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丙戌年,公元626年)
九月,突厥颉利可汗献上三千匹马、一万只羊;太宗不接受,只下诏让他归还掠夺的中原百姓,征召温彦博回朝。
丁未日,太宗带领各卫将士在显德殿庭院练习射箭,告诫他们:“戎狄入侵劫掠,自古就有,问题在于边境稍安,君主就安逸游乐忘记战事,所以敌寇来犯就无法抵御。如今我不让你们挖池筑苑,专门练习射箭,平日无事时,我做你们的老师;突厥入侵时,我做你们的将领,或许中原百姓能稍得安宁!”于是每天带领数百人在殿庭教射,太宗还亲自测试,射中多的人赏赐弓箭、刀具、丝帛,他们的将帅也给予上等考核。大臣们大多劝谏:“按法律,携带兵器到皇帝住所的人要处绞刑。如今让地位低微的人在宫殿台阶旁张弓搭箭,陛下还亲自置身其中,万一有狂徒突然发难,出乎意料,这不是重视国家的做法。”韩州刺史封同人假称乘驿马入朝恳切劝谏。太宗都不听,说:“君王把天下当作一家,疆域之内,都是我的子民,我真心对待他们,为何还要猜忌守卫的士兵呢!”从此人们都想着自我勉励,几年之间,士兵都成为精锐。
太宗曾说:“我从小征战四方,很懂用兵的关键,每次观察敌军阵形,就知道他们的强弱,常以我方弱点对抗他们的强点,用我方强点对抗他们的弱点。他们趁我方弱点进攻,追击不过数十百步;我趁他们的弱点,必定绕到阵后反击,敌军没有不溃败的,取胜大多靠这个。”
己酉日,太宗当面确定长孙无忌等功臣的爵位和封邑,命陈叔达在殿下唱名公布,并且说:“我评定你们的功勋赏赐或许有不当之处,你们应当各自说明。”于是众将争功,议论纷纷不停。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最先响应义旗,如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只会舞文弄墨,功劳却在我之上,我私下不服。”太宗说:“义旗刚举起时,叔父虽然最先起兵,大概也是为了自己摆脱灾祸。等到窦建德吞并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次聚集残余势力,叔父望风而逃。房玄龄等人在帷帐中谋划,平定天下,安定国家,论功行赏,本来就该在叔父之前。叔父是皇室至亲,我确实没有吝啬的,只是不能因私人恩情就随意和功臣同等赏赐!”众将于是相互说:“陛下最公正,即使对淮安王也不徇私,我们怎敢不安守本分。”于是都心悦诚服。房玄龄曾说:“秦王府旧部没升官的,都抱怨说:‘我们跟随陛下身边,多少年了!如今任命官职,反而在 forr东宫、齐王府的人后面。’”太宗说:“君王要极其公正无私,才能让天下人信服。我和你们每天吃的穿的,都取自百姓。所以设置官职、分配职责,是为了百姓,应当选择贤才任用,怎能以新旧来定先后呢!如果新人贤能,旧人无能,怎能舍弃新人而任用旧人呢!如今不论贤能与否就一味抱怨,这难道是治国的根本吗!”
下诏:“民间不得擅自建立妖祠。除了正规的占卜之术,其他各种杂占,全部禁止。”
太宗在弘文殿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籍二十多万卷,在殿侧设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人,让他们以原官职兼任学士,轮流在馆中值宿,太宗上朝之余,就召他们进入内殿,讲解讨论古代的言行,商议政事,有时到深夜才结束。又选取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充当弘文馆学生。
冬季,十月,丙辰朔日,发生日食。
下诏追封已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齐王李元吉为剌王,按礼仪改葬。下葬当天,太宗在宜秋门哭泣,十分哀伤。魏征、王珪上表请求陪同送葬到墓地,太宗同意了,命东宫和齐王府的旧僚属都去送葬。
癸亥日,立皇子中山王李承乾为太子,当时他已经八岁了。
庚辰日,初步确定功臣享受实际封邑的等级差别。
起初,萧瑀向太上皇推荐封德彝,太上皇任命他为中书令。等到太宗即位,萧瑀任左仆射,封德彝任右仆射。商议事情已经定好,封德彝多次在太宗面前反悔,因此二人产生隔阂。当时房玄龄、杜如晦刚掌权,都疏远萧瑀而亲近封德彝,萧瑀心中不平,于是上密封奏章议论此事,言辞简略,因此违背了太宗的旨意。萧瑀还和陈叔达在太宗面前愤怒争执,庚辰日,萧瑀、陈叔达都因对君主不敬获罪,被免官。
甲申日,民部尚书裴矩上奏:“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百姓,请每户赏赐绢一匹。”太宗说:“我用诚信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的名声而没有实际行动,每户人家大小不同,怎能一样赏赐呢!”于是按人口数量作为标准赏赐。
起初,太上皇想加强宗室力量来镇抚天下,所以太上皇的再从弟、三从弟以及兄弟的子孙,即使是孩童都封为王,受封的王有几十人。太宗从容地问大臣们:“广泛分封宗室子弟,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前代只有皇子和兄弟才能封王,其余人没有大功,不能封王。太上皇重视亲族和睦,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爵位既高,又多征调劳役,恐怕不能向天下显示公正。”太宗说:“对。我做天子,是为了养育百姓,怎能劳累百姓来养活自己的宗室呢!”十一月,庚寅日,将宗室郡王都降为县公,只有有功的几人不降。
丙午日,太宗和大臣们讨论制止盗贼的办法。有人请求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太宗笑着说:“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税繁重、劳役繁多,官吏贪婪求索,饥寒逼迫自身,所以没时间顾及廉耻。我应当戒除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减少赋税,选拔任用廉洁的官吏,让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会做盗贼了,何必用严厉的刑法呢!”从此几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门户不关,商人旅客可以在野外住宿。太宗还曾对侍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就像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却死了,君主富足了国家却灭亡了。所以君主的祸患,不是来自外部,常常是自身造成的。欲望旺盛就会开支庞大,开支庞大就会赋税繁重,赋税繁重就会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就会国家危难,国家危难就会君主丧失性命。我常常思考这个道理,所以不敢放纵欲望。”
十二月,己巳日,益州大都督窦轨上奏称獠人反叛,请求发兵讨伐。太宗说:“獠人凭借山林险阻,时常出来小偷小摸,这是他们的习俗;地方长官如果能用恩德和诚信安抚他们,自然会率领部众归顺,怎能轻易动用武力,像捕猎禽兽一样残害他们,这难道是做百姓父母官的本意吗!”最终没有同意。
太宗对裴寂说:“近来有很多上书议论政事的人,我都把奏章贴在墙上,进出时都能查看,常常思考治国之道,有时深夜才睡觉。你们也应当勤恳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我的心意。”
太宗振奋精神致力于治国,多次召魏征进入内室,询问治国的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都欣然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中男虽然未满十八岁,但身材高大健壮的,也可以一起征召。”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敕令发出后,魏征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甚至多次拒绝。太宗发怒,召见并责备他:“中男中高大健壮的,都是奸民故意欺诈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你却固执到这种地步!”魏征回答:“用兵的关键在于治理得法,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选拔健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治理,就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瘦弱的人来增加虚数呢!况且陛下常说:‘我用诚信治理天下,想让臣民都没有欺诈行为。’如今即位没多久,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讶地说:“我怎么失信了?”魏征回答:“陛下刚即位时,下诏说:‘拖欠官府的财物,全部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府的财物,仍然征收督缴。陛下从秦王登上天子之位,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府的财物又是什么!又说:‘关中免除两年租调,关外免除一年徭役赋税。’不久之后又下敕令说:‘已经服役、已经缴纳赋税的,从明年开始免除。’百姓散去之后,又再次征收,他们自然会感到奇怪。如今既征收了财物,又征召他们当兵,怎能说从明年开始免除呢!另外,和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地方长官,平时考察官员,都委托给他们;到了征兵的时候,却唯独怀疑他们欺诈,这难道是所说的用诚信治理天下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我认为你固执,怀疑你不通晓政事,如今你谈论国家大事,确实说到了关键。号令不诚信,百姓就不知道该听从什么,天下怎么能治理好呢?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不再征召中男,赏赐魏征一个金瓮。太宗听说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治国之道,张玄素回答:“隋主
九月,突厥颉利可汗献上三千匹马、一万只羊;太宗不接受,只下诏让他归还掠夺的中原百姓,征召温彦博回朝。
丁未日,太宗带领各卫将士在显德殿庭院练习射箭,告诫他们:“戎狄入侵劫掠,自古就有,问题在于边境稍安,君主就安逸游乐忘记战事,所以敌寇来犯就无法抵御。如今我不让你们挖池筑苑,专门练习射箭,平日无事时,我做你们的老师;突厥入侵时,我做你们的将领,或许中原百姓能稍得安宁!”于是每天带领数百人在殿庭教射,太宗还亲自测试,射中多的人赏赐弓箭、刀具、丝帛,他们的将帅也给予上等考核。大臣们大多劝谏:“按法律,携带兵器到皇帝住所的人要处绞刑。如今让地位低微的人在宫殿台阶旁张弓搭箭,陛下还亲自置身其中,万一有狂徒突然发难,出乎意料,这不是重视国家的做法。”韩州刺史封同人假称乘驿马入朝恳切劝谏。太宗都不听,说:“君王把天下当作一家,疆域之内,都是我的子民,我真心对待他们,为何还要猜忌守卫的士兵呢!”从此人们都想着自我勉励,几年之间,士兵都成为精锐。
太宗曾说:“我从小征战四方,很懂用兵的关键,每次观察敌军阵形,就知道他们的强弱,常以我方弱点对抗他们的强点,用我方强点对抗他们的弱点。他们趁我方弱点进攻,追击不过数十百步;我趁他们的弱点,必定绕到阵后反击,敌军没有不溃败的,取胜大多靠这个。”
己酉日,太宗当面确定长孙无忌等功臣的爵位和封邑,命陈叔达在殿下唱名公布,并且说:“我评定你们的功勋赏赐或许有不当之处,你们应当各自说明。”于是众将争功,议论纷纷不停。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最先响应义旗,如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只会舞文弄墨,功劳却在我之上,我私下不服。”太宗说:“义旗刚举起时,叔父虽然最先起兵,大概也是为了自己摆脱灾祸。等到窦建德吞并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次聚集残余势力,叔父望风而逃。房玄龄等人在帷帐中谋划,平定天下,安定国家,论功行赏,本来就该在叔父之前。叔父是皇室至亲,我确实没有吝啬的,只是不能因私人恩情就随意和功臣同等赏赐!”众将于是相互说:“陛下最公正,即使对淮安王也不徇私,我们怎敢不安守本分。”于是都心悦诚服。房玄龄曾说:“秦王府旧部没升官的,都抱怨说:‘我们跟随陛下身边,多少年了!如今任命官职,反而在 forr东宫、齐王府的人后面。’”太宗说:“君王要极其公正无私,才能让天下人信服。我和你们每天吃的穿的,都取自百姓。所以设置官职、分配职责,是为了百姓,应当选择贤才任用,怎能以新旧来定先后呢!如果新人贤能,旧人无能,怎能舍弃新人而任用旧人呢!如今不论贤能与否就一味抱怨,这难道是治国的根本吗!”
下诏:“民间不得擅自建立妖祠。除了正规的占卜之术,其他各种杂占,全部禁止。”
太宗在弘文殿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籍二十多万卷,在殿侧设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人,让他们以原官职兼任学士,轮流在馆中值宿,太宗上朝之余,就召他们进入内殿,讲解讨论古代的言行,商议政事,有时到深夜才结束。又选取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充当弘文馆学生。
冬季,十月,丙辰朔日,发生日食。
下诏追封已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齐王李元吉为剌王,按礼仪改葬。下葬当天,太宗在宜秋门哭泣,十分哀伤。魏征、王珪上表请求陪同送葬到墓地,太宗同意了,命东宫和齐王府的旧僚属都去送葬。
癸亥日,立皇子中山王李承乾为太子,当时他已经八岁了。
庚辰日,初步确定功臣享受实际封邑的等级差别。
起初,萧瑀向太上皇推荐封德彝,太上皇任命他为中书令。等到太宗即位,萧瑀任左仆射,封德彝任右仆射。商议事情已经定好,封德彝多次在太宗面前反悔,因此二人产生隔阂。当时房玄龄、杜如晦刚掌权,都疏远萧瑀而亲近封德彝,萧瑀心中不平,于是上密封奏章议论此事,言辞简略,因此违背了太宗的旨意。萧瑀还和陈叔达在太宗面前愤怒争执,庚辰日,萧瑀、陈叔达都因对君主不敬获罪,被免官。
甲申日,民部尚书裴矩上奏:“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百姓,请每户赏赐绢一匹。”太宗说:“我用诚信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的名声而没有实际行动,每户人家大小不同,怎能一样赏赐呢!”于是按人口数量作为标准赏赐。
起初,太上皇想加强宗室力量来镇抚天下,所以太上皇的再从弟、三从弟以及兄弟的子孙,即使是孩童都封为王,受封的王有几十人。太宗从容地问大臣们:“广泛分封宗室子弟,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前代只有皇子和兄弟才能封王,其余人没有大功,不能封王。太上皇重视亲族和睦,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爵位既高,又多征调劳役,恐怕不能向天下显示公正。”太宗说:“对。我做天子,是为了养育百姓,怎能劳累百姓来养活自己的宗室呢!”十一月,庚寅日,将宗室郡王都降为县公,只有有功的几人不降。
丙午日,太宗和大臣们讨论制止盗贼的办法。有人请求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太宗笑着说:“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税繁重、劳役繁多,官吏贪婪求索,饥寒逼迫自身,所以没时间顾及廉耻。我应当戒除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减少赋税,选拔任用廉洁的官吏,让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会做盗贼了,何必用严厉的刑法呢!”从此几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门户不关,商人旅客可以在野外住宿。太宗还曾对侍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就像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却死了,君主富足了国家却灭亡了。所以君主的祸患,不是来自外部,常常是自身造成的。欲望旺盛就会开支庞大,开支庞大就会赋税繁重,赋税繁重就会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就会国家危难,国家危难就会君主丧失性命。我常常思考这个道理,所以不敢放纵欲望。”
十二月,己巳日,益州大都督窦轨上奏称獠人反叛,请求发兵讨伐。太宗说:“獠人凭借山林险阻,时常出来小偷小摸,这是他们的习俗;地方长官如果能用恩德和诚信安抚他们,自然会率领部众归顺,怎能轻易动用武力,像捕猎禽兽一样残害他们,这难道是做百姓父母官的本意吗!”最终没有同意。
太宗对裴寂说:“近来有很多上书议论政事的人,我都把奏章贴在墙上,进出时都能查看,常常思考治国之道,有时深夜才睡觉。你们也应当勤恳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我的心意。”
太宗振奋精神致力于治国,多次召魏征进入内室,询问治国的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都欣然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中男虽然未满十八岁,但身材高大健壮的,也可以一起征召。”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敕令发出后,魏征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甚至多次拒绝。太宗发怒,召见并责备他:“中男中高大健壮的,都是奸民故意欺诈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你却固执到这种地步!”魏征回答:“用兵的关键在于治理得法,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选拔健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治理,就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瘦弱的人来增加虚数呢!况且陛下常说:‘我用诚信治理天下,想让臣民都没有欺诈行为。’如今即位没多久,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讶地说:“我怎么失信了?”魏征回答:“陛下刚即位时,下诏说:‘拖欠官府的财物,全部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府的财物,仍然征收督缴。陛下从秦王登上天子之位,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府的财物又是什么!又说:‘关中免除两年租调,关外免除一年徭役赋税。’不久之后又下敕令说:‘已经服役、已经缴纳赋税的,从明年开始免除。’百姓散去之后,又再次征收,他们自然会感到奇怪。如今既征收了财物,又征召他们当兵,怎能说从明年开始免除呢!另外,和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地方长官,平时考察官员,都委托给他们;到了征兵的时候,却唯独怀疑他们欺诈,这难道是所说的用诚信治理天下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我认为你固执,怀疑你不通晓政事,如今你谈论国家大事,确实说到了关键。号令不诚信,百姓就不知道该听从什么,天下怎么能治理好呢?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不再征召中男,赏赐魏征一个金瓮。太宗听说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治国之道,张玄素回答:“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