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四方牵挂与满室温情-《舍我其谁之围棋少年李浩》

  李浩给老家打电话报喜时,听筒里传来“哐当”一声,接着是母亲拔高的声音:“你说啥?子妍有了?!”没等李浩再说第二句,电话就被匆匆挂断。

  不到半天,李浩的父母就拎着大包小包出现在九州道场门口。母亲手里攥着个红布包,里面是给未来孙子准备的虎头鞋;父亲扛着一麻袋自家种的小米,笑得合不拢嘴:“这米养人,给子妍熬粥正好。”

  唐子妍的父母来得稍晚些,却更“隆重”——父亲提着个保温桶,里面是炖了一早上的乌鸡汤;母亲则抱着床小被子,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说是连夜赶出来的。“子妍从小就怕凉,这被子薄厚正好,给孩子盖着暖和。”

  四位老人一碰面,先是客气地互相问好,转眼就凑到一起,围着唐子妍问长问短。

  “想吃酸的还是辣的?我听说酸儿辣女……”李浩母亲刚开口,就被唐子妍母亲笑着打断:“现在不兴这个,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子妍啊,想吃啥跟阿姨说,阿姨给你做。”

  李浩和唐子妍站在一旁,看着长辈们热络地讨论着“该给孩子起什么名”“满月酒要办多少桌”,忍不住相视而笑。程了凑过来,悄悄对唐子妍说:“这下你可成国宝了。”

  九州道场顿时热闹起来。李浩母亲承包了厨房,每天变着花样给唐子妍做营养餐,今天是鲫鱼豆腐汤,明天是清蒸鲈鱼,连盛景初和程了都跟着沾光,顿顿吃得满嘴流油。

  李浩父亲则成了道场的“义务保洁员”,每天早上起来扫院子、擦棋盘,看到弟子们练棋累了,就搬把小凳子坐在旁边,给他们讲李浩小时候的糗事:“他三岁就抱着棋罐啃,把黑子当糖豆,结果拉了好几天黑屎……”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唐子妍的父亲是中学老师,闲着没事就给年轻弟子们讲棋理,结合着历史典故,听得大家津津有味。“下棋就像打仗,得懂进退,不能一味猛冲,你看这‘围魏救赵’的思路,用在棋局里照样管用……”

  唐子妍的母亲则陪着唐子妍散步,给她织小毛衣,嘴里念叨着:“你小时候啊,就爱揪我织毛衣的线,现在好了,要当妈妈了,以后也得给孩子织……”

  谢老看着这满堂的烟火气,捋着胡须笑:“以前总说道场太冷清,现在好了,像个家了。”

  盛景初和程了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李浩扶着唐子妍慢慢散步,四位老人跟在后面,絮絮叨叨地叮嘱着什么,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暖得像幅画。

  “真好。”程了靠在盛景初肩上,“感觉大家都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盛景初握住她的手,指尖划过她的无名指:“等咱们……也这样。”程了脸颊微红,轻轻“嗯”了一声。

  晚上吃饭时,桌子被拼得长长的,摆满了菜肴。李浩给唐子妍夹了块鱼肉,母亲立刻说:“慢点慢点,鱼刺挑干净了吗?”唐子妍的父亲给李浩倒了杯酒,又赶紧拦住:“算了算了,你也少喝,以后要照顾子妍和孩子,得保持清醒。”

  大家说说笑笑,话题总离不开那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曹熹和举着果汁杯站起来:“我提议,为了未来的小师弟(或小师妹),干杯!”

  “干杯!”

  清脆的碰杯声里,唐子妍摸了摸小腹,眼里的笑意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李浩看着她,心里像揣了个暖炉,踏实又滚烫。

  夜深了,老人们都睡下了,道场渐渐安静下来。李浩和唐子妍站在窗前,看着天上的月亮。“爸妈们这样,会不会太辛苦?”唐子妍轻声问。

  “辛苦也乐意。”李浩从身后抱住她,“你没看我妈,今天炒菜时哼了一整天的歌。”他顿了顿,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谢谢你,子妍,给了我这么多幸福。”

  唐子妍笑着靠在他怀里,月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也落在远处程了和盛景初依偎的身影上。九州道场的灯一盏盏熄灭,只剩下满室的温情,像发酵的酒,在夜色里慢慢酝酿出更醇厚的香。

  这大概就是最圆满的结局——有爱人在侧,有亲友相伴,有新生的期待,有岁月的安稳。黑白棋子落定的瞬间,烟火人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最温暖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