现有法律,可能挑不出太大毛病,但作者就是被盘剥得厉害,创作积极性从哪儿来?你再比如,那些短视频用的背景音乐,版权怎么算?按传统授权模式,根本玩不转,产业就别发展了。”
伍老顿了顿,语气加重:“所以,你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得多往下跑,去影视公司、去音乐平台、去动漫基地、甚至去那些搞AI创作的小作坊看看。听听创作者怎么说,听听企业怎么想,也听听用户怎么抱怨。懂了产业的实际生态,你的政策、你的执法,才能接地气,才不会好心办坏事,一管就死。”
林万骁深深点头:“我明白了,伍老。脱离实际的法条,就是无根之木。”
“是这个理。”伍老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还有就是,部里面对版权局的工作,期望可不太一样。”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有些人,希望你稳字当头,不出乱子就行,版权工作嘛,在他们看来,终究是‘文绉绉’的,比不上经济、金融那些部门显眼。但还有些人,”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认为版权是意识形态前沿,是文化安全的重要关口,希望你有所作为,能真正管起来,管出成效,甚至能借此在国际上争夺话语权。”
林万骁心神一凛。伍老这话,点出了部内不同派系或领导对版权局工作的不同定位。这直接关系到资源倾斜和上级支持力度。
“你屁股底下这个位置,”伍老手指点了点石桌,“看着是冷灶,但弄好了,也能烧出热火来。关键看你有没有这个能耐,能不能把握住这个‘度’。既要符合上面的大方向,又要切合下面的实情。不容易啊。”
这时,伍老伴又过来续水,笑着插话:“老伍,你就别光给万骁压力了。万骁年轻,有冲劲,肯定能干好。”
“你懂什么?”伍老瞪了老伴一眼,语气却并不严厉,“我这是给他交底!免得他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他转回头对林万骁说,“别怕有压力,有争议。版权这块,想干点实事,就不可能没争议。当初我推动建立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骂我的人也不少,说我是搞垄断。现在看,没有这个组织,音乐、音像领域的版权费用收取,更是一团乱麻。”
伍老似乎想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眼神有些感慨:“记住,只要你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文化繁荣,是为了保护真正的创新,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那就大胆去做。遇到阻力,多动脑筋,多找方法,也可以来找我这个老头子念叨念叨,虽然退了,一些老关系总还是有的。”
这话已是极重的承诺和支持。林万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郑重道:“伍老,您的教诲,我记下了。绣花功夫,我一点一点学,一点一点练。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不是我的期望,是这份事业的期望。”伍老摆摆手,随即又想起什么,“对了,你之前在龙湖搞的那个文创园区,我听说不错。版权管理和产业发展结合,这是个好路子。可以继续深化,搞出个样板来。”
又聊了约莫半小时,林万骁见伍老面露倦色,便起身告辞。
伍老把他送到院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万骁,好好干。版权这片天地,小看它的人很多,但真正能把它玩转的人,很少。我看好你。”
离开胡同,坐回车里,林万骁没有立刻让司机开车。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回味着伍老的话。
“绣花功夫”、“懂产业实际”、“部内不同期望”、“争议中做事”……每一个词,都沉甸甸的。
这与岳父从更高层面进行的战略点拨相互补充,让他对版权局局长这个职位的认知,从二维的平面图,变成了立体的、充满复杂细节的沙盘。
未来的工作,不仅需要宏观的战略眼光,更需要极其细腻的微观操作。既要读懂法律文本的字面意思,更要理解条文背后活生生的产业逻辑和利益诉求。既要平衡部内不同的声音,争取最大支持,又要顶住压力,在关键问题上坚持原则。
这确实是一场全新的考验。
伍老说得对,这是一片看似文绉绉,实则暗流汹涌的天地。而他,已经站在了潮头。
绣花就绣花。他林万骁,从来就不缺耐心,更不缺把“冷灶”烧成“热火”的决心和手段。这场精细的“绣花”之战,他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