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亲卫已经从商行那里拿来了大量的消毒酒精。
至于蒸馏还有密封的玻璃,研究院就有,不需要再额外的去琉璃工坊制作。
从商行购买的酒精度数只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浓度,想要得到乙醇必须重新蒸馏超过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浓度。
接下来的几日,顾临渊开始反复蒸馏酒精,虽然说无法判断得到了多少浓度的乙醇,但是也比之前拿到的消毒酒精浓度高。
接下来就是溶解硝化棉成为胶状物质,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将干燥的硝化棉浸泡在大量的高浓度酒精中,密封容器,放置数天,期间定期摇晃或搅拌。
好在顾临渊的学生们都休息好了,重新回到研究院帮忙,才让顾临渊可以通过对照观察分析哪一种配置比较好。
之后从几十份样本中找到了最佳的溶胶方案,成功的让硝化棉逐渐变成一种湿润的、类似纸浆或软糕团的胶状物。
顾临渊可以将其捞出,用力反复揉捏,使其成为均匀的面团状“火药胶”,再之后的压片、切粒、干燥,成功的制作出了现代化的火药。
刘成林也是好奇的走了上来,其他学生也都看着这些最终成品。
“老师,这就是成功后的无烟火药吗?这东西如何使用?和黑火药一样的方式吗?”刘成林问道。
“这个和黑火药不同,相信你们实验的时候也知道了,这种火药爆燃的速度比黑火药快,威力更大。”顾临渊摸了摸刘成林和其他同学的脑袋。
这些可都是顾临渊工业化的人才,科技摇篮的种子,宝贝的不行,硝化棉要是没有这群孩子,顾临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成功。
“老师,这个也要像底火一样批量生产吗?”刘成林接着问道。
“对,这个也需要你这边和其他人整理一下当时硝化棉的制作指南,我好让人来制作新式火药。”
“好的,老师。”刘成林说完,从脚腕处解下静电手环。
在顾临渊准备大批量生产火药的时候,海州城和其他四县紧急来讯。
顾临渊把火药生产的事情交给了研究院和兵工厂,自己回到侯府,等待处理政务。
“侯爷,江南地区已经连续下了大雨,苏州、松江、湖州等地暴雨成灾,屋宇倾倒,米价飙升至每斗银三四钱,出现‘人食草木树皮’‘父子相食’惨状。
山东出现‘蝗遍野盈尺,赤地千里’,麦价斗至二千钱,饥民割尸为食。
现在大批的流民涌入海州城还有四县,已经造成了当地的秩序混乱,尤其是山东等地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潮。”马三把当前情报直接说出。
自古以来赈灾就是一件大事情,而大明的天灾不断,淮安府成了双方汇聚之地,南方也开始出现大量难民往淮安府逃亡,北方也在往南方逃。
这让顾临渊辖区的五城出现了近三十万的难民,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刚稳定没多久的辖区已经隐隐有些混乱之意。
“侯爷,我们的情报人员还发现,沿途路过的官府并没有任何施救措施,并且还指引他们往海州这里,似乎就是想让灾民拖垮我们。”马三忧虑的说道。
“马三,立即派人去卢山,通知军队,每座城池加派一个营的士兵进行驻守,保不齐会发生一些浑水摸鱼之人,另外通知各县政府立即派人到侯府开会。”顾临渊立即吩咐道。
“是,侯爷。”
一个时辰后,其余四县前来求援的人也到了侯府,之前他们已经到了海州县等到顾临渊的召唤。
“这些日子,我们的辖区已经出现大量的流民,但是救助的问题也必须解决,如果不救灾民,我们这么多年经营的口碑会全部崩塌。
但是救助也不是盲目无底线的救助,各县组织到达海州城的灾民重新制定户籍,并且让他们上工,就是挖渠,这些人可以挖一个灌溉总渠,这样可以防止海州出现洪水情况。
另外只有上工的人才可以领到粮食,但是没有薪资,只能提供温饱,至于不想上工养活的自己只想吃白食的,各县自行处置,要么驱逐,要么强制修路。
还有,各地警备必须做好防护,灾民一多,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有人都给我打起精神。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顾临渊最后问道。
“侯爷,我们的粮食是否足够?这么多的百姓,哪怕是上工后才有粮食,对于粮食的消耗也是无比巨大的。
并且每天还有大量的难民进入。”沭阳县的求援人询问道。
“目前粮食足够,但是如果仅仅只有支出,早晚会坐吃山空,所以等你们挖好灌溉总渠后,这边的土地将会得到最大的改善,产生的粮食也就更多。
并且海州这边还在不停的采购粮食,现在南方出现了水患,粮食的采购我会让人从其他的地方想办法,这个不用担心。”顾临渊说道。
得益于每月收益的一半都用来采购粮食,这让顾临渊对于粮食的紧迫感没有那么严重,按照现在各地粮仓的储量,可以让顾临渊辖区的所有人吃上半年。
这也是为何奚怀之每次上报资金不够的原因就在这里,一半的银两全部被用来采购粮食了。
“这次赈灾是多部门一起行动,各县成立赈灾小组,其中纪委负责审核所有流程,海州这边也会派遣人员进行赈灾指导,我在此声明,任何人贪墨,一律下狱。”
“是,侯爷。”
“……”
半个时辰后,顾临渊交代了所有赈灾的事宜,就让他们回到县城去处理,海州城这边也开始准备起来,毕竟指导人员就是要从海州这里出。
说是指导,其实还是配合各县的纪委进行权力的监督,这赈灾里可以捞油水的名头可太多了,顾临渊也不想刚发下去的赈灾粮食,转手又卖给了自己。
说到灌溉总渠,顾临渊也早就想挖掘了,前世的时候苏北可是百万人挖掘,才有了苏北那硕大的粮仓。
之前条件不允许,挖渠是否要给予工钱,这些都是难题,现在有了难民,这些人只需要提供温饱和住宿即可。
至于蒸馏还有密封的玻璃,研究院就有,不需要再额外的去琉璃工坊制作。
从商行购买的酒精度数只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浓度,想要得到乙醇必须重新蒸馏超过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浓度。
接下来的几日,顾临渊开始反复蒸馏酒精,虽然说无法判断得到了多少浓度的乙醇,但是也比之前拿到的消毒酒精浓度高。
接下来就是溶解硝化棉成为胶状物质,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将干燥的硝化棉浸泡在大量的高浓度酒精中,密封容器,放置数天,期间定期摇晃或搅拌。
好在顾临渊的学生们都休息好了,重新回到研究院帮忙,才让顾临渊可以通过对照观察分析哪一种配置比较好。
之后从几十份样本中找到了最佳的溶胶方案,成功的让硝化棉逐渐变成一种湿润的、类似纸浆或软糕团的胶状物。
顾临渊可以将其捞出,用力反复揉捏,使其成为均匀的面团状“火药胶”,再之后的压片、切粒、干燥,成功的制作出了现代化的火药。
刘成林也是好奇的走了上来,其他学生也都看着这些最终成品。
“老师,这就是成功后的无烟火药吗?这东西如何使用?和黑火药一样的方式吗?”刘成林问道。
“这个和黑火药不同,相信你们实验的时候也知道了,这种火药爆燃的速度比黑火药快,威力更大。”顾临渊摸了摸刘成林和其他同学的脑袋。
这些可都是顾临渊工业化的人才,科技摇篮的种子,宝贝的不行,硝化棉要是没有这群孩子,顾临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成功。
“老师,这个也要像底火一样批量生产吗?”刘成林接着问道。
“对,这个也需要你这边和其他人整理一下当时硝化棉的制作指南,我好让人来制作新式火药。”
“好的,老师。”刘成林说完,从脚腕处解下静电手环。
在顾临渊准备大批量生产火药的时候,海州城和其他四县紧急来讯。
顾临渊把火药生产的事情交给了研究院和兵工厂,自己回到侯府,等待处理政务。
“侯爷,江南地区已经连续下了大雨,苏州、松江、湖州等地暴雨成灾,屋宇倾倒,米价飙升至每斗银三四钱,出现‘人食草木树皮’‘父子相食’惨状。
山东出现‘蝗遍野盈尺,赤地千里’,麦价斗至二千钱,饥民割尸为食。
现在大批的流民涌入海州城还有四县,已经造成了当地的秩序混乱,尤其是山东等地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潮。”马三把当前情报直接说出。
自古以来赈灾就是一件大事情,而大明的天灾不断,淮安府成了双方汇聚之地,南方也开始出现大量难民往淮安府逃亡,北方也在往南方逃。
这让顾临渊辖区的五城出现了近三十万的难民,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刚稳定没多久的辖区已经隐隐有些混乱之意。
“侯爷,我们的情报人员还发现,沿途路过的官府并没有任何施救措施,并且还指引他们往海州这里,似乎就是想让灾民拖垮我们。”马三忧虑的说道。
“马三,立即派人去卢山,通知军队,每座城池加派一个营的士兵进行驻守,保不齐会发生一些浑水摸鱼之人,另外通知各县政府立即派人到侯府开会。”顾临渊立即吩咐道。
“是,侯爷。”
一个时辰后,其余四县前来求援的人也到了侯府,之前他们已经到了海州县等到顾临渊的召唤。
“这些日子,我们的辖区已经出现大量的流民,但是救助的问题也必须解决,如果不救灾民,我们这么多年经营的口碑会全部崩塌。
但是救助也不是盲目无底线的救助,各县组织到达海州城的灾民重新制定户籍,并且让他们上工,就是挖渠,这些人可以挖一个灌溉总渠,这样可以防止海州出现洪水情况。
另外只有上工的人才可以领到粮食,但是没有薪资,只能提供温饱,至于不想上工养活的自己只想吃白食的,各县自行处置,要么驱逐,要么强制修路。
还有,各地警备必须做好防护,灾民一多,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有人都给我打起精神。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顾临渊最后问道。
“侯爷,我们的粮食是否足够?这么多的百姓,哪怕是上工后才有粮食,对于粮食的消耗也是无比巨大的。
并且每天还有大量的难民进入。”沭阳县的求援人询问道。
“目前粮食足够,但是如果仅仅只有支出,早晚会坐吃山空,所以等你们挖好灌溉总渠后,这边的土地将会得到最大的改善,产生的粮食也就更多。
并且海州这边还在不停的采购粮食,现在南方出现了水患,粮食的采购我会让人从其他的地方想办法,这个不用担心。”顾临渊说道。
得益于每月收益的一半都用来采购粮食,这让顾临渊对于粮食的紧迫感没有那么严重,按照现在各地粮仓的储量,可以让顾临渊辖区的所有人吃上半年。
这也是为何奚怀之每次上报资金不够的原因就在这里,一半的银两全部被用来采购粮食了。
“这次赈灾是多部门一起行动,各县成立赈灾小组,其中纪委负责审核所有流程,海州这边也会派遣人员进行赈灾指导,我在此声明,任何人贪墨,一律下狱。”
“是,侯爷。”
“……”
半个时辰后,顾临渊交代了所有赈灾的事宜,就让他们回到县城去处理,海州城这边也开始准备起来,毕竟指导人员就是要从海州这里出。
说是指导,其实还是配合各县的纪委进行权力的监督,这赈灾里可以捞油水的名头可太多了,顾临渊也不想刚发下去的赈灾粮食,转手又卖给了自己。
说到灌溉总渠,顾临渊也早就想挖掘了,前世的时候苏北可是百万人挖掘,才有了苏北那硕大的粮仓。
之前条件不允许,挖渠是否要给予工钱,这些都是难题,现在有了难民,这些人只需要提供温饱和住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