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政启幕
长安的春日,暖意渐浓。皇宫的紫宸殿内,朝会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赵正站在殿中,手里拿着新政草案,声音沉稳地说:“陛下,各位大人,如今长安已定,社稷安稳,是时候推行新政,重振大唐了。臣拟定了三项改革,还请陛下和各位大人商议。”
小皇帝坐直身子:“赵公请讲,朕都听你的。”
“第一项,漕运改革。” 赵正展开舆图,指着全国的漕运路线,“如今漕运堵塞,粮草运输困难,臣建议以范阳漕运为蓝本,疏通全国漕渠,设立漕运司,由苏琬琬任漕运使,负责统筹全国漕运,确保粮草、物资能顺利运输。”
苏琬琬上前一步,躬身道:“臣定不负陛下和赵公所托,三个月内,必疏通主要漕渠。”
朝中老臣王忠嗣点头道:“漕运是大唐的命脉,赵公此策甚妙,臣赞同。”
“第二项,税法革新。” 赵正继续道,“如今税种繁杂,百姓负担沉重,臣建议推行‘一条鞭法’雏形,简化税种,计亩征银,减轻平民负担,增加国库收入。此改革由苏琬琬主导,在长安试点后,再推行全国。”
苏琬琬再次躬身:“臣会尽快制定细则,确保税法公平公正,不加重百姓负担。”
有个官员提出异议:“计亩征银,会损害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要是反对,怎么办?”
赵正眼神冷了几分:“若有人敢反对,就按贪腐论处。大唐的税法,是为百姓定的,不是为大地主定的。”
官员们见状,再也没人敢反对。
“第三项,军制改革。” 赵正看向慕容芷,“臣建议确立‘枢密院 - 三衙’体制,枢密院掌调兵权,三衙掌统兵权,强干弱枝,将全国精兵整编为中央禁军,由陛下直接掌控,慕容芷任枢密使,负责军制改革。”
慕容芷躬身领命:“臣定不负所托,三个月内,完成禁军整编。”
朝会结束后,赵正留下苏琬琬、慕容芷、柳萱等人,在偏殿商议新政推行细节。柳萱道:“新政推行,定会遇到阻力,尤其是税法改革,大地主们肯定会暗中作梗。我建议让医女和民壮配合,在各地宣传新政好处,争取百姓支持。”
赵正点头:“好,就按柳姨娘说的办。萨琳娜,你让人去联络西域商队,尽快将丝绸、茶叶运出去,换取粮食和军械,支持新政推行。”
萨琳娜应下:“我已经让人去办了,阿古拉说下个月就能带着货物来长安,到时候咱们就能获得足够的资金。”
赵江月这时跑进来,手里拿着他画的漕运路线图:“爹爹,萱姨娘,我跟苏琬琬姐姐学了漕运知识,画了长安到范阳的漕运路线,还标了需要疏通的河段,你们看有用吗?”
赵正接过路线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堵塞的河段、需要修建的码头,甚至还算了疏通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心里满是欣慰:“江月真能干,这路线图太有用了!苏琬琬姐姐,你就按江月画的路线图,安排漕运疏通。”
苏琬琬接过路线图,笑着道:“多谢江月,有了这路线图,咱们的漕运改革能省不少事。”
接下来的几日,新政在长安迅速推行。苏琬琬带着吏员,开始疏通漕渠,百姓们纷纷主动帮忙,有的挖土,有的运石,漕渠边一片热闹景象。慕容芷则开始整编禁军,淘汰老弱,选拔精锐,禁军的军容很快就有了起色。
柳萱带着医女和民壮,在各地宣传新政:“乡亲们,漕运疏通后,粮食就能运进来,粮价会更低;税法改革后,大家交的税会更少,日子会越来越好。”
百姓们听了,都很支持新政,有的还主动去监督大地主,防止他们偷税漏税。
半个月后,漕运改革初见成效,长安到范阳的漕渠疏通完毕,第一批粮草顺利运抵长安,粮价又降了三成。税法改革也在长安试点成功,国库收入比之前多了两成,百姓们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赵正站在漕渠边,看着往来的商船,心里满是感慨。苏琬琬走到他身边,递来新政推行报表:“大人,漕运、税法改革都很顺利,军制改革也完成了一半,再过一个月,就能全部完成。”
赵正接过报表,笑着道:“辛苦你了。等新政在长安稳定后,咱们就推行全国,让大唐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柳萱带着赵江月走来,手里拿着刚采的草药:“天气热了,我让人煮了些解暑的凉茶,你们喝点,别中暑了。江月还帮着医女们给百姓发药,做得很好。”
赵正摸了摸赵江月的头:“江月越来越能干了,以后大唐的新政,还要靠你和苏琬琬姐姐、慕容阿姨一起推行。”
赵江月用力点头:“爹爹放心,我会好好学习,将来帮你治理大唐,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
夕阳西下,漕渠上的商船还在往来,长安的灯火渐渐亮起。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完)
长安的春日,暖意渐浓。皇宫的紫宸殿内,朝会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赵正站在殿中,手里拿着新政草案,声音沉稳地说:“陛下,各位大人,如今长安已定,社稷安稳,是时候推行新政,重振大唐了。臣拟定了三项改革,还请陛下和各位大人商议。”
小皇帝坐直身子:“赵公请讲,朕都听你的。”
“第一项,漕运改革。” 赵正展开舆图,指着全国的漕运路线,“如今漕运堵塞,粮草运输困难,臣建议以范阳漕运为蓝本,疏通全国漕渠,设立漕运司,由苏琬琬任漕运使,负责统筹全国漕运,确保粮草、物资能顺利运输。”
苏琬琬上前一步,躬身道:“臣定不负陛下和赵公所托,三个月内,必疏通主要漕渠。”
朝中老臣王忠嗣点头道:“漕运是大唐的命脉,赵公此策甚妙,臣赞同。”
“第二项,税法革新。” 赵正继续道,“如今税种繁杂,百姓负担沉重,臣建议推行‘一条鞭法’雏形,简化税种,计亩征银,减轻平民负担,增加国库收入。此改革由苏琬琬主导,在长安试点后,再推行全国。”
苏琬琬再次躬身:“臣会尽快制定细则,确保税法公平公正,不加重百姓负担。”
有个官员提出异议:“计亩征银,会损害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要是反对,怎么办?”
赵正眼神冷了几分:“若有人敢反对,就按贪腐论处。大唐的税法,是为百姓定的,不是为大地主定的。”
官员们见状,再也没人敢反对。
“第三项,军制改革。” 赵正看向慕容芷,“臣建议确立‘枢密院 - 三衙’体制,枢密院掌调兵权,三衙掌统兵权,强干弱枝,将全国精兵整编为中央禁军,由陛下直接掌控,慕容芷任枢密使,负责军制改革。”
慕容芷躬身领命:“臣定不负所托,三个月内,完成禁军整编。”
朝会结束后,赵正留下苏琬琬、慕容芷、柳萱等人,在偏殿商议新政推行细节。柳萱道:“新政推行,定会遇到阻力,尤其是税法改革,大地主们肯定会暗中作梗。我建议让医女和民壮配合,在各地宣传新政好处,争取百姓支持。”
赵正点头:“好,就按柳姨娘说的办。萨琳娜,你让人去联络西域商队,尽快将丝绸、茶叶运出去,换取粮食和军械,支持新政推行。”
萨琳娜应下:“我已经让人去办了,阿古拉说下个月就能带着货物来长安,到时候咱们就能获得足够的资金。”
赵江月这时跑进来,手里拿着他画的漕运路线图:“爹爹,萱姨娘,我跟苏琬琬姐姐学了漕运知识,画了长安到范阳的漕运路线,还标了需要疏通的河段,你们看有用吗?”
赵正接过路线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堵塞的河段、需要修建的码头,甚至还算了疏通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心里满是欣慰:“江月真能干,这路线图太有用了!苏琬琬姐姐,你就按江月画的路线图,安排漕运疏通。”
苏琬琬接过路线图,笑着道:“多谢江月,有了这路线图,咱们的漕运改革能省不少事。”
接下来的几日,新政在长安迅速推行。苏琬琬带着吏员,开始疏通漕渠,百姓们纷纷主动帮忙,有的挖土,有的运石,漕渠边一片热闹景象。慕容芷则开始整编禁军,淘汰老弱,选拔精锐,禁军的军容很快就有了起色。
柳萱带着医女和民壮,在各地宣传新政:“乡亲们,漕运疏通后,粮食就能运进来,粮价会更低;税法改革后,大家交的税会更少,日子会越来越好。”
百姓们听了,都很支持新政,有的还主动去监督大地主,防止他们偷税漏税。
半个月后,漕运改革初见成效,长安到范阳的漕渠疏通完毕,第一批粮草顺利运抵长安,粮价又降了三成。税法改革也在长安试点成功,国库收入比之前多了两成,百姓们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赵正站在漕渠边,看着往来的商船,心里满是感慨。苏琬琬走到他身边,递来新政推行报表:“大人,漕运、税法改革都很顺利,军制改革也完成了一半,再过一个月,就能全部完成。”
赵正接过报表,笑着道:“辛苦你了。等新政在长安稳定后,咱们就推行全国,让大唐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柳萱带着赵江月走来,手里拿着刚采的草药:“天气热了,我让人煮了些解暑的凉茶,你们喝点,别中暑了。江月还帮着医女们给百姓发药,做得很好。”
赵正摸了摸赵江月的头:“江月越来越能干了,以后大唐的新政,还要靠你和苏琬琬姐姐、慕容阿姨一起推行。”
赵江月用力点头:“爹爹放心,我会好好学习,将来帮你治理大唐,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
夕阳西下,漕渠上的商船还在往来,长安的灯火渐渐亮起。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