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三年己巳年(公元549年)
春季正月丁巳日初一,柳仲礼从新亭移营到朱雀桁。恰逢大雾,韦粲军队迷路,等赶到青塘时,已过半夜;营栅还没修好,侯景就望见了,立即率精锐进攻。韦粲派军主郑逸迎击,命刘叔胤率水军截断贼兵后路,刘叔胤胆怯不敢前进,郑逸战败。侯景乘胜攻入韦粲营中,部下拉韦粲躲避,韦粲纹丝不动,喝令子弟死战,最终和儿子韦尼、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及堂弟韦昂一同战死,亲戚死了几百人。
柳仲礼正吃饭,扔下筷子披甲,率麾下一百骑兵赶赴救援,与侯景在青塘大战,大败贼兵——斩敌数百,淹死在淮河中的贼兵上千人。柳仲礼的长矛几乎刺中侯景,贼将支伯仁却从背后砍中他的肩膀,马陷入泥沼;贼兵围上来用长矛刺他,骑将郭山石救下他,才得以脱险。柳仲礼重伤,会稽人惠臶用嘴吸他伤口的血止血,他才保住性命。从此侯景不敢再渡江南进,柳仲礼也士气衰减,不再提出战。
邵陵王萧纶重新收拢散兵,与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新淦公萧大成等人从东路一同赶到;庚申日,在朱雀桁南列营,也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萧大连是萧大临的弟弟。
朝野上下都因侯景之乱责怪朱异,朱异又羞又气,一病不起,庚申日去世。按旧例,尚书官死后不追赠官职,梁武帝痛惜朱异,特意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甲子日,湘东王世子萧方等及王僧辩的军队抵达。
戊辰日,封山侯萧正表献出北徐州投降东魏,东魏徐州刺史高归彦派兵接应。高归彦是高欢的族弟。
己巳日,太子迁居永福省。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率领一万多援兵赶到台城下。台城与援军早已断绝通信,有个叫羊车儿的人献计:做纸鸢(风筝),系上长绳,把敕令写在里面,顺风放飞,希望能传到援军手中,还在上面写“捡到纸鸢送援军的,赏银百两”。太子亲自到太极殿前,乘西北风放飞纸鸢;贼兵觉得奇怪,以为是巫术,用箭射了下来。
援军招募能进城送信的人,鄱阳王世子萧嗣的部下李朗请求先受鞭打,假装获罪叛逃贼营,趁机入城——城内这才知道援军已大量聚集,全城欢呼。梁武帝任命李朗为直阁将军,赐金后派他回去。李朗沿着钟山背面,昼伏夜出,过了几天才抵达援军营地。
癸未日,鄱阳王世子萧嗣、永安侯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率军渡淮河,进攻东府前的营栅并烧毁;侯景退军。众军在青溪东岸扎营,李迁仕、樊文皎率五千精锐单独进军深入,所向披靡。到菰首桥东时,侯景将领宋子仙设伏袭击,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回。柳敬礼是柳仲礼的弟弟。
柳仲礼神情傲慢,轻视众将——邵陵王萧纶每天持鞭到他营门等候,也常等很久见不到人,因此他与萧纶、临城公萧大连结下深仇。萧大连又与永安侯萧确有矛盾,各路军队互相猜忌,没人有战心。援军刚到的时候,建康百姓扶老携幼来迎接;可军队刚过淮河,就纵容士兵抢掠,百姓大失所望。贼营中本有想响应官军的人,听说后也停止了计划。
王显贵献出寿阳投降东魏。
临贺王记室吴郡人顾野王起兵讨伐侯景,二月己丑日,率军赶到建康。起初,台城关闭时,公卿们只想着存粮——男女老少都出城运米,共得四十万斛,又收集各府库的钱帛五十万亿,全聚在德阳堂,却没储备柴草、鱼盐。到这时,只好拆尚书省的房梁当柴烧,撤下草席切碎喂马;草席用完,就用米饭喂马。士兵没肉吃,有的煮铠甲、熏老鼠、捕麻雀充饥。御膳房有干苔,味酸咸,分给战士们吃。军人在宫殿、官署间杀马吃,还夹杂人肉,吃的人都生了病。
侯景的部众也缺粮,抢掠不到东西;东城有米,够吃一年,却被援军切断了通路。又听说荆州兵将至,侯景十分担忧。王伟说:“现在台城不能速攻,援军日益增多,我军缺粮——不如假意求和来缓兵,东城的米够吃一年,趁求和时把米运进石头城;援军必不敢动,之后我们养精蓄锐、修缮器械,等他们懈怠时进攻,必能一举攻克。”侯景听从,派将领任约、于子悦到城下,递上奏表求和,请求恢复原先的封地。
太子因城内困窘,禀报梁武帝,请求答应求和。梁武帝怒说:“求和不如死!”太子坚持请求:“侯景围困已久,援军对峙不战,应暂且答应求和,再做后续打算。”梁武帝犹豫很久,才说:“你自己决定吧,别让千年后世人笑话。”于是回复允许求和。
侯景请求割让江右四州之地,还要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送他,然后才渡江北返。中领军傅岐坚决反对:“哪有贼兵围宫阙还与之求和的道理!这不过是想瓦解援军罢了。胡人的心思如野兽,绝不可信;况且宣城王是嫡孙,关乎国家命脉,怎能做人质!”梁武帝于是改派萧大器的弟弟石城公萧大款为侍中,出城到侯景营中做人质。又下令各路援军不得再前进,下诏说:“善用兵者不战,止戈为武。任命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诸军事,豫州牧、河南王封号不变。”
己亥日,在西华门外设祭坛,派仆射王克、上甲侯萧韶、吏部郎萧瑳与于子悦、任约、王伟登坛盟誓。太子詹事柳津出西华门,侯景出营栅门,遥遥相对,又杀牲畜歃血为盟。盟誓后,侯景却不撤长围,反而加紧修缮铠甲兵器,借口“没船,不能立即出发”,又说“怕南路援军追击”,送石城公萧大款回台城,却要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送他——索要越来越多,毫无离去之意。太子明知他有诈,仍对他安抚笼络。萧韶是萧懿的孙子。
庚子日,前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萧退、西昌侯世子萧彧率军共三万人,抵达马卬洲。侯景怕他们从白下攻上来,上奏说:“请下令北岸援军聚到南岸,否则会阻碍我渡江北返。”太子立即命萧会理从白下城移军到江潭苑。萧退是萧恢的儿子。
辛丑日,朝廷任命邵陵王萧纶为司空,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柳仲礼为侍中、尚书右仆射。侯景任命于子悦、任约、傅士悊为仪同三司,夏侯谴为豫州刺史,董绍先为东徐州刺史,徐思玉为北徐州刺史,王伟为散骑常侍。梁武帝也任命王伟为侍中。
乙卯日,侯景又上奏:“刚接到西岸消息,高澄已夺取寿阳、钟离,我现在无处安身,请求借广陵和谯州暂住,等夺回寿阳,就还给朝廷。”又说:“援军既在南岸,我需从京口渡江。”太子都答应了。
癸卯日,朝廷宣布大赦。
庚戌日,侯景再上奏:“永安侯萧确、直合赵威方屡次隔营栅骂我,说‘天子亲自和你结盟,我终究要打败你’。请召他们二人入城,我立即撤军。”梁武帝派吏部尚书张绾召萧确,辛亥日,任命萧确为广州刺史,赵威方为盱眙太守。萧确多次上奏坚决推辞,不肯入城,梁武帝不许。
萧确先派赵威方入城,自己想向南逃走。邵陵王萧纶哭着对他说:“围城已久,圣上危急,臣子的心情比烈火焚身还急——所以才暂且结盟让他撤军,再谋后续。命令已下,怎能违抗!”当时台城使者周石珍、东宫主书左法生在萧纶营中,萧确对他们说:“侯景虽说要走,却不撤长围,用意很明显。现在召我入城,对事情有什么用!”周石珍说:“敕旨如此,你怎能推辞!”萧确仍坚持不从,萧纶大怒,对赵伯超说:“谯州刺史,替我杀了他!拿他的头去复命!”赵伯超拔刀瞪着萧确说:“我认识君侯,刀可不认识!”萧确只好流泪入城。
梁武帝平时吃素食,台城被围日久,御厨的蔬菜全没了,只能吃鸡蛋。萧纶趁使者短暂通消息的机会,给梁武帝送了几百个鸡蛋——梁武帝亲手挑选,忍不住哽咽流泪。
湘东王萧绎驻军郢州武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驻军青草湖,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惫驻军西峡口,都借口等四方援军,迟迟不进。中记室参军萧贲为人耿直,因萧绎不早进军,心中不满;曾和萧绎玩双六棋(一种桌游),萧贲棋子迟迟不落,说:“殿下根本没有进军的心思。”萧绎记恨在心。等接到梁武帝让他撤军的敕令,萧绎真要退兵,萧贲说:“侯景以臣子身份起兵攻宫阙,现在若撤兵,他没渡江就会被小孩杀死,肯定不会走。大王率十万大军,没见贼兵就退,像话吗!”萧绎不悦,不久就找借口杀了萧贲。萧惫是萧懿的孙子。
东魏河内四千多家百姓,因西魏北徐州刺史司马裔是同乡,结伴归附他。丞相宇文泰想封司马裔,他推辞说:“士大夫远来归附朝廷教化,岂是我能招引的!靠出卖义士求荣,不是我所愿。”
侯景把东府的米全运进石头城后,王伟听说荆州军撤退,援军虽多却互不统属,就劝侯景:“大王以臣子身份起兵,围宫阙、逼辱妃嫔、玷污宗庙——就算拔光您的头发,也数不尽您的罪过。现在这样,您还想在哪容身!背盟取胜,自古多见,愿您再等等看形势。”临贺王萧正德也对侯景说:“大功快成,怎能放弃!”侯景于是上奏梁武帝,列举他十条过失,还说:“臣因与陛下隔阂,才敢直言。陛下崇尚虚浮,不愿听真话,把灾异当祥瑞,把天谴当无事。曲解六经、排斥前儒,是王莽的做法;用铁铸钱、轻重无常,是公孙述的制度;滥封官爵、朝纲混乱,是更始帝、赵王司马伦的风气;豫章王(萧综)把父亲当仇人,邵陵王(萧纶)父亲在世却戴布衣帽,是石虎的行径;修建佛塔、浪费钱财,让百姓挨饿,是笮融、姚兴的做派。”
又说:“建康宫室奢华,陛下只和主书(小官)决断政务,官员靠贿赂任职,宦官豪强横行,僧尼富足。皇太子喜好珠宝、沉迷酒色,说话轻薄,写诗尽是淫靡之词;邵陵王所到之处残破不堪;湘东王部下贪婪放纵;南康王、定襄王之流,都像沐猴而冠。您的孙侄身为藩王,臣起兵一百天,谁肯来勤王!这样的王朝能长久,从未有过。昔日鬻拳以兵谏楚王,楚王最终改过;我今天的举动,又有何罪!愿陛下小错引大戒,罢黜奸臣、接纳忠言,让臣不用再起兵,陛下不用再困守孤城,那是百姓的万幸!”
梁武帝看后又羞又怒。三月丙辰日初一,在太极殿前设坛,祭告天地,以侯景背盟为由,点燃烽火、击鼓呐喊(号召抵抗)。起初闭城时,台城有男女十多万,披甲士兵两万多人;被围日久,大多人肿气喘,死了十之八九,守城的只剩不到四千人,还都是瘦弱喘气的。路上堆满尸体,没法掩埋,腐汁流满沟渠,可众人仍盼着援军。
柳仲礼只顾聚集妓妾、喝酒作乐,将领们每天去请战,他都不许。安南侯萧骏劝邵陵王萧纶:“城已危急到这样,都督却不救援——万一有不测,殿下有何颜面活在世上!现在应分兵三路,出其不意进攻贼兵,定能成功。”萧纶不听。柳津登城对柳仲礼说:“你君父危难,却不尽力,百年后世人会怎么评价你!”柳仲礼也不在意。梁武帝向柳津问计,柳津答:“陛下有邵陵王(不忠),臣有柳仲礼(不孝),不忠不孝,怎能平贼!”
戊午日,南康王萧会理与羊鸦仁、赵伯超等进军到东府城北,约定夜里渡江。可羊鸦仁等人到天亮还没来,被侯景部众察觉。营栅没修好,侯景派宋子仙进攻,赵伯超望风而逃,萧会理等军大败,战死、溺死的有五千人。侯景把他们的首级堆在宫阙下,向城内示威。
侯景又派于子悦求和,梁武帝派御史中丞沈浚到侯景营中。侯景本就没打算走,对沈浚说:“现在天热,军队不便移动,请求留在京师效力。”沈浚愤怒斥责,侯景不回应,横刀喝叱他。沈浚说:“负恩忘义、违背盟约,本就天地不容!我沈浚五十岁了,常怕死得不值,怎会怕你用死威胁!”说完径直离去,毫不回头。侯景因佩服他忠直,没杀他。
随后侯景挖开石阙前的积水,从各处攻城,昼夜不停。邵陵王世子萧坚驻守太阳门,整天赌钱喝酒,不管士兵,他的书佐董勋、熊昙朗恨他。丁卯日凌晨,董勋、熊昙朗在城西北楼引侯景士兵登城,永安侯萧确奋力抵抗,挡不住,就撞开宫门禀报梁武帝:“城已陷。”梁武帝躺着不动,问:“还能一战吗?”萧确答:“不能。”梁武帝叹息:“我自己得的天下,自己丢了,又有什么遗憾!”接着对萧确说:“你赶紧走,告诉你父亲,别挂念我和太子。”随即派他去慰劳城外各路援军。
不久侯景派王伟进文德殿拜见梁武帝,梁武帝命人掀帘开门让王伟进来。王伟跪拜呈上侯景的奏疏,称:“臣被奸臣蒙蔽,率军入朝,惊动陛下,现在到宫前请罪。”梁武帝问:“侯景在哪?叫他来。”侯景到太极东堂见梁武帝,带五百名甲士自卫。他在殿下磕头,司仪引他到三公的座位就坐。梁武帝神色不变,问:“你在军中很久,辛苦了吧?”侯景不敢抬头,汗流满面。梁武帝又问:“你是哪州人,敢到这里来?妻子还在北方吗?”侯景都答不上来。任约在旁替他答:“臣侯景的妻子儿女都被高氏杀了,只剩臣一人归顺陛下。”梁武帝再问:“初渡江时带了多少人?”侯景答:“一千人。”“围台城时多少人?”答:“十万人。”“现在多少人?”答:“天下之内,都是我的人。”梁武帝低头不语。
侯景又到永福省见太子,太子也毫无惧色。侍卫都吓跑了,只有中庶子徐扌离、通事舍人陈郡人殷不害在旁侍奉。徐扌离对侯景说:“侯王应按礼仪拜见太子,怎能这样!”侯景才跪拜。太子和他说话,他又答不上来。
侯景退下后,对厢公王僧贵说:“我常骑马对阵,箭刃交加,仍意气从容,毫无惧色。今天见了萧公(梁武帝),却不由自主害怕,难道是天子威严难犯!我不能再见他了。”于是撤走两宫(皇帝、太子)的侍卫,纵容士兵抢掠皇帝的车马、服饰、宫女,洗劫一空。把朝臣、王侯抓到永福省,派王伟驻守武德殿,于子悦驻守太极东堂。假传圣旨大赦天下,自封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建康百姓四处逃难。太子洗马萧允到京口后,静坐不走,说:“生死有命,怎能逃得掉!灾祸的到来,都因贪利;若不贪利,灾祸从哪来!”
己巳日,侯景派石城公萧大款以朝廷诏令解散援军。柳仲礼召集诸将商议,邵陵王萧纶说:“今日决策,全听将军安排。”柳仲礼盯着他却不回应。裴之高、王僧辩说:“将军拥兵百万,却让宫阙沦陷,正该全力决战,何必多言!”柳仲礼最终一言不发,各路援军只好各自溃散——南兖州刺史临成公萧大连、湘东王世子萧方等、鄱阳王世子萧嗣、北兖州刺史湘潭侯萧退、吴郡太守袁君正、晋陵太守陆经等人,各自返回本镇。邵陵王萧纶逃往会稽;柳仲礼及弟弟柳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全都开营投降,士兵们无不叹息愤慨。
柳仲礼等人入城后,先拜见侯景,再去见梁武帝——梁武帝不跟他说话。柳仲礼见父亲柳津,柳津痛哭:“你不是我儿子,何必来见我!”湘东王萧绎派全威将军会稽人王琳送二十万石米犒军,到姑孰时听说台城沦陷,就把米沉进江里返回。
侯景下令焚烧台城内堆积的尸体,连病危未死的人,也聚在一起烧掉。
庚午日,侯景假传圣旨,让各地军政长官恢复原职。他留下柳敬礼、羊鸦仁,派柳仲礼返回司州,王僧辩返回竟陵。起初,临贺王萧正德与侯景约定“攻克台城后,不放过梁武帝和太子”;等城门打开,萧正德率部提刀想入宫,侯景早派手下守住宫门,萧正德没能进去。侯景改任萧正德为侍中、大司马,百官都恢复旧职。萧正德入宫见梁武帝,一边跪拜一边哭,梁武帝说:“现在哭有什么用,后悔也晚了!”
秦郡、阳平、盱眙三郡都投降侯景,侯景改阳平为北沧州,改秦郡为西兖州。
东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淮阳太守王瑜,全都献地投降东魏;青州刺史明少遐、山阳太守萧邻弃城逃走,东魏占领了这些地方。
侯景任命仪同三司萧邕为南徐州刺史,接替西昌侯萧渊藻镇守京口;又派将领徐相攻打晋陵,陆经献郡投降。
起初,梁武帝任命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调原湘州刺史张缵为雍州刺史,接替岳阳王萧詧。张缵仗着自己有才有名,轻视年轻的萧誉,迎接时礼数不周。萧誉到任后,核查州府事务,扣留张缵不让他走;听说侯景叛乱,对张缵更加欺凌。张缵怕被杀害,乘轻舟连夜逃走——本想去雍州,又怕萧詧拒绝;因他与湘东王萧绎有旧交,想借萧绎之手杀萧誉兄弟,就去了江陵。
等台城沦陷,诸王各自返回本州,萧誉从湖口回到湘州;桂阳王萧惫因荆州都督府的军队留在江陵,想等萧绎到后拜见,再返回信州。张缵给萧绎写信说:“河东王(萧誉)逆流而上,想袭击江陵;岳阳王(萧詧)在雍州,两人共谋叛乱。”江陵游军主朱荣也派人报告萧绎:“桂阳王留在此地,想响应萧誉、萧詧。”萧绎害怕,凿沉运粮船、斩断船缆,从蛮族地区走小路逃回江陵,囚禁萧惫并杀了他。
侯景任命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为江北行台,让他带梁武帝的亲笔敕令,召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壬午日,董绍先到广陵,随行不到二百人,还都连日饥饿疲惫。萧会理兵马强盛,僚佐劝他:“侯景已陷京城,想先铲除藩王再篡位。若四方抗拒,他必溃败——怎能把全州之地交给贼寇!不如杀了董绍先,发兵固守,与东魏结盟,等待时机。”萧会理一向懦弱,当即献城投降。董绍先进城后,众人不敢反抗。萧会理的弟弟萧通理请求先回建康,对姐姐说:“事已至此,怎能全家等死!我去前方也想建功,只是不知天命如何。”董绍先收缴广陵的官吏、军队、兵器、财物,派萧会理单人匹马返回建康。
湘潭侯萧退与北兖州刺史定襄侯萧祗逃奔东魏。侯景任命萧弄璋为北兖州刺史,州民发兵抵抗;侯景派直阁将军羊海领兵相助,羊海却率部投降东魏,东魏于是占领淮阴(萧祗是萧伟之子)。
癸未日,侯景派于子悦等率几百名弱兵向东攻打吴郡。新城戍主戴僧遬有五千精兵,劝太守袁君正:“贼寇现在缺粮,从台城抢的粮撑不了十天。若闭关坚守,必能饿死他们。”当地豪强陆映公等人怕打不赢、财产被抢,都劝袁君正投降。袁君正本就胆怯,于是载着米、牛、酒到郊外迎接。于子悦抓住袁君正,抢掠财物、妇女,吴地百姓纷纷筑堡抵抗。侯景又任命任约为南道行台,镇守姑孰。
夏季四月,湘东王世子萧方等抵达江陵,湘东王萧绎才知道台城沦陷,下令在江陵四周七里内种树筑栅,挖三重壕沟防守。
东魏高岳等人攻打西魏颍川,久攻不下。大将军高澄增兵相助,援军络绎不绝,打了一年多仍没攻克。山鹿忠武公刘丰生献计,筑堰拦洧水灌城——城墙多处崩塌,高岳率部轮流进攻。王思政亲自冒箭石防守,与士兵同甘共苦;城内积水成泉,士兵们悬锅做饭。太师宇文泰派大将军赵贵督率东南各州军队救援,可长社以北全被水淹没,军队到穰城就无法前进。
东魏派善射的人乘大船靠近城墙射箭,颍川城眼看要陷;燕郡景惠公慕容绍宗与刘丰生到堰上视察,见东北方向起尘,就一起进船躲避。不久暴风骤起,天昏地暗,船缆断裂,船径直飘向城墙——城上士兵用长钩拉船,弓箭乱射,慕容绍宗跳水淹死;刘丰生游到土山,被城上士兵射死。
甲辰日,东魏晋升大将军勃海王高澄为相国,封齐王,加特殊礼遇。丁未日,高澄到邺城入朝,坚决推辞,东魏孝静帝不许。高澄召集将领僚属秘密商议,众人都劝他接受任命,只有散骑常侍陈元康认为不可,高澄从此猜忌他。崔暹于是推荐陆元规任大行台郎,来分陈元康的权力。
湘东王萧绎入援时,命所管辖的各州发兵,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派府司马刘方贵领兵出汉口;萧绎召萧詧亲自率军,萧詧不从。刘方贵暗中与萧绎联络,谋划袭击襄阳,还没行动,恰逢萧詧因其他事召他——刘方贵以为阴谋泄露,就占据樊城抗命,萧詧派兵攻打。
萧绎给张缵丰厚物资,让他赴雍州上任;张缵到大堤时,萧詧已攻克樊城、杀了刘方贵。张缵到襄阳后,萧詧拖延不交接,只把城西白马寺给他住;萧詧仍总揽军府政务,听说台城沦陷,就拒绝交出雍州。助防杜岸骗张缵:“看岳阳王(萧詧)的势头,容不下您,不如暂时去西山避祸。”杜岸是襄阳豪族,兄弟九人都以勇猛闻名。张缵于是与杜岸结盟,穿妇人衣服、乘青布车逃入西山。萧詧派杜岸领兵追上擒获他,张缵请求出家,改名法缵,萧詧同意了。
荆州长史王冲等人给湘东王萧绎上书,请他以“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身份,代行皇权、主持盟约,萧绎不许;丙辰日,又请他以“司空”身份主盟,萧绎仍不许。
梁武帝虽表面被侯景控制,内心却极不平。侯景想任宋子仙为司空,梁武帝说:“司空要调和阴阳,用这种人干什么!”侯景又请让他的两个党羽任便殿主帅,梁武帝也不许。侯景不能强迫,心里却很忌惮他。太子入宫哭着劝谏,梁武帝说:“谁让你来的!若国家有灵,终将收复;若不然,哭有什么用!”
侯景让士兵在宫中值班,有人牵驴马、带弓箭出入宫廷,梁武帝觉得奇怪,问直合将军周石珍,周石珍答:“是侯丞相的卫兵。”梁武帝大怒,呵斥:“是侯景,什么丞相!”左右都很害怕。此后梁武帝的要求大多得不到满足,饮食也被克扣,忧愤成疾。太子把幼子萧大圜托付给湘东王萧绎,还剪下指甲、头发寄给他。
五月丙辰日,梁武帝躺在净居殿,口苦想喝蜜,却得不到,连说两声“荷!荷!”后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侯景封锁消息不发丧,把尸体移到昭阳殿,从永福省接来太子,让他像往常一样入朝。王伟、陈庆都陪侍太子,太子呜咽流泪,不敢出声,殿外的文武官员都不知道皇帝已死。
东魏的高岳自从损失了慕容绍宗等大将后,士气低落,再也不敢逼近长社城。陈元康对大将军高澄说:“大王您自从辅佐朝政以来,还没有立下过特别突出的功劳。虽然打败了侯景,但侯景本来就不是外敌(是叛将)。现在颍川城眼看就要被攻克,希望您亲自去拿下这功劳。”高澄听了他的建议,戊寅日,亲自率领十万步兵、骑兵进攻长社,还亲自到现场监督筑堤拦水。结果堤坝三次被冲垮,高澄发怒,把背土的民夫连同装土的袋子一起推下去堵决口。
辛巳日,南梁为梁高祖(萧衍)举办丧事,把他的棺木抬到太极殿。当天,太子(萧纲)即位做皇帝,宣布大赦天下。侯景出兵驻守在朝堂上,分派士兵四处守卫。
壬午日,新皇帝下诏书:凡是在南方做奴婢的北方人,全部赦免为平民——这次赦免的人多达上万。侯景对其中一些人还破格提拔,想拉拢他们为自己效力。
梁高祖在位末年,建康城的官民在吃穿、用具上,争相追求豪华奢侈,家里连半年的存粮都没有,常年靠各地运送粮食来维持。自从侯景叛乱后,交通断绝,才几个月时间,就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饿死,最后活下来的还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二。皇亲贵族、豪门大族都得自己出城采摘野谷充饥,饿死在路边沟壑里的人,多到数不清。
癸未日,侯景派仪同三司来亮进入宛陵,宣城太守杨白华把来亮诱骗过来杀了。甲申日,侯景派部将李贤明攻打宛陵,没能打下来。侯景又派中军侯子鉴进入吴郡,任命厢公苏单于做吴郡太守;还派仪同宋子仙等人带兵往东驻守钱塘,新城戍主戴僧遬占据县城抵抗他们。御史中丞沈浚逃难往东走,到了吴兴后,太守张嵊和他商量,起兵讨伐侯景(张嵊是张稷的儿子)。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也占据州城不接受侯景的命令。这时侯景的号令能管到的地方,只有吴郡以西、南陵以北这一小块区域。
西魏下诏书:“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时期)改姓的鲜卑族人,全部恢复原来的姓氏。”
六月丙戌日,南梁任命南康王萧会理为侍中、司空。
丁亥日,立宣城王萧大器为皇太子。
当初,侯景想让太常卿南阳人刘之遴去给临贺王萧正德送皇印和绶带(帮萧正德称帝),刘之遴却剃了头发、穿成和尚的样子逃走了。刘之遴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曾经做过湘东王萧绎的长史;他打算逃回江陵,可萧绎一向嫉妒他的才华。己丑日,刘之遴到了夏口,萧绎秘密派人送毒药把他毒死了,还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又给了他家丰厚的丧葬费(装样子掩人耳目)。
壬辰日,南梁封皇子萧大心为寻阳王,萧大款为江陵王,萧大临为南海王,萧大连为南郡王,萧大春为安陆王,萧大成为山阳王,萧大封为宜都王。
长社城里没有盐,守城的人都得了手脚抽筋、身体浮肿的病,死了十分之八九。这时从西北方向刮起大风,把堤堰里的水吹进城里,城墙被冲塌了。东魏大将军高澄对城里喊话:“谁能把王思政活着抓来,就封谁为侯;要是王思政受了伤,他身边的人全部斩首!”王思政率领部下占据土山,对士兵们说:“我已经力竭计穷,只能以死报效国家了!”接着抬头朝天大哭,朝着西边(西魏的方向)拜了两拜,就要自杀。都督骆训拦住他说:“您常对我们说:‘你们把我的头砍下来去投降,不仅能得到富贵,还能保全全城人的性命。’现在高澄已经下了这样的命令,您就不可怜士兵们要送死吗?”众人一起拉住他,不让他自杀。高澄派通直散骑赵彦深到土山上,给王思政递了一把白羽扇,拉着他的手表明心意,把他带下了土山。高澄不让王思政行跪拜礼,还以礼相待。王思政当初驻守颍川时,有八千将士;到城被攻破时,只剩三千人,却没有一个人叛变。高澄把这些将士分散派到远方驻守,把颍川改名为郑州,对王思政的待遇非常优厚。西阁祭酒卢潜说:“王思政不能以死尽忠,有什么值得看重的!”高澄对身边人说:“我有卢潜,就好比又得到了一个王思政(赞赏卢潜的忠直)。”卢潜是卢度世的曾孙。
当初,王思政驻守襄城时,想把长社作为行台的治所(办公地),派使者魏仲向西魏太师宇文泰请示,还写信给淅州刺史崔猷征求意见。崔猷回信说:“襄城控制着京、洛地区,是现在的战略要地,一旦有情况,容易派兵接应。颍川既靠近敌境,又没有山川作为屏障,敌人要是偷偷来偷袭,能直接打到城下。不如把军队驻扎在襄城,作为行台的治所;颍川设为州,派得力将领驻守——这样内外互相配合,人心容易安定,就算发生意外,也造不成大祸害!”魏仲见到宇文泰,把崔猷的建议全说了。宇文泰下令按崔猷的计策办,可王思政坚持请求用长社做治所,还保证:“就算敌人用水攻,一年之内、用陆攻,三年之内,朝廷不用派兵来救。”宇文泰这才答应他。等到长社失守,宇文泰特别后悔。崔猷是崔孝芬的儿子。
侯景往南叛变时,西魏丞相宇文泰怕东魏趁机占领侯景原来的地盘,就派将领们分别驻守各个城池。等到颍川被东魏攻克,宇文泰因为那些城池交通断绝、难以支援,就下令让守军全部撤回。
上甲侯萧韶从建康逃到江陵,声称自己带了梁高祖的秘密诏书,要召集兵马,还任命湘东王萧绎为侍中、假黄钺(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授权他代行皇帝职权;其他藩王、将领也都加官晋爵。
宋子仙围攻戴僧遬,没能攻下来。丙午日,吴地的盗贼陆缉等人起兵偷袭吴郡,杀了苏单于,推举前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做首领。
临贺王萧正德怨恨侯景出卖自己,秘密写信给鄱阳王萧范,让他带兵来建康;侯景截获了这封信,癸丑日,把萧正德勒死了。侯景任命仪同三司郭元建为尚书仆射、北道行台,总管长江北岸的军事,驻守新秦;还封元罗等十几个北魏皇族后裔为王。侯景
春季正月丁巳日初一,柳仲礼从新亭移营到朱雀桁。恰逢大雾,韦粲军队迷路,等赶到青塘时,已过半夜;营栅还没修好,侯景就望见了,立即率精锐进攻。韦粲派军主郑逸迎击,命刘叔胤率水军截断贼兵后路,刘叔胤胆怯不敢前进,郑逸战败。侯景乘胜攻入韦粲营中,部下拉韦粲躲避,韦粲纹丝不动,喝令子弟死战,最终和儿子韦尼、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及堂弟韦昂一同战死,亲戚死了几百人。
柳仲礼正吃饭,扔下筷子披甲,率麾下一百骑兵赶赴救援,与侯景在青塘大战,大败贼兵——斩敌数百,淹死在淮河中的贼兵上千人。柳仲礼的长矛几乎刺中侯景,贼将支伯仁却从背后砍中他的肩膀,马陷入泥沼;贼兵围上来用长矛刺他,骑将郭山石救下他,才得以脱险。柳仲礼重伤,会稽人惠臶用嘴吸他伤口的血止血,他才保住性命。从此侯景不敢再渡江南进,柳仲礼也士气衰减,不再提出战。
邵陵王萧纶重新收拢散兵,与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新淦公萧大成等人从东路一同赶到;庚申日,在朱雀桁南列营,也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萧大连是萧大临的弟弟。
朝野上下都因侯景之乱责怪朱异,朱异又羞又气,一病不起,庚申日去世。按旧例,尚书官死后不追赠官职,梁武帝痛惜朱异,特意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甲子日,湘东王世子萧方等及王僧辩的军队抵达。
戊辰日,封山侯萧正表献出北徐州投降东魏,东魏徐州刺史高归彦派兵接应。高归彦是高欢的族弟。
己巳日,太子迁居永福省。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率领一万多援兵赶到台城下。台城与援军早已断绝通信,有个叫羊车儿的人献计:做纸鸢(风筝),系上长绳,把敕令写在里面,顺风放飞,希望能传到援军手中,还在上面写“捡到纸鸢送援军的,赏银百两”。太子亲自到太极殿前,乘西北风放飞纸鸢;贼兵觉得奇怪,以为是巫术,用箭射了下来。
援军招募能进城送信的人,鄱阳王世子萧嗣的部下李朗请求先受鞭打,假装获罪叛逃贼营,趁机入城——城内这才知道援军已大量聚集,全城欢呼。梁武帝任命李朗为直阁将军,赐金后派他回去。李朗沿着钟山背面,昼伏夜出,过了几天才抵达援军营地。
癸未日,鄱阳王世子萧嗣、永安侯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率军渡淮河,进攻东府前的营栅并烧毁;侯景退军。众军在青溪东岸扎营,李迁仕、樊文皎率五千精锐单独进军深入,所向披靡。到菰首桥东时,侯景将领宋子仙设伏袭击,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回。柳敬礼是柳仲礼的弟弟。
柳仲礼神情傲慢,轻视众将——邵陵王萧纶每天持鞭到他营门等候,也常等很久见不到人,因此他与萧纶、临城公萧大连结下深仇。萧大连又与永安侯萧确有矛盾,各路军队互相猜忌,没人有战心。援军刚到的时候,建康百姓扶老携幼来迎接;可军队刚过淮河,就纵容士兵抢掠,百姓大失所望。贼营中本有想响应官军的人,听说后也停止了计划。
王显贵献出寿阳投降东魏。
临贺王记室吴郡人顾野王起兵讨伐侯景,二月己丑日,率军赶到建康。起初,台城关闭时,公卿们只想着存粮——男女老少都出城运米,共得四十万斛,又收集各府库的钱帛五十万亿,全聚在德阳堂,却没储备柴草、鱼盐。到这时,只好拆尚书省的房梁当柴烧,撤下草席切碎喂马;草席用完,就用米饭喂马。士兵没肉吃,有的煮铠甲、熏老鼠、捕麻雀充饥。御膳房有干苔,味酸咸,分给战士们吃。军人在宫殿、官署间杀马吃,还夹杂人肉,吃的人都生了病。
侯景的部众也缺粮,抢掠不到东西;东城有米,够吃一年,却被援军切断了通路。又听说荆州兵将至,侯景十分担忧。王伟说:“现在台城不能速攻,援军日益增多,我军缺粮——不如假意求和来缓兵,东城的米够吃一年,趁求和时把米运进石头城;援军必不敢动,之后我们养精蓄锐、修缮器械,等他们懈怠时进攻,必能一举攻克。”侯景听从,派将领任约、于子悦到城下,递上奏表求和,请求恢复原先的封地。
太子因城内困窘,禀报梁武帝,请求答应求和。梁武帝怒说:“求和不如死!”太子坚持请求:“侯景围困已久,援军对峙不战,应暂且答应求和,再做后续打算。”梁武帝犹豫很久,才说:“你自己决定吧,别让千年后世人笑话。”于是回复允许求和。
侯景请求割让江右四州之地,还要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送他,然后才渡江北返。中领军傅岐坚决反对:“哪有贼兵围宫阙还与之求和的道理!这不过是想瓦解援军罢了。胡人的心思如野兽,绝不可信;况且宣城王是嫡孙,关乎国家命脉,怎能做人质!”梁武帝于是改派萧大器的弟弟石城公萧大款为侍中,出城到侯景营中做人质。又下令各路援军不得再前进,下诏说:“善用兵者不战,止戈为武。任命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诸军事,豫州牧、河南王封号不变。”
己亥日,在西华门外设祭坛,派仆射王克、上甲侯萧韶、吏部郎萧瑳与于子悦、任约、王伟登坛盟誓。太子詹事柳津出西华门,侯景出营栅门,遥遥相对,又杀牲畜歃血为盟。盟誓后,侯景却不撤长围,反而加紧修缮铠甲兵器,借口“没船,不能立即出发”,又说“怕南路援军追击”,送石城公萧大款回台城,却要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送他——索要越来越多,毫无离去之意。太子明知他有诈,仍对他安抚笼络。萧韶是萧懿的孙子。
庚子日,前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萧退、西昌侯世子萧彧率军共三万人,抵达马卬洲。侯景怕他们从白下攻上来,上奏说:“请下令北岸援军聚到南岸,否则会阻碍我渡江北返。”太子立即命萧会理从白下城移军到江潭苑。萧退是萧恢的儿子。
辛丑日,朝廷任命邵陵王萧纶为司空,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柳仲礼为侍中、尚书右仆射。侯景任命于子悦、任约、傅士悊为仪同三司,夏侯谴为豫州刺史,董绍先为东徐州刺史,徐思玉为北徐州刺史,王伟为散骑常侍。梁武帝也任命王伟为侍中。
乙卯日,侯景又上奏:“刚接到西岸消息,高澄已夺取寿阳、钟离,我现在无处安身,请求借广陵和谯州暂住,等夺回寿阳,就还给朝廷。”又说:“援军既在南岸,我需从京口渡江。”太子都答应了。
癸卯日,朝廷宣布大赦。
庚戌日,侯景再上奏:“永安侯萧确、直合赵威方屡次隔营栅骂我,说‘天子亲自和你结盟,我终究要打败你’。请召他们二人入城,我立即撤军。”梁武帝派吏部尚书张绾召萧确,辛亥日,任命萧确为广州刺史,赵威方为盱眙太守。萧确多次上奏坚决推辞,不肯入城,梁武帝不许。
萧确先派赵威方入城,自己想向南逃走。邵陵王萧纶哭着对他说:“围城已久,圣上危急,臣子的心情比烈火焚身还急——所以才暂且结盟让他撤军,再谋后续。命令已下,怎能违抗!”当时台城使者周石珍、东宫主书左法生在萧纶营中,萧确对他们说:“侯景虽说要走,却不撤长围,用意很明显。现在召我入城,对事情有什么用!”周石珍说:“敕旨如此,你怎能推辞!”萧确仍坚持不从,萧纶大怒,对赵伯超说:“谯州刺史,替我杀了他!拿他的头去复命!”赵伯超拔刀瞪着萧确说:“我认识君侯,刀可不认识!”萧确只好流泪入城。
梁武帝平时吃素食,台城被围日久,御厨的蔬菜全没了,只能吃鸡蛋。萧纶趁使者短暂通消息的机会,给梁武帝送了几百个鸡蛋——梁武帝亲手挑选,忍不住哽咽流泪。
湘东王萧绎驻军郢州武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驻军青草湖,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惫驻军西峡口,都借口等四方援军,迟迟不进。中记室参军萧贲为人耿直,因萧绎不早进军,心中不满;曾和萧绎玩双六棋(一种桌游),萧贲棋子迟迟不落,说:“殿下根本没有进军的心思。”萧绎记恨在心。等接到梁武帝让他撤军的敕令,萧绎真要退兵,萧贲说:“侯景以臣子身份起兵攻宫阙,现在若撤兵,他没渡江就会被小孩杀死,肯定不会走。大王率十万大军,没见贼兵就退,像话吗!”萧绎不悦,不久就找借口杀了萧贲。萧惫是萧懿的孙子。
东魏河内四千多家百姓,因西魏北徐州刺史司马裔是同乡,结伴归附他。丞相宇文泰想封司马裔,他推辞说:“士大夫远来归附朝廷教化,岂是我能招引的!靠出卖义士求荣,不是我所愿。”
侯景把东府的米全运进石头城后,王伟听说荆州军撤退,援军虽多却互不统属,就劝侯景:“大王以臣子身份起兵,围宫阙、逼辱妃嫔、玷污宗庙——就算拔光您的头发,也数不尽您的罪过。现在这样,您还想在哪容身!背盟取胜,自古多见,愿您再等等看形势。”临贺王萧正德也对侯景说:“大功快成,怎能放弃!”侯景于是上奏梁武帝,列举他十条过失,还说:“臣因与陛下隔阂,才敢直言。陛下崇尚虚浮,不愿听真话,把灾异当祥瑞,把天谴当无事。曲解六经、排斥前儒,是王莽的做法;用铁铸钱、轻重无常,是公孙述的制度;滥封官爵、朝纲混乱,是更始帝、赵王司马伦的风气;豫章王(萧综)把父亲当仇人,邵陵王(萧纶)父亲在世却戴布衣帽,是石虎的行径;修建佛塔、浪费钱财,让百姓挨饿,是笮融、姚兴的做派。”
又说:“建康宫室奢华,陛下只和主书(小官)决断政务,官员靠贿赂任职,宦官豪强横行,僧尼富足。皇太子喜好珠宝、沉迷酒色,说话轻薄,写诗尽是淫靡之词;邵陵王所到之处残破不堪;湘东王部下贪婪放纵;南康王、定襄王之流,都像沐猴而冠。您的孙侄身为藩王,臣起兵一百天,谁肯来勤王!这样的王朝能长久,从未有过。昔日鬻拳以兵谏楚王,楚王最终改过;我今天的举动,又有何罪!愿陛下小错引大戒,罢黜奸臣、接纳忠言,让臣不用再起兵,陛下不用再困守孤城,那是百姓的万幸!”
梁武帝看后又羞又怒。三月丙辰日初一,在太极殿前设坛,祭告天地,以侯景背盟为由,点燃烽火、击鼓呐喊(号召抵抗)。起初闭城时,台城有男女十多万,披甲士兵两万多人;被围日久,大多人肿气喘,死了十之八九,守城的只剩不到四千人,还都是瘦弱喘气的。路上堆满尸体,没法掩埋,腐汁流满沟渠,可众人仍盼着援军。
柳仲礼只顾聚集妓妾、喝酒作乐,将领们每天去请战,他都不许。安南侯萧骏劝邵陵王萧纶:“城已危急到这样,都督却不救援——万一有不测,殿下有何颜面活在世上!现在应分兵三路,出其不意进攻贼兵,定能成功。”萧纶不听。柳津登城对柳仲礼说:“你君父危难,却不尽力,百年后世人会怎么评价你!”柳仲礼也不在意。梁武帝向柳津问计,柳津答:“陛下有邵陵王(不忠),臣有柳仲礼(不孝),不忠不孝,怎能平贼!”
戊午日,南康王萧会理与羊鸦仁、赵伯超等进军到东府城北,约定夜里渡江。可羊鸦仁等人到天亮还没来,被侯景部众察觉。营栅没修好,侯景派宋子仙进攻,赵伯超望风而逃,萧会理等军大败,战死、溺死的有五千人。侯景把他们的首级堆在宫阙下,向城内示威。
侯景又派于子悦求和,梁武帝派御史中丞沈浚到侯景营中。侯景本就没打算走,对沈浚说:“现在天热,军队不便移动,请求留在京师效力。”沈浚愤怒斥责,侯景不回应,横刀喝叱他。沈浚说:“负恩忘义、违背盟约,本就天地不容!我沈浚五十岁了,常怕死得不值,怎会怕你用死威胁!”说完径直离去,毫不回头。侯景因佩服他忠直,没杀他。
随后侯景挖开石阙前的积水,从各处攻城,昼夜不停。邵陵王世子萧坚驻守太阳门,整天赌钱喝酒,不管士兵,他的书佐董勋、熊昙朗恨他。丁卯日凌晨,董勋、熊昙朗在城西北楼引侯景士兵登城,永安侯萧确奋力抵抗,挡不住,就撞开宫门禀报梁武帝:“城已陷。”梁武帝躺着不动,问:“还能一战吗?”萧确答:“不能。”梁武帝叹息:“我自己得的天下,自己丢了,又有什么遗憾!”接着对萧确说:“你赶紧走,告诉你父亲,别挂念我和太子。”随即派他去慰劳城外各路援军。
不久侯景派王伟进文德殿拜见梁武帝,梁武帝命人掀帘开门让王伟进来。王伟跪拜呈上侯景的奏疏,称:“臣被奸臣蒙蔽,率军入朝,惊动陛下,现在到宫前请罪。”梁武帝问:“侯景在哪?叫他来。”侯景到太极东堂见梁武帝,带五百名甲士自卫。他在殿下磕头,司仪引他到三公的座位就坐。梁武帝神色不变,问:“你在军中很久,辛苦了吧?”侯景不敢抬头,汗流满面。梁武帝又问:“你是哪州人,敢到这里来?妻子还在北方吗?”侯景都答不上来。任约在旁替他答:“臣侯景的妻子儿女都被高氏杀了,只剩臣一人归顺陛下。”梁武帝再问:“初渡江时带了多少人?”侯景答:“一千人。”“围台城时多少人?”答:“十万人。”“现在多少人?”答:“天下之内,都是我的人。”梁武帝低头不语。
侯景又到永福省见太子,太子也毫无惧色。侍卫都吓跑了,只有中庶子徐扌离、通事舍人陈郡人殷不害在旁侍奉。徐扌离对侯景说:“侯王应按礼仪拜见太子,怎能这样!”侯景才跪拜。太子和他说话,他又答不上来。
侯景退下后,对厢公王僧贵说:“我常骑马对阵,箭刃交加,仍意气从容,毫无惧色。今天见了萧公(梁武帝),却不由自主害怕,难道是天子威严难犯!我不能再见他了。”于是撤走两宫(皇帝、太子)的侍卫,纵容士兵抢掠皇帝的车马、服饰、宫女,洗劫一空。把朝臣、王侯抓到永福省,派王伟驻守武德殿,于子悦驻守太极东堂。假传圣旨大赦天下,自封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建康百姓四处逃难。太子洗马萧允到京口后,静坐不走,说:“生死有命,怎能逃得掉!灾祸的到来,都因贪利;若不贪利,灾祸从哪来!”
己巳日,侯景派石城公萧大款以朝廷诏令解散援军。柳仲礼召集诸将商议,邵陵王萧纶说:“今日决策,全听将军安排。”柳仲礼盯着他却不回应。裴之高、王僧辩说:“将军拥兵百万,却让宫阙沦陷,正该全力决战,何必多言!”柳仲礼最终一言不发,各路援军只好各自溃散——南兖州刺史临成公萧大连、湘东王世子萧方等、鄱阳王世子萧嗣、北兖州刺史湘潭侯萧退、吴郡太守袁君正、晋陵太守陆经等人,各自返回本镇。邵陵王萧纶逃往会稽;柳仲礼及弟弟柳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全都开营投降,士兵们无不叹息愤慨。
柳仲礼等人入城后,先拜见侯景,再去见梁武帝——梁武帝不跟他说话。柳仲礼见父亲柳津,柳津痛哭:“你不是我儿子,何必来见我!”湘东王萧绎派全威将军会稽人王琳送二十万石米犒军,到姑孰时听说台城沦陷,就把米沉进江里返回。
侯景下令焚烧台城内堆积的尸体,连病危未死的人,也聚在一起烧掉。
庚午日,侯景假传圣旨,让各地军政长官恢复原职。他留下柳敬礼、羊鸦仁,派柳仲礼返回司州,王僧辩返回竟陵。起初,临贺王萧正德与侯景约定“攻克台城后,不放过梁武帝和太子”;等城门打开,萧正德率部提刀想入宫,侯景早派手下守住宫门,萧正德没能进去。侯景改任萧正德为侍中、大司马,百官都恢复旧职。萧正德入宫见梁武帝,一边跪拜一边哭,梁武帝说:“现在哭有什么用,后悔也晚了!”
秦郡、阳平、盱眙三郡都投降侯景,侯景改阳平为北沧州,改秦郡为西兖州。
东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淮阳太守王瑜,全都献地投降东魏;青州刺史明少遐、山阳太守萧邻弃城逃走,东魏占领了这些地方。
侯景任命仪同三司萧邕为南徐州刺史,接替西昌侯萧渊藻镇守京口;又派将领徐相攻打晋陵,陆经献郡投降。
起初,梁武帝任命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调原湘州刺史张缵为雍州刺史,接替岳阳王萧詧。张缵仗着自己有才有名,轻视年轻的萧誉,迎接时礼数不周。萧誉到任后,核查州府事务,扣留张缵不让他走;听说侯景叛乱,对张缵更加欺凌。张缵怕被杀害,乘轻舟连夜逃走——本想去雍州,又怕萧詧拒绝;因他与湘东王萧绎有旧交,想借萧绎之手杀萧誉兄弟,就去了江陵。
等台城沦陷,诸王各自返回本州,萧誉从湖口回到湘州;桂阳王萧惫因荆州都督府的军队留在江陵,想等萧绎到后拜见,再返回信州。张缵给萧绎写信说:“河东王(萧誉)逆流而上,想袭击江陵;岳阳王(萧詧)在雍州,两人共谋叛乱。”江陵游军主朱荣也派人报告萧绎:“桂阳王留在此地,想响应萧誉、萧詧。”萧绎害怕,凿沉运粮船、斩断船缆,从蛮族地区走小路逃回江陵,囚禁萧惫并杀了他。
侯景任命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为江北行台,让他带梁武帝的亲笔敕令,召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壬午日,董绍先到广陵,随行不到二百人,还都连日饥饿疲惫。萧会理兵马强盛,僚佐劝他:“侯景已陷京城,想先铲除藩王再篡位。若四方抗拒,他必溃败——怎能把全州之地交给贼寇!不如杀了董绍先,发兵固守,与东魏结盟,等待时机。”萧会理一向懦弱,当即献城投降。董绍先进城后,众人不敢反抗。萧会理的弟弟萧通理请求先回建康,对姐姐说:“事已至此,怎能全家等死!我去前方也想建功,只是不知天命如何。”董绍先收缴广陵的官吏、军队、兵器、财物,派萧会理单人匹马返回建康。
湘潭侯萧退与北兖州刺史定襄侯萧祗逃奔东魏。侯景任命萧弄璋为北兖州刺史,州民发兵抵抗;侯景派直阁将军羊海领兵相助,羊海却率部投降东魏,东魏于是占领淮阴(萧祗是萧伟之子)。
癸未日,侯景派于子悦等率几百名弱兵向东攻打吴郡。新城戍主戴僧遬有五千精兵,劝太守袁君正:“贼寇现在缺粮,从台城抢的粮撑不了十天。若闭关坚守,必能饿死他们。”当地豪强陆映公等人怕打不赢、财产被抢,都劝袁君正投降。袁君正本就胆怯,于是载着米、牛、酒到郊外迎接。于子悦抓住袁君正,抢掠财物、妇女,吴地百姓纷纷筑堡抵抗。侯景又任命任约为南道行台,镇守姑孰。
夏季四月,湘东王世子萧方等抵达江陵,湘东王萧绎才知道台城沦陷,下令在江陵四周七里内种树筑栅,挖三重壕沟防守。
东魏高岳等人攻打西魏颍川,久攻不下。大将军高澄增兵相助,援军络绎不绝,打了一年多仍没攻克。山鹿忠武公刘丰生献计,筑堰拦洧水灌城——城墙多处崩塌,高岳率部轮流进攻。王思政亲自冒箭石防守,与士兵同甘共苦;城内积水成泉,士兵们悬锅做饭。太师宇文泰派大将军赵贵督率东南各州军队救援,可长社以北全被水淹没,军队到穰城就无法前进。
东魏派善射的人乘大船靠近城墙射箭,颍川城眼看要陷;燕郡景惠公慕容绍宗与刘丰生到堰上视察,见东北方向起尘,就一起进船躲避。不久暴风骤起,天昏地暗,船缆断裂,船径直飘向城墙——城上士兵用长钩拉船,弓箭乱射,慕容绍宗跳水淹死;刘丰生游到土山,被城上士兵射死。
甲辰日,东魏晋升大将军勃海王高澄为相国,封齐王,加特殊礼遇。丁未日,高澄到邺城入朝,坚决推辞,东魏孝静帝不许。高澄召集将领僚属秘密商议,众人都劝他接受任命,只有散骑常侍陈元康认为不可,高澄从此猜忌他。崔暹于是推荐陆元规任大行台郎,来分陈元康的权力。
湘东王萧绎入援时,命所管辖的各州发兵,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派府司马刘方贵领兵出汉口;萧绎召萧詧亲自率军,萧詧不从。刘方贵暗中与萧绎联络,谋划袭击襄阳,还没行动,恰逢萧詧因其他事召他——刘方贵以为阴谋泄露,就占据樊城抗命,萧詧派兵攻打。
萧绎给张缵丰厚物资,让他赴雍州上任;张缵到大堤时,萧詧已攻克樊城、杀了刘方贵。张缵到襄阳后,萧詧拖延不交接,只把城西白马寺给他住;萧詧仍总揽军府政务,听说台城沦陷,就拒绝交出雍州。助防杜岸骗张缵:“看岳阳王(萧詧)的势头,容不下您,不如暂时去西山避祸。”杜岸是襄阳豪族,兄弟九人都以勇猛闻名。张缵于是与杜岸结盟,穿妇人衣服、乘青布车逃入西山。萧詧派杜岸领兵追上擒获他,张缵请求出家,改名法缵,萧詧同意了。
荆州长史王冲等人给湘东王萧绎上书,请他以“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身份,代行皇权、主持盟约,萧绎不许;丙辰日,又请他以“司空”身份主盟,萧绎仍不许。
梁武帝虽表面被侯景控制,内心却极不平。侯景想任宋子仙为司空,梁武帝说:“司空要调和阴阳,用这种人干什么!”侯景又请让他的两个党羽任便殿主帅,梁武帝也不许。侯景不能强迫,心里却很忌惮他。太子入宫哭着劝谏,梁武帝说:“谁让你来的!若国家有灵,终将收复;若不然,哭有什么用!”
侯景让士兵在宫中值班,有人牵驴马、带弓箭出入宫廷,梁武帝觉得奇怪,问直合将军周石珍,周石珍答:“是侯丞相的卫兵。”梁武帝大怒,呵斥:“是侯景,什么丞相!”左右都很害怕。此后梁武帝的要求大多得不到满足,饮食也被克扣,忧愤成疾。太子把幼子萧大圜托付给湘东王萧绎,还剪下指甲、头发寄给他。
五月丙辰日,梁武帝躺在净居殿,口苦想喝蜜,却得不到,连说两声“荷!荷!”后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侯景封锁消息不发丧,把尸体移到昭阳殿,从永福省接来太子,让他像往常一样入朝。王伟、陈庆都陪侍太子,太子呜咽流泪,不敢出声,殿外的文武官员都不知道皇帝已死。
东魏的高岳自从损失了慕容绍宗等大将后,士气低落,再也不敢逼近长社城。陈元康对大将军高澄说:“大王您自从辅佐朝政以来,还没有立下过特别突出的功劳。虽然打败了侯景,但侯景本来就不是外敌(是叛将)。现在颍川城眼看就要被攻克,希望您亲自去拿下这功劳。”高澄听了他的建议,戊寅日,亲自率领十万步兵、骑兵进攻长社,还亲自到现场监督筑堤拦水。结果堤坝三次被冲垮,高澄发怒,把背土的民夫连同装土的袋子一起推下去堵决口。
辛巳日,南梁为梁高祖(萧衍)举办丧事,把他的棺木抬到太极殿。当天,太子(萧纲)即位做皇帝,宣布大赦天下。侯景出兵驻守在朝堂上,分派士兵四处守卫。
壬午日,新皇帝下诏书:凡是在南方做奴婢的北方人,全部赦免为平民——这次赦免的人多达上万。侯景对其中一些人还破格提拔,想拉拢他们为自己效力。
梁高祖在位末年,建康城的官民在吃穿、用具上,争相追求豪华奢侈,家里连半年的存粮都没有,常年靠各地运送粮食来维持。自从侯景叛乱后,交通断绝,才几个月时间,就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饿死,最后活下来的还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二。皇亲贵族、豪门大族都得自己出城采摘野谷充饥,饿死在路边沟壑里的人,多到数不清。
癸未日,侯景派仪同三司来亮进入宛陵,宣城太守杨白华把来亮诱骗过来杀了。甲申日,侯景派部将李贤明攻打宛陵,没能打下来。侯景又派中军侯子鉴进入吴郡,任命厢公苏单于做吴郡太守;还派仪同宋子仙等人带兵往东驻守钱塘,新城戍主戴僧遬占据县城抵抗他们。御史中丞沈浚逃难往东走,到了吴兴后,太守张嵊和他商量,起兵讨伐侯景(张嵊是张稷的儿子)。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也占据州城不接受侯景的命令。这时侯景的号令能管到的地方,只有吴郡以西、南陵以北这一小块区域。
西魏下诏书:“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时期)改姓的鲜卑族人,全部恢复原来的姓氏。”
六月丙戌日,南梁任命南康王萧会理为侍中、司空。
丁亥日,立宣城王萧大器为皇太子。
当初,侯景想让太常卿南阳人刘之遴去给临贺王萧正德送皇印和绶带(帮萧正德称帝),刘之遴却剃了头发、穿成和尚的样子逃走了。刘之遴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曾经做过湘东王萧绎的长史;他打算逃回江陵,可萧绎一向嫉妒他的才华。己丑日,刘之遴到了夏口,萧绎秘密派人送毒药把他毒死了,还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又给了他家丰厚的丧葬费(装样子掩人耳目)。
壬辰日,南梁封皇子萧大心为寻阳王,萧大款为江陵王,萧大临为南海王,萧大连为南郡王,萧大春为安陆王,萧大成为山阳王,萧大封为宜都王。
长社城里没有盐,守城的人都得了手脚抽筋、身体浮肿的病,死了十分之八九。这时从西北方向刮起大风,把堤堰里的水吹进城里,城墙被冲塌了。东魏大将军高澄对城里喊话:“谁能把王思政活着抓来,就封谁为侯;要是王思政受了伤,他身边的人全部斩首!”王思政率领部下占据土山,对士兵们说:“我已经力竭计穷,只能以死报效国家了!”接着抬头朝天大哭,朝着西边(西魏的方向)拜了两拜,就要自杀。都督骆训拦住他说:“您常对我们说:‘你们把我的头砍下来去投降,不仅能得到富贵,还能保全全城人的性命。’现在高澄已经下了这样的命令,您就不可怜士兵们要送死吗?”众人一起拉住他,不让他自杀。高澄派通直散骑赵彦深到土山上,给王思政递了一把白羽扇,拉着他的手表明心意,把他带下了土山。高澄不让王思政行跪拜礼,还以礼相待。王思政当初驻守颍川时,有八千将士;到城被攻破时,只剩三千人,却没有一个人叛变。高澄把这些将士分散派到远方驻守,把颍川改名为郑州,对王思政的待遇非常优厚。西阁祭酒卢潜说:“王思政不能以死尽忠,有什么值得看重的!”高澄对身边人说:“我有卢潜,就好比又得到了一个王思政(赞赏卢潜的忠直)。”卢潜是卢度世的曾孙。
当初,王思政驻守襄城时,想把长社作为行台的治所(办公地),派使者魏仲向西魏太师宇文泰请示,还写信给淅州刺史崔猷征求意见。崔猷回信说:“襄城控制着京、洛地区,是现在的战略要地,一旦有情况,容易派兵接应。颍川既靠近敌境,又没有山川作为屏障,敌人要是偷偷来偷袭,能直接打到城下。不如把军队驻扎在襄城,作为行台的治所;颍川设为州,派得力将领驻守——这样内外互相配合,人心容易安定,就算发生意外,也造不成大祸害!”魏仲见到宇文泰,把崔猷的建议全说了。宇文泰下令按崔猷的计策办,可王思政坚持请求用长社做治所,还保证:“就算敌人用水攻,一年之内、用陆攻,三年之内,朝廷不用派兵来救。”宇文泰这才答应他。等到长社失守,宇文泰特别后悔。崔猷是崔孝芬的儿子。
侯景往南叛变时,西魏丞相宇文泰怕东魏趁机占领侯景原来的地盘,就派将领们分别驻守各个城池。等到颍川被东魏攻克,宇文泰因为那些城池交通断绝、难以支援,就下令让守军全部撤回。
上甲侯萧韶从建康逃到江陵,声称自己带了梁高祖的秘密诏书,要召集兵马,还任命湘东王萧绎为侍中、假黄钺(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授权他代行皇帝职权;其他藩王、将领也都加官晋爵。
宋子仙围攻戴僧遬,没能攻下来。丙午日,吴地的盗贼陆缉等人起兵偷袭吴郡,杀了苏单于,推举前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做首领。
临贺王萧正德怨恨侯景出卖自己,秘密写信给鄱阳王萧范,让他带兵来建康;侯景截获了这封信,癸丑日,把萧正德勒死了。侯景任命仪同三司郭元建为尚书仆射、北道行台,总管长江北岸的军事,驻守新秦;还封元罗等十几个北魏皇族后裔为王。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