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苻坚得王猛,如刘备得诸葛-《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虽然王猛稚嫩的小手,常常被竹篾割的鲜血淋漓,

  但他却依旧坚定的做着自己的簸箕生意。

  但那会的平民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哪有闲钱买簸箕。

  于是为了生计,王猛便经常跑到很远的洛阳城摆去地摊。

  王猛挑着簸箕,紧靠双腿日行百里,虽是辛苦,却练出了一副好体格。

  他摆摊卖货时,经常靠看书来打发时间。

  有时候看得入了神,甚至都顾不上卖货,

  被很多人嘲笑成呆子。

  但是王猛明白: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是头脑,而不是簸箕。

  人生最重要的是开窍,

  王猛没有任何先天优势,

  他只能靠后天的读书和炼心。”

  “后来不久,王猛父母因病去世。

  孤身一人的王猛,把簸箕卖的更远了。

  他读百卷书,行千里路,卖万件货。

  他看到了,在五胡肆虐下千疮百孔的北方大地,

  他看到了,在异族各种花样下,被玩死死掉的汉家子民。

  即便是同族,那些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们,

  也都在耻笑着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百姓!

  生而卑贱?

  不,没有谁的灵魂生来高贵!”

  “可天下之大,王猛却无立锥之地;

  人海之茫,他无处寻觅知音。

  处于人生迷茫阶段的王猛,

  选择去到华山隐居,

  用孤苦和清修,

  继续来磨砺他唯一的武器——头脑和体魄。”

  “随后的几年里,

  中原大地上羯人后赵、汉人冉魏、鲜卑前燕等各方势力纷争不断,

  而东晋则在江南安逸地作壁上观。

  直至氐族的苻健攻占长安,建立前秦,王猛才开始崭露头角。

  这里顺带多提一句,

  王猛在历史上享有的声誉,其实一点儿也不低。

  他在唐德宗时期被列入了‘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朝的‘七十二名将’中也有他的位置,

  当然,王猛最响亮的名号,还是‘功盖诸葛第一人’。

  就能力而言,王猛与诸葛亮不相上下,

  甚至在军事才能上,他比诸葛亮更为出色。

  王猛亲自领兵消灭了包括前燕在内的几个强敌,助力前秦统一了大部分领土。

  相较之下,诸葛亮虽多次北伐,但并未取得显着的实质性成果。

  但诸葛亮受到的赞誉要多很多,

  这主要是归因于诸葛亮的高尚品德,和老罗的《三国演义》,

  这让诸葛亮被后世看为古今中外少有的完人。”

  看到苏治对北伐的评价,

  刚刚还因为可以转世重生而欢欣鼓舞的诸葛亮、姜维等人,

  此刻不由得全都陷入了沉默。

  视频继续播放,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北伐,驻军灞上。

  关中父老失声痛哭:‘原来朝廷并未遗忘我们!’

  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王猛身为汉人,自然也想为汉人正统出一份力。

  于是,他就穿着短麻布衣,去军中拜见桓温。

  桓温让王猛谈谈天下大势。

  王猛便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捉掐着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

  桓温见状,顿时心中暗暗称奇。

  他忍不住向王猛问道:‘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卒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意思是:我特喵奉天子之命,带了十万精兵前来讨伐逆贼,为啥你们关中却没有人来投奔?

  王猛回道:‘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

  意思是:长安就在眼前,你特娘却不攻打,人们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来搞鸡毛?”

  “桓温北伐的水,深不可测。

  他此行并非真心收复失地,而是为了捞取功绩和虚名,以便日后回到江东稳固自己的权势。

  王猛一语中的,直指桓温的心病,这让他感到十分尴尬。

  沉默良久,桓温才由衷地赞叹道:‘你的见识,远超过江东的那些人。’

  没过多久,桓温就匆匆撤军了。

  临行前,他邀请王猛随他南下做官,

  但王猛早已看透了恒温,

  也深知东晋朝堂是一个讲究家族背景的地方,他一介屁民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

  因此王猛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华山,

  继续他的隐逸生活。”

  “是金子总会发光。

  公元357年,苻坚在寻求吕婆楼的建议时,得知了奇才王猛的存在。

  吕婆楼对王猛赞赏有加,苻坚于是派人去邀请王猛出山相助。

  苻坚是一位深仰汉文化,又胸怀大志,想要一统天下解民倒悬的明主。

  初次相见,两人便一见如故,

  对治国方略,更是有着共同的看法。

  苻坚对坐在身旁的王猛甚是欣赏,

  甚至觉得自己遇见王猛,就如当年刘备遇见诸葛亮一般如鱼得水。

  苻坚的这番肺腑之言也深深打动了王猛。

  在苻坚完全的信任下,

  王猛就如同苻坚的‘诸葛亮’,

  开始为其运筹帷幄,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

  “当时苻坚还只是东海王,

  待到他废除皇帝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后,王猛便正式出山辅佐他。

  王猛确实无愧于这个名字,果真是奇猛无比。”

  “王猛担任始平县令期间,

  他发现当地的氐人行事奇野,违法乱纪,公然抢劫偷盗那是家常便饭。

  为了整治这一乱象,

  王猛首先公布了治安条例,

  然后为了树立典型,他当众鞭死了一个作恶多端的下属。

  苻坚对此表示担忧:‘我们应该以德服人,这样的暴力手段是否过于严苛?’

  王猛却回答道:‘和平时期自然应以礼教为本,但面对乱世,则必须严厉执法以定其基。

  今日我所杀,仅是一奸贼,而乱法之徒尚多,尚需继续整治。’

  苻坚听后,不禁赞叹道:‘王景略真乃管仲、子产之辈!’”

  “公元359年,王猛被任命为侍中、中书令,并兼任京兆尹,身兼数个要职。

  当时,皇太后的弟弟强德酗酒滋事,

  酒后不仅胡乱收费,还公然调戏良家妇女。

  但因其地位特殊,一直无人敢出面制止。

  王猛上任伊始,便毫不犹豫地逮捕了强德,

  甚至在苻坚还未来得及下旨的情况下,就果断地将其处决。

  当苻坚在皇太后的哭诉下派人去营救强德时,却只看到强德的尸体已被高悬于街头。

  但王猛的行动并未就此停止,

  他继续严惩不法之徒,又相继处决了二十余名祸乱百姓、干扰政务的皇亲国戚和权贵。

  这一系列事件处理完毕后,苻坚深有感触地慨叹:

  ‘直至今日,我方深切体会到,天下必须依法治国,而天子的尊贵,也正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