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战后余波风云幻-《三国赵云传》

  三国赵云传:龙隐乱世

  第六百章:战后余波风云幻

  东吴大军狼狈撤离后,曹军与蜀军营地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可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残破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惨烈大战的残酷。

  刘备与曹操站在营地高处,望着一片狼藉的战场,神色复杂。刘备轻叹一声道:“曹公,此役虽胜,但我军亦损失惨重,无数将士血洒沙场,实乃令人痛心。”曹操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悲戚:“刘皇叔所言极是,战争之苦,受累者终究是黎民百姓与英勇将士。不过,此战胜得不易,东吴元气大伤,短期内恐难再兴大规模战事。”

  此时,诸葛亮与郭嘉一同走来。诸葛亮手持羽扇,微微欠身道:“皇叔、曹公,战后诸多事宜亟待处理。其一,需安抚阵亡将士家属,以彰我军仁义;其二,要清点剩余物资,补充军需;其三,需警惕东吴可能的报复,加强边境防御。”郭嘉接着说道:“诸葛先生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可借此机会,与东吴方面展开和谈,争取一个相对和平的局势,以休养生息。”

  刘备与曹操对视一眼,皆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他们派出使者前往东吴,表达和谈之意。

  而在东吴营地,孙权坐在大帐中,脸色阴沉得可怕。周泰肩部缠着绷带,单膝跪地,满脸愧疚道:“主公,此次战败,皆因末将无能,请主公责罚。”孙权摆了摆手,道:“周将军不必自责,此役失利,非你一人之过。如今曹军与蜀军提出和谈,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谋士张昭起身道:“主公,如今我军新败,士气低落,且粮草物资损失惨重。与曹军、蜀军继续战下去,恐怕对我军不利。和谈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重整旗鼓。”

  另一谋士鲁肃却皱眉道:“主公,和谈虽可解一时之困,但曹军与蜀军联盟,势力庞大。若轻易和谈,恐在谈判中处于劣势,日后东吴在三国局势中恐难有作为。”

  孙权沉思良久,道:“先派使者前往,探探曹军与蜀军的口风,再做定夺。”

  东吴使者来到曹军与蜀军联合营地,与刘备、曹操等人展开了谈判。谈判桌上,气氛紧张而微妙。东吴使者试图为东吴争取更多的利益,而诸葛亮与郭嘉则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我东吴此次虽战败,但实力犹存。和谈之事,曹军与蜀军不可过于苛刻。”东吴使者硬着头皮说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使者此言差矣。此次大战,东吴主动挑起战端,给我军与曹军带来了巨大损失。和谈之际,东吴理应做出适当让步,以表诚意。”

  郭嘉也附和道:“诸葛先生所言极是。若东吴无诚意和谈,继续妄图以武力解决问题,那我曹军与蜀军唯有奉陪到底。”

  东吴使者见状,心中暗叫不妙,只得软下态度,道:“诸位所言有理,我东吴自会拿出诚意。只是不知曹军与蜀军具体有何要求?”

  刘备开口道:“其一,东吴需归还此前侵占的我蜀汉领土;其二,东吴需在一定期限内,向曹军与蜀军提供一定数量的粮草物资,以弥补我军此次战争的损失;其三,东吴需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不主动挑起与曹军、蜀军的战事。”

  东吴使者听后,面露难色,道:“这第一条与第二条尚可商议,只是这第三条,恐怕难以完全保证。东吴地处江南,周边局势复杂,若有他国侵犯,我东吴不得不战。”

  诸葛亮摇动羽扇,道:“使者所言也有道理。那这第三条可稍作修改,东吴在未经曹军与蜀军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主动对曹军、蜀军发动大规模战事。如此,既给了东吴一定的自主权,也保障了我军与曹军的安全。”

  东吴使者思索片刻,觉得此方案尚可接受,便道:“诸位的条件,我东吴大致可以答应。不过,我也需将此情况禀报我家主公,待主公定夺后,再与诸位签订和谈协议。”

  刘备与曹操点头同意。东吴使者匆匆返回东吴营地,将谈判情况告知孙权。孙权权衡利弊后,觉得目前和谈是对东吴最有利的选择,便同意了曹军与蜀军的条件。

  不久后,三国代表齐聚一地,签订了和谈协议。协议签订的那一刻,天空中乌云渐渐散去,一缕阳光洒下,仿佛给这饱经战乱的土地带来了一丝希望。

  然而,在这看似和平的表象下,三国的暗流依旧涌动。各方势力都在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个时机,而这乱世的风云,又将如何变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