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安河村外围有多少流民,计算过了没?”
“东家,您这一次带走了大量的青壮,安河村现在外围差不多还剩三千多流民,是否会引起官府注意?”奚怀之也被顾临渊这次的大手笔吓到了。
之前招募的五千是方海在山东境内还有海州城外和安河村外围招募,加起来慢慢招募到合适的青壮。
顾临渊这次直接在安河村外围拉走了大半的青壮,足有千余人,剩下的仅仅只是一小部分。
其余的是海州城和周边的逃难青壮。
几千人的人群少了一千多的青壮还是十分显眼的,海州城外流民有不少,少一些不在意的话,没人会注意到。
顾临渊轻轻的摇了,说道:“无妨,这次招募这么多是因为现在县衙都自顾不暇,忙着争斗呢,现在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随意折腾就好。”
对于执政者而言,城外最好没有难民,顾临渊解决了一大部分流民也算是好事,县衙的人也不会仔细去观察少了谁。
毕竟流民中每天都有人死亡,可能少了千余青壮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但是没有证据,县衙也不想管流民,这就让顾临渊招募士卒异常容易。
现在受限于甲胄产量,还有战马的数量,现在有战马三百七十二匹,这些战马都是走私路径,小心翼翼的运送过来。
有伪装成驽马的,有从大明军队中买卖的,路子太多,慢慢凑出来的,这些战马目前都在卢山训练骑兵。
甲胄顾临渊想到了前世钻孔叠甲,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的生产甲胄,只要这种钢片生产速度快,则可以快速成甲。
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甚至可以制作一套。
这些都需要在卢山,但是想法有了,下一步就好进行操作。
正好这次回去之后,可以慢慢斟酌。
“对了,安河村允许其他商行在安河村外建设专属房屋,但是要交土地使用费,等到建设好之后,再扩大围墙,把其他商行单独作为交易区。”顾临渊想到了什么,于是对着奚怀之说道。
“好的,东家。”
顾临渊要打造一个专属的交易区,现在这些商家主动凑上来,顾临渊岂有不收之理。
而且万一以后真要缺钱了,可以收缴商业税,而不是现在大明朝名存实亡的商税。
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真是一群好商人啊。
安河村的事情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卢山新兵和后勤装备的问题了。
在回到卢山之前,海州城还是需要再去一趟,身为锦衣卫暗卫,长时间消失也不是一个事。
在其位,谋其职。
带了几个护卫之后,顾临渊一行人回到了海州城。
周明也是好几个月没见到顾临渊了,顾临渊这甩手掌柜做的比谁都出色,说是交给周明还真就交给了周明。
“周大哥,最近情况如何?”顾临渊问道。
“大人,今年五月鞑靼攻破了长城,京师附近难民多了些,商行也受到些许影响,营收有所下降。”周明说着最近的情况。
顾临渊这才想起五月份是有一封加急信件,自己看过之后并没有在意,崇祯朝鞑靼攻破长城已经成了常态,没有在意。
现在周明提起后,顾临渊才想起这是皇太极率兵第二次侵入长城,七月也就是这个月,在延庆大败明军,随后猛攻昌平,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被称为‘丙子之变’。
这一次可是把大明朝廷惊骇住了,鞑靼在大明境内恍若无人之境,肆意屠杀。
算算时间,延庆大败的消息就会传出,京师人心惶惶。
就在顾临渊消化周明带来的消息后,县衙那边有人递来了请柬。
顾临渊接过后,思虑着对方的意思。
郭行端现在的处境虽然说不上火烧眉毛,但应该也是属于烈火烹油,马上要燃的状态。
世家勋贵和文官的比拼,顾临渊估计会因为这次的鞑靼入关而落败。
等于说海州的事情,郭行端也没有了把握掌控,有可能拱手相让。
顾临渊心中叹气,都什么时候了,朝堂还在争斗不休,党争持续下去,大明朝就要完了。
虽然说大明亡了对顾临渊有好处,但是他也不想偌大的王朝就这么被党政消散掉。
和来人说了会准时赴宴后,顾临渊坐在柜台,翻阅起账簿。
待到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顾临渊起身和周明一起往县衙内衙走去。
见到郭行端的第一眼,顾临渊已经察觉到了郭行端已经没有了往昔的风采。
郭行端看到顾临渊到来后,还是热情的迎了上来。
“顾老弟,你来了啊。”郭行端招呼着顾临渊坐好。
“郭大哥,看你的神色,似乎出了什么问题?”顾临渊问道。
郭行端听后,欲言又止,最终说道:“不知顾老弟是否有北方的消息。”
“郭大哥是已经知道了延庆发生的事情了?”顾临渊也没有隐瞒,反正延庆的战报早晚会出来。
郭行端也仅仅是带着侥幸询问顾临渊是否知晓。
延庆发生的事情是家族勋贵加急传输,郭行端才能提前知晓,但是顾临渊身为锦衣卫为何会提前知道。
最快知道的也是京师,海州离京师还有八九百里,快马加鞭也不会比自己还提前知道,毕竟军部的战报是最先到达的。
郭行端以为边军有高官是顾临渊的人,思索着能否让顾临渊帮忙,现在勋贵被文官在朝堂上攻讦,已经落入下风。
顾临渊知道的还更多,更是知道鞑靼第六次入关,到了海州城外便撤了回去。
“不知顾老弟如何得知,现在勋贵一方多受攻讦”郭行端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
“顾老弟,老哥我可能会离开海州,去往其他县城任职了,今日可能是你我最后一见了。”
郭行端初次见到顾临渊的时候以为是毛头小子,第一次宴会就敢对弈自己这县令。
但是经过仔细了解后,发现顾临渊真是一个聪明的人,随后的双方就海州利益冲突中,直接拿下了李家。
这时候已经让郭行端刮目相看,后来得知商行所有收益大部分都是顾临渊所建设的工坊制作,更加高看。
再后来,顾临渊的工坊被惦记,自己也打算插手,没想到逆风翻盘,仅靠一份报纸就打垮了千年世家孔家。
一年时间,从山野村民变成海州的风云人物,整个淮安府都是榜上有名。
要不是顾临渊不经常出现,现在门槛估计早就被踏破了。
“东家,您这一次带走了大量的青壮,安河村现在外围差不多还剩三千多流民,是否会引起官府注意?”奚怀之也被顾临渊这次的大手笔吓到了。
之前招募的五千是方海在山东境内还有海州城外和安河村外围招募,加起来慢慢招募到合适的青壮。
顾临渊这次直接在安河村外围拉走了大半的青壮,足有千余人,剩下的仅仅只是一小部分。
其余的是海州城和周边的逃难青壮。
几千人的人群少了一千多的青壮还是十分显眼的,海州城外流民有不少,少一些不在意的话,没人会注意到。
顾临渊轻轻的摇了,说道:“无妨,这次招募这么多是因为现在县衙都自顾不暇,忙着争斗呢,现在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随意折腾就好。”
对于执政者而言,城外最好没有难民,顾临渊解决了一大部分流民也算是好事,县衙的人也不会仔细去观察少了谁。
毕竟流民中每天都有人死亡,可能少了千余青壮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但是没有证据,县衙也不想管流民,这就让顾临渊招募士卒异常容易。
现在受限于甲胄产量,还有战马的数量,现在有战马三百七十二匹,这些战马都是走私路径,小心翼翼的运送过来。
有伪装成驽马的,有从大明军队中买卖的,路子太多,慢慢凑出来的,这些战马目前都在卢山训练骑兵。
甲胄顾临渊想到了前世钻孔叠甲,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的生产甲胄,只要这种钢片生产速度快,则可以快速成甲。
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甚至可以制作一套。
这些都需要在卢山,但是想法有了,下一步就好进行操作。
正好这次回去之后,可以慢慢斟酌。
“对了,安河村允许其他商行在安河村外建设专属房屋,但是要交土地使用费,等到建设好之后,再扩大围墙,把其他商行单独作为交易区。”顾临渊想到了什么,于是对着奚怀之说道。
“好的,东家。”
顾临渊要打造一个专属的交易区,现在这些商家主动凑上来,顾临渊岂有不收之理。
而且万一以后真要缺钱了,可以收缴商业税,而不是现在大明朝名存实亡的商税。
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真是一群好商人啊。
安河村的事情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卢山新兵和后勤装备的问题了。
在回到卢山之前,海州城还是需要再去一趟,身为锦衣卫暗卫,长时间消失也不是一个事。
在其位,谋其职。
带了几个护卫之后,顾临渊一行人回到了海州城。
周明也是好几个月没见到顾临渊了,顾临渊这甩手掌柜做的比谁都出色,说是交给周明还真就交给了周明。
“周大哥,最近情况如何?”顾临渊问道。
“大人,今年五月鞑靼攻破了长城,京师附近难民多了些,商行也受到些许影响,营收有所下降。”周明说着最近的情况。
顾临渊这才想起五月份是有一封加急信件,自己看过之后并没有在意,崇祯朝鞑靼攻破长城已经成了常态,没有在意。
现在周明提起后,顾临渊才想起这是皇太极率兵第二次侵入长城,七月也就是这个月,在延庆大败明军,随后猛攻昌平,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被称为‘丙子之变’。
这一次可是把大明朝廷惊骇住了,鞑靼在大明境内恍若无人之境,肆意屠杀。
算算时间,延庆大败的消息就会传出,京师人心惶惶。
就在顾临渊消化周明带来的消息后,县衙那边有人递来了请柬。
顾临渊接过后,思虑着对方的意思。
郭行端现在的处境虽然说不上火烧眉毛,但应该也是属于烈火烹油,马上要燃的状态。
世家勋贵和文官的比拼,顾临渊估计会因为这次的鞑靼入关而落败。
等于说海州的事情,郭行端也没有了把握掌控,有可能拱手相让。
顾临渊心中叹气,都什么时候了,朝堂还在争斗不休,党争持续下去,大明朝就要完了。
虽然说大明亡了对顾临渊有好处,但是他也不想偌大的王朝就这么被党政消散掉。
和来人说了会准时赴宴后,顾临渊坐在柜台,翻阅起账簿。
待到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顾临渊起身和周明一起往县衙内衙走去。
见到郭行端的第一眼,顾临渊已经察觉到了郭行端已经没有了往昔的风采。
郭行端看到顾临渊到来后,还是热情的迎了上来。
“顾老弟,你来了啊。”郭行端招呼着顾临渊坐好。
“郭大哥,看你的神色,似乎出了什么问题?”顾临渊问道。
郭行端听后,欲言又止,最终说道:“不知顾老弟是否有北方的消息。”
“郭大哥是已经知道了延庆发生的事情了?”顾临渊也没有隐瞒,反正延庆的战报早晚会出来。
郭行端也仅仅是带着侥幸询问顾临渊是否知晓。
延庆发生的事情是家族勋贵加急传输,郭行端才能提前知晓,但是顾临渊身为锦衣卫为何会提前知道。
最快知道的也是京师,海州离京师还有八九百里,快马加鞭也不会比自己还提前知道,毕竟军部的战报是最先到达的。
郭行端以为边军有高官是顾临渊的人,思索着能否让顾临渊帮忙,现在勋贵被文官在朝堂上攻讦,已经落入下风。
顾临渊知道的还更多,更是知道鞑靼第六次入关,到了海州城外便撤了回去。
“不知顾老弟如何得知,现在勋贵一方多受攻讦”郭行端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
“顾老弟,老哥我可能会离开海州,去往其他县城任职了,今日可能是你我最后一见了。”
郭行端初次见到顾临渊的时候以为是毛头小子,第一次宴会就敢对弈自己这县令。
但是经过仔细了解后,发现顾临渊真是一个聪明的人,随后的双方就海州利益冲突中,直接拿下了李家。
这时候已经让郭行端刮目相看,后来得知商行所有收益大部分都是顾临渊所建设的工坊制作,更加高看。
再后来,顾临渊的工坊被惦记,自己也打算插手,没想到逆风翻盘,仅靠一份报纸就打垮了千年世家孔家。
一年时间,从山野村民变成海州的风云人物,整个淮安府都是榜上有名。
要不是顾临渊不经常出现,现在门槛估计早就被踏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