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主力启程
范阳城外的粥棚前,炊烟在初春的寒风里散得很快。柳萱蹲在灶台边,看着医女们将最后一袋粟米倒进大锅里,眉头拧成了疙瘩 —— 从清晨到晌午,来领粥的流民已经超过三千人,原本预备的两石粟米眼看就要见底,可远处官道上,还有零星的流民拖着疲惫的脚步赶来。
“柳姑娘,城西的粮库说,苏主事那边还在盘点调拨,下一批粮食至少要傍晚才能到。” 负责管粮的老吏跑过来,手里的账本翻得哗哗响,“现在锅里的粥只能再煮两锅,后面来的人恐怕就领不到了。”
柳萱直起身,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望向不远处蜷缩在草席上的老弱 —— 一个老婆婆正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孩童,孩童的小脸蜡黄,嘴唇干裂得渗血。她心里一揪,对老吏说:“先把粥煮得稀一些,每碗多添点水,让每个人都能喝上一口热的。我现在回府衙找苏琬琬催一催,务必让粮食早点送过来。”
刚走到半路,就见赵江月带着两个卫兵匆匆赶来,少年脸上沾着尘土,手里攥着一块染了墨的布条:“柳姨,刚才在流民里发现个可疑的人,他怀里藏着这块布条,上面画着范阳的布防图,还标了粮库的位置!”
柳萱心里一紧,接过布条一看,上面的墨迹还没干透,布防图虽然简略,却精准标出了范阳城门、粮库和牙军营地的位置 —— 显然是奸细混在流民里,想探查范阳的虚实,给吐蕃回纥传递消息。
“人呢?” 柳萱急问。
“被卫兵扣在城门口的哨卡了,我已经让人去通知影卫,过来审审他的底细。” 赵江月的眼神比平日沉了些,“我刚才仔细看了,流民里还有几个生面孔,说话带着西域口音,不像是从灵州、洛阳逃过来的,说不定也是奸细。”
“你做得对。” 柳萱点点头,心里暗叹少年的成长 —— 从前在水师后勤时,他还只会核对账册,如今已经能敏锐地发现异常。她拍了拍赵江月的肩,“你先去哨卡盯着,别让奸细跑了,我去府衙汇报赵帅,顺便催苏琬琬调粮。”
赶到节度使府时,议事厅里正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萨琳娜站在舆图前,手里拿着一张刚送来的情报,对赵正说:“回纥可汗的弟弟阿古拉不赞同结盟,觉得回纥不该为了吐蕃的利益损耗兵力,昨天在军中还和主战派吵了一架;吐蕃的粮草主要囤积在盐州的旧粮仓,由吐蕃大将论钦陵看守,此人性格傲慢,和赞普的矛盾很深。”
赵正指尖在舆图上的盐州位置画了个圈:“这倒是个机会。慕容芷的先锋军已经往灵州去了,若能派人策反阿古拉,再突袭盐州的粮仓,就能断了吐蕃的后路,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可策反阿古拉需要时间,而且我们没有合适的人去接触他。” 苏琬琬皱着眉,手里的笔停在粮草清单上,“刚才粮库来报,流民消耗的粮食比预期多了三成,三州可调的粮草要优先供应前线,留给流民的只能勉强支撑到月底,得想办法从恒州、魏州调些粮过来。”
“恒州的王焕、魏州的刘铮?” 赵正冷笑一声,“他们之前和我签盟约时就不情不愿,如今见朝廷危难,恐怕更不会轻易借粮。萨琳娜,你让人去给他们送信,就说若肯借粮,战后我会减免他们半年的商路关税;若不肯,等我平定了吐蕃回纥,再找他们算旧账。”
萨琳娜点头应下,刚要转身,柳萱就推门进来,将手里的布条和赵江月的发现说了一遍。
赵正接过布条,眼神瞬间冷了下来:“看来吐蕃回纥早就派人盯着范阳了。慕容芷不在,影卫暂时归你调遣,” 他看向萨琳娜,“审清楚奸细的底细,看看他们还有没有同伙藏在城里,务必一网打尽,不能让他们坏了我们的部署。”
“是。” 萨琳娜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柳萱又说起粥棚缺粮的事,苏琬琬闻言,立刻对赵正说:“我这就去粮库,把给主力预留的粮食先调一部分给流民,反正主力明日出发,后续的粮草可以从漕渠转运,不会耽误前线。”
“好。” 赵正点头,“流民是根本,不能让他们在范阳饿肚子,否则我们出兵守护的,就成了一座空城。”
傍晚时分,苏琬琬调运的粮食终于送到了粥棚,流民们捧着热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赵江月在哨卡盯着影审奸细,得知奸细是吐蕃派来的细作,还供出城里有三个同伙藏在客栈里,影卫立刻出动,将人全部抓获。
次日清晨,范阳城外的校场上,三万主力将士整齐列队,甲胄在晨光中闪着冷光。赵正一身戎装,腰间佩着 sword,走到队伍前,高声道:“吐蕃回纥犯我疆土,杀我百姓,今日我们出兵,不为朝廷的封赏,不为个人的权位,只为守护中原的山河,守护身后的父老乡亲!此战,我们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 将士们的呼声震得空气都在颤抖。
赵正翻身上马,看向身边的赵江月:“走吧,跟我去灵州,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战场。”
少年握紧腰间的佩刀,坚定地点头:“是,父亲!”
马蹄声响起,三万主力跟在赵正身后,朝着灵州方向疾驰而去。阳光洒在队伍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朝着烽火最烈的地方奔去。
(第二百三十一章完)
范阳城外的粥棚前,炊烟在初春的寒风里散得很快。柳萱蹲在灶台边,看着医女们将最后一袋粟米倒进大锅里,眉头拧成了疙瘩 —— 从清晨到晌午,来领粥的流民已经超过三千人,原本预备的两石粟米眼看就要见底,可远处官道上,还有零星的流民拖着疲惫的脚步赶来。
“柳姑娘,城西的粮库说,苏主事那边还在盘点调拨,下一批粮食至少要傍晚才能到。” 负责管粮的老吏跑过来,手里的账本翻得哗哗响,“现在锅里的粥只能再煮两锅,后面来的人恐怕就领不到了。”
柳萱直起身,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望向不远处蜷缩在草席上的老弱 —— 一个老婆婆正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孩童,孩童的小脸蜡黄,嘴唇干裂得渗血。她心里一揪,对老吏说:“先把粥煮得稀一些,每碗多添点水,让每个人都能喝上一口热的。我现在回府衙找苏琬琬催一催,务必让粮食早点送过来。”
刚走到半路,就见赵江月带着两个卫兵匆匆赶来,少年脸上沾着尘土,手里攥着一块染了墨的布条:“柳姨,刚才在流民里发现个可疑的人,他怀里藏着这块布条,上面画着范阳的布防图,还标了粮库的位置!”
柳萱心里一紧,接过布条一看,上面的墨迹还没干透,布防图虽然简略,却精准标出了范阳城门、粮库和牙军营地的位置 —— 显然是奸细混在流民里,想探查范阳的虚实,给吐蕃回纥传递消息。
“人呢?” 柳萱急问。
“被卫兵扣在城门口的哨卡了,我已经让人去通知影卫,过来审审他的底细。” 赵江月的眼神比平日沉了些,“我刚才仔细看了,流民里还有几个生面孔,说话带着西域口音,不像是从灵州、洛阳逃过来的,说不定也是奸细。”
“你做得对。” 柳萱点点头,心里暗叹少年的成长 —— 从前在水师后勤时,他还只会核对账册,如今已经能敏锐地发现异常。她拍了拍赵江月的肩,“你先去哨卡盯着,别让奸细跑了,我去府衙汇报赵帅,顺便催苏琬琬调粮。”
赶到节度使府时,议事厅里正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萨琳娜站在舆图前,手里拿着一张刚送来的情报,对赵正说:“回纥可汗的弟弟阿古拉不赞同结盟,觉得回纥不该为了吐蕃的利益损耗兵力,昨天在军中还和主战派吵了一架;吐蕃的粮草主要囤积在盐州的旧粮仓,由吐蕃大将论钦陵看守,此人性格傲慢,和赞普的矛盾很深。”
赵正指尖在舆图上的盐州位置画了个圈:“这倒是个机会。慕容芷的先锋军已经往灵州去了,若能派人策反阿古拉,再突袭盐州的粮仓,就能断了吐蕃的后路,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可策反阿古拉需要时间,而且我们没有合适的人去接触他。” 苏琬琬皱着眉,手里的笔停在粮草清单上,“刚才粮库来报,流民消耗的粮食比预期多了三成,三州可调的粮草要优先供应前线,留给流民的只能勉强支撑到月底,得想办法从恒州、魏州调些粮过来。”
“恒州的王焕、魏州的刘铮?” 赵正冷笑一声,“他们之前和我签盟约时就不情不愿,如今见朝廷危难,恐怕更不会轻易借粮。萨琳娜,你让人去给他们送信,就说若肯借粮,战后我会减免他们半年的商路关税;若不肯,等我平定了吐蕃回纥,再找他们算旧账。”
萨琳娜点头应下,刚要转身,柳萱就推门进来,将手里的布条和赵江月的发现说了一遍。
赵正接过布条,眼神瞬间冷了下来:“看来吐蕃回纥早就派人盯着范阳了。慕容芷不在,影卫暂时归你调遣,” 他看向萨琳娜,“审清楚奸细的底细,看看他们还有没有同伙藏在城里,务必一网打尽,不能让他们坏了我们的部署。”
“是。” 萨琳娜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柳萱又说起粥棚缺粮的事,苏琬琬闻言,立刻对赵正说:“我这就去粮库,把给主力预留的粮食先调一部分给流民,反正主力明日出发,后续的粮草可以从漕渠转运,不会耽误前线。”
“好。” 赵正点头,“流民是根本,不能让他们在范阳饿肚子,否则我们出兵守护的,就成了一座空城。”
傍晚时分,苏琬琬调运的粮食终于送到了粥棚,流民们捧着热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赵江月在哨卡盯着影审奸细,得知奸细是吐蕃派来的细作,还供出城里有三个同伙藏在客栈里,影卫立刻出动,将人全部抓获。
次日清晨,范阳城外的校场上,三万主力将士整齐列队,甲胄在晨光中闪着冷光。赵正一身戎装,腰间佩着 sword,走到队伍前,高声道:“吐蕃回纥犯我疆土,杀我百姓,今日我们出兵,不为朝廷的封赏,不为个人的权位,只为守护中原的山河,守护身后的父老乡亲!此战,我们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 将士们的呼声震得空气都在颤抖。
赵正翻身上马,看向身边的赵江月:“走吧,跟我去灵州,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战场。”
少年握紧腰间的佩刀,坚定地点头:“是,父亲!”
马蹄声响起,三万主力跟在赵正身后,朝着灵州方向疾驰而去。阳光洒在队伍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朝着烽火最烈的地方奔去。
(第二百三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