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木鹿城的西市已开始平整土地,哈伦与阿尔斯兰正带着属吏丈量区域,筹备专属商栈的建设;卢修斯则带着罗马商队先行返回泽诺领地,准备组织首批经新商道前往大唐的贸易队伍。李恪见各项事宜步入正轨,便带着赵武及百名亲兵启程,朝着西域都护府的方向返程——他需先到都护府交接联合卫队的组建事宜,再带着谈判达成的盟约返回长安。
返程的路线选了相对便捷的绿洲古道,沿途每隔百里便有泽诺设立的驿站,补给十分方便。前五日的行程一帆风顺,驼队在黄沙与绿洲间穿行,亲兵们轮流警戒,赵武则每日向李恪汇报商道筹备的后续情报。这日午后,队伍行至一处名为“流沙泉”的绿洲休整,刚卸下行囊,就见远处尘烟滚滚,三匹快马朝着驿站方向疾驰而来。
“殿下,来者不善。”赵武瞬间拔出腰间横刀,亲兵们也迅速围成防御圈,将李恪护在中央。那三匹马跑得飞快,马背上的人穿着西域都护府的斥候服饰,甲胄上满是尘土与血污,为首一人左臂还缠着渗血的麻布,显然是经历了一场恶战。快马奔至驿站门口,为首的斥候看到李恪麾下亲兵的玄色旗帜,眼睛一亮,猛地翻身下马,踉跄着扑过来,刚跪下就嘶哑着喊道:“殿下!是三皇子殿下吗?求您救救龟兹!西突厥……西突厥要打过来了!”
李恪心中一沉,快步上前扶起他,见其嘴唇干裂、面色惨白,连忙让亲兵递过水囊。斥候猛灌几口,才缓过劲来,断断续续地说道:“属下是西域都护府斥候陈武,十日前提领命前往西突厥边境探查,撞见他们在焉耆河谷集结兵力!颉利可汗亲率三万铁骑,还有龟兹本地的叛臣白诃黎布失毕作为向导,扬言要在秋收前拿下龟兹,打通入侵大唐的门户!”
“三万铁骑?”赵武倒吸一口凉气,西域都护府在龟兹的驻军仅有八千,若是西突厥倾巢而出,恐怕难以抵挡。李恪眉头紧锁,接过陈武递来的情报卷轴——那是都护府都护亲笔书写的急报,上面盖着红色的“加急”印章,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显然是仓促写就。急报中明确写道,西突厥已扣押了大唐派往的使者,边境烽火台已燃起告警信号,都护府正紧急调兵,请求朝廷速派援兵。
“白诃黎布失毕为何叛降?”李恪问道。白诃黎布失毕是龟兹国王的弟弟,去年李恪平定泽诺叛乱时,还曾与他在龟兹会面,当时此人对大唐极为恭敬,怎会突然叛降西突厥。陈武苦笑道:“殿下有所不知,白诃黎布失毕一直觊觎王位,颉利可汗许他攻破龟兹后,立他为新国王,还答应将焉耆河谷的赋税给他享用,他便动了心,暗中引西突厥人入境。”
李恪走到驿站外的高坡上,望着东方龟兹的方向,黄沙漫天,隐约能看到远处天际线的一抹阴霾。他心中清楚,龟兹是西域都护府的治所,也是新开通的三方商道的东起点,一旦龟兹失守,不仅西域危矣,他苦心经营的商道也会彻底崩塌。更可怕的是,西突厥若占据龟兹,便可联合吐蕃势力,对大唐的河西走廊形成夹击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赵武,”李恪转身,声音沉稳如山,“你立刻带五十名亲兵,快马加鞭前往泽诺主城,告知泽诺西突厥入侵之事,让他即刻调派三千骑兵支援龟兹——就说这是三方商道安保的第一战,龟兹失守,他的领地也会受波及。”赵武领命,当即挑选精锐亲兵,更换快马,片刻后便带着队伍消失在沙尘中。
随后,李恪又对剩下的亲兵下令:“所有人即刻整理行装,抛弃多余辎重,只带水和干粮,全速赶往龟兹!沿途路过的驿站,都要留下消息,让他们即刻向都护府传递‘援军已至’的信号,动摇西突厥的军心。”亲兵们齐声应和,动作迅速地收拾行囊,原本休整的驿站瞬间变得忙碌起来。
陈武看着李恪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眼中满是敬佩:“殿下,您只带五十人前往龟兹,会不会太危险了?都护府的援兵至少还要十日才能抵达。”李恪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亲兵们身上的装备道:“我这五十人,都是从玄甲军中挑选的精锐,每人配备三石强弓和陌刀,足以支撑到泽诺的援兵抵达。况且,兵贵神速,我们提前抵达龟兹,能稳定军心,守住城池的关键防线。”
半个时辰后,队伍再次启程。李恪骑着乌骓马走在最前方,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亲兵们排成楔形队列,踏着黄沙疾驰,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陈武跟在队伍中,看着李恪挺拔的背影,忽然想起出发前都护大人说的话:“五皇子在西域素有威望,若能遇到他,龟兹便有救了。”此刻他才真正明白,这份威望并非来自皇子的身份,而是来自临危不乱的胆识与运筹帷幄的智慧。
途中经过一处烽火台,台上的士兵正焦急地了望,见李恪的队伍驶来,还以为是西突厥的先锋,顿时拉响了警报。待看清玄色旗帜后,烽火台守将才敢下来迎接,得知李恪要驰援龟兹,感动得热泪盈眶:“殿下,西突厥的先锋昨日已抵达龟兹城外,攻城了三次,都被我们打退了,但伤亡惨重啊!”李恪让守将即刻点燃“援军将至”的烽火信号,又留下十名亲兵协助防守,随后继续赶路。
夜幕降临时,队伍抵达龟兹城外三十里的一处山谷。远远望去,龟兹城的轮廓在夜色中隐约可见,城外的西突厥军营灯火通明,如同繁星落在地上,营中传来阵阵胡笳声,透着嚣张的气焰。李恪让队伍在山谷中隐蔽,自己带着两名亲兵乔装成西域商人,悄悄靠近军营侦查。
在军营外围的沙丘后,李恪借着月光看清了营中的布局:西突厥的军营分为三部分,中间是叶护可汗的主营,两侧是骑兵营,后方还停放着数十架攻城锤和投石机。营门口的守卫十分森严,每隔十步就有一名手持弯刀的士兵,营内还有巡逻队来回走动。更让他心惊的是,营中竟有不少龟兹人的身影,显然是白诃黎布失毕带来的叛兵。
“看来白诃黎布失毕已经把龟兹的防御部署告诉了颉利。”一名亲兵低声道。李恪点点头,心中已有了对策:“明日清晨,我们先派小队人马袭扰他们的粮草营,烧毁他们的补给,再趁乱混入龟兹城,与都护府的守军里应外合。”他深知,西突厥长途奔袭,粮草是关键,只要烧毁粮草,他们的攻势必然会减弱。
回到山谷后,李恪立刻布置袭扰计划。亲兵们分成五组,每组十人,携带火油和火种,趁着夜色潜入西突厥的粮草营。夜色深沉,胡笳声渐渐稀疏,巡逻队的脚步声也变得迟缓。李恪亲自带领一组亲兵,避开巡逻队的视线,悄无声息地摸到粮草营外。营门口的守卫正打着瞌睡,李恪抬手示意,两名亲兵如同猎豹般扑出,瞬间捂住守卫的口鼻,将其制服。
片刻后,粮草营内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照亮了夜空,营内顿时响起混乱的呼喊声。叶护可汗的主营传来急促的号角声,巡逻队和骑兵营的士兵纷纷朝着粮草营奔去。李恪见状,立刻带领亲兵朝着龟兹城的方向突围,城墙上的守军看到火光,又认出了李恪的玄色旗帜,连忙打开城门,将他们迎了进去。
龟兹城内,西域都护府都护郭孝恪正站在城楼上指挥防守,看到李恪进城,激动得亲自跑下城楼迎接:“殿下,您可算来了!再晚一步,这城门就要守不住了!”李恪握住他的手,快步走上城楼,望着城下混乱的西突厥军营,沉声道:“郭都护,我们烧毁了他们的粮草,他们明日必然会疯狂攻城,我们需守住东西两个城门,等待泽诺的援兵抵达。”
郭孝恪点点头,指着城墙上的防御工事道:“殿下放心,我们在城墙上布置了投石机和床弩,还储备了足够的滚木和擂石。只是士兵伤亡惨重,如今能战斗的不足五千人。”李恪看向身旁的亲兵:“我的五十名亲兵,每人可当百人用,让他们分守东西城门的关键位置。另外,把城内的百姓组织起来,青壮年协助搬运物资,老人和妇女负责救治伤员,全民皆兵,才能守住龟兹。”
夜色中,龟兹城的灯火重新亮起,百姓们在士兵的组织下,纷纷走出家门,搬运滚木、烧煮热茶,城墙上的守军看到这一幕,士气顿时高涨。
返程的路线选了相对便捷的绿洲古道,沿途每隔百里便有泽诺设立的驿站,补给十分方便。前五日的行程一帆风顺,驼队在黄沙与绿洲间穿行,亲兵们轮流警戒,赵武则每日向李恪汇报商道筹备的后续情报。这日午后,队伍行至一处名为“流沙泉”的绿洲休整,刚卸下行囊,就见远处尘烟滚滚,三匹快马朝着驿站方向疾驰而来。
“殿下,来者不善。”赵武瞬间拔出腰间横刀,亲兵们也迅速围成防御圈,将李恪护在中央。那三匹马跑得飞快,马背上的人穿着西域都护府的斥候服饰,甲胄上满是尘土与血污,为首一人左臂还缠着渗血的麻布,显然是经历了一场恶战。快马奔至驿站门口,为首的斥候看到李恪麾下亲兵的玄色旗帜,眼睛一亮,猛地翻身下马,踉跄着扑过来,刚跪下就嘶哑着喊道:“殿下!是三皇子殿下吗?求您救救龟兹!西突厥……西突厥要打过来了!”
李恪心中一沉,快步上前扶起他,见其嘴唇干裂、面色惨白,连忙让亲兵递过水囊。斥候猛灌几口,才缓过劲来,断断续续地说道:“属下是西域都护府斥候陈武,十日前提领命前往西突厥边境探查,撞见他们在焉耆河谷集结兵力!颉利可汗亲率三万铁骑,还有龟兹本地的叛臣白诃黎布失毕作为向导,扬言要在秋收前拿下龟兹,打通入侵大唐的门户!”
“三万铁骑?”赵武倒吸一口凉气,西域都护府在龟兹的驻军仅有八千,若是西突厥倾巢而出,恐怕难以抵挡。李恪眉头紧锁,接过陈武递来的情报卷轴——那是都护府都护亲笔书写的急报,上面盖着红色的“加急”印章,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显然是仓促写就。急报中明确写道,西突厥已扣押了大唐派往的使者,边境烽火台已燃起告警信号,都护府正紧急调兵,请求朝廷速派援兵。
“白诃黎布失毕为何叛降?”李恪问道。白诃黎布失毕是龟兹国王的弟弟,去年李恪平定泽诺叛乱时,还曾与他在龟兹会面,当时此人对大唐极为恭敬,怎会突然叛降西突厥。陈武苦笑道:“殿下有所不知,白诃黎布失毕一直觊觎王位,颉利可汗许他攻破龟兹后,立他为新国王,还答应将焉耆河谷的赋税给他享用,他便动了心,暗中引西突厥人入境。”
李恪走到驿站外的高坡上,望着东方龟兹的方向,黄沙漫天,隐约能看到远处天际线的一抹阴霾。他心中清楚,龟兹是西域都护府的治所,也是新开通的三方商道的东起点,一旦龟兹失守,不仅西域危矣,他苦心经营的商道也会彻底崩塌。更可怕的是,西突厥若占据龟兹,便可联合吐蕃势力,对大唐的河西走廊形成夹击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赵武,”李恪转身,声音沉稳如山,“你立刻带五十名亲兵,快马加鞭前往泽诺主城,告知泽诺西突厥入侵之事,让他即刻调派三千骑兵支援龟兹——就说这是三方商道安保的第一战,龟兹失守,他的领地也会受波及。”赵武领命,当即挑选精锐亲兵,更换快马,片刻后便带着队伍消失在沙尘中。
随后,李恪又对剩下的亲兵下令:“所有人即刻整理行装,抛弃多余辎重,只带水和干粮,全速赶往龟兹!沿途路过的驿站,都要留下消息,让他们即刻向都护府传递‘援军已至’的信号,动摇西突厥的军心。”亲兵们齐声应和,动作迅速地收拾行囊,原本休整的驿站瞬间变得忙碌起来。
陈武看着李恪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眼中满是敬佩:“殿下,您只带五十人前往龟兹,会不会太危险了?都护府的援兵至少还要十日才能抵达。”李恪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亲兵们身上的装备道:“我这五十人,都是从玄甲军中挑选的精锐,每人配备三石强弓和陌刀,足以支撑到泽诺的援兵抵达。况且,兵贵神速,我们提前抵达龟兹,能稳定军心,守住城池的关键防线。”
半个时辰后,队伍再次启程。李恪骑着乌骓马走在最前方,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亲兵们排成楔形队列,踏着黄沙疾驰,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陈武跟在队伍中,看着李恪挺拔的背影,忽然想起出发前都护大人说的话:“五皇子在西域素有威望,若能遇到他,龟兹便有救了。”此刻他才真正明白,这份威望并非来自皇子的身份,而是来自临危不乱的胆识与运筹帷幄的智慧。
途中经过一处烽火台,台上的士兵正焦急地了望,见李恪的队伍驶来,还以为是西突厥的先锋,顿时拉响了警报。待看清玄色旗帜后,烽火台守将才敢下来迎接,得知李恪要驰援龟兹,感动得热泪盈眶:“殿下,西突厥的先锋昨日已抵达龟兹城外,攻城了三次,都被我们打退了,但伤亡惨重啊!”李恪让守将即刻点燃“援军将至”的烽火信号,又留下十名亲兵协助防守,随后继续赶路。
夜幕降临时,队伍抵达龟兹城外三十里的一处山谷。远远望去,龟兹城的轮廓在夜色中隐约可见,城外的西突厥军营灯火通明,如同繁星落在地上,营中传来阵阵胡笳声,透着嚣张的气焰。李恪让队伍在山谷中隐蔽,自己带着两名亲兵乔装成西域商人,悄悄靠近军营侦查。
在军营外围的沙丘后,李恪借着月光看清了营中的布局:西突厥的军营分为三部分,中间是叶护可汗的主营,两侧是骑兵营,后方还停放着数十架攻城锤和投石机。营门口的守卫十分森严,每隔十步就有一名手持弯刀的士兵,营内还有巡逻队来回走动。更让他心惊的是,营中竟有不少龟兹人的身影,显然是白诃黎布失毕带来的叛兵。
“看来白诃黎布失毕已经把龟兹的防御部署告诉了颉利。”一名亲兵低声道。李恪点点头,心中已有了对策:“明日清晨,我们先派小队人马袭扰他们的粮草营,烧毁他们的补给,再趁乱混入龟兹城,与都护府的守军里应外合。”他深知,西突厥长途奔袭,粮草是关键,只要烧毁粮草,他们的攻势必然会减弱。
回到山谷后,李恪立刻布置袭扰计划。亲兵们分成五组,每组十人,携带火油和火种,趁着夜色潜入西突厥的粮草营。夜色深沉,胡笳声渐渐稀疏,巡逻队的脚步声也变得迟缓。李恪亲自带领一组亲兵,避开巡逻队的视线,悄无声息地摸到粮草营外。营门口的守卫正打着瞌睡,李恪抬手示意,两名亲兵如同猎豹般扑出,瞬间捂住守卫的口鼻,将其制服。
片刻后,粮草营内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照亮了夜空,营内顿时响起混乱的呼喊声。叶护可汗的主营传来急促的号角声,巡逻队和骑兵营的士兵纷纷朝着粮草营奔去。李恪见状,立刻带领亲兵朝着龟兹城的方向突围,城墙上的守军看到火光,又认出了李恪的玄色旗帜,连忙打开城门,将他们迎了进去。
龟兹城内,西域都护府都护郭孝恪正站在城楼上指挥防守,看到李恪进城,激动得亲自跑下城楼迎接:“殿下,您可算来了!再晚一步,这城门就要守不住了!”李恪握住他的手,快步走上城楼,望着城下混乱的西突厥军营,沉声道:“郭都护,我们烧毁了他们的粮草,他们明日必然会疯狂攻城,我们需守住东西两个城门,等待泽诺的援兵抵达。”
郭孝恪点点头,指着城墙上的防御工事道:“殿下放心,我们在城墙上布置了投石机和床弩,还储备了足够的滚木和擂石。只是士兵伤亡惨重,如今能战斗的不足五千人。”李恪看向身旁的亲兵:“我的五十名亲兵,每人可当百人用,让他们分守东西城门的关键位置。另外,把城内的百姓组织起来,青壮年协助搬运物资,老人和妇女负责救治伤员,全民皆兵,才能守住龟兹。”
夜色中,龟兹城的灯火重新亮起,百姓们在士兵的组织下,纷纷走出家门,搬运滚木、烧煮热茶,城墙上的守军看到这一幕,士气顿时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