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王家来投-《掘明》

  夜色来临,顾临渊都打算睡觉了,谁能想到王家登门拜访。

  顾临渊在接到周明说王家来人的时候,也在思考,王家半夜来此作甚,虽然之前交过拜帖,但是这提前来是什么意思。

  顾临渊让周明把王家的人请到会客室,自己则是重新整理好衣衫。

  顾临渊走到会客室的时候,王修已经等候多时。

  见到王修第一眼也不觉得奇怪,王家的老爷子早就把业务交给了大儿子管理,就是不知道王修此次前来代表的是谁。

  毕竟王家之前是投靠县衙郭行端,现在顾临渊想搞明其来意。

  “王兄,不知深夜来往,所为何事?”顾临渊走到主位前,坐好,随后问道。

  “顾兄,此次前来是想请顾兄给王家指条明路。”王修无奈的说道。

  “为何?我好像记得县令并未过多为难王家吧?”顾临渊当初和郭行端默契的分走海州各个势力,李家商船顾临渊拿了,但是王家顾临渊是一点没动。

  “县令确实没有过多为难王家,但是王家日子最近不好过,除去最近水运减少,朝廷征发的徭役已经到了我码头上的工人。”王修还是如实说了。

  顾临渊听后,思索了片刻,现在的王家掌握码头,工人也是在王家的管控之下,顾临渊没想到徭役竟然轮到码头的工人身上,现在的朝廷已经败坏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安河村现在还没有开始征发徭役,是因为陈宇东上次的余威还在,看来自己也要早做打算了。

  “顾兄,你也知道,我王家就是靠着码头的工人们才有的现在势力,现在朝廷下令,我王家不得不遵从。”王修苦涩的说道。

  顾临渊也甚是好奇,县令郭行端为何对依附自己的家族不帮忙,于是问道:

  “县衙怎么说?”

  “县衙暂时没给出确切的答复。”

  顾临渊知道郭行端不是短视之人,相反他很聪明,不会把王家推出去,由此可见,这不是郭行端的主意,应该是其身后的势力要搜刮,但是郭行端无法拒绝。

  所以此次王修深夜来往,必定是受了郭行端的指引。

  看来上次郭行端宴请自己肯定有背后势力想要参与一手的想法,但是没有成功,那么油水只能从依附的家族中抽取。

  勋贵势力要刮地皮,郭行端是挡不住的,毕竟他的县令就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结果。

  海州城出了一个安河村,谁都想拿下,郭行端身后的勋贵更是想要。

  搞清楚了原委,顾临渊开口道:“王兄,郭县令是否有其他说明?”

  王修则是一脸惊骇的看着顾临渊,谁能想到仅仅几句话,顾临渊就想到了是县令授意自己前来取经。

  “县令并未多说什么,只是让我来此找顾掌柜。”

  顾临渊也是明白了郭行端的想法,他如果放弃王家,那么那些依附他的家族会有一种兔死狗烹的感觉,会让他们离心离德。

  现在他把王家推到商行这边,等于说明哪怕自己这边出问题了,也会给他们找一条出路。

  好计策,等于用一个王家换取其余人的效忠,都是特么千年的狐狸,谁也不差谁。

  而且推出来的还是王家这块大肉,码头每天进出多少货物,那么多的工人都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而且王家盘活了,等于郭行端帮了王家一把,王家还要给郭行端一份人情。

  顾临渊想到此处,只想说一句,世家子弟,心是真特么的脏啊。

  然后就是这情况,顾临渊还得欣喜若狂去接,他不可能放手这么大的利益,哪怕这块肉上有毒,顾临渊也要剔除毒素,收下。

  “王兄,明日码头挂上商行的旗帜,可以暂时护住你,后续当政策下来的时候,力工加入商行,码头只需要维持基本的运转即可。”顾临渊现在也没有太好的方法。

  朝廷的政策顾临渊不可能对抗,只能靠有限的扶持减少政策的影响。

  商行旗帜的作用就是告诉别人王家现在属商行的势力,如果要动手,等于对商行动手。

  海州码头货物吞吐的能力现在也算是掌握在顾临渊的手中,这样以后货物走水运也算是减少银两的投入。

  既然如此,那么码头规划的事情要好好想一想了,郭行端这份礼,他顾临渊收下了。

  得到顾临渊肯定后,王修心情也是一松,开始详细说明码头上的工人情况。

  按照王修的描述,码头工人足有五百多,这还不算依靠码头吃饭的家庭和商贩。

  这些工人还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壮年,毕竟都是苦力活,而且都是常年生活在海边的人,水性也不错。

  王家还有人掌握造船工人,虽然造不了海船,但是内陆运输的平底船都可以建造。

  这越听越上头,这些都是人才啊,会水性的可以当做未来水师训练,哪怕只有一半愿意加入都行。

  造船工人那更不用说了,技术人才,都是宝,但是造船成本高昂,哪怕是顾临渊自己现在所有银两加起来也就十八九艘内陆大船,暂时不会考虑,但是不妨碍这些都是宝贵的人才。

  “对了,你这有打铁匠吗?越多越好,这些人我都要。”顾临渊想着码头什么三教九流都有,顾临渊需要铁匠铺扩大,这些铁匠也是有很大的缺口。

  “铁匠?这个需要问问一下,毕竟我们王家以码头生意为主,铁匠除了造船钉的时候会用到。”王修说道。

  “行,如果有会打铁的铁匠,全部送到安河村,剩下的事情暂时不用担心,明天挂商行的旗子就行。”顾临渊说道。

  听到顾临渊的允诺后,王修辞别了顾临渊。

  顾临渊则开心的计算起得失,这次海州城来的对了,算是白得了一座码头。

  另外算起来,是时候扩大规模了,不止是工坊,还有新兵,今年顾临渊打算手中至少要有两万精兵,来应对未来的局势变化。

  另外也要抓紧时间建立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了,很多消息都是通过锦衣卫获取,消息有时会有滞后性。

  新工坊赚钱的迫切性更加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