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理念之争-《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

  九月的一个清晨,苏晚晴刚到办公室,就发现气氛不对。杨帆和几个核心团队成员聚在会议室里,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晚晴,你来得正好。\"杨帆指着白板上的数字,\"这是刚做的测算,如果按你的渐进式方案,我们可能会错过最佳扩张时机。\"

  白板上列着一组对比数据:

  激进方案(立即启动5城扩张)

  · 6个月后估值:5亿

  · 市场份额:15%

  · 风险等级:高

  渐进方案(分阶段扩张)

  · 6个月后估值:3亿

  · 市场份额:8%

  · 风险等级:中

  \"看到差距了吗?\"杨帆语气激动,\"两个月时间,估值差两个亿!现在资本市场看重的是增长速度,不是稳健经营。\"

  苏晚晴平静地反问:\"如果扩张失败呢?\"

  \"创业就是要敢赌!\"杨帆拍桌子,\"你看看滴滴、美团,哪个不是靠快速扩张杀出来的?\"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苏晚晴。

  她走到白板前,擦掉那些数字,重新画了一张图。

  \"我们不是滴滴,也不是美团。\"她声音清晰,\"我们是校园优选,服务的是最特殊的一个群体——大学生。\"

  她在图上标出几个关键点:

  学生消费的特点

  · 忠诚度低,容易迁移

  · 对服务品质敏感

  · 价格弹性大

  · 受口碑影响深

  \"如果我们为了速度牺牲品质,\"她直视杨帆,\"今天用补贴吸引来的用户,明天就会因为服务不好而离开。\"

  杨帆毫不退让:\"可以先占领市场,再优化服务。这是互联网的标准打法。\"

  \"然后用投资人的钱来交学费?\"苏晚晴摇头,\"杨帆,我们是在创业,不是在赌博。\"

  争论越来越激烈。

  \"你太保守了!\"

  \"你太激进了!\"

  团队成员分成了两派。年轻的产品经理支持杨帆,认为应该抓住风口;经历过危机的老员工支持苏晚晴,主张稳扎稳打。

  \"好,\"杨帆突然说,\"那我们让数据说话。\"

  他调出后台数据:\"过去一个月,我们在上海的订单增长率已经放缓到5%。这说明市场接近饱和,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苏晚晴也调出数据:\"但是我们的用户留存率提升了10%,客单价增长了15%。这说明深耕现有市场同样能带来增长。\"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会议不欢而散。

  下午,苏晚晴独自在办公室里复盘。她理解杨帆的焦虑——资本市场的压力、竞争对手的动向、团队对增长的渴望,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但她更清楚记得护手霜危机时的狼狈。如果不是供应链及时跟上,如果不是物流系统顶住压力,平台可能已经崩盘。

  \"晚晴,\"韩梅梅推门进来,\"大家都在议论你们的争论。\"

  \"你怎么看?\"苏晚晴问。

  韩梅梅犹豫了一下:\"我觉得你们都没错,但都太极端了。为什么不能找一个平衡点?\"

  这句话点醒了苏晚晴。

  晚上,她重新分析了所有数据,做了一个详细的推演。然后给杨帆发了条消息:\"明天早上,我们单独聊聊。\"

  第二天,在公司的天台花园,两人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我理解你对增长的渴望,\"苏晚晴先说,\"但我希望我们记住创业的初心——不是为了把估值做高,而是为了创造真正的价值。\"

  杨帆叹了口气:\"但投资人有他们的期待。\"

  \"所以我们更要找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苏晚晴拿出新的方案,\"我建议采取'双轨制':\"

  轨道一:稳健经营

  · 以上海为样板,继续深耕

  · 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 实现单城市盈利

  轨道二:创新探索

  · 组建特别小组,试点新业务

  · 在小范围内测试扩张模式

  · 积累跨区域运营经验

  \"这样既不会错过机会,又能控制风险。\"她说。

  杨帆思考良久,终于点头:\"这个方案......可以试试。\"

  两人握手言和。但苏晚晴知道,理念之争不会就此结束。随着公司发展,这样的分歧还会不断出现。

  重要的是,要建立解决分歧的机制,而不是回避冲突。

  回到办公室,她在工作笔记上写下:

  \"创业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既要看着前方的目标,也要留意脚下的路。平衡,是创始人最重要的修行。\"

  窗外,秋意渐浓。理念之争暂时平息,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