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更难得的是,苏烨不仅委以重任,还愿意悉心栽培。

  由此可见,人生际遇中,遇到贵人是何等重要。

  跟对人确实关键。

  此前儿子追随的县令实在不堪,不仅连累太史慈背负罪名几乎断送前程,事后对他们一家更是不闻不问,实在令人心寒。

  见到堂兄有了新出路,太史昭容满心欢喜。家人得以重聚,未来也有了盼头,她对苏烨的敬慕之情又增添几分。

  苏烨与太史慈促膝长谈后,特意安排许褚与其较量武艺......最终自己也按捺不住亲自下场切磋。太史慈确实天赋过人,不仅武艺精湛,戟法与骑术皆已炉火纯青。

  最令太史慈震惊的是,主公身边亲卫统领竟能与自己战成平手,而主公的武艺更远胜于己。要知道主公年纪尚轻于他,真应了"强中自有强中手"的古训。

  从许褚口中得知,他在主公麾下仅列第四,可见人才辈出。太史慈暗自决心要更加勤勉。

  "子义可还有未了之事?"切磋过后苏烨问道。太史慈拱手答:"多亏主公派人相助,仇怨已了。只是放心不下家母与堂妹,不知能否随行前往南郡?"苏烨闻言爽朗一笑。

  苏烨朗声笑道:"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难道你还想让老夫人他们继续待在东莱?"

  他指了指太史慈提醒道:"青州这地方到处都是黄巾余孽和山匪,就算你能安心,我也放心不下!"

  "万一有人拿老夫人要挟你呢?"

  "要是出了意外,你心里能不怨我?"

  太史慈挠头笑道:"属下怎敢埋怨主公!那...我就带着家眷同行?"

  "带着!都带上!"苏烨斩钉截铁道:"等到了南郡江陵,直接给你安排座宅院安置家眷。"

  "别推辞,这是所有将领都有的待遇。"他摆了摆手,"你主公我最不缺银钱。"

  "安顿好家眷,你们才能心无旁骛替我办事。"

  太史慈感动地抱拳:"多谢主公厚待!"

  这才是明主该有的气度!得遇如此主公,此生无憾!

  次日拂晓,苏烨率领车队启程。太史慈举家随行,田丰也带着家眷同行。途经济南国时,特意与曹操会面。

  曹操见到苏烨喜出望外,当即大倒苦水:"伯渊可知为兄处境?这济南国简直乌烟瘴气!"

  "上至官场下至民间,全都腐朽不堪!"他愤懑道,"这几个月我殚精竭虑整顿,却收效甚微。"

  "实在忍无可忍了!"曹操眼中寒光一闪,"我准备用雷霆手段肃清 ** ,贤弟以为如何?"

  (

  望着曹操阴沉的面容,苏烨略微沉吟道:"此举无异于与济南官场彻底决裂,恐怕要招致无数仇敌!"

  "更甚者,或会牵连朝中某些官员,你真要行此险招?"

  "届时莫说济南国,只怕洛阳城内都难有你容身之处。"

  他清楚记得,前世史书上确有此记载。

  自此之后,曹操被迫辞官归乡,韬光养晦数载。

  直至天子设立西园八校尉,才借着袁绍的人情谋得典军校尉之职,重返庙堂。

  故而此举好坏,实难定论。

  全凭曹操一念抉择。

  "无妨!"

  曹操目光清亮,斩钉截铁道:"横竖我这阉宦之后的出身,想要再进一步本就难如登天。"

  "不妨借此机会,博个清名!"

  "过后我便挂印归乡,静待天时。"

  他本就不是来讨教主意的。

  不过是想借机向这位故友吐露心声,排解郁结罢了。

  近日诸事不顺,却苦无倾诉之人。

  苏烨此行,正是时候。

  一番畅谈,顿觉胸中块垒尽消。

  真乃知心挚友!

  "善。"

  苏烨看破他心思,不由失笑道:"既然你已谋定,我就不多言了。"

  "愿你鹏程万里,再建殊勋!"

  "彼此彼此!祝你青云直上,宏图大展!共饮此杯!"

  "痛快!干!"

  南行途中,苏烨一行在曹操相送下离开济南,继续朝着南郡方向进发。

  曹操望着苏烨离去的背影,不禁搓着下巴感叹:"这小子不简单啊!什么时候又招揽到这般人物?"

  跟随在侧的田丰策马靠近苏烨,压低声音道:"属下观那曹操鹰视狼顾,绝非池中之物。若世道有变,此人必成主公劲敌。"

  苏烨闻言勒住缰绳,饶有兴致地反问:"元皓竟如此高看曹孟德?"

  田丰正色答道:"此人胆识过人,更兼心思缜密。只要运道不差,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说着忍不住补充道:"方才他打量典将军的眼神,分明藏着豺虎之志。"

  苏烨轻笑一声:"你说得不差。不过他如今自顾不暇,短期内还翻不起风浪。"马蹄声里传来他笃定的声音:"这盘棋局还长得很,留着曹操,自有他的用处。"

  见田丰仍面带疑虑,苏烨扬鞭遥指天际:"待你见识过咱们真正的家底,就会明白——任他龙腾虎跃,也翻不出我的手掌心。"

  田丰望着主公自信的背影,虽然满腹疑惑,却也不再多言。只是默默记下这席对话,准备日后慢慢印证。奔腾的马队卷起阵阵烟尘,转眼消失在官道尽头。

  他当初建议对曹操下手,本就没指望自家主公立即采取行动。这般算计并不符合主公的作风。

  欲成霸业,仅靠阴谋诡计难以服众。唯有壮大自身实力,堂堂正正击溃所有对手方为正道。

  如此方能令天下人心悦诚服。靠诡诈权谋得来的地位,终究难以长久维系。

  五日光阴转瞬即逝,苏烨率领部属重返江陵城。安置好田丰、太史慈两家后,他便回府陪伴妻妾。

  夜间就寝时,苏烨搂着荀采叮嘱:"此番出行新得两位英才,一位是顶尖谋士,一位是万人敌的猛将。日后你得空时,可邀其家眷往来,助她们尽快融入我们。"

  "明白。"荀采轻倚夫君肩头应道,"这事我会妥善安排。"

  此前收纳的部属家眷,皆由荀采携卞玉儿等人负责照应接触。

  翌日清晨,苏烨刚练完武艺,亲卫便来报田丰与太史慈求见。

  "请他们进来。"

  不多时,二人被引至庭院。苏烨邀他们在凉亭落座,先对田丰道:"元皓,目前郡中政务由戏志才总领,你暂任太守府从事,协助处理政务。期间可留心郡内各项政令,若有需要改进之处,但说无妨。"

  "谨遵主公之命。"田丰肃然拱手。

  苏烨颔首微笑,又转向太史慈:"子义暂领亲卫营军司马之职,先行熟悉我军各项规制......"

  “到时候,我会安排你调离亲卫营,去其他部队或者独当一面!”

  “具体怎么发展,就看你自己有多大本事了!”

  “千万别偷懒,除了练武,还要多研究兵法韬略;”

  “想看兵书的话,可以来我书房借,或者直接去功勋阁换都行;”

  “我对你寄予厚望,不仅要当顶尖战将,更要成为出色的统帅,懂吗?”

  太史慈确实有这个潜力。

  苏烨不想浪费人才,想最大限度激发他的才能。

  “明白!”

  太史慈听得心潮澎湃,立即起身抱拳:“太史慈绝不辜负主公栽培。”

  “好!很好!”

  苏烨爽朗一笑,冲旁边的许褚招手道:“仲康,先带子义熟悉亲卫营;”

  “顺便去见见汉升、子龙他们,互相认识下。”

  “遵命!”

  许褚笑着转向太史慈:“子义跟我走!你不是爱比试吗?正好带你去认认人,以后随时能找他们切磋;”

  “当然,找我也行!”

  多交手才能更快进步。

  许褚也想快点提升实力。

  他正努力追赶赵云、典韦他们呢!

  虽然和赵云同级境界,

  但那家伙天赋实在太高了!

  算上枪法招式,许褚现在还打不过赵云。

  再说最近大家都在修炼观想法,

  赵云就算只有初级 ** ,进步速度也只比黄忠稍逊一筹。

  ——谁让人家黄忠有全套顶级 ** 呢!

  差距摆在那儿啊!

  苏烨等到太史慈等人离开后,才起身对田丰说道:"元皓,随我去太守府见见志才他们吧!"

  田丰立即起身跟随。

  途中,苏烨突然想起一事,提醒道:"元皓,忙完正事后记得去功勋阁走一趟,先赊账换取儒道修行法。最好连练气与武道也一并修习,这对你大有裨益。具体细节可以询问志才他们,或者直接向功勋阁负责人请教,我就不多解释了。"

  "儒道修行法?"田丰闻言心生疑惑,他从未听闻过这等修行法门。但既然主公特意叮嘱,他决定稍后向戏志才等人请教,或去功勋阁问个明白。这让他对苏烨越发感到好奇,意识到自家主公绝非表面这般简单,还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人来到太守府,苏烨为田丰引见了戏志才、荀攸等人。处理完几件要务后,苏烨转往江陵书院。

  在书院见到蔡邕和荀爽时,苏烨询问道:"蔡师,岳父大人,书院筹备得如何了?何时可以正式开学?"

  蔡邕见是苏烨,没好气地说道:"你小子还知道关心书院?自从交给我之后就当甩手掌柜,要不是派人协助,我都不想管了!"

  苏烨连忙赔笑道:"都是我的疏忽,最近既要处理政务,又去了冀州、青州两地......"

  “这次我会待很久,您有事直接交代,我一定办得漂漂亮亮!”

  “哼,算你识相!”

  蔡邕脸色稍霁,转而正色道:“一切准备就绪了。”

  “连书册都已备齐。”

  说到这儿,他目 ** 杂地看向苏烨:“老夫万万没想到,你不仅造出了可装订成册的纸张,竟连活字印刷这等奇术都琢磨出来了!”

  “你这脑袋里究竟装着什么?”

  话锋一转,蔡邕肃然警告:“这两样东西干系重大,必须严防泄密!”

  “印刷术尤其要谨慎。若贸然刊印经典,恐遭天下士族群起而攻之。”

  苏烨郑重点头:“老师放心,学生早有防备。”

  “包括您在内,所有人皆需签订精神契约,便是为此。”

  他岂会不知轻重?这些年暗中筹备,正是等待时机。

  眼下纸张仅在江陵书院、医馆及府衙流通。即便对外售卖,也必抬高价格,以免触动世家利益。至于印刷术,更需等到天下大乱,手握重兵时方可推行。

  “倒是老夫多虑了。”

  蔡邕抚须颔首:“有你那精神契约术约束,倒比寻常保密手段稳妥。”

  “不过书院学子接触书册时,也需立下契约才是。”

  礼数周全,给足了颜面。

  此外,儒道修行之法他近期进步飞快,心中对苏烨的感激之情也更甚。

  自然不愿看到苏烨遭遇不测。

  “这是自然!”

  苏烨毫不犹豫地点头。

  即便蔡邕不提,他也会这么做。

  毕竟,他培养这些人,本就是为了给自己储备人才,而非替他人铺路。

  徐州,临淮郡东城县,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