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冲进生态站时,陈岸正盯着声呐屏幕。那个信号点还在移动,速度很慢,却始终未消失。
“岸哥!西边礁石区发现电缆断裂,底下有个铁盒子,还在发烫!”
屋里几人一愣。周大海的侄子刚脱下潜水服,听到这话立刻又套上手套。
陈岸没出声,径直走到主控台前敲了几下键盘。屏幕上浮现出一段波形图,频率规律,但间隔略有偏差。
他皱眉:“这不像自然电流。”
年轻人已穿戴整齐,站在门口等待指令。陈岸回头看了他一眼:“你叔说你胆大心细,像他年轻时候。现在敢下去吗?”
年轻人点头:“我能行。”
“那就去。别碰盒子正面,先查电缆断口有没有海藻缠绕。用非金属钳子,动作轻一点。”
船驶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位置。海面平静无波,水下却暗流涌动。陈岸蹲在甲板边,手中握着声呐仪,屏幕上的红点始终没有消失。
“就在下面五米。”他把数据传到平板上,“记住,一旦感觉不对,立刻上浮。那盒子要是炸了,咱们谁都别想活着回去。”
年轻人点头,翻过栏杆,跃入水中。
水下能见度一般,光线被泥沙遮去大半。他顺着断裂的电缆一路下探,果然看见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卡在石缝中,表面缠着深绿色海藻,靠近时还能感受到明显的余温。
他用钳子小心拨开海藻,发现盒子侧面有个接口,连着一根细线,延伸至海底深处。
“找到了。”他对通讯器说道,“有连线,应该是实时传输信号的。”
“别动它。”陈岸的声音传来,“先回来。我要比对一下,是不是和之前那个装置一样。”
回到船上,陈岸立即调出过往数据。两组波形图并列显示——振幅、周期、时间间隔,完全一致。
“是同一个系统。”他说,“马明远上次用公文包发信号,这次干脆埋进海里,建了个固定基站。”
年轻人擦着脸上的海水问:“那现在怎么办?总不能让它一直发信号吧?”
“当然不行。”陈岸站起身,“但也不能硬拆。这种设备通常带自毁机制,一碰就可能烧毁数据。”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忽然想起什么。
连续七天半夜去海滩签到,系统曾给过一次奖励:双手能感知极细微的震动。
今天,正好第七天。
他没多解释,只对年轻人说:“准备第二次下潜。我告诉你什么时候停,往哪转,听我的就行。”
第二次下水更加谨慎。年轻人按他的指示,缓慢旋开发射器侧盖,每转一圈都停顿几秒。
“再半圈。”陈岸紧盯着声呐反馈,“停。”
他的指尖贴在面板边缘,终于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震动,仿佛某个部件即将松脱。
“小满。”他突然接通岸上频道,“你在吗?”
“在!”妹妹立刻回应,“我一直听着呢!”
“拿算盘,敲音频接口。节奏按昨晚练过的潮汐节拍,三短两长,重复三次。”
“明白!”
几秒后,水下的设备发出一声轻响。
“共振打开了!”年轻人低声喊道,“锁松了!”
“继续,慢慢转。”
最后一圈螺丝解开时,一块透明薄膜弹出,卡在接口边缘。
“拿到了!”年轻人一把抓住,迅速装进防水袋。
上船后,陈岸接过袋子对着光仔细查看。薄膜上印着清晰的指纹纹路,旁边还有一行小字:生物识别模组·天豪专用。
“陈天豪的指纹膜。”他冷笑,“他还真敢把活体信息留在外面。”
“这不是傻吗?”年轻人不解,“万一被人拿到……”
“所以他以为没人能打开。”陈岸收起袋子,“但他忘了,我们这儿有用算盘的人。”
这时通讯响起,洪叔的声音传来:“岸上监控显示,马明远那边信号断了。他刚才一直在调整频率,现在画面黑了。”
“说明他知道东西丢了。”陈岸说,“但他不会停。这种人只会换条路继续走。”
他走到主控台,将声呐仪接入铁盒残留的线路。海水导电,形成回路,信号开始反向追踪。
屏幕上浮现一条虚线,从海底电缆起点出发,穿越浅滩,最终指向内陆一处废弃码头。
“这不是普通通信。”陈岸皱眉,“它在标记位置。每次发信号,都在更新坐标。”
“什么意思?”年轻人问。
“藏货。”陈岸答道,“他们把走私品沉在水底,靠这个信标定位。只要信号不断,随时都能取回。”
“那我们切断电源不行吗?”
“不行。”陈岸摇头,“一旦断电,整个网络就会警觉,所有据点都会转移。我们现在掌握的线索也就断了。”
他凝视屏幕,忽然注意到一件事。
信号来自铁盒,但每隔十五分钟,会有一段短暂的数据回传,持续不到三秒。
他放大那段波形,输入分析程序。
系统突然提示:“今日签到成功,获得震动感应探头。”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系统不是早就重启了吗?怎么还有反应?
陈岸明白了——这是自动触发的。只要他在特定地点完成特定操作,奖励就会生效。
而这一次的奖励,恰好与任务相关。
他立即将震动感应探头接入数据通道,连接回传路径。
几秒后,屏幕上跳出一段隐藏信息:
“人物关系图谱显示:钱万三与陈天豪在过去三年内见过三十次,时间集中在每月15日前后。”
陈岸眼神一凝。
“赵有德账户的收款日,也是每月十五号。”
年轻人惊讶:“所以这根电缆不只是发信号,还在记账?”
“不止。”陈岸声音低沉,“它是整个走私链的核心。每一次信号刷新,不仅是定位货物,也在同步资金流向。”
他抓起对讲机:“通知所有船只,封锁西北航道。今晚可能会有人行动。”
刚放下对讲机,屏幕一闪。
监控画面中,几箱木盒正随水流缓缓下沉,位置正好处于信号覆盖范围内。
“他们在运货。”陈岸站起身,“不是转移,是投放新货。”
“那我们现在动手吗?”
“不动。”陈岸盯着屏幕,“让他们放。我们盯住信号源,等他们自己露出接头人。”
他拿起防水袋里的指纹膜仔细端详。
背面有一道细小划痕,像是被人强行撕下所致。可奇怪的是,指纹完整,并未受损。
“这膜不是正常取下来的。”他说,“有人提前复制过。”
“谁干的?”
“林淑芬。”陈岸低声说道,“她做过假账,也接触过陈天豪的合同。她有机会偷录指纹。”
外头风浪渐起,船身轻轻摇晃。
陈岸将指纹膜放入密封盒,摆在主控台最显眼的位置。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他们运货。”他看向年轻人,“是顺着这条线,找到他们真正的藏货点。”
“你是说……冷库地窖?”
陈岸没回答,打开声呐仪的历史轨迹图。所有信号路径汇聚成一条主线,终点不在码头,而是海岸内侧某处地下设施。
“电缆是从那边引出来的。”他指着起点,“可电是从哪来的?谁在供电?”
年轻人凑近细看,突然发现问题:“这线路……好像经过水产公司的配电房?”
陈岸眼神骤冷。
“难怪马明远能在办公室遥控信号。他根本就是用自己的电,养着这张黑网。”
他抓起对讲机:“小满,查一下水产公司最近三个月的用电记录。重点看夜间用电高峰。”
“好嘞!”妹妹马上回应,“我这就翻账本!”
几分钟后,她回来了:“哥!七月十二号凌晨两点,配电房用电量突增百分之八十,持续四十七分钟。那天……正好是台风。”
陈岸笑了。
“台风夜最容易掩盖异常用电。他们趁乱启动设备,测试信号。”
他转向年轻人:“准备第三次下潜。这次不是取证,是布线。”
“布线?”
“我们在铁盒原位装个假模块。”陈岸拿出指纹膜,“用它当诱饵,让他们以为一切正常。”
“那你不怕他们发现是假的?”
“怕。”陈岸点头,“所以我们得让假的比真的还像真的。”
他从工具箱取出一块备用电路板,开始焊接改装。
“我要让这个假模块定时发信号,频率和原来一样。但他们收到的,是我们编好的数据。”
年轻人睁大眼睛:“你要反过来骗他们?”
“对。”陈岸拧紧最后一颗螺丝,“他们以为我们在追货,其实……我们在追他们的命门。”
海浪拍打着船身,声呐滴滴作响。
屏幕上的信号点依旧闪烁,频率稳定。
陈岸将改装好的模块交给年轻人,目送他再次下水。
铁盒重新合上,电缆接好。
虚假信号开始发送。
五分钟过去,一切如常。
十分钟,仍无异动。
就在年轻人即将返程时,声呐突然捕捉到远处一阵微弱的电流波动。
不是来自海底,而是从岸边配电房方向传来的回应。
“他们收到了。”陈岸紧盯屏幕,“而且……正在验证数据真假。”
他立刻启动反向追踪程序,锁定信号路径。
画面切换,配电房内部结构图显现。一条隐蔽线路从主电箱分出,通往地下走廊尽头。
那里标注着一个房间编号。
陈岸看清那个数字时,手微微一顿。
那是水产公司从未登记过的区域。
也是赵有德曾说过“用来储盐”的地方。
他拿起对讲机,声音压得极低:
“所有人注意,目标已确认。下一步,查冷库关联线路。”
“岸哥!西边礁石区发现电缆断裂,底下有个铁盒子,还在发烫!”
屋里几人一愣。周大海的侄子刚脱下潜水服,听到这话立刻又套上手套。
陈岸没出声,径直走到主控台前敲了几下键盘。屏幕上浮现出一段波形图,频率规律,但间隔略有偏差。
他皱眉:“这不像自然电流。”
年轻人已穿戴整齐,站在门口等待指令。陈岸回头看了他一眼:“你叔说你胆大心细,像他年轻时候。现在敢下去吗?”
年轻人点头:“我能行。”
“那就去。别碰盒子正面,先查电缆断口有没有海藻缠绕。用非金属钳子,动作轻一点。”
船驶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位置。海面平静无波,水下却暗流涌动。陈岸蹲在甲板边,手中握着声呐仪,屏幕上的红点始终没有消失。
“就在下面五米。”他把数据传到平板上,“记住,一旦感觉不对,立刻上浮。那盒子要是炸了,咱们谁都别想活着回去。”
年轻人点头,翻过栏杆,跃入水中。
水下能见度一般,光线被泥沙遮去大半。他顺着断裂的电缆一路下探,果然看见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卡在石缝中,表面缠着深绿色海藻,靠近时还能感受到明显的余温。
他用钳子小心拨开海藻,发现盒子侧面有个接口,连着一根细线,延伸至海底深处。
“找到了。”他对通讯器说道,“有连线,应该是实时传输信号的。”
“别动它。”陈岸的声音传来,“先回来。我要比对一下,是不是和之前那个装置一样。”
回到船上,陈岸立即调出过往数据。两组波形图并列显示——振幅、周期、时间间隔,完全一致。
“是同一个系统。”他说,“马明远上次用公文包发信号,这次干脆埋进海里,建了个固定基站。”
年轻人擦着脸上的海水问:“那现在怎么办?总不能让它一直发信号吧?”
“当然不行。”陈岸站起身,“但也不能硬拆。这种设备通常带自毁机制,一碰就可能烧毁数据。”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忽然想起什么。
连续七天半夜去海滩签到,系统曾给过一次奖励:双手能感知极细微的震动。
今天,正好第七天。
他没多解释,只对年轻人说:“准备第二次下潜。我告诉你什么时候停,往哪转,听我的就行。”
第二次下水更加谨慎。年轻人按他的指示,缓慢旋开发射器侧盖,每转一圈都停顿几秒。
“再半圈。”陈岸紧盯着声呐反馈,“停。”
他的指尖贴在面板边缘,终于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震动,仿佛某个部件即将松脱。
“小满。”他突然接通岸上频道,“你在吗?”
“在!”妹妹立刻回应,“我一直听着呢!”
“拿算盘,敲音频接口。节奏按昨晚练过的潮汐节拍,三短两长,重复三次。”
“明白!”
几秒后,水下的设备发出一声轻响。
“共振打开了!”年轻人低声喊道,“锁松了!”
“继续,慢慢转。”
最后一圈螺丝解开时,一块透明薄膜弹出,卡在接口边缘。
“拿到了!”年轻人一把抓住,迅速装进防水袋。
上船后,陈岸接过袋子对着光仔细查看。薄膜上印着清晰的指纹纹路,旁边还有一行小字:生物识别模组·天豪专用。
“陈天豪的指纹膜。”他冷笑,“他还真敢把活体信息留在外面。”
“这不是傻吗?”年轻人不解,“万一被人拿到……”
“所以他以为没人能打开。”陈岸收起袋子,“但他忘了,我们这儿有用算盘的人。”
这时通讯响起,洪叔的声音传来:“岸上监控显示,马明远那边信号断了。他刚才一直在调整频率,现在画面黑了。”
“说明他知道东西丢了。”陈岸说,“但他不会停。这种人只会换条路继续走。”
他走到主控台,将声呐仪接入铁盒残留的线路。海水导电,形成回路,信号开始反向追踪。
屏幕上浮现一条虚线,从海底电缆起点出发,穿越浅滩,最终指向内陆一处废弃码头。
“这不是普通通信。”陈岸皱眉,“它在标记位置。每次发信号,都在更新坐标。”
“什么意思?”年轻人问。
“藏货。”陈岸答道,“他们把走私品沉在水底,靠这个信标定位。只要信号不断,随时都能取回。”
“那我们切断电源不行吗?”
“不行。”陈岸摇头,“一旦断电,整个网络就会警觉,所有据点都会转移。我们现在掌握的线索也就断了。”
他凝视屏幕,忽然注意到一件事。
信号来自铁盒,但每隔十五分钟,会有一段短暂的数据回传,持续不到三秒。
他放大那段波形,输入分析程序。
系统突然提示:“今日签到成功,获得震动感应探头。”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系统不是早就重启了吗?怎么还有反应?
陈岸明白了——这是自动触发的。只要他在特定地点完成特定操作,奖励就会生效。
而这一次的奖励,恰好与任务相关。
他立即将震动感应探头接入数据通道,连接回传路径。
几秒后,屏幕上跳出一段隐藏信息:
“人物关系图谱显示:钱万三与陈天豪在过去三年内见过三十次,时间集中在每月15日前后。”
陈岸眼神一凝。
“赵有德账户的收款日,也是每月十五号。”
年轻人惊讶:“所以这根电缆不只是发信号,还在记账?”
“不止。”陈岸声音低沉,“它是整个走私链的核心。每一次信号刷新,不仅是定位货物,也在同步资金流向。”
他抓起对讲机:“通知所有船只,封锁西北航道。今晚可能会有人行动。”
刚放下对讲机,屏幕一闪。
监控画面中,几箱木盒正随水流缓缓下沉,位置正好处于信号覆盖范围内。
“他们在运货。”陈岸站起身,“不是转移,是投放新货。”
“那我们现在动手吗?”
“不动。”陈岸盯着屏幕,“让他们放。我们盯住信号源,等他们自己露出接头人。”
他拿起防水袋里的指纹膜仔细端详。
背面有一道细小划痕,像是被人强行撕下所致。可奇怪的是,指纹完整,并未受损。
“这膜不是正常取下来的。”他说,“有人提前复制过。”
“谁干的?”
“林淑芬。”陈岸低声说道,“她做过假账,也接触过陈天豪的合同。她有机会偷录指纹。”
外头风浪渐起,船身轻轻摇晃。
陈岸将指纹膜放入密封盒,摆在主控台最显眼的位置。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他们运货。”他看向年轻人,“是顺着这条线,找到他们真正的藏货点。”
“你是说……冷库地窖?”
陈岸没回答,打开声呐仪的历史轨迹图。所有信号路径汇聚成一条主线,终点不在码头,而是海岸内侧某处地下设施。
“电缆是从那边引出来的。”他指着起点,“可电是从哪来的?谁在供电?”
年轻人凑近细看,突然发现问题:“这线路……好像经过水产公司的配电房?”
陈岸眼神骤冷。
“难怪马明远能在办公室遥控信号。他根本就是用自己的电,养着这张黑网。”
他抓起对讲机:“小满,查一下水产公司最近三个月的用电记录。重点看夜间用电高峰。”
“好嘞!”妹妹马上回应,“我这就翻账本!”
几分钟后,她回来了:“哥!七月十二号凌晨两点,配电房用电量突增百分之八十,持续四十七分钟。那天……正好是台风。”
陈岸笑了。
“台风夜最容易掩盖异常用电。他们趁乱启动设备,测试信号。”
他转向年轻人:“准备第三次下潜。这次不是取证,是布线。”
“布线?”
“我们在铁盒原位装个假模块。”陈岸拿出指纹膜,“用它当诱饵,让他们以为一切正常。”
“那你不怕他们发现是假的?”
“怕。”陈岸点头,“所以我们得让假的比真的还像真的。”
他从工具箱取出一块备用电路板,开始焊接改装。
“我要让这个假模块定时发信号,频率和原来一样。但他们收到的,是我们编好的数据。”
年轻人睁大眼睛:“你要反过来骗他们?”
“对。”陈岸拧紧最后一颗螺丝,“他们以为我们在追货,其实……我们在追他们的命门。”
海浪拍打着船身,声呐滴滴作响。
屏幕上的信号点依旧闪烁,频率稳定。
陈岸将改装好的模块交给年轻人,目送他再次下水。
铁盒重新合上,电缆接好。
虚假信号开始发送。
五分钟过去,一切如常。
十分钟,仍无异动。
就在年轻人即将返程时,声呐突然捕捉到远处一阵微弱的电流波动。
不是来自海底,而是从岸边配电房方向传来的回应。
“他们收到了。”陈岸紧盯屏幕,“而且……正在验证数据真假。”
他立刻启动反向追踪程序,锁定信号路径。
画面切换,配电房内部结构图显现。一条隐蔽线路从主电箱分出,通往地下走廊尽头。
那里标注着一个房间编号。
陈岸看清那个数字时,手微微一顿。
那是水产公司从未登记过的区域。
也是赵有德曾说过“用来储盐”的地方。
他拿起对讲机,声音压得极低:
“所有人注意,目标已确认。下一步,查冷库关联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