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需令孙夏挑选数名黄巾力士送来,以便探究其战力奥秘。
苏烨暗自思量。
翌日,
南阳捷报传至洛阳。
苏家商会总执事甲一携二百万钱入张府拜谒。此人身兼暗卫之职,手持名帖恭敬道:"君侯,家主命在下问安,特献钱二百万、琉璃宝佛一尊。另有一事相求——此番叙功封赏,还望君侯在陛下面前美言。"
早在谋划宛城之时,苏烨便命暗卫打点妥当。捷报抵京当日,甲一抢先登门,以防宵小作梗。
"有趣。"张让启箱验看财物,目光在那尊晶莹剔透的琉璃佛像上流连许久,抚须笑道:"苏将军果然玲珑,老夫倒想会会这位妙人了。钱财且收下,既受人之托,必当忠人之事。转告苏将军静候佳音,多立战功早平叛乱——陛下最重这个。"
甲一施礼告退,旋即遣人飞报苏烨。
次日朝会,
天子闻南阳捷报,抚掌大笑:"善!大善!终得捷报!苏烨、秦颉诛杀张曼成收复宛城,实解朕心忧。南阳战局可定矣。"
冀州的战局尚未出现大的波折,但张角已占据大部分疆土。
至于兖州,形势更为严峻。
堂堂名将皇甫嵩与朱儁,竟被波才这等贼寇步步紧逼,退守长社城中。
徒有虚名罢了。
如今总算传来捷报,天子龙颜大悦。
他当即下诏:"张让,传朕旨意:骑郎将苏烨攻克宛城、斩杀逆贼张曼成立下大功,擢升骑都尉,统领万骑。待宛城局势稳定后,即刻挥师北上兖州,协助皇甫嵩等人剿灭波才所部黄巾贼!"
"另着秦颉尽快肃清南阳残余叛军;"
"委任赵慈为江夏郡尉,专司清剿江夏境内黄巾余孽;"
"调荆州刺史徐璆回洛阳听用,具体职务容后再议。"
"遵旨!"
张让躬身领命。
殿中袁逢等人虽有心阻挠苏烨晋升,却苦于没有正当理由。
毕竟这次战功确凿,不得不赏。
更何况天子态度坚决,众臣只得暂时作罢。
袁逢暗自恼怒:"秦颉这厮究竟如何办事?竟让苏烨小儿立下如此大功!"
"更可恨的是居然如实上奏,简直岂有此理!"
"看来此人已有异心,需派人严加警告;"
"若仍不识趣,便只能设法撤换。"
南阳乃战略要地,更是袁氏势在必得之处,断不容有失。
两日后。
左丰再次来到宛城宣旨:
"中平元年,天子诏曰:骑郎将苏烨攻克宛城,斩杀贼首张曼成,平定南阳叛乱功不可没,特晋骑都尉,统兵万人。望卿整顿南阳后,即刻率部北上兖州助剿波才所部黄巾贼寇,钦此!"
"呵呵,苏将军,请接旨吧。"
左丰含笑展开圣旨宣读完毕,双手将黄绢递向苏烨。
"臣苏烨叩谢天恩!"
苏烨疾步向前躬身接过圣旨,眼帘微垂时与左丰交换了个眼神,随即退回原位。
接着左丰又宣读了赵慈、徐璆的任职诏令,并向秦颉传达天子口谕。
秦颉原就只是暂代南阳太守之职,唯有收复南阳平定叛乱才能坐稳这个位置。倘若战事失利,莫说保住官位,怕是还要获罪问斩。
如今虽无额外封赏,秦颉却已心满意足。
唯独赵慈听闻自己被派往江夏任郡尉时,眉头猛地一拧,余光扫向秦颉的侧脸,胸中怒火翻腾。他认定这是秦颉过河拆桥——明明该留任南阳郡尉,却被发配到贫瘠的江夏。
江夏再好,怎及得上南阳半分?
赵慈暗自咬牙,面上却不露分毫,恭恭敬敬接下圣旨。
"恭喜赵郡尉!此后鹏程万里,指日可待啊!"秦颉全然未觉对方怨恨,犹自笑着拱手道贺。
"托太守洪福。"赵慈嘴角扯出僵硬弧度,抱拳时指节隐隐发白。
他听来句句都是讥讽,偏生秦颉被这阴阳怪气的回应弄得一头雾水。
——何时得罪过此人?
秦颉仔细回想奏报军功的竹简,确信不曾短缺赵慈半分。对调任江夏之事,他虽觉意外倒也合乎常理。若知晓赵慈心中芥蒂,怕要当场喊冤:
何曾有过鸟尽弓藏的心思?
秦颉见赵慈态度冷淡,也不愿自讨没趣,只当此人恃功自傲。
转身便堆起笑容向苏烨拱手:"苏贤弟!可喜可贺!骑都尉乃二千石要职,更赐万兵之权,足见圣眷优渥。他日鹏程万里,莫要忘了提携兄长。"
这少年不过十七之龄,竟已与自己比肩。帐下悍将如云,又有铉钾精兵,圣眷正隆,来日成就未可限量。秦颉暗自盘算,更觉应当深结善缘。
苏烨谦逊回礼:"秦兄过誉,彼此照应才是。"顺道向赵慈、徐璆致意。约定夜宴后,苏烨返回府邸遇左丰。
"左常侍别来无恙?张常侍可安好?"
左丰含笑答:"托将军洪福。张公对厚礼甚为欣慰!将军旬月再立奇功,看来卑职不久便要在朝堂仰瞻风采了。"
苏烨连称不敢:"全赖二位常侍周全。某出身寒微,更遭袁氏忌惮,纵使入朝,犹需仰仗二位庇护。"
左丰闻言愈发满意,暗赞此子知情识趣。
(
短暂交谈后,左丰起身告退:"此次仍需尽早返程,就此别过。"
"左大人慢走!"苏烨相送时示意亲卫,"此次备了两箱土仪,小箱赠予左大人,大箱烦请转交张大人。"
侍卫很快抬来两只雕花木箱,较之上次更为宽大。左丰掀盖查验,眼中闪过满意之色:"苏将军厚赠,某便笑纳了。"遂命随从抬箱离去。
望着宦官远去的背影,典韦低声抱怨:"这些阉竖的嘴脸当真令人作呕!不知何时方能不看他们脸色行事。"
"静待时机,这日子不会太久。"苏烨负手而立,神情淡然。在他看来,官场应酬本是常事,比起世家大族的刁难,这些收钱办事的宦官反倒容易应对。
"去军营看看。"苏烨挥袖前行,典韦紧随其后。
校场之上杀声震天,文聘与黄忠正操练新募的三千黄巾降卒。虽都是精挑细选的壮丁,训练两日仅初具雏形,距离铉钾军的战力相去甚远。
"主公!"见到苏烨驾临,二人立即交接军务,快步迎上前来。
一百八十
“封赏的旨意可曾下达?”
黄忠与文聘急切地询问。
“已经下来了。”苏烨颔首确认道,“陛下擢升我为骑都尉,俸禄二千石,并授予我统领万兵的权限。”
“故而需要你们再从黄巾降卒中甄选三千新兵,加入操练。”
“此外兖州军情紧急,陛下命我即刻率军驰援,新兵训练怕是等不及了。”
言至于此,苏烨望向文聘:“仲业需留守宛城,统率六千新兵继续操练,同时协同秦颉清剿南阳境内黄巾残部,权当实战练兵。”
“我将亲率汉升、典韦及全部铉钾军驰援兖州,你可愿意?”
新兵操练关乎根本,若不留人主持,不仅难成气候,更恐被秦颉之流暗中掌控,苏烨自然深谋远虑。
“末将领命!”
文聘毫不迟疑地拱手应诺。既是主公安排,他自当遵从。
他深知新兵训练关乎主公宏图大业,须得慎之又慎。总要有人留守——论武艺韬略他不及黄忠,典韦又一介莽夫不通练兵,唯他堪当此任。
“若主公帐下能多几名良将,我便可随军出征了。”文聘暗自喟叹。
“善!”
苏烨欣慰地拍了拍文聘肩头:“委屈仲业了。待六千新兵练成,必记你首功。”
“必不负主公所托!”
文聘闻言欣喜——首功意味着能换取更多珍稀宝物。再立一功,便可兑换《六库吞天诀》,届时武艺精进,或可追及黄忠、典韦。
暮色渐沉,华灯初上。
苏烨携文聘、黄忠、典韦赴庆功宴。
席间,
秦颉举盏相询:"伯渊兄,圣命驰援兖州,可有筹谋?何时启程?本官当备足粮秣军械相送。"言似关切,实盼其速离。
此 ** 独吞南阳剿贼之功,更图全盘掌控郡务。苏烨驻留令其如芒在背,更需分润战功。
"巧矣!正欲与秦兄商议。"苏烨朗笑应道,"长社军情如火,皇甫嵩、朱儁二位将军受困多时。吾拟三日後率旧部三千精骑驰援,新募士卒皆留宛城由文聘统辖。"
"新卒未经操练,带之反成拖累。留驻既可助太守肃清黄巾残寇,又能借实战练兵。待战力成型,再赴兖州助阵,太守以为如何?"
秦颉闻言踌躇。当面回绝恐伤和气,若应允又忧战功归属。
苏烨洞悉其虑,径直言道:"新兵所立战功尽归太守,只需足其粮械补给。"此乃以敌资养我兵之策,虽不差这些军资,然开源节流终是上算。
"此话当真?"秦颉愁容顿消。
"绝无虚言。"苏烨斩钉截铁道。
苏烨郑重地点头,又沉声告诫道:"不过太守大人须明白,这六千将士的性命非儿戏,若派他们执行必死之局..."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届时休怪本将翻脸。"
他早防着秦颉拿新兵营填命。
有些话,必须挑明。
"岂敢!岂敢!"秦颉干笑着连连摆手,"本官岂是这般小人?此事便这般定下!"他又殷勤补充:"待苏将军开拔时,本官再拨三千石粮草、五百套兵甲助阵。"
只要苏烨主力离开南阳......
至于那支新兵营?既能白得精锐助战,又不必分润战功,这等好事上哪寻去!
那文聘他素有耳闻,化境巅峰的修为,排兵布阵颇得章法,确是将才。
有此等人物相助,平定南阳贼乱必能事半功倍。
"那便承太守之情了。"苏烨举杯示意。
翌日清晨,亲兵疾步来报:"主公,宛城邹氏家主携重礼求见,正在府外候着。"
"邹氏?"苏烨擦拭长枪的手微微一顿。
侍立身侧的甲二当即低声道:"破落户罢了。自老族长病逝后,族中连个县丞都凑不出,如今只剩几个不入流的小吏撑着门面。"
暗卫的密报如数家珍——这年余间,他们早已将宛城查了个底朝天。
从事隐秘事务,自然不宜显露真名。
“原来如此。”
苏烨微微颔首,正要开口——
一旁的亲卫却压低声音继续禀报:“主公,邹家主身边还带着一位绝色佳人,据说是其女,名唤邹倩。”
话至此处,亲卫便噤声不再多言。
“好你小子!”
苏烨挑眉笑骂,作势虚点那亲卫:“在你眼里,本公子莫非是个贪恋美色的登徒子?”
这亲卫本是苏府家生子,自幼随侍左右,苏烨待他向来亲厚。若非如此,也不会将宛城府邸暂交其打理。
“嘿嘿,小的哪敢这么想!”
亲卫咧嘴直笑,满脸促狭。
“罢了!”
苏烨拂袖道:“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便见上一见——本公子倒要瞧瞧,这邹家 ** 是何等天姿国色。”
“诺!”
片刻后,珠帘轻响。
苏烨暗自思量。
翌日,
南阳捷报传至洛阳。
苏家商会总执事甲一携二百万钱入张府拜谒。此人身兼暗卫之职,手持名帖恭敬道:"君侯,家主命在下问安,特献钱二百万、琉璃宝佛一尊。另有一事相求——此番叙功封赏,还望君侯在陛下面前美言。"
早在谋划宛城之时,苏烨便命暗卫打点妥当。捷报抵京当日,甲一抢先登门,以防宵小作梗。
"有趣。"张让启箱验看财物,目光在那尊晶莹剔透的琉璃佛像上流连许久,抚须笑道:"苏将军果然玲珑,老夫倒想会会这位妙人了。钱财且收下,既受人之托,必当忠人之事。转告苏将军静候佳音,多立战功早平叛乱——陛下最重这个。"
甲一施礼告退,旋即遣人飞报苏烨。
次日朝会,
天子闻南阳捷报,抚掌大笑:"善!大善!终得捷报!苏烨、秦颉诛杀张曼成收复宛城,实解朕心忧。南阳战局可定矣。"
冀州的战局尚未出现大的波折,但张角已占据大部分疆土。
至于兖州,形势更为严峻。
堂堂名将皇甫嵩与朱儁,竟被波才这等贼寇步步紧逼,退守长社城中。
徒有虚名罢了。
如今总算传来捷报,天子龙颜大悦。
他当即下诏:"张让,传朕旨意:骑郎将苏烨攻克宛城、斩杀逆贼张曼成立下大功,擢升骑都尉,统领万骑。待宛城局势稳定后,即刻挥师北上兖州,协助皇甫嵩等人剿灭波才所部黄巾贼!"
"另着秦颉尽快肃清南阳残余叛军;"
"委任赵慈为江夏郡尉,专司清剿江夏境内黄巾余孽;"
"调荆州刺史徐璆回洛阳听用,具体职务容后再议。"
"遵旨!"
张让躬身领命。
殿中袁逢等人虽有心阻挠苏烨晋升,却苦于没有正当理由。
毕竟这次战功确凿,不得不赏。
更何况天子态度坚决,众臣只得暂时作罢。
袁逢暗自恼怒:"秦颉这厮究竟如何办事?竟让苏烨小儿立下如此大功!"
"更可恨的是居然如实上奏,简直岂有此理!"
"看来此人已有异心,需派人严加警告;"
"若仍不识趣,便只能设法撤换。"
南阳乃战略要地,更是袁氏势在必得之处,断不容有失。
两日后。
左丰再次来到宛城宣旨:
"中平元年,天子诏曰:骑郎将苏烨攻克宛城,斩杀贼首张曼成,平定南阳叛乱功不可没,特晋骑都尉,统兵万人。望卿整顿南阳后,即刻率部北上兖州助剿波才所部黄巾贼寇,钦此!"
"呵呵,苏将军,请接旨吧。"
左丰含笑展开圣旨宣读完毕,双手将黄绢递向苏烨。
"臣苏烨叩谢天恩!"
苏烨疾步向前躬身接过圣旨,眼帘微垂时与左丰交换了个眼神,随即退回原位。
接着左丰又宣读了赵慈、徐璆的任职诏令,并向秦颉传达天子口谕。
秦颉原就只是暂代南阳太守之职,唯有收复南阳平定叛乱才能坐稳这个位置。倘若战事失利,莫说保住官位,怕是还要获罪问斩。
如今虽无额外封赏,秦颉却已心满意足。
唯独赵慈听闻自己被派往江夏任郡尉时,眉头猛地一拧,余光扫向秦颉的侧脸,胸中怒火翻腾。他认定这是秦颉过河拆桥——明明该留任南阳郡尉,却被发配到贫瘠的江夏。
江夏再好,怎及得上南阳半分?
赵慈暗自咬牙,面上却不露分毫,恭恭敬敬接下圣旨。
"恭喜赵郡尉!此后鹏程万里,指日可待啊!"秦颉全然未觉对方怨恨,犹自笑着拱手道贺。
"托太守洪福。"赵慈嘴角扯出僵硬弧度,抱拳时指节隐隐发白。
他听来句句都是讥讽,偏生秦颉被这阴阳怪气的回应弄得一头雾水。
——何时得罪过此人?
秦颉仔细回想奏报军功的竹简,确信不曾短缺赵慈半分。对调任江夏之事,他虽觉意外倒也合乎常理。若知晓赵慈心中芥蒂,怕要当场喊冤:
何曾有过鸟尽弓藏的心思?
秦颉见赵慈态度冷淡,也不愿自讨没趣,只当此人恃功自傲。
转身便堆起笑容向苏烨拱手:"苏贤弟!可喜可贺!骑都尉乃二千石要职,更赐万兵之权,足见圣眷优渥。他日鹏程万里,莫要忘了提携兄长。"
这少年不过十七之龄,竟已与自己比肩。帐下悍将如云,又有铉钾精兵,圣眷正隆,来日成就未可限量。秦颉暗自盘算,更觉应当深结善缘。
苏烨谦逊回礼:"秦兄过誉,彼此照应才是。"顺道向赵慈、徐璆致意。约定夜宴后,苏烨返回府邸遇左丰。
"左常侍别来无恙?张常侍可安好?"
左丰含笑答:"托将军洪福。张公对厚礼甚为欣慰!将军旬月再立奇功,看来卑职不久便要在朝堂仰瞻风采了。"
苏烨连称不敢:"全赖二位常侍周全。某出身寒微,更遭袁氏忌惮,纵使入朝,犹需仰仗二位庇护。"
左丰闻言愈发满意,暗赞此子知情识趣。
(
短暂交谈后,左丰起身告退:"此次仍需尽早返程,就此别过。"
"左大人慢走!"苏烨相送时示意亲卫,"此次备了两箱土仪,小箱赠予左大人,大箱烦请转交张大人。"
侍卫很快抬来两只雕花木箱,较之上次更为宽大。左丰掀盖查验,眼中闪过满意之色:"苏将军厚赠,某便笑纳了。"遂命随从抬箱离去。
望着宦官远去的背影,典韦低声抱怨:"这些阉竖的嘴脸当真令人作呕!不知何时方能不看他们脸色行事。"
"静待时机,这日子不会太久。"苏烨负手而立,神情淡然。在他看来,官场应酬本是常事,比起世家大族的刁难,这些收钱办事的宦官反倒容易应对。
"去军营看看。"苏烨挥袖前行,典韦紧随其后。
校场之上杀声震天,文聘与黄忠正操练新募的三千黄巾降卒。虽都是精挑细选的壮丁,训练两日仅初具雏形,距离铉钾军的战力相去甚远。
"主公!"见到苏烨驾临,二人立即交接军务,快步迎上前来。
一百八十
“封赏的旨意可曾下达?”
黄忠与文聘急切地询问。
“已经下来了。”苏烨颔首确认道,“陛下擢升我为骑都尉,俸禄二千石,并授予我统领万兵的权限。”
“故而需要你们再从黄巾降卒中甄选三千新兵,加入操练。”
“此外兖州军情紧急,陛下命我即刻率军驰援,新兵训练怕是等不及了。”
言至于此,苏烨望向文聘:“仲业需留守宛城,统率六千新兵继续操练,同时协同秦颉清剿南阳境内黄巾残部,权当实战练兵。”
“我将亲率汉升、典韦及全部铉钾军驰援兖州,你可愿意?”
新兵操练关乎根本,若不留人主持,不仅难成气候,更恐被秦颉之流暗中掌控,苏烨自然深谋远虑。
“末将领命!”
文聘毫不迟疑地拱手应诺。既是主公安排,他自当遵从。
他深知新兵训练关乎主公宏图大业,须得慎之又慎。总要有人留守——论武艺韬略他不及黄忠,典韦又一介莽夫不通练兵,唯他堪当此任。
“若主公帐下能多几名良将,我便可随军出征了。”文聘暗自喟叹。
“善!”
苏烨欣慰地拍了拍文聘肩头:“委屈仲业了。待六千新兵练成,必记你首功。”
“必不负主公所托!”
文聘闻言欣喜——首功意味着能换取更多珍稀宝物。再立一功,便可兑换《六库吞天诀》,届时武艺精进,或可追及黄忠、典韦。
暮色渐沉,华灯初上。
苏烨携文聘、黄忠、典韦赴庆功宴。
席间,
秦颉举盏相询:"伯渊兄,圣命驰援兖州,可有筹谋?何时启程?本官当备足粮秣军械相送。"言似关切,实盼其速离。
此 ** 独吞南阳剿贼之功,更图全盘掌控郡务。苏烨驻留令其如芒在背,更需分润战功。
"巧矣!正欲与秦兄商议。"苏烨朗笑应道,"长社军情如火,皇甫嵩、朱儁二位将军受困多时。吾拟三日後率旧部三千精骑驰援,新募士卒皆留宛城由文聘统辖。"
"新卒未经操练,带之反成拖累。留驻既可助太守肃清黄巾残寇,又能借实战练兵。待战力成型,再赴兖州助阵,太守以为如何?"
秦颉闻言踌躇。当面回绝恐伤和气,若应允又忧战功归属。
苏烨洞悉其虑,径直言道:"新兵所立战功尽归太守,只需足其粮械补给。"此乃以敌资养我兵之策,虽不差这些军资,然开源节流终是上算。
"此话当真?"秦颉愁容顿消。
"绝无虚言。"苏烨斩钉截铁道。
苏烨郑重地点头,又沉声告诫道:"不过太守大人须明白,这六千将士的性命非儿戏,若派他们执行必死之局..."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届时休怪本将翻脸。"
他早防着秦颉拿新兵营填命。
有些话,必须挑明。
"岂敢!岂敢!"秦颉干笑着连连摆手,"本官岂是这般小人?此事便这般定下!"他又殷勤补充:"待苏将军开拔时,本官再拨三千石粮草、五百套兵甲助阵。"
只要苏烨主力离开南阳......
至于那支新兵营?既能白得精锐助战,又不必分润战功,这等好事上哪寻去!
那文聘他素有耳闻,化境巅峰的修为,排兵布阵颇得章法,确是将才。
有此等人物相助,平定南阳贼乱必能事半功倍。
"那便承太守之情了。"苏烨举杯示意。
翌日清晨,亲兵疾步来报:"主公,宛城邹氏家主携重礼求见,正在府外候着。"
"邹氏?"苏烨擦拭长枪的手微微一顿。
侍立身侧的甲二当即低声道:"破落户罢了。自老族长病逝后,族中连个县丞都凑不出,如今只剩几个不入流的小吏撑着门面。"
暗卫的密报如数家珍——这年余间,他们早已将宛城查了个底朝天。
从事隐秘事务,自然不宜显露真名。
“原来如此。”
苏烨微微颔首,正要开口——
一旁的亲卫却压低声音继续禀报:“主公,邹家主身边还带着一位绝色佳人,据说是其女,名唤邹倩。”
话至此处,亲卫便噤声不再多言。
“好你小子!”
苏烨挑眉笑骂,作势虚点那亲卫:“在你眼里,本公子莫非是个贪恋美色的登徒子?”
这亲卫本是苏府家生子,自幼随侍左右,苏烨待他向来亲厚。若非如此,也不会将宛城府邸暂交其打理。
“嘿嘿,小的哪敢这么想!”
亲卫咧嘴直笑,满脸促狭。
“罢了!”
苏烨拂袖道:“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便见上一见——本公子倒要瞧瞧,这邹家 ** 是何等天姿国色。”
“诺!”
片刻后,珠帘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