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待左丰远去,皇甫嵩方缓步而来,抱拳道贺:「恭喜伯渊擢升讨贼中郎将;」

  「如今你我同阶,日后必当鹏程万里!」

  话音里透着感慨。

  天子对苏烨当真青眼有加!

  年仅十七便官至中郎将。

  其子年长许多,却文韬武略皆未成器。

  实难相较!

  「将军言重!」

  苏烨谦逊回礼:「晚辈阅历尚浅,需研习之处甚多,岂敢与皇甫将军这等名将比肩?」

  「不过侥幸得蒙圣眷,方能屡获擢拔。」

  「且将军昔日战功远胜于我,封赏未至,仅是累积待发;」

  「待平定叛乱,拜将封侯位列九卿,不过反掌之间。」

  他确有自矜之本。

  但亦需审时度势。

  岂会真以为同阶便可与皇甫嵩平起平坐?

  无论资历抑或根基,皆相差甚远。

  「伯渊过谦了!」

  皇甫嵩嘴上如此说,内心却对苏烨谦逊的态度颇为赞许,目光中更多了几分赏识。

  他直截了当道:"你能恪守本心,不骄不躁,日后成就定会超出我的预期!"

  "然而——"话锋一转,他微微蹙眉看向苏烨,"有些话或许交浅言深,伯渊若愿听便听,不愿就当我没说。"

  "请将军指点!"苏烨立即恭敬行礼。

  皇甫嵩见状满意颔首,正色道:"我见你先前与左丰相谈甚欢,待他颇为礼遇;"

  "他身为天子使者,这般应对本无不妥;"

  "但如今朝中宦官专权,闭塞圣听,与我等士族官员势同水火;"

  "你乃苏武后人,同属士族一脉,若与宦官往来过密,难保不会遭人非议;"

  "不必刻意开罪这群小人,免得徒生事端;"

  "你初入朝堂未有根基,得罪他们实为不智;"

  "同理,亦不可与之过从甚密,否则恐被视作阉党,遭士族排挤,葬送前程,切记!"

  言罢,皇甫嵩转身欲走。

  "深谢将军教诲!苏烨没齿难忘。"苏烨郑重长揖。

  这些他自然心知肚明。

  作为穿越者,他对朝堂局势洞若观火。

  但皇甫嵩这番肺腑之言,确是出于提携后辈的善意。

  这份情谊,苏烨铭记于心。

  "不嫌我多事便好。"皇甫嵩背身摆手,"今日尽兴庆功,明日启程赴东郡。"

  "遵命!"

  苏烨恭敬地领命应答。

  身居讨贼中郎将之位的他,面对持节统帅兖州军务的皇甫嵩,自然要遵从调遣。

  回到营帐时,

  黄忠、典韦与戏志才等部属纷纷上前祝贺。

  "恭贺主公荣升讨贼中郎将,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苏烨展颜笑道:"同喜!"

  随即擢升黄忠、典韦为军司马,任命戏志才为中郎将从事。

  三日后,

  苏烨率部与皇甫嵩分兵,直取东郡东阿。

  此时东阿城正遭数千黄巾军围困,形势危急。

  城外喊杀震天,

  城内士族薛房焦急地对守城指挥程昱说道:

  "仲德,如此下去城池必破。你可有退敌良策?"

  程昱无奈叹息:

  "能坚守至今,已是仰仗诸位与百姓鼎力相助。兵力悬殊,实难为继。"

  他手中仅千余临时征召的民兵,

  兵器甲胄短缺,

  滚木礌石皆取自拆毁的民居。

  薛房之所以对程昱如此礼遇,完全是因为时局所迫。

  若在往日,以薛房为首的东阿豪强官吏们,根本瞧不上程昱这等人物,认为他不过是个欺世盗名之徒。

  这般评价倒也公允。

  程昱其人确实如此。

  他本名程立,为求出人头地,某日竟宣称梦见自己立于泰山之巅,双手托日,自诩为"佐世之才"。

  于是改名程昱。

  这般自我标榜的把戏在士族间并不鲜见。

  远有"卧冰求鲤",近有"孔融让梨",皆是为博取声名的惯用伎俩。

  毕竟想要举孝廉入仕,纵使家世显赫,表面文章也须做得漂亮。

  程昱的打算本无不妥,可惜他缺了最重要的东西——够硬的靠山。

  无人捧场助威,这般造势之举反倒成了笑柄。

  不过若能守住东阿城,想必日后东郡再无人敢轻视于他。

  "唉!"

  薛房听罢不由长叹:"难道真要弃城逃命?"

  多日筹谋,终究难逃破财免灾的结局?

  "未必如此!"

  程昱急忙劝道:"日前颍川、陈留皆有消息传来,皇甫嵩、朱儁二位将军在苏烨将军协助下,已大破长社黄巾军,阵斩贼首波才。"

  "如今兖州黄巾主力尽殁,皇甫嵩将军与苏烨将军的兵马数日前已向陈留进发。"

  "料想不日将至东郡,只要再坚守三两日,必能等来援军。"

  "届时黄巾之乱自可平定,还请大人再坚持些时日。"

  若此时放弃,他这些时日的苦心经营岂不付诸东流?

  日后还如何建功立业?

  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断不能就此错过。

  "此话当真?"

  薛房闻言顿觉精神一振,眸中重燃生机。

  "当...."

  程昱正欲作答,忽闻西方传来雷鸣般的马蹄声。

  他神色骤变,霍然抬首远望。

  但见天际烟尘滚滚而起。

  转瞬间,无数黑点映入眼帘,又急速迫近。

  不过片刻,程昱已能辨清那是支精锐骑兵,虽未完全看清旗号装备,但必是朝廷兵马无疑。

  "大人!援军到了!"程昱欣喜若狂地向薛房喊道,"是官军!我等有救了!"

  "果真?"

  薛房将信将疑,面露喜色问道。

  "千真万确!"

  此时程昱已完全看清骑兵装束与旗帜。

  那面"苏"字大旗分外醒目。

  "莫非是那位荡平长社黄巾,阵斩波才的苏烨将军?"

  "天不亡我!"

  程昱不禁抚掌大笑。

  同时开始思索这位苏烨的来历。

  对于这位横空出世,在平叛中崭露头角的新贵,他自然早有留意。

  "或许此人便是吾辈明主?"

  程昱暗忖。

  只是不知对方可愿接纳?

  他料想应当无碍。

  毕竟苏烨根基尚浅,最大的倚仗不过是其父——邓县县令之职。

  南阳苏氏早已式微。

  虽获中郎将之职,麾下必定乏人可用。

  那些世家大族此刻未必看得上他。

  正适合自己这等寒门之士投效。

  【稿件

  "妙极!东阿城有救了!我也无需逃命了!"薛房尚不知程昱已决意投靠苏烨,循着程昱所指方向极目远眺,当即拍掌欢呼。

  黄巾军阵中骤然响起震天铁蹄声,贼众慌忙回首张望。待那支铁骑逼近军阵,为首贼酋顿时面如土色:"速撤!是苏烨的铉钾铁骑!逃命要紧!"话音未落已策马狂奔。

  "杀——"

  苏烨亲率铉钾 ** 瞬即至,千米距离在军阵加持下须臾而过。寒芒闪过,贼酋头颅冲天而起。这些乌合之众岂是铉钾军敌手?不过盏茶功夫,阵型便土崩瓦解。

  "弃械跪降者免死!"

  肃清残敌耗时不足一刻,计斩首八百余级,俘获六千众,仅少数贼兵遁入山林。苏烨摆手示意不必追击,此时城门洞开,薛房引程昱等人疾步出迎。

  "末将东阿县尉薛房,叩谢将军活命大恩!"

  马上将军勒缰垂询:"尔乃东阿县令?"

  (

  谈话间,苏烨的目光停留在程昱身上。这位文士装扮的男子气度不凡,引起了他的注意。

  程昱投来的热切目光让苏烨略感困惑。他此番前来东阿,明为 ** ,实则确实有意结识程昱。虽未曾谋面,但心中已有猜测。

  "将军误会了,"薛房紧张地拭去额间汗水,恭敬答道:"在下乃东阿薛氏家主,与身旁这位程昱共同守城。至于县令等人,早已弃城而逃。"

  "原来是这样。"苏烨了然点头,转向程昱含笑问道:"这位就是坚守东阿的程昱先生?"

  "正是。"程昱上前行礼:"东阿程昱拜见苏将军。守城之功实不敢当,若非将军及时驰援,恐怕我们难以支撑。真正保全东阿的,是将军您。"

  苏烨闻言展颜一笑,翻身下马走到程昱面前仔细打量:"进入东郡以来,我就听闻东阿程昱因梦改名的轶事,想必就是先生了?"

  程昱心头一紧,连忙解释:"那不过是年少无知闹出的笑话,让将军见笑了。"

  正当他准备继续解释时,苏烨抬手制止:"仲德不必多言。我深知你才华横溢,只因出身所限才出此下策。这并非耻辱,世家子弟谁没用过类似手段扬名?"

  "他们成就美谈而君受讥讽,不过是门第之别。我向来不在意这些——毕竟,我的家世同样平凡。你也不必过于在意世俗眼光。"

  【

  “待你成就功业之时,当年那些讥讽之言,终将成为美谈佳话。”

  此言入耳,程昱面上愧色顿消,只余满腔感佩。他岂能不解苏烨话中器重之意?

  遥想当年,他亦曾怀抱此志,却只换来世人嘲弄。未料今日,苏烨不仅为他正名,更未露半分轻慢。

  “谢将军教诲,谢将军不嫌程昱浅陋!”他眼眶发烫,俯身长拜,“若蒙不弃,昱愿生死相随。”

  得遇知己,得逢明主,此生何幸?此刻程昱心中,唯此一念。

  “仲德何必多礼!”苏烨朗笑扶起他,重拍其肩道,“得君相助,如高祖得陈平,我心甚慰。自今日起,你便任我军中主簿。”

  “拜谢主公!”程昱再度叩首,胸中激荡。

  初投便得重任,更印证苏烨确是明主。他暗自立誓,定要倾尽所能,助苏烨成就霸业,既报知遇之恩,亦向天下证明——他程昱非是庸才,更非笑谈!

  旁观的薛房目睹此景,恍然回神,忙向二人拱手道:“恭贺苏将军得遇良才,恭贺仲德兄择得明主!”

  “薛君过誉了。”程昱含笑还礼。

  薛房又殷勤相邀:“此番全赖将军保全东阿,寒舍已备薄酒,可否请将军入城一叙?”

  “将军放心,您部下的将士们也都备好了美酒佳肴,定让诸位尽兴。”

  这可是跟苏烨攀交情的大好机会,岂能错过?

  更何况,苏烨解了东阿之围,他这个东道主于情于理都该有所表示。

  他已盘算着联络城中各家,备一份厚礼答谢苏烨,趁此机会拉近关系。

  毕竟,这位如今可是圣上跟前的大红人!

  未来必定青云直上。

  “甚好,有劳了。”

  苏烨微微颔首。

  正好借机休整,补充粮草辎重。

  宴席上,苏烨带着典韦、黄忠、戏志才等人赴宴,并将新收的程昱引荐给众人。

  黄忠等人素知主公慧眼识人,对程昱的到来自然欢迎。

  主公麾下人才济济岂不美哉?

  这程昱能以数百乡勇死守东阿数日,足见其能耐非凡。

  值得敬重。

  三日后,苏烨协同皇甫嵩肃清兖州各郡黄巾残部,即便偶有漏网之鱼,也已不足为虑。

  随即分兵转战豫州,继续 ** 。

  期间,暗卫传来消息——炉植果然如前世历史般得罪左丰,且固执己见拒不调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