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海州城的变化-《掘明》

  在得到顾临渊的肯定后,陈宇东也算是替朝廷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在来之前,崇祯就曾多次找到陈宇东,希望他能说服顾临渊帮忙防守一下边关,哪怕不去也希望其能为朝廷分忧。

  崇祯现在也明白了边军是什么样子了,已经不抱希望了,袭爵宣城伯卫时春的新兵训练已经有了一些成效,但是花费也是高昂,仅仅一万新兵训练每月就要十万两,等于诚隆商行每月上交的费用。

  至此崇祯再也不敢让卫时春扩军了,这一万人现在是崇祯最后的底牌,不敢轻易动用,所以才想到了海州城刚封的镇安伯。

  这也算是顾临渊来到此方世界对大明朝的最大影响,让崇祯有了直接管辖的一万士卒,禁军已经被崇祯排除在外了,其他的士卒要么是老弱病残,要么就是在镇压叛乱。

  “对了,陈叔,红毛鬼的事情结束了吗?”顾临渊想起今年也就是崇祯十年,大明第一次和英国的冲突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马三给出的情报中说是今年八月份红毛鬼的商船来到大明并发生了冲突。

  “暂时还没有,虎门的炮台被拆走三十五门,现在我们的海防没有战船,水师还在赶过去,所以只能防守,朝中大臣已经有人沟通澳门的红毛鬼,双方制裁,目前还在谈判中,但是事情应该很快就要解决了。

  另外广东那边所有的红毛商人都被抓捕,大明水师也从其他地方赶过去了。”

  经过陈宇东的提醒,顾临渊这才想起来,最后经葡萄牙调停,英方于11月赔偿2800两白银并道歉后离境。

  可以说大明朝的水师虽然腐败,但是还有一战之力,并且把英国的军队打的举白旗投降,这是大明对外的战争,自英国自威德尔签订投降条约并赔偿白银后,英国足足过了两百年才再次重返华夏的土地。

  此时的大明朝虽然腐败不堪,但是欧洲的列强也不敢动大明朝,大明再拉垮,也不是这群红毛鬼能招惹的,但是后来鞑靼入主中原后,红毛鬼也就是欧洲列强想要再次踏上中原,本打算打不过就跑的态度尝试攻打清军。

  谁能想到清军如此不堪,轻松的就赢了战争,这如何不令他们兴奋,至此清朝的虚实已经被看透,从此沦为欧洲的殖民地。

  想到此处的顾临渊心中更加愤恨,这群鞑靼,早晚要灭了他们。

  “陈叔,对付鞑靼的事情交给我,但是叛乱的镇压需要你们自行处理,另外小心贼寇和鞑靼有所勾结。”顾临渊说道。

  顾临渊也是想起看过的论坛,明明大明朝廷快要剿灭叛逆的时候,鞑靼大军就大规模的入侵,如果说没有些许关联,为何每次都是那么凑巧,让叛军逃过一劫。

  历史的局限性就在于此,很多事情都埋没,无法找寻到最初的结果,所有的事情,顾临渊也只能进行相应的推测,由结果推理过程,中间的问题自然会浮现。

  “这个我会注意,但是没有办法预防,你也知道现在边关什么情况,长城守军要防备的区域太多,无暇顾及。”陈宇东也是知晓顾临渊的意思,但是边关太大了。

  只能做好有限的防护,而且朝廷对边关的统治越来越弱,陈宇东无奈的摇了摇头。

  随后几人又聊了一会儿,陈宇东便要离去,顾临渊把陈宇东送到门口后,目送他们离开。

  出了海州城的陈宇东一行人,神色复杂的看着城墙,旋即头也不回的往京师赶去,至于众人心中如何想的,无人得知。

  看着众人离去,顾临渊才现在才发现海州真是一个幸运之地,地处淮海创业集团,另外还是大明朝得腹地,海边且有码头,等于各种优质bUFF叠满了。

  而且海州不像南方世家林立,只要做好海上的防备,西面有徐州城顶住,北面有京师,真是淮海创业集团的好地方。

  刚开始的海州顶多只有二十多万人,现在足有八十多万,这还只是短短三年带来的,这种成就感,顾临渊也是一时难以平息。

  接下来的日子,顾临渊吩咐卢山的军队做好战争的准备,经过这一年的特训,所有士兵几乎都成了精锐,仅仅是站在那里都有一种威势。

  蒸汽机的原理顾临渊也都教授给了七个孩子,至于他们能否研发出第一款的蒸汽机,顾临渊也抱着期待。

  如果说是单纯的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发展会慢上许多,但是有了顾临渊这个bUG存在,蒸汽机的研发之路必然比西方快了许多。

  崇祯十年十二月,得益于水泥工坊的产量提高,此刻海州城的扩建已经完成了大半,海州城内的路面几乎都硬化完成,这笔银两的投入全都是顾临渊自行掏钱,花费了接近二十万两的白银,着实把顾临渊心痛的了一阵子。

  但是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南方因为水灾等其他原因,大部分的商户和工坊开始搬迁,海州城内的商业氛围越发浓郁,工坊的搬迁,带来的就是工人的招募,海州已经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色。

  淮安府的百姓也有不少人都过来打工,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海州登记的人员有九十万人。

  为了管理这九十多万人,顾临渊甚至再次叫来了一支步兵营,两队步兵营巡逻和警察一起巡逻,至于一些帮派、流氓、小偷等,抓到了全部送去修路和城墙扩建,还是没工钱的那种。

  海州的治安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变得更好,现在城内的百姓大部分人的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

  征兵处也开始训练预备役,每天都是爆满,顾临渊也由此开始筛选,只有筛选达标的人才可以进入预备役。

  至于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太多了,码头上的工人也都有了工作,王家也在此赚了不少。

  现在海州城的商铺都用上了玻璃窗户,如果谁家现在没有玻璃窗户,面子上也过不去。

  福苏商行早就不敢和诚隆商行竞争了,都是贩售一些诚隆商行不售卖的东西,现在的诚隆商行也不在乎那些小利,干脆都让给了福苏商行,专职售卖安河村工坊产出的物件。

  有了好的经商环境,税收也就更多了,虽然海州城商税高的离谱,甚至最高的珠宝首饰竟然能达到十税三,但是最低的粮食税收仅仅只有三十税一,只要是针对民生的都低。

  但凡是奢饰品的都高,而且售卖还要有发票,就是顾临渊前世的三联装的发票,为此顾临渊还专门研究了一下染印纸,方便税务司查账。

  海关和税务司的人员也都在逐渐增加,大部分是从军中调动过来,查账的有学生们,动手的有税务司里的税警。

  可以说海州城现在就是所有商人还有流民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