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的黎明来得格外早,天刚蒙蒙亮,草原上便泛起一层薄雾。李恪率领大军在湖畔的山坡上列好阵型,五万士兵分为五队,形成扇形包围圈,将吐谷浑的主营地困在中央。远处的青海湖波光粼粼,雾气在湖面缭绕,像是为这场决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将军,李靖老将军派人传来消息,其他四路大军已抵达预定位置,明日清晨辰时,将同时发起总攻!” 亲兵匆匆赶来,递上一封密封的书信。李恪接过一看,信中详细标注了各路人马的进攻路线 —— 李靖率领主力从正面进攻,李恪则率领甘州一路从侧翼突袭,其余三路分别负责阻断吐谷浑的退路与粮草补给。
“传我命令,全军原地休整,将士们吃饱喝足,检查武器铠甲,明日一战,务必一举歼灭吐谷浑主力!” 李恪高声下令,声音在草原上回荡。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炊事兵架起铁锅,煮着青稞粥;铠甲匠则来回穿梭,为士兵们修补受损的铠甲;骑兵们牵着战马,在草地上放牧,让战马保持充沛的体力。
李恪走到山坡边缘,目光扫过吐谷浑的主营地 —— 那里帐篷连绵,炊烟袅袅,偶尔能看到吐谷浑士兵在帐篷间巡逻,手中的弯刀在晨光下闪着冷光。他知道,吐谷浑可汗伏允此刻定在帐中商议对策,这场决战,不仅关乎大唐的边境安稳,更关乎丝绸之路的畅通,容不得半点差错。
而此时的长安,长孙无忌正在府中批阅公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却驱不散他眉宇间的凝重 —— 近日李泰频繁联络朝中大臣,四处散布 “李恪诬陷皇子” 的流言,虽未掀起太大波澜,却也让不少官员心生疑虑。
“大人,府外有一名自称赵虎的亲兵求见,说有重要军情要当面禀报,还说持有李恪将军的亲笔信。” 管家匆匆走进书房,躬身道。
长孙无忌心中一动,连忙道:“快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名浑身是伤、衣衫褴褛的汉子被扶了进来。正是信使赵虎,他手臂上的伤口虽已包扎,却仍渗出血迹,脸色苍白如纸,显然是历经艰险才抵达长安。“长孙大人……” 赵虎挣扎着想要行礼,却因体力不支,差点摔倒。
长孙无忌连忙上前扶住他,让他坐在椅子上:“壮士不必多礼,你是李恪将军派来的?可有带来什么东西?”
赵虎从怀中掏出一个木盒,双手奉上:“大人,这是李恪将军让小人送来的证据,里面有魏王府谋士张谨写给吐谷浑部落首领的书信、魏王府的令牌,还有老栓的供词…… 小人在路上遭遇李泰派来的蒙面人拦截,虽杀退了他们,却也耽误了行程,还请大人恕罪!”
长孙无忌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的证据一目了然。当看到张谨的书信与 “魏” 字令牌时,他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 李泰竟敢勾结外敌,谋害皇子与大军,简直是胆大包天!“壮士辛苦了,你先下去休息,待养好伤,本会奏明陛下,为你请功。”
赵虎谢过后,被管家扶下去休息。长孙无忌拿着证据,快步走向皇宫 —— 此事刻不容缓,必须立刻禀报唐太宗,让李泰的阴谋彻底败露。
太极殿内,唐太宗正与房玄龄商议西征的粮草补给事宜。听闻长孙无忌求见,且神色急切,便让他进来。“无忌,何事如此匆忙?”
长孙无忌躬身行礼,将木盒中的证据一一呈上:“陛下,李恪将军派人送来急报!李泰勾结吐谷浑,在黑风口设伏,意图谋害李恪将军与甘州一路大军!这些是确凿证据,还请陛下过目!”
唐太宗拿起证据,逐一查看。当看到张谨的书信与 “魏” 字令牌时,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眼神里满是震怒与失望 —— 他虽对李泰的争储之心有所不满,却从未想过他竟会做出通敌叛国之事!“逆子!真是逆子!” 唐太宗猛地将证据摔在案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吼,“朕多次警告他,让他安分守己,他却屡教不改,竟敢勾结外敌,谋害自己的兄弟与大军!朕真是瞎了眼,才会生出这样的儿子!”
房玄龄看着证据,也脸色凝重:“陛下,李泰此举已构成通敌叛国之罪,若不严惩,恐难服众,甚至会动摇大唐根基!”
“严惩!必须严惩!” 唐太宗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决绝,“传朕旨意,即刻将李泰打入天牢,彻查其党羽;张谨及其相关人等,一律逮捕,严刑审讯,务必查清所有阴谋!另外,命人将证据公之于众,让满朝文武都看看,李泰的真面目!”
旨意传出,长安震动。禁军迅速包围魏王府,将李泰逮捕入狱。而青海湖畔,总攻的号角准时响起。“呜 —— 呜 ——” 号角声划破黎明的寂静,李靖率领主力从正面发起进攻,士兵们手持长枪,朝着吐谷浑的营帐冲去;李恪则率领甘州一路从侧翼突袭,骑兵们挥舞着马刀,如潮水般涌入吐谷浑的阵地。
“将军,李靖老将军派人传来消息,其他四路大军已抵达预定位置,明日清晨辰时,将同时发起总攻!” 亲兵匆匆赶来,递上一封密封的书信。李恪接过一看,信中详细标注了各路人马的进攻路线 —— 李靖率领主力从正面进攻,李恪则率领甘州一路从侧翼突袭,其余三路分别负责阻断吐谷浑的退路与粮草补给。
“传我命令,全军原地休整,将士们吃饱喝足,检查武器铠甲,明日一战,务必一举歼灭吐谷浑主力!” 李恪高声下令,声音在草原上回荡。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炊事兵架起铁锅,煮着青稞粥;铠甲匠则来回穿梭,为士兵们修补受损的铠甲;骑兵们牵着战马,在草地上放牧,让战马保持充沛的体力。
李恪走到山坡边缘,目光扫过吐谷浑的主营地 —— 那里帐篷连绵,炊烟袅袅,偶尔能看到吐谷浑士兵在帐篷间巡逻,手中的弯刀在晨光下闪着冷光。他知道,吐谷浑可汗伏允此刻定在帐中商议对策,这场决战,不仅关乎大唐的边境安稳,更关乎丝绸之路的畅通,容不得半点差错。
而此时的长安,长孙无忌正在府中批阅公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却驱不散他眉宇间的凝重 —— 近日李泰频繁联络朝中大臣,四处散布 “李恪诬陷皇子” 的流言,虽未掀起太大波澜,却也让不少官员心生疑虑。
“大人,府外有一名自称赵虎的亲兵求见,说有重要军情要当面禀报,还说持有李恪将军的亲笔信。” 管家匆匆走进书房,躬身道。
长孙无忌心中一动,连忙道:“快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名浑身是伤、衣衫褴褛的汉子被扶了进来。正是信使赵虎,他手臂上的伤口虽已包扎,却仍渗出血迹,脸色苍白如纸,显然是历经艰险才抵达长安。“长孙大人……” 赵虎挣扎着想要行礼,却因体力不支,差点摔倒。
长孙无忌连忙上前扶住他,让他坐在椅子上:“壮士不必多礼,你是李恪将军派来的?可有带来什么东西?”
赵虎从怀中掏出一个木盒,双手奉上:“大人,这是李恪将军让小人送来的证据,里面有魏王府谋士张谨写给吐谷浑部落首领的书信、魏王府的令牌,还有老栓的供词…… 小人在路上遭遇李泰派来的蒙面人拦截,虽杀退了他们,却也耽误了行程,还请大人恕罪!”
长孙无忌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的证据一目了然。当看到张谨的书信与 “魏” 字令牌时,他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 李泰竟敢勾结外敌,谋害皇子与大军,简直是胆大包天!“壮士辛苦了,你先下去休息,待养好伤,本会奏明陛下,为你请功。”
赵虎谢过后,被管家扶下去休息。长孙无忌拿着证据,快步走向皇宫 —— 此事刻不容缓,必须立刻禀报唐太宗,让李泰的阴谋彻底败露。
太极殿内,唐太宗正与房玄龄商议西征的粮草补给事宜。听闻长孙无忌求见,且神色急切,便让他进来。“无忌,何事如此匆忙?”
长孙无忌躬身行礼,将木盒中的证据一一呈上:“陛下,李恪将军派人送来急报!李泰勾结吐谷浑,在黑风口设伏,意图谋害李恪将军与甘州一路大军!这些是确凿证据,还请陛下过目!”
唐太宗拿起证据,逐一查看。当看到张谨的书信与 “魏” 字令牌时,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眼神里满是震怒与失望 —— 他虽对李泰的争储之心有所不满,却从未想过他竟会做出通敌叛国之事!“逆子!真是逆子!” 唐太宗猛地将证据摔在案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吼,“朕多次警告他,让他安分守己,他却屡教不改,竟敢勾结外敌,谋害自己的兄弟与大军!朕真是瞎了眼,才会生出这样的儿子!”
房玄龄看着证据,也脸色凝重:“陛下,李泰此举已构成通敌叛国之罪,若不严惩,恐难服众,甚至会动摇大唐根基!”
“严惩!必须严惩!” 唐太宗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决绝,“传朕旨意,即刻将李泰打入天牢,彻查其党羽;张谨及其相关人等,一律逮捕,严刑审讯,务必查清所有阴谋!另外,命人将证据公之于众,让满朝文武都看看,李泰的真面目!”
旨意传出,长安震动。禁军迅速包围魏王府,将李泰逮捕入狱。而青海湖畔,总攻的号角准时响起。“呜 —— 呜 ——” 号角声划破黎明的寂静,李靖率领主力从正面发起进攻,士兵们手持长枪,朝着吐谷浑的营帐冲去;李恪则率领甘州一路从侧翼突袭,骑兵们挥舞着马刀,如潮水般涌入吐谷浑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