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纪三(公元600年-603)-《资治通鉴白话版》

  开皇二十年(庚申年,公元600年)

  春季二月,熙州人李英林发动叛乱。三月辛卯日,朝廷任命扬州总管司马河内人张衡为行军总管,率领五万步兵、骑兵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贺若弼又因事获罪入狱,隋文帝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有三个‘太过分’:嫉妒心太过分,自以为是、贬低他人的心太过分,目无君主的心太过分。”不久后又释放了他。有一天,隋文帝对侍从大臣说:“贺若弼在将要讨伐陈朝时,对高颎说:‘陈叔宝一定能平定。难道不会出现“飞鸟尽,良弓藏”的情况吗?’高颎说‘肯定不会这样’。等到平定陈朝后,贺若弼立刻索要内史令的职位,后来又索要仆射之职。我对高颎说:‘功臣理应授予勋官,不能参与朝政。’贺若弼后来又对高颎说:‘皇太子对我,无话不谈。您以后难道不需要我的帮助吗?何必这样疏远我!’他意图谋取广陵,又想谋取荆州,这些都是容易发生叛乱的地方,他的野心始终没有改变。”

  夏季四月壬戌日,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境,隋文帝下诏命令晋王杨广、杨素从灵武道出兵,汉王杨谅、史万岁从马邑道出兵,攻打达头可汗。

  长孙晟率领归降的突厥人担任秦州行军总管,受晋王杨广调度。长孙晟因突厥人饮用泉水,容易下毒,就取来各种毒药投在泉水上游,突厥的人畜饮用后大多死亡,突厥人于是大惊说:“上天降下恶水,是要灭亡我们吗!”于是连夜逃走。长孙晟率军追击,斩杀一千多人。

  史万岁出塞后,抵达大斤山,与突厥军队相遇。达头可汗派遣使者询问:“隋朝的将领是谁?”侦察骑兵回复:“是史万岁。”突厥人又问:“难道是当年那个敦煌戍卒吗?”侦察骑兵说:“是的。”达头可汗恐惧,率军撤退。史万岁率军追击一百多里,发兵猛攻,大败突厥军队,斩杀几千人;又追击逃敌,深入沙漠几百里,直到突厥人远远逃走才返回。隋文帝下诏派遣长孙晟再次返回大利城,安抚新归附的突厥人。

  达头可汗又派遣他的侄子俟利伐从沙漠东部攻打启民可汗,隋文帝再次发兵帮助启民可汗防守要道;俟利伐被迫退回沙漠。启民可汗上表谢恩说:“大隋圣人可汗怜悯养育百姓,如同上天无所不覆盖,大地无所不承载。我染干如同枯木重新长叶,枯骨重新长肉,千世万世,都愿做大隋掌管羊马的人。”隋文帝又派遣赵仲卿为启民可汗修筑金河、定襄两座城池。

  秦孝王杨俊长期患病,无法起身,派遣使者上表谢罪。隋文帝对使者说:“我竭尽全力创建这大业,制定法度、留下榜样,希望臣下能遵守。你是我的儿子,却想败坏它,我不知道该如何责备你!”杨俊又惭愧又恐惧,病情加重,隋文帝于是再次任命他为上柱国;六月丁丑日,杨俊去世。隋文帝为他哭丧,只哭了几声就停止了。杨俊生前建造的奢华物品,隋文帝下令全部烧毁。王府的官员请求为杨俊立碑,隋文帝说:“想要留名,一卷史书就足够了,立碑有什么用!如果子孙不能保住家业,石碑只会成为别人的压石罢了!”杨俊的儿子杨浩,是崔妃所生;庶子叫杨湛。群臣迎合隋文帝的心意,上奏说:“汉朝栗姬的儿子刘荣、郭皇后的儿子刘强,都因母亲获罪而被废黜,如今秦王的两个儿子,母亲都有罪,不应继承爵位。”隋文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任命秦国的官员作为丧主主持葬礼。

  起初,隋文帝让太子杨勇参与决断军政事务,杨勇对政事的修改建议,隋文帝大多采纳。杨勇性格宽厚,做事随心所欲,没有虚伪掩饰的行为。隋文帝生性节俭,杨勇曾对蜀地进贡的铠甲进行装饰,隋文帝看到后很不高兴,告诫他说:“自古以来,没有喜好奢侈却能长久统治的帝王。你作为太子,应当以节俭为先,才能继承宗庙基业。我过去的衣服,各留一件,时常拿出来看看,以此警戒自己。我担心你现在身为皇太子,会忘记过去的事情,所以赐给你我过去佩戴的刀一把,以及一盒菹酱,这是你当年担任上士时经常吃的东西。如果还记得过去的事,就该明白我的心意。”

  后来到了冬至,百官都去拜见杨勇,杨勇设置乐队接受朝贺。隋文帝知道后,问朝臣:“最近听说冬至那天,朝廷内外百官都去东宫朝见,这是什么礼仪?”太常少卿辛亶回答说:“到东宫,是祝贺,不能说是‘朝见’。”隋文帝说:“祝贺的人,按理说几十人就够了,各自随意前往,为什么要由有关部门召集,让百官同时聚集!太子穿着礼服、设置乐队等待百官,合适吗?”于是下诏说:“礼仪有等级差别,君臣的礼节不能混淆。皇太子虽然是皇位继承人,但从道义上讲,也是臣子,而各地长官在冬至日前来朝贺,并进献贡品,还另外向皇太子进献,这不符合典章制度,应当全部停止!”从此,隋文帝对杨勇的恩宠开始衰减,逐渐产生猜疑和隔阂。

  杨勇有很多宠妃,昭训云氏尤其受宠。他的妃子元氏不受宠,突发心脏病,两天后就去世了,独孤皇后怀疑其中有别的原因,因此责备杨勇。从此,云昭训专掌东宫内政,生下长宁王杨俨、平原王杨裕、安成王杨筠;高良娣生下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王良媛生下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成姬生下颍川王杨煚;后宫姬妾生下杨孝实、杨孝范。独孤皇后更加不满,多次派人暗中监视杨勇,寻找他的过错。晋王杨广则极力伪装自己,只和萧妃居住在一起,后宫姬妾生下孩子都不抚养,独孤皇后因此多次称赞杨广贤德。对于掌权的大臣,杨广都尽心结交。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每次派侍从到杨广的住处,无论来人地位高低,杨广必定和萧妃到门口迎接,为他们准备丰盛的饭菜,并赠送厚礼;来往的奴婢仆人,没有不称赞杨广仁孝的。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曾亲临杨广的府第,杨广把美貌的姬妾都藏到别的房间,只留下年老丑陋的,让她们穿着朴素的衣服,在身边侍奉;房间里的屏帐都改用素色的缣帛;故意弄断乐器的弦,不让人擦拭上面的灰尘。隋文帝看到后,认为杨广不喜好声色,返回皇宫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侍从大臣,心里非常高兴。大臣们都为隋文帝感到庆幸,从此,隋文帝对杨广的宠爱远超其他儿子。

  隋文帝秘密让善于相面的来和为所有儿子相面,来和回答说:“晋王眉毛上方有双骨隆起,富贵不可言。”隋文帝又问上仪同三司韦鼎:“我的几个儿子中,谁能继承皇位?”韦鼎回答说:“陛下和皇后最喜爱的儿子,就会把皇位传给谁,不是我敢预知的。”隋文帝笑着说:“你不肯明说啊!”

  晋王杨广容貌俊美,举止优雅,生性聪慧机敏,性格深沉庄重;喜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对待朝臣恭敬有礼,态度极为谦卑;因此名声很大,超过了其他王子。

  杨广担任扬州总管时,入朝觐见,即将返回扬州,入宫向独孤皇后辞行,跪在地上流泪,独孤皇后也伤心落泪。杨广说:“我生性愚笨,一直坚守兄弟间的情谊,不知道犯了什么过错,失去了太子的喜爱,他常常心怀怨恨,想要陷害我。我时常担心会像曾参那样,因别人的谗言而被怀疑,也担心会在饮食中被人下毒,因此常常忧虑不安,害怕遭遇危险。”独孤皇后愤怒地说:“杨勇这个小子,越来越让人无法忍受!我为他娶了元氏女,他竟然不以夫妇之礼对待她,专宠云昭训,生下这么多猪狗不如的孩子。之前元氏女被毒害而死,我也没能彻底查清原因,他为什么又对你有这样的想法!我还在世,他就敢这样,我死后,他一定会把你们当作鱼肉来宰割!每次想到东宫没有嫡子,等陛下百年之后,你们兄弟还要向云昭训的儿子跪拜问安,这该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杨广再次跪拜,呜咽不止,独孤皇后也悲痛不已。从此,独孤皇后下定决心要废黜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和安州总管宇文述一向关系很好,想让宇文述靠近自己,就上奏请求任命他为寿州刺史。杨广尤其亲近信任总管司马张衡,张衡为杨广谋划夺取太子之位的策略。杨广向宇文述询问计策,宇文述说:“皇太子失去陛下和皇后的宠爱已经很久了,天下人也没听说他有什么美德。大王您以仁孝着称,才能盖世,多次率军出征,立下大功;陛下和皇后都钟爱您,天下人也都希望您能继承皇位。但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涉及父子骨肉关系,实在不容易谋划。不过,能改变陛下心意的人,只有杨素,而杨素只和他的弟弟杨约商议大事。我向来了解杨约,请允许我入朝,与杨约见面,共同谋划此事。”杨广非常高兴,赠送了很多金银财宝,资助宇文述入关。

  当时杨约担任大理少卿,杨素无论做什么事,都先和杨约商议后再行动。宇文述邀请杨约,摆出大量珍贵的器物古玩,和他畅饮,趁机一起赌博,每次都故意输给他,把带来的金银财宝全部输给了杨约。杨约得到很多财物,逐渐向宇文述表示感谢。宇文述趁机说:“这些都是晋王赏赐的,让我和您一起玩乐罢了。”杨约大惊说:“为什么要这样?”宇文述于是转达了杨广的意思,劝说道:“坚守正道,固然是臣子的本分;但违背常规而合乎道义,也是明智之人的良策。自古以来,贤人君子没有不顺应时势变化来躲避灾祸的。您和杨素兄弟,功劳名声盖世,掌权多年,被您家侮辱过的朝臣,数不胜数!而且,皇太子因自己的意愿不能实现,常常对执政大臣恨之入骨;您虽然得到陛下的信任,但想要危害您的人也很多!一旦陛下去世,您又能依靠谁呢?如今皇太子失去皇后的宠爱,陛下也早有废黜他的想法,这是您知道的。现在如果能请求立晋王为太子,这事只在您兄长杨素的一句话。如果能在此时立下大功,晋王一定会永远铭记您的恩情,这样就能摆脱如累卵般的危险,成就如泰山般稳固的地位。”杨约同意了,于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杨素。杨素听后非常高兴,拍手说:“我的智谋,远不如你,多亏你提醒我。”杨约知道计策可行,又对杨素说:“如今皇后的话,陛下没有不听的,应当趁机尽早和皇后结交,这样才能长久保住荣华富贵,传给子孙。兄长如果犹豫不决,一旦情况变化,让太子掌权,恐怕灾祸很快就会到来!”杨素听从了他的建议。

  几天后,杨素入宫陪侍宴会,委婉地说:“晋王孝顺友爱、恭敬节俭,和陛下很像。”用这话试探独孤皇后的心意。独孤皇后流泪说:“您说得对!我的儿子非常孝顺,每次听说陛下和我派使者去,必定会到边境迎接;说起和我们分别的事,没有不流泪的。而且他的妃子也很令人怜爱,我派婢女去,她常常和婢女一起吃饭睡觉。哪像杨勇,整天和云昭训对坐饮酒,亲近小人,猜忌疏远骨肉!我之所以更加怜爱杨广,是常常担心杨勇会暗中杀害他。”杨素知道了独孤皇后的心意后,就极力说太子杨勇不成器。独孤皇后于是赠送杨素黄金,让他协助隋文帝废黜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杨勇大致知道了他们的谋划,忧虑恐惧,却想不出办法,就派新丰人王辅贤用邪术诅咒隋文帝和杨广;又在东宫后园建造了一个“庶人村”,房屋简陋,杨勇时常在里面居住,穿着粗布衣服,睡在草席上,希望以此来避祸。隋文帝知道杨勇内心不安,在仁寿宫时,派杨素去观察杨勇的行为。杨素到了东宫,故意在外面休息,不进去见杨勇,杨勇穿戴整齐等待他,杨素却故意长时间不进门,以此激怒杨勇;杨勇心怀怨恨,不满情绪表现在言行上。杨素返回后对隋文帝说:“杨勇心怀怨恨,恐怕会有变故,希望陛下多加防备!”隋文帝听了杨素的谗言,对杨勇更加怀疑。独孤皇后又派人暗中监视东宫,哪怕是极小的事,都会上报隋文帝,并加以歪曲,来构成杨勇的罪状。

  隋文帝于是疏远猜忌杨勇,在玄武门到至德门之间设置侦察人员,监视杨勇的动静,凡事都随时上报。此外,东宫的宿卫人员,凡侍官以上的,名册都划归到各卫府管理,勇猛健壮的人都被调离东宫。又把左卫率苏孝慈调出京城,任命为淅州刺史,杨勇更加不高兴。太史令袁充对隋文帝说:“我观察天象,皇太子应当被废黜。”隋文帝说:“天象显示这种征兆已经很久了,只是群臣不敢说罢了。”袁充是袁君正的儿子。

  晋王杨广又让督王府军事姑臧人段达暗中贿赂东宫受宠的臣子姬威,让他监视太子的动静,秘密报告给杨素;于是朝廷内外都在议论杨勇的过失,每天都能听到杨勇的罪状。段达趁机威胁姬威说:“东宫的过失,陛下都知道了。陛下已经下达密诏,决定废黜太子、另立他人;你如果能揭发杨勇的罪状,就能获得大富贵!”姬威答应了,立即上书揭发杨勇。

  秋季九月壬子日,隋文帝从仁寿宫返回京城。第二天,隋文帝驾临大兴殿,对侍从大臣说:“我刚回到京城,本应心情愉快;不知为什么,反而忧愁烦闷!”吏部尚书牛弘回答说:“是我们这些大臣不称职,让陛下忧虑辛劳。”隋文帝已经多次听到关于杨勇的谗言,怀疑朝臣都知道这些事,所以在众人面前发问,希望听到关于杨勇的过失。牛弘的回答不符合隋文帝的心意,隋文帝于是脸色一变,对东宫的官员说:“仁寿宫离京城不远,但每次我返回京城,都要严密部署仪仗卫队,就像进入敌国一样。我最近腹泻,连衣服都不敢脱下来睡觉。昨天夜里想上厕所,因为担心后房有紧急情况,又回到前殿居住,这难道不是你们这些人想败坏我的家业吗!”于是下令将太子左庶子唐令则等人逮捕,交给有关部门审讯;命令杨素向亲近大臣陈述东宫的情况。

  杨素于是公开说:“我奉陛下旨意返回京城,命令皇太子核查刘居士的残余党羽。太子接到诏令后,脸色大变、情绪激动,声色俱厉地对我说:‘刘居士的党羽已经全部伏法,让我到哪里去追查!你身为右仆射,陛下对你的托付不轻,你自己去核查吧,和我有什么关系!’又说:‘当初隋文帝夺取天下的大事如果没成功,我会先被诛杀;如今陛下做了天子,竟然让我比不上各位弟弟,任何一件事都不能自己做主!’接着长叹一声,回头看着我说:‘我真觉得自己是个累赘。’”隋文帝说:“这个儿子不能继承皇位很久了,皇后一直劝我废黜他。我因为他是我平民时生下的儿子,又位居长子,希望他能逐渐改正过错,所以隐忍到现在。杨勇曾指着皇后的侍女对别人说:‘这些都是我的东西。’这话多离谱!他的妃子刚去世时,我很怀疑是被毒害的,曾责备过他,杨勇立刻怨恨地说:‘我迟早要杀了元孝矩(元妃的父亲)。’这是想害我却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啊。长宁王(杨勇长子杨俨)刚出生时,我和皇后一起抚养他,杨勇却心怀猜忌,多次派人来索要孩子。况且云定兴的女儿(云昭训),是在外面私通生下的孩子,看这来历,未必是杨勇的亲骨肉!过去晋朝太子娶了屠夫的女儿,他们的儿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