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铁腕,贤明,清醒,通透-《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万界空间的许多百姓们,都为朱元璋与马秀英、李世民与长孙氏的爱情而感动。

  但长孙氏给予李世民的,可不仅仅只是情感上的价值。

  苏治继续解说道,

  “一个最难得的,就是始终保持清醒。

  历史上有太多前期圣明,后期昏聩的例子,

  近在眼前的就有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远一些的还有汉武帝刘彻,乾隆帝弘历。”

  “唐玄宗李隆基???”武则天眉头一挑,轻声呢喃道:“没听说大唐之前有什么玄宗……那就应该是朕之后的皇帝。

  李隆基……是李旦的三儿子吗?

  这小子,居然当了皇帝?”

  “是造反吗???”

  武则天心中虽然带着诸多疑问,但还是继续不动声色的看着视频直播。

  而这个时空里的李隆基,也是满肚子的疑惑。

  他喃喃自语道:“我怎么可能会成为皇帝?

  那位子上坐着的,可是有着铁血手腕的女帝啊!”

  视频继续播放,

  “长孙皇后已经身为一国之母,地位尊贵无比。

  然而她却始终保持着从前的习惯:

  勤于读书,以史为鉴,以仁爱之心待人。

  要知道,

  她的丈夫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

  后宫佳丽众多,各种势力交织,情况复杂无比。

  但长孙皇后却能在其中游刃有余,维护着后宫的平静。

  纵观历史,

  后宫其实就是朝堂斗争的另一个延伸战场,

  各种争斗和血腥从未断绝。”

  “然而在长孙皇后的治理下,

  李世民的后宫却显得异常平静。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传闻,都鲜有后宫争斗的记载,

  这与其他皇帝后宫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情况,细细想来,其实是非常很可怕的。

  正如我们之前所言,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

  更不用说是那波诡云谲、各方势力都勾心斗角的后宫了。

  李世民后宫那几个出身不同的杨氏,

  以及身居高位、育有皇子的妃嫔们,

  难道真的就心甘情愿地,老老实实原地等待着李世民的偶尔垂青?

  她们背后的家族势力,难道就没有更进一步的野望和谋划?

  傻子才会信,

  更何况长孙无垢可不是傻子。”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

  贞观一朝的后宫在史书中的记载出奇地简洁,

  无非是“某某生某某,某某母某某”之类的记录。

  唯二在史书中留下较多记载的,

  也就只是长孙皇后去世后,

  才入宫的武则天和徐慧罢了。”

  长孙过逝,则天入朝!

  李世民再次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

  而长孙无垢,则从中嗅到了一丝别样的味道,

  “武后……武则天?”

  “难不成,那位能跟吕雉相提并论的武后,就是她武则天?”

  “二哥的第二个皇后?”

  “……”

  虽然心里有些难受,但长孙无垢还是隐藏的很好。

  他们继续观看着视频直播,

  “长孙皇后对后宫的出色控制力,

  从这些乏味的后宫记录中,便可见可窥见一斑。

  她之所以能够如此稳固地掌控后宫,

  除了她自身卓越的能力外,

  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李世民,对她的信任与支持。

  正是有了皇帝的坚实后盾,

  长孙皇后才能让那些,企图在后宫兴风作浪的人无机可乘。”

  “不过,对后宫的妃嫔,长孙无垢还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宽容与和顺。

  她待她们如同亲姐妹一般,关系融洽无比。

  她不妒忌太宗宠其他的妃嫔,

  相反还常常规劝太宗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妃嫔,不偏袒任何一方。

  当妃嫔、宫女们生病时,

  她也会亲自去探望,并体贴地加以安慰、照顾。

  更为难得的是,

  无论是太宗的嫡出还是庶出子女,

  她全都一视同仁,如同己出般倍加爱护。”

  \"对于后宫的官人,长孙无垢同样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

  当有人不慎惹怒太宗时,

  她会佯装愤怒,下令将犯错者拘捕,

  并请求亲自处理此事,

  声称决不轻饶。

  然而,等到太宗的愤怒平息后,

  她又会为他们求情,

  将事情的经过原委如实告诉太宗,

  如此既取得了太宗的谅解,

  又避免了冤枉无辜。”

  “‘春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长孙无垢治理后宫的方式,

  就如同这春风一般,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

  端的是已经达到了‘铁腕治理’的至高境界。

  正因如此,

  后宫中各类人物都很敬佩和爱戴长孙无垢,

  谁都愿意听从她的领导和安排,就如同战士爱戴拥护自己敬佩的将军一样。

  后宫最终呈现出了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

  “通透如长孙皇后,

  她自然清楚后宫女子干涉内政是大忌,

  因此她从不妄议朝堂之事,

  始终恪守自己的本分。

  同时,她亦明白,外戚专权会给天下带来大乱。

  所以,当李世民想要封她哥哥长孙无忌为宰相时,

  她不仅推辞,

  还主动劝长孙无忌辞去高官厚禄。

  她向长李世民无比诚恳的说道:

  ‘历史上弄权误国的外戚太多,

  妾位居后宫之首,

  全家已经是尊贵至极,

  着实不能让兄弟子侄再位居显要。’”

  看到这儿,卫子夫不禁有些忧心忡忡。

  长孙皇后说的没错,外戚干政,是朝堂上的大忌啊!

  一个不好,那就是万劫不复、粉身碎骨的境地。

  汉武帝一眼就看出了卫子夫心中的忧虑。

  他笑着安慰道:

  “外戚干政,那只会发生在那些昏庸无能的皇帝身上。

  朕可是令汉族崛起的千古一帝,

  谁能干朕的政?”

  稍作停顿,他又继续说道:

  “再说了,卫青、霍去病是朕手中最锋利的剑,霍光也会是朕最得力的大臣。

  朕爱他们还来不及,哪里舍得弃之不用?”

  “陛下……”

  听闻此言,

  卫子夫不由得深情地凝视起刘彻。

  她眼中像是藏着星星一样,亮晶晶的,

  满眼全是崇拜和爱慕。

  那个男人受到这种凝视?

  刘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一刻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某一次,李世民被钢铁直男魏征谏言顶撞。

  他气得在长孙皇后面前愤怒扬言,说迟早要把他大卸八块。

  长孙皇后并没有在李世民气头上进行劝慰,

  反而是默默地转身进屋,

  换上了一身隆重的宫服。

  顷刻后,她笑靥而来,跪在李世民的面前,稽首道贺。

  李世民一脸茫然。

  长孙皇后便解释道:

  从古至今,只有君主圣明,大臣才敢直言。

  魏征如此率直,不正是因为陛下您圣明吗?

  此情此景,还不值得向您道贺吗?”

  “李世民本就贤明持重,闻听此言,顿时醒悟。

  也对眼前这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多了几分敬佩之情。

  在陪伴李世民的岁月里,

  长孙皇后始终如一地扮演着解语花的角色。

  她并不娇艳夺目,却通透聪慧。

  她用自己最温柔、最明达的一面为夫君护航,

  使他在治国理政的道路上,始终从容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