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那些读书人都不肯前来任教……”

  (苏烨闻言蹙眉道:“你找的都是家境尚可的读书人?”

  “并非如此。”

  文聘摇头解释:“末将并未设限。起初确有人前来应征,可一听说要给数千护卫家仆授课,便纷纷推辞了。”

  读书人的清高,果然名不虚传。

  “况且,私兵之事目前需要保密,不宜让外人参与。万一消息被有心之人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苏家并非没有敌人。

  这种事,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嗯,确实如此,是我考虑不周。”

  苏烨了然地点头,思索片刻道:“这样吧,稍后我写一篇千字文,再整理出拼音,这些能大幅降低识字难度。”

  “我先教会你们,再由你们各自教导十名士兵。等他们学会了,再让他们去教其他人。”

  “同时,我会从家族调派几名识字先生协助,应该不会占用你们太多时间。”

  “通过这个过程,也能增进将士们的情谊,对后续学习及组建军阵有益。你们觉得如何?”

  士兵们不识字,传授兵阵锻体诀会非常麻烦。

  若只能逐个教导,效率太低。

  不如先让他们识字,同时传授基础修炼常识,这才是上策。

  况且,这批人培养好后,未来都能成为军中骨干或基层将领。

  便于苏烨在需要时快速扩军、整训部队。

  打好这些人的基础,日后训练更多兵马就会轻松许多。

  因此,即便再麻烦,这一步也必须完成。

  “这……”

  黄忠等人对视一眼,虽有些犹豫,但最终都点头同意。

  “呃……”

  典韦挠了挠后脑勺,苦恼道:“主公,连我也得读书识字、教学生?这不是为难我吗?”

  “说实话,我自己都不认识几个字,更别说教人了。要不我还是老老实实当您的护卫吧?”

  他宁愿上阵杀敌,也不愿做这些费脑子的事。

  “当然不行!”

  苏烨瞪着典韦劈头盖脸训道:"当兵的都要认字,你还想偷懒?"

  "以后独掌兵权做大将,难不成当个睁眼瞎?"

  "连军令文书都看不明白,还打什么仗?"

  典韦缩着脖子嘟囔:"找个识字的念给我听不就行了..."

  "胡闹!"苏烨气得拍案,"要是那人存心坑你,胡乱篡改军令怎么办?"

  "信里要说对他不利的事,他能老实告诉你?"

  典韦顿时语塞:"啊...这..."

  "少废话!"苏烨不耐烦地挥手,"不仅要识字,还得博览群书。看不懂兵法,算什么大将?"

  "就算给我当护卫也得识字——难道要我亲自跑腿传令?"

  这憨货根本不懂多少人做梦都想读书识字。

  黄忠在旁帮腔:"典兄,主公这是栽培你呢!上回你看不懂武学秘籍,巴巴地来问我,不嫌丢人?"

  想到当初自己不识字,捧着秘籍求人讲解的糗事,典韦臊得直挠头:"是是是...我学!我保证好好学!"

  见这莽汉服软,苏烨脸色稍霁:"这还差不多。"

  苏烨仔细询问文聘关于私兵训练进展,并亲自参与了一整天的操练。直到日落西山,他才返回自己的府邸。

  次日清晨,苏烨前往城中新建的医学院,拜访许久未见的神医华佗。

  "元化先生,医学院近来运转可还顺利?若有困难尽管直言。"苏烨恭敬行礼后问道。

  华佗捋须回应:"这批学子勤勉好学,倒是省心。只是医书抄本实在不足,虽然我们编撰了教材,但每类仅两三册,都是老朽亲手誊写。能否多找些人手帮忙抄录?"

  让年迈的华佗为数百名学生抄写教材,确实强人所难。

  "是我疏忽了!"苏烨面露愧色,"此事我来安排,定会尽快解决。"他暗自思忖,需要将印刷术提前研发出来。

  不过苏烨打算暂不公开这项技术,连改良的造纸术也准备保密。眼下苏家根基尚浅,贸然推广恐招祸端。但内部小范围使用应该无碍。

  华佗满意地点头,又补充道:"另外基础药材缺口较大,消毒用的酒精纱布也不足。你提出的清创包扎法确实有效,能大幅降低感染风险。只是学生们需要大量实操材料,最好能定期补充。"

  "确实考虑不周!"苏烨立即应允,"我会让二弟每月定期运送物资。若有急需,先生可直接找他协调。"

  顿了顿,苏烨继续道:"我还想从商队护卫中选拔百人,来学习伤口处理、缝合术及急救之法,不知先生可否安排?"

  一百零七

  日后这些医学生必将分配到军中,成为战地医院或医疗营的核心力量。

  不过时机未到。

  眼下他们仍需专注学业。

  人多口杂,难免有人走漏私兵的风声。

  "原来如此?"

  华佗闻言眉头轻蹙,目光深邃地打量着苏烨,颔首道:"无妨!尽管派人来学!老夫随时恭候!"

  "仅是传授基础医术,我院高年级学生足可胜任,小事一桩。"

  "甚好!"

  苏烨展颜一笑,心头大石落地。

  此事敲定后,

  军中伤亡率将大幅降低。

  当即便向黄忠下达军令,命其甄选人员并监督实施。

  ......

  离了医学院,

  苏烨当即闭目凝神,整合记忆碎片。

  【通过前世对印刷技艺的追溯,成功复原雕版与活字双法,并研制配套墨方】

  瞬息间,整套工艺流程已在脑海中推演至臻。

  "大功告成!"

  苏烨噙着笑意走进书房,将技术要点逐项记录。

  略作思忖,寻到母亲递上方案:"此等要务,唯有母亲坐镇方能万无一失。恳请将印刷工坊设于山中基地,暂列绝密。"

  "另需赶印三批文书:医书供学院使用,《千字文》与《拼音大全》用于军中教学。"

  说着呈上装订好的样本。

  苏母仔细翻阅了技术资料,草草看了看医书和《千字文》,轻蹙眉头应道:"懂了,这事交给我来办,很快就能安排好。"

  "谨慎些是对的。"

  "眼下无论是印刷术还是拼音手册都不宜外传,过 ** 露对家族无益。"

  "倒是这《千字文》可以大肆推广,正好给烨儿你积累声望。"

  "往后你若想出仕,没有足够的名声和真才实学可不行,容易招人非议。"

  "即便你打算通过军功入仕也需要名声铺路,你觉得呢?"

  这个世道,名望尤为紧要。

  "妙啊!"

  苏烨眼睛一亮,拍手笑道:"我怎么没想到!还是母亲考虑周到!就这么办!"

  "过几日我邀几位好友小聚,将《千字文》传出去。"

  "还得劳烦父亲母亲帮着宣传。"

  "商会的渠道也一并利用起来。"

  既然要造势,自然要多管齐下。

  "甚好。"

  苏母含笑点头。

  对儿子的安排很是赞许。

  "其实曲辕犁也可用来扬名,只是这东西太过重要,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恐怕难以掌控,还是暂且搁置吧。"

  "日后再议。"

  "所以至今我都没让工坊制作,图纸也一直收着。"

  苏母补充道。

  "母亲思虑周全。"

  苏烨深以为然。

  随后母子俩又商议了些基地事务,苏烨方才告退。

  "记着明日要去外祖父家,今日记得收拾妥当。"

  临走时苏母不忘叮嘱。

  "孩儿明白。"

  ......

  次日清晨,练武完毕。

  饱餐后感受着体内增长的气血与生机,苏烨心中颇为自得。

  “到了外祖父家可别像在家一样贪嘴,免得让人看了笑话。”

  苏母笑着叮嘱。

  “放心,我晓得的!”

  苏烨咧嘴一笑,他自然懂得分寸。

  用 ** ,苏烨便随母亲启程,在数十护卫的簇拥下前往沔阳。四弟苏义也一同同行。

  长兄苏玉忙于商会事务,分身乏术;老三苏战则整日泡在军营,苏烨也由他去了。

  邓县距沔阳不远,不过两三个时辰便到了。

  “三妹!烨儿!义儿!可算到了!”刚抵黄府门口,大舅黄平便带着儿子黄承彦一家迎上前,热络地招呼他们下车,“老爷子正在木工坊候着,快随我来!”

  “哦?”苏母闻言展颜一笑,“父亲还是这般痴迷机关术,倒也好,总比闲着强。”

  “谁说不是?”黄平点头附和,“人一闲下来反倒容易出毛病。父亲年近六旬仍身强体健,比什么都强。”

  “不过听说三妹在家也爱摆弄机关,你可没资格说父亲!”他揶揄道,“也就是妹夫性子好,换作旁人早闹起来了。”

  “他敢!”

  苏母当即竖眉瞪眼。

  黄平:“……”

  果然,自家三妹是把苏烈拿捏得死死的。

  他暗自庆幸自家媳妇温柔贤淑。

  “呀!这不是承彦家的茵茵吗?”

  苏母瞧见黄承彦手边的小女孩,不由眼前一亮,弯腰便将孩子抱起,轻轻点了点她的脸蛋笑道:“真是个 ** 胚子!将来准是个标致姑娘!”

  她转头问黄承彦:“孩子叫什么名儿?”

  “乳名阿丑,大名叫月英,三姑您看怎么样?”黄承彦连忙回答。

  站在旁边的苏烨闻言一愣,望着母亲怀里两岁大的女娃心想:“这就是黄月英?”

  “哪里难看了?倒是头发有些泛黄,像是挑食造成的营养不良。”

  以他的医术,一眼就看出端倪。至于前世传说的混血身世,在这个世界显然不成立——黄月英分明是纯正的汉家血脉。

  “阿丑?”苏母眉头一皱,“好好的姑娘家,怎么取这种乳名?”

  “就是图个贱名好养活嘛!”黄承彦赔着笑解释,“三姑您别生气...”

  他深知这位长辈的脾气,要是真惹她不快,少不了要挨顿训斥。幼时被藤条支配的恐惧至今记忆犹新。

  “胡闹!”苏母却不依不饶,“女儿家顶着丑名,就算只是乳名,也会影响声誉。往后被人笑话排挤,对孩子成长不利。”

  “更耽误将来议亲。”

  “听我的,以后不许再叫阿丑,直接唤月英便是。这大名起得多好!”

  一旁黄承彦的妻子蔡氏闻言抿嘴轻笑,眼中透着欣慰——她素来反对"阿丑"这个乳名。月英这个大名本是她的主意,可惜拗不过丈夫。如今有三姑发话,总算能如愿了。

  她忍不住朝三姑竖起大拇指:"漂亮!"

  ......

  "都听三姑的!"黄承彦察觉妻子神色变化,心中暗自发笑,面上却立即应和。

  黄平站在一旁,只是干笑不语。当年给女儿起小名"阿丑"时,他也投了赞成票。

  很快,众人来到木工坊。满头银发的黄老精神矍铄地等在那里。

  "外公!父亲!"苏烨母子等人上前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