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百官上奏的时候,黄道周,少詹事开口道:
“启奏陛下,鞑靼侵入京畿之地的时候有一支军队,现在在卢山修整,不知如何处置。”
作为东林党在北京的领袖,因为朝廷温体仁内阁首辅温、周延儒等反东林势力掌控,自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处死后,东林党内阁(韩爌、钱龙锡)倒台,崇祯不再允许东林党人入阁,现在的东林党地位十分复杂。
哪怕黄道周现在是正四品官员,但是现在也只负责弹劾官员、谏言朝政,但无实权。
但是顾临渊培养的军队现在成了一个救命稻草,如果说有了其加入,那么东林党未尝不能再次把持朝政。
但是派了好多人前去沟通,都没有回应,只能在朝堂上示好,希望能传递过去,由此黄道周便先行提及。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崇祯的脸上,这件事才是百官关注的重点,黄道周既然提起,就看这军队花落谁家了。
此刻卢山这支部队的信息都已经被各个世家查的差不多了,毕竟这么多人,这么大的事情,想隐瞒,也隐瞒不了多久。
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安河村。
除了高层知道安河村的负责人是锦衣卫,大部分的人还不清楚,但是都想染指,毕竟那可是歼灭鞑靼士兵一万多人,自身损失不过千人。
这么一支强悍的军队,如果能归为己用或者安插一些自己人,那么未来也就有了保证。
此刻的顾临渊率领的这支军队已然成为了朝廷中的香饽饽。
此刻的崇祯也收到了锦衣卫的消息,这么久如果还没有查出点什么,崇祯都要以为锦衣卫是吃干饭的。
但是崇祯也是没想到,自己的锦衣卫底下竟然有人豢养士兵,而且还是几千人列装的步兵甲胄齐全,火炮都有,这如何不让人震怒。
但是这支军队并没有表现任何反意,还替朝廷剿灭了入侵的鞑靼军队,因为此事是陈宇东这个锦衣卫手下的暗卫引起的,便派遣陈宇东到海州询问顾临渊是否愿意加入朝廷的管辖。
崇祯也想要强行占有,但是他知道现在不行,哪怕顾临渊也是锦衣卫,属朝廷管辖,只属于皇帝,但是手下有万余精锐士兵,如果反叛,那么大明必将生灵涂炭。
骆养性之前也遭受崇祯的喝斥,堂堂锦衣卫指挥使,还是他骆养性的辖区,这么大的一支军队都未曾发现,真是无能。
此刻的崇祯看着下方的百官,沉声道:“诸位爱卿有何想法?”
“陛下,这支军队必须归于朝廷管辖,而且这支部队装备齐全,甚至连士兵的甲胄都有,如果不归于朝廷,那么恐有亡国之危。”兵部右侍郎李邦华率先开口,如果兵部要是掌握这支军队,那么兵部在朝堂的话语权将大大提高。
而且李邦华也是属于东林党一派,不过在京师被攻破后自杀殉国。
“敢问李大人,如何收服这支军队?”闵洪学开口问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军队在我大明的土地上建立,必然属于朝廷,而且此军队为私自建设,并且拥有甲胄还有火炮,本就是诛九族的大罪,如果上交朝廷,臣建议免其死罪。”李邦华开口道。
李邦华作为军人,思维方式还是按照军人的思想形式,但是他不是不明白朝廷现在已经没有底气去强制收服这军队。
李邦华认为如果这支军队不臣服,那么大明军队将会镇压,不是他傻,而是军人的职责让他必须为此负责,毕竟他也是兵部右侍郎。
“陛下,臣建议招募为主,出兵为下下策,这支军队拥有强悍的战力,如果能劝说他们加入朝廷的管辖,可以安邦护民,但是具体如何劝说他们加入,不妨给他们的主帅封官,甚至可以封侯。”温体仁这时候也站了出来。
闵洪学都已经站出来了,身为同阵营的盟友,自然要出手,而且直接给与这支部队最高的待遇,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么会天然的拉近一些关系。
“不可,私造甲胄本就是死罪,怎可封官封侯?”
“不可,如果人人都豢养士兵,朝廷是不是都要封官?”
“……”
温体仁在朝廷也不是一言堂,此刻便有人反对起来。
接下来底下的议论之声逐渐变大,吵吵闹闹,都因为这支军队处置问题。
“好了,朕自有决断,另外李邦华说的没错,这支军队必然要收归朝廷所用,朕已经派人前期沟通,另外温阁老说的也不无道理,况且他们此战斩杀鞑靼一万有余,也算是有功于国家。”
“但是其豢养士兵,制作甲胄也是事实,然国家有难,有士兵挺身而出,就不追究其责,后续等待朕派遣的人员汇报后再议。”
崇祯也是无奈,没法用强迫的手段夺取这支部队,朝廷的百官又想把这支军队收为己用。
就是不知道陈宇东此行能否顺利,如果真要能收服最好,就怕失败,那时候朝廷将会极为被动,前去镇压也好,朝廷没兵可用,卢象升率兵过去不一定能打赢,这可是斩杀一万多鞑靼人的军队。
如果把孙传庭叫回,那么乱匪必然趁此机会发展壮大,甚至到朝廷都无法应对的地步,那么大明朝真的危矣。
百官听到崇祯下了定论,也都不再提及,而是心中默默的思索着,从表面上看,也看不出什么,但是内心的想法谁又能猜得到。
随后又是一些事情上奏,大朝会足足开了三个时辰才算结束,随后百官在宣布退朝中离去。
崇祯回到御书房后,看到王承恩,说道:“王伴伴,你说朕是不是养虎为患了?”
只有王承恩等少数几人知道安河村所有的产业几乎都有陛下的份额。
“皇爷,谁能想到顾临渊这小子有野心,知人知面不知心,皇爷不必如此。”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
说到底,这也是王承恩的失职,毕竟诚隆商行也是归于王承恩管辖。
“启奏陛下,鞑靼侵入京畿之地的时候有一支军队,现在在卢山修整,不知如何处置。”
作为东林党在北京的领袖,因为朝廷温体仁内阁首辅温、周延儒等反东林势力掌控,自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处死后,东林党内阁(韩爌、钱龙锡)倒台,崇祯不再允许东林党人入阁,现在的东林党地位十分复杂。
哪怕黄道周现在是正四品官员,但是现在也只负责弹劾官员、谏言朝政,但无实权。
但是顾临渊培养的军队现在成了一个救命稻草,如果说有了其加入,那么东林党未尝不能再次把持朝政。
但是派了好多人前去沟通,都没有回应,只能在朝堂上示好,希望能传递过去,由此黄道周便先行提及。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崇祯的脸上,这件事才是百官关注的重点,黄道周既然提起,就看这军队花落谁家了。
此刻卢山这支部队的信息都已经被各个世家查的差不多了,毕竟这么多人,这么大的事情,想隐瞒,也隐瞒不了多久。
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安河村。
除了高层知道安河村的负责人是锦衣卫,大部分的人还不清楚,但是都想染指,毕竟那可是歼灭鞑靼士兵一万多人,自身损失不过千人。
这么一支强悍的军队,如果能归为己用或者安插一些自己人,那么未来也就有了保证。
此刻的顾临渊率领的这支军队已然成为了朝廷中的香饽饽。
此刻的崇祯也收到了锦衣卫的消息,这么久如果还没有查出点什么,崇祯都要以为锦衣卫是吃干饭的。
但是崇祯也是没想到,自己的锦衣卫底下竟然有人豢养士兵,而且还是几千人列装的步兵甲胄齐全,火炮都有,这如何不让人震怒。
但是这支军队并没有表现任何反意,还替朝廷剿灭了入侵的鞑靼军队,因为此事是陈宇东这个锦衣卫手下的暗卫引起的,便派遣陈宇东到海州询问顾临渊是否愿意加入朝廷的管辖。
崇祯也想要强行占有,但是他知道现在不行,哪怕顾临渊也是锦衣卫,属朝廷管辖,只属于皇帝,但是手下有万余精锐士兵,如果反叛,那么大明必将生灵涂炭。
骆养性之前也遭受崇祯的喝斥,堂堂锦衣卫指挥使,还是他骆养性的辖区,这么大的一支军队都未曾发现,真是无能。
此刻的崇祯看着下方的百官,沉声道:“诸位爱卿有何想法?”
“陛下,这支军队必须归于朝廷管辖,而且这支部队装备齐全,甚至连士兵的甲胄都有,如果不归于朝廷,那么恐有亡国之危。”兵部右侍郎李邦华率先开口,如果兵部要是掌握这支军队,那么兵部在朝堂的话语权将大大提高。
而且李邦华也是属于东林党一派,不过在京师被攻破后自杀殉国。
“敢问李大人,如何收服这支军队?”闵洪学开口问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军队在我大明的土地上建立,必然属于朝廷,而且此军队为私自建设,并且拥有甲胄还有火炮,本就是诛九族的大罪,如果上交朝廷,臣建议免其死罪。”李邦华开口道。
李邦华作为军人,思维方式还是按照军人的思想形式,但是他不是不明白朝廷现在已经没有底气去强制收服这军队。
李邦华认为如果这支军队不臣服,那么大明军队将会镇压,不是他傻,而是军人的职责让他必须为此负责,毕竟他也是兵部右侍郎。
“陛下,臣建议招募为主,出兵为下下策,这支军队拥有强悍的战力,如果能劝说他们加入朝廷的管辖,可以安邦护民,但是具体如何劝说他们加入,不妨给他们的主帅封官,甚至可以封侯。”温体仁这时候也站了出来。
闵洪学都已经站出来了,身为同阵营的盟友,自然要出手,而且直接给与这支部队最高的待遇,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么会天然的拉近一些关系。
“不可,私造甲胄本就是死罪,怎可封官封侯?”
“不可,如果人人都豢养士兵,朝廷是不是都要封官?”
“……”
温体仁在朝廷也不是一言堂,此刻便有人反对起来。
接下来底下的议论之声逐渐变大,吵吵闹闹,都因为这支军队处置问题。
“好了,朕自有决断,另外李邦华说的没错,这支军队必然要收归朝廷所用,朕已经派人前期沟通,另外温阁老说的也不无道理,况且他们此战斩杀鞑靼一万有余,也算是有功于国家。”
“但是其豢养士兵,制作甲胄也是事实,然国家有难,有士兵挺身而出,就不追究其责,后续等待朕派遣的人员汇报后再议。”
崇祯也是无奈,没法用强迫的手段夺取这支部队,朝廷的百官又想把这支军队收为己用。
就是不知道陈宇东此行能否顺利,如果真要能收服最好,就怕失败,那时候朝廷将会极为被动,前去镇压也好,朝廷没兵可用,卢象升率兵过去不一定能打赢,这可是斩杀一万多鞑靼人的军队。
如果把孙传庭叫回,那么乱匪必然趁此机会发展壮大,甚至到朝廷都无法应对的地步,那么大明朝真的危矣。
百官听到崇祯下了定论,也都不再提及,而是心中默默的思索着,从表面上看,也看不出什么,但是内心的想法谁又能猜得到。
随后又是一些事情上奏,大朝会足足开了三个时辰才算结束,随后百官在宣布退朝中离去。
崇祯回到御书房后,看到王承恩,说道:“王伴伴,你说朕是不是养虎为患了?”
只有王承恩等少数几人知道安河村所有的产业几乎都有陛下的份额。
“皇爷,谁能想到顾临渊这小子有野心,知人知面不知心,皇爷不必如此。”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
说到底,这也是王承恩的失职,毕竟诚隆商行也是归于王承恩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