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权衡利弊定抉择-《三国赵云传》

  三国赵云传:龙隐乱世

  第五百八十四章:权衡利弊定抉择

  江风呼啸,吹动着曹操的战袍,他伫立在马背上,眉头紧锁,眼神中交织着愤怒、不甘与无奈。合肥的危急、东吴的逼迫、蜀军的条件,如三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曹军众将围在曹操身旁,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夏侯渊按捺不住,大声说道:“丞相,合肥乃我军咽喉要地,绝不能落入孙权之手。末将愿即刻率兵回援,哪怕拼个鱼死网破,也要保住合肥!”

  徐晃却摇了摇头,冷静分析道:“夏侯将军,此时贸然回援,若蜀军趁机进攻,我军腹背受敌,恐有全军覆没之险。不如先与蜀军达成临时议和,待解决东吴之患,再与蜀军计较。”

  曹操沉默不语,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若放弃合肥,孙权势力将进一步坐大,对曹军未来统一大业极为不利;但若不答应蜀军条件,与蜀军继续开战,合肥必然失守,届时曹军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而蜀军阵营中,刘备看着陷入沉思的曹操,轻声对诸葛亮道:“军师,曹操此刻犹豫不决,我们是否要再添一把火,迫使他尽快做出决定?”

  诸葛亮微笑着摇了摇头,羽扇轻摇道:“皇叔莫急,曹操乃当世枭雄,此刻他心中定在激烈挣扎。我们只需耐心等待,给他足够的压力,他自会做出对我们有利的抉择。”

  此时,东吴使者见曹操许久未回应,再次上前道:“曹公,我家将军诚意十足,只要您答应条件,便可立刻撤兵。否则,合肥城破只在旦夕之间,还望曹公三思。”

  曹操怒目而视,喝道:“回去告诉孙权,他莫要得寸进尺!本王绝不会轻易屈服于他的威胁!”但话虽如此,他的语气中却透露出一丝无力。

  就在这时,曹军后方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一名斥候快马加鞭赶来,大声禀报:“丞相,不好了!后方又有东吴水军沿江而上,似有截断我军退路之意!”

  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彻底击碎了曹操最后的侥幸心理。他深知,若再不做出决定,曹军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曹操长叹一声,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他缓缓调转马头,面向刘备和诸葛亮,声音沙哑地说道:“刘备,本王答应你的条件。荆州全境归还蜀军,释放所有被俘蜀军将士,并给予一定补偿。十年内,曹军不越长江一步。”

  刘备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拱手道:“曹公深明大义,实乃天下之幸。既如此,我们便即刻签订和约,共守承诺。”

  诸葛亮也微笑着点头,说道:“曹公此举,避免了生灵涂炭,功德无量。待和约签订,我军也会助曹公稳定后方,共同应对东吴之患。”

  曹操冷哼一声,心中虽满是不甘,但也知道此刻只能如此。随后,双方将领开始准备和约签订事宜。在江边中央,重新搭建起了议和台,刘备与曹操再次相对而立。

  赵云手持长枪,站在刘备身后,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以防有任何意外发生。当刘备和曹操在和约上签下名字后,现场响起了一阵松了口气的声音。

  然而,就在这看似和平的时刻,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激昂的战鼓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支东吴军队正朝着江边疾驰而来,为首的将领正是东吴大将甘宁。

  甘宁手持大刀,大声喊道:“曹操、刘备,你们莫要以为签订了和约就能高枕无忧!今日我东吴要一统江东,谁敢阻挡,休怪刀下无情!”

  曹操脸色一变,怒道:“孙权竟如此背信弃义,刚达成协议便派兵来犯!”

  刘备也眉头紧皱,对诸葛亮道:“军师,东吴此举出乎意料,我们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坚定地说道:“皇叔莫慌,东吴此举虽突然,但我们已与曹军议和,可联手抗敌。子龙将军,你速速带领一支精锐部队,从侧翼突袭东吴军队,打乱他们的阵脚。”

  赵云领命,大声应道:“末将遵命!”说罢,他翻身上马,带领一队骑兵如猛虎出山般朝着东吴军队冲去。江边的战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