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明知希望渺茫,曹操仍带兵赴会,欲作最后尝试挽救汉室。这既是他对朝廷的忠忱,也是为自己、家族及追随者谋求未来的开端。

  与此同时,袁绍引着苏烨来到中军大帐设宴接风,并向众诸侯引荐。

  "久仰苏荆州大名!"

  "苏荆州少年得志,实在令人钦佩!"

  "今日一见,苏将军果然气度非凡!"

  面对众人的赞誉,苏烨谦逊应对,举止得体,使在场诸侯对其印象颇佳。

  五日后,十九路诸侯齐聚。苏烨在人群中注意到随公孙瓒前来的刘备三兄弟。此时的刘备因鞭打督邮已弃官投奔公孙瓒。

  "幸亏子龙早入我麾下,未曾投效公孙瓒。"苏烨暗自欣喜。他观察到关羽、张飞武功已达罡劲巅峰,尤其关羽心境修炼尤为精进,照此发展,十年内或可突破至天人境。

  "莫非他研读《春秋》正是为了锤炼心志?"苏烨心中揣测。

  苏烨暗自琢磨。

  他越想越觉得可能没错。

  张飞的心志向来坚韧,虽不及关羽,但也只是稍逊一筹。

  “看来,张飞平时没少锻炼自己的意志啊!”

  “是打架?喝酒?还是绘画?”

  苏烨一时也猜不透。

  至于刘备?

  呵!武学境界卡在化境巅峰,连丹劲都未踏入。

  这人的天赋大概也就止步于此了。

  众诸侯齐聚,袁绍没再耽搁,当即召集众人商议盟主之选。

  “我推举袁本初担任盟主!”

  “此次会盟本就是他发起,粮草调度也全由他操持!袁氏四世三公,试问还有谁比他更合适?”

  “哼!若论袁氏嫡系,袁公路才是正统嫡子!我支持袁术!”

  “我也拥戴袁术!”

  “我选袁绍!”

  “依我看,荆州牧兼前将军苏烨才该是盟主!谁不知苏将军百战百胜?此次会盟为的是讨贼,家世名望都是虚的,能带我们击败董卓、迎回天子才是关键!”

  公孙瓒此言一出,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虽心有不甘,却无法否认苏烨统兵之能。

  一时间,袁绍、袁术及各路诸侯纷纷看向苏烨。

  “该死!公孙瓒胡闹什么?”

  苏烨原本在旁看戏,未料火突然烧到自己身上,心里一阵无语。

  他面上却立即起身,谦逊回绝:“多谢公孙将军抬爱!”

  “但盟主之位,在下实难胜任。”

  “协调各方诸侯,需对众人了如指掌,而我此前与诸位素未谋面,如何能担此重任?故而不参与推选。”

  “此外,我赞同袁术袁公路出任盟主!此事我早已应允他;”

  “诸位可自行抉择,我皆无异议。”

  笑话!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谁爱当谁当!

  袁绍与袁术闻听苏烨之言,神情由阴转晴,纷纷展露笑意。

  袁术更是直言道:“多谢伯渊兄鼎力相助!”

  语毕,他还挑衅地瞥了袁绍一眼。

  袁绍忆及前几日苏烨对他的私语,嘴角微扬,冲袁术投去一抹轻蔑之色,心道:“他支持你又如何?不过是偿还人情罢了!”

  “苏烨亲口对我说过,他更看好我!”

  “即便有他相助,你也绝非我的对手!”

  “你究竟在得意什么?”

  简直愚不可及。

  若非顾忌袁术 ** ,他恨不能当面揭穿,好生挫其锐气。

  眼下,还是先夺得盟主之位要紧。

  袁术察觉袁绍的鄙夷,笑意骤敛,面色阴沉如水。

  “该死的袁本初!你那是什么眼神?藐视我?你给我等着!胜者必然是我!”

  他内心愤然咆哮。

  然而——

  “结果已定!袁绍得12票,袁术获7票!故此,盟军之主乃袁绍袁本初!”

  “本初兄,恭喜了!”

  曹操统计完毕,朗声宣布。

  袁术:“……”

  混账……袁绍,咱们走着瞧!

  随后,众诸侯在袁绍主持下歃血为盟,大军挥师进发。

  以孙坚为先锋,直取汜水关;

  另遣王匡率部奔赴孟津渡,试探进攻。

  盟军主力则暂驻原地,静候孙坚捷报。

  一副从容不迫之态。

  苏烨乐得清闲,悠然以待。

  他本就不指望此次联军剿贼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同一时刻,洛阳太师府内,

  "混账!苏烨你罪该万死!"

  "老夫亲自任命于你,你放着袁术不去对付也就罢了,竟敢公然响应袁绍号召,结盟来讨伐我?真当老夫奈何不得你吗?"

  "简直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哗啦——"

  听闻诸侯结盟与苏烨参与的消息,董卓浑身颤抖着将屋内陈设砸得粉碎,面皮涨得紫红。

  待董卓发作完毕,李儒才小心翼翼地劝道:"泰山大人,此事本就在预料之中,何必动此雷霆之怒?若气坏了身子,岂不正中苏烨、袁绍等人下怀?"

  董卓怒目圆睁:"老夫怎能不怒?这苏伯渊分明在戏耍于我!"

  "受我恩惠转头却来攻伐,着实可恨!定要取他性命!"

  霎时间,董卓对苏烨的杀意已直逼二袁。

  李儒苦笑道:"阳奉阴违者又岂止他一人?各路诸侯当初谁不是受了您的封赏,如今却联兵来犯?何必独独对苏烨大动肝火?"

  话虽如此,李儒心中对苏烨的忌惮却愈甚。

  此人用兵如神,麾下兵马堪称诸侯之冠,实乃心腹大患。

  眼下唯一值得宽慰的,是观其出兵规模应当不会全力来攻——大半精锐仍驻守荆州。

  然兵者诡道,终需慎之又慎。

  "你还有脸说?当初若非你献此计策,老夫何至于此?"

  董卓气得须发戟张,狠狠瞪着这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女婿。

  血色残阳下,李儒的官袍已被冷汗浸透,他慌忙拱手道:"太师,速遣精兵驰援汜水三关为要!"

  "若迟恐生变。"

  "八关天险俱在,纵百万联军亦难破洛阳分毫!"

  董卓抚摸着腰间玉带,瓮声道:"准了。"

  "传令各关 ** ,调西凉铁骑星夜驰援。"

  "太师明鉴!"

  此时牛辅军帐内,油灯忽明忽暗。

  竹简堆中的贾诩突然抬头,指节已按在剑鞘机簧上:"来者何人?"

  黑影抱拳行礼:"荆州苏将军麾下乙三,特来献书。"

  "此信或解先生毕生之惑。"

  贾诩接过帛书的手指微微发颤。

  当他看清内容时,瞳孔骤然收缩,立即闭目内视——识海中竟悬浮着诡谲道纹。

  精神力如泥牛入海,那道纹依旧 ** 。

  "好霸道的魂魄禁制..."

  "世人皆低估了这位荆州之主啊。"

  他暗自心惊,原来帛书末尾写着:展信即结魂契。

  ---

  **843**

  “你主果然手段高明!”

  确认一切后,贾诩缓缓睁眼,神情复杂地看向乙三:“你们究竟要我做什么?”

  他已明白,自己彻底落入苏烨的算计。若无法抹去精神海中的符文,便只能效忠于苏烨。

  乙三答道:“眼下暂无具体安排,但先生的答复是?”

  “答应便是!”贾诩苦笑,“我还有其他选择吗?主公行事霸道,连反悔的机会都未给我。早知如此,当初便不该接你那封信!”

  后悔已迟。谁能料到苏烨手段如此凌厉?

  乙三听出他话中怨气,轻笑道:“先生不妨先修炼《星辰练气决》第一层。待成功后,定会庆幸今日之抉择。”

  他此行旨在让贾诩心悦诚服。若留下芥蒂,便是任务失败。

  “哦?”贾诩一怔,惊讶道,“这 ** 竟是真的?”

  “自然。”乙三笃定道,“主公信中已言明,一试便知。追随我主,先生与家人安危皆可无忧。”

  贾诩却无喜色,沉脸道:“如此说来,你们已找到我的家人?甚至……莫非早已将他们送至荆州?”

  这算什么?苏烨麾下竟有这般能耐之人?

  ---

  这个苏烨又想干什么?

  要翻天不成?

  未免太心急了吧?

  "咦?"

  乙三明显怔了怔,诧异道:"先生果然厉害!这都能猜中!"

  "确实!您的家眷早已被我们找到并妥善安置。"

  "不过他们暂时留在蓝田,尚未送往荆州。先生若是想见,随时可以安排。"

  乙三暗自思忖:"贾文和果然不简单,难怪主公认准他是只老狐狸。"

  "心思这般敏锐,仅凭蛛丝马迹就能推断出这么多。"

  这种人若不能为主公所用......

  "怪了。"

  贾诩没察觉乙三的心思,追问道:"为何安置在蓝田?为何不直接送去荆州或带来洛阳?"

  乙三笑着解释:"主公特意交代过原因——"

  "因为董卓很快就要迁都长安!"

  "再者,主公深知先生最重身家性命。"

  "若不让您亲眼确认家眷平安,您岂会真心归顺?"

  "所以,贾文和先生,您的选择是?"

  "厉害!竟已料到这一步。"

  贾诩不禁惊叹,对这个素未谋面的苏烨越发好奇。

  此人将他性格心思拿捏得分毫不差,根本不给他回绝的余地。

  这般精准的算计,他还是头次遇见。

  荆州牧苏烨,当真深不可测!

  "倒是叫人期待与苏烨相见了。"

  贾诩如是想道。

  乙三目光诚恳地望向贾诩:"答案方才已说得很清楚——我应下了。愿为荆州牧效力,愿效忠主公。"

  他郑重地补充道:"此番是真心臣服。但有一事相求——望能安排与妻儿一见。"

  尽管推测家人应当无恙,可他仍觉不安。唯有亲眼确认,方能踏实。

  "这有何难?"乙三爽快应下,"将尊眷暂留蓝田,本就为此。主公特意交代,须让你们团聚,好教你安心。"

  他意味深长道:"主公...当真深知先生脾性啊。"

  贾诩瞳孔微缩,苦笑道:"确是如此。主公算尽我每一步,仿佛对我了若指掌。可我分明不曾见过他..."

  眼中闪过疑惑,他望向乙三求解。

  乙三摊手:"此事我亦不知。但主公乃天人降世,能窥天机也不稀奇。"他话锋一转,"连练气法都能创出,还有何不可能?"

  贾诩眉头微动:"自天地异变后,灵气修炼早被封锁。主公理应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