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想要证明自己的李积-《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正如我们一开始所说,

  李积并非天才型选手,

  他这一路走来,其实也有颇多的坎坷,也打过一些败仗。

  后世甚至有人因此说他是‘常败将军’。

  早年时,

  李密率领的瓦岗军老是打败仗,

  后来更是被王世充打得血崩不得不投降李唐,

  但将这些失败全部归咎于李积,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那时的李积尚且年轻,远未成长为后来那位横扫天下的无敌统帅。

  败给王世充、窦建德这样的枭雄,对他而言并不丢人。

  这些挫折不仅未将他击垮,反而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宝贵经验。”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称帝,即唐太宗。

  为避讳皇帝名,

  李世积更名为李积,

  并受封为并州都督,享有九百户的封邑。

  而这也标志着李积正式进入贞观朝,并开启了新的军事生涯。

  贞观三年,

  唐太宗决定攻打东突厥的颉利可汗,

  由兵部尚书李靖统领,

  李积担任通漠道行军大总管,共同出兵云中。

  李靖突袭定襄,吓得颉利可汗出逃。

  但途中恰好遭遇李积率领的大军,

  双方在白道进行了一场激战,

  颉利战败,突厥兵士四散而逃。”

  “颉利逃走后在沙漠入口处安营,并派出使者求和。

  朝廷随后下诏,派鸿胪卿唐俭去赦免突厥。

  当时,李积与李靖的军队会合,他向李靖建议道:‘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走度碛北,保依九姓,道阻且远,追之难及。

  今诏使到彼,虏必自宽,可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深入追之,可擒也。’

  李靖深知突厥这头饿狼绝对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走,

  于是当即便同意了李积的计策,出兵偷袭!”

  “李靖率兵连夜追击,李积紧随其后。

  李靖的军队迅速抵达碛口,成功截住了突厥大军。

  经过一场压倒性的战斗后,

  突厥军队四散溃逃,

  颉利与万余人企图穿越沙漠逃脱。

  然而,李积早已事先在沙漠的出口设下埋伏。

  颉利眼见突围无望,只得率领其部落向李积投降。

  这一战,

  李靖和李积联手一举覆灭了强大的东突厥,俘虏五万余人,一雪李渊称臣及李世民渭水之战的耻辱。

  大唐的威名因此远播草原与西域,

  吸引了众多国家前来朝拜,一致推举李世民为‘天可汗’。”

  “要知道,

  玄武门之变那年,

  颉利曾率领十几万大军大军一路南下,

  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直逼距离长安仅四十里远的泾阳,

  让李世民颜面尽失。

  然而,仅仅两三年后,

  李世民便派出大军,一举覆灭了强大的东突厥,洗刷了当年的耻辱。

  在灭亡东突厥的战役后,李积在军中声名鹊起。

  李世民授李积为金紫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并大赞道:

  ‘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其情顿拙,朕今委任李积于并州,遂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意思是diss隋炀帝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

  只知道修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事的洞察竟如此昏庸。

  如今我只需委派李积镇守并州,

  便能让突厥因畏惧他的威名而退却,

  边疆因此得以安宁,这难道不是远胜于修筑长城吗?”

  李二这番赞扬,既吹捧了李积,又踩了杨广一脚,一石二鸟,酣畅淋漓!

  但杨广看到这一幕,却气的嘴角的小胡子都在颤抖。

  他愤怒地指着光幕嚷嚷道:“好你个李二!历代皇帝都有修长城的,你为何单单挑朕的不是?”

  确实,历史上不仅是杨广,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明太祖朱元璋等曾经也修过长城的皇帝们。

  他们看到李世民拿长城说事,此刻的脸色也都不太好看。

  嬴政眉头紧锁,说道:“朕修筑长城,乃是为了保卫边疆,确保国土安全。你李世民岂能因一人之举,就全盘否定长城的作用?”

  ……

  “李积被李世民安排在边关并州拱卫京师,

  而这一守,

  足足就是十六年!

  一直到贞观十五年,

  在唐太宗李世民打算调李积入朝,接替李靖任职兵部尚书时,

  漠北的薛延陀部落突然发动二十万大军,南下进犯突厥!

  突厥首领俟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不敌,

  被迫退至朔方,

  无奈之下只能向大唐告急,请求支援。”

  “当年,李世民派李靖领兵征讨突厥时,

  薛延陀的首领夷男,便带领其部落与大唐结盟,并肩作战。

  为了表彰其忠诚与贡献,

  李世民特封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并赐予他一把象征荣耀的佩刀。

  没想到当突厥被灭后,夷男却趁机扩张领土,四处征战,逐渐崛起为一方霸主。

  为了遏制薛延陀的野蛮崛起,并维护大唐边疆的稳定,

  李世民这才选中突厥贵族李思摩,

  命其重返故地,重建东突厥,

  意在两国之间构建一个缓冲地带。

  但出乎意料的是,野心勃勃的夷男,竟然想灭掉‘奉旨重建’的东突厥。

  这其实已经不是灭不灭突厥国的问题了,而是在直接挑衅大唐的权威!

  李世民作为天下公认的‘天可汗’,自然不能容忍此类行径。

  因此,大唐必须出面干涉,以扞卫其尊严与边疆安全。”

  “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自布置,大唐将士兵分五路迎击薛延陀。

  第一路大军也即是主力,

  由李积统帅,兵力达到六万之众。

  其余四路则作为辅助攻击力量,

  分别由张俭、李大亮、张士贵、李袭誉等将领率领。

  五路大军齐心协力,

  总计二十万,奔赴薛延陀大军所在!

  李积虽然被委以重任,

  但李世民内心深处,对他能否胜任大军统帅还是有些担心的。

  毕竟,毕竟李积不是李靖,他曾经留下过令人深刻的败仗……

  故而李世民特意见了见李积,

  再三叮嘱他定下的战略:‘薛延陀自负强盛,逾漠而南,行数千里,马已疲瘦。

  用兵之道,见利则前,无利则止。

  薛延陀不能乘李思摩无备,急击之,思摩入长城,又不即返,吾已敕思摩烧剃秋草,彼粮尽,自当引去。

  卿等当与思摩共为犄角,不须速战,俟其将退,击之必破。’

  李积在李世民面前表现得十分恭敬,

  对李世民的嘱托一一应允。

  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因为他看得出来,李世民明显是在担忧他挑不起大梁。

  但与战功卓着的李靖相比,他自己的成就确实相形见绌。

  然而,他并不甘心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现在,机会终于来临。

  这是属于他李积的时代,他将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一切。

  大幕即将拉开,他准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