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造纸坊成-《掘明》

  顾临渊自县令府邸回来后,回到房间便直接休息,直到第二天醒来已接近中午,回忆了一下昨日的事情,并无不妥后,便走出商行。

  “你和周管事说一声,我回安河村了,商行的事情他先处理着,另外和他说一下,以后门口的小混子应该不会再来了。”顾临渊对着站在商行门口的店员说道。

  “好的东家。”那店员点头回复道。

  这次顾临渊从商行牵走了一匹马,至于叫做秋风的战马,现在还在安河村,留着给阿成练习使用,上次回城并没骑回来。

  再次来到安河村,此时的工坊已经建成,所有人都在处理地上散落的木材和垃圾,看到顾临渊过来,大家都很兴奋,尤其是村里的乡亲,这可是村里的第一座工坊,后续村里人还有可能会在这里上工,怎能不高兴,顾临渊就这样被围在中间。

  “大家先静一静,今天我回来就是看看工坊建设如何,现在工坊已经建好,感谢这些天大家的辛苦,这样,我们先到工坊的那边空地上再说如何?”顾临渊现在对这样的场景倒也不怎么害羞,毕竟杀伐场面都经历过了,这些都是小意思,尤其是还是熟人。

  随后众人一起走向空地,这些乡亲们也不会嫌弃地上尘土,都是找了一块可以盘坐的地方坐下,顾临渊则站在中间,说道:“各位安河村的叔叔婶婶,我也不说客套话了,毕竟你们是看着我长大的,现在工坊已经建成,明天我会和里长商量,各家都有机会来此上工,上工也是有工钱的,具体的我会和里长商量,而且工坊上工每天可以管一顿饭。”

  对于顾临渊来讲,这造纸工坊并不算什么,主要是为了帮衬一下乡亲,赚钱是次要的,而且这些年,乡亲们也没少照顾自己,毕竟父亲之前教书的时候,有什么活计都是村里人帮忙。

  随着顾临渊说完,底下坐着的人都露出高兴的神色,在这民以食为天的时代,能有份额外的工作养活自家人,哪里不让人发自内心的高兴。

  安河村的刘里长在听到顾临渊到了工坊后,也过来了,看了站在中间的顾临渊对着众人讲话,也就没有上去,站在旁边看着,心里也是十分欣慰,这孩子,真是讨人喜欢。

  顾临渊看到里长来了,对着众人道:“里长爷爷现在也来了,我们让里长也来说几句话如何?”

  刘里长在村里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所以众人也不反对,让出了一条路,让里长进来,里长看着自己被顾临渊架住,不得不进来讲两句。

  “既然大伙不反感我老头子,那我就说几句,在这我应该感谢小顾,给我们安河村带来了额外的生计,所以我先声明,以后能在工坊上工的人,必须听从小顾的话,丑话说在前头,别给我们安河村的人抹黑,谁要是不好好工作,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里长,您就放心吧,谁要是给小顾添麻烦,我们一起揍他。”

  “对,放心吧,里长”坐好的众人纷纷附和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了,记住你们的话”里长对着众人说道,然后又对顾临渊说:“小顾,等会儿忙完了,到我这儿来一趟,我们商量一下。”

  “好的,里长爷爷,等会儿我去找你。”

  顾临渊又接着讲了十几分钟左右便让众人散去,自己则来到里长家里。

  “里长,我来了,上次我和您说的事情您怎么考虑的?”顾临渊看到里长后便问道。

  “小顾,我知道你是好孩子,我后面也思考了很久,也和很多村民商量过了,你能确定招募的流民可靠吗?”

  “里长爷爷,我能保证八成的人是好的,毕竟人心最难把握,所以我也不能给您打包票不是,而且我这边也会重新成立护村队的人,来维护村里的安全。”

  “行,那前期就少量招些流民,不过一定要维护村里的安稳。”里长还是妥协了,为了村里能吃饱饭,毕竟工坊都是顾临渊自己出资建设的。

  “那谢谢里长爷爷了,后面我会对所有入村的人严格审查的。”顾临渊也算是放下心来,也答应后面进入的流民身份验证。

  再确定后续进入工坊的乡亲后,顾临渊离开了里长家,刚回到方海的家中没多久,还没和阿成说上几句话,周明已经从县城赶回来了,手中拿着一封加急的信件,递给了顾临渊,顾临渊知道锦衣卫有三种密信,周明拿来的是陈宇东紧急加密的信件,顾临渊拆开信件,上面只有几个字‘曹文诏战死’。

  这时候的顾临渊才想起今年明朝发生的大事,曹文诏身死对于明朝来讲损失巨大,自崇祯四年奉命讨贼,率领几千关宁铁骑硬是追着十几万的农民军追杀了几百里,被称为曹疯子,以关宁铁骑横扫西北,镇压起义军规模与效率冠绝明末,顾临渊也为之惋惜。

  顾临渊知道曹文诏战死对于明廷的影响太大了,农民起义军的士气达到了顶峰,也预示着接下来除了天灾,各地的混乱要更加频繁,这时候难免自己的计划会受到影响,现在就要加速自己的进度了。

  在这之前,北京紫禁城,崇祯难以置信的看着手中的军报,如果说孙传庭是擎天支柱,那么曹文诏在崇祯的眼中国曹文诏也是国之柱石,崇祯对曹文诏的军事能力极度依赖,崇祯怎么也没想到曹文诏竟然战死,握着战报的手指青筋毕露,微微颤抖着“王伴伴,宣众大臣到乾清宫商议,不得有误。”

  “是,皇爷。”王承恩接过命令,然后吩咐手下的太监去召集朝臣到乾清宫,此时的崇祯已经颓然的坐在龙椅上。

  约莫一个时辰后,众人已经到达乾清宫,纷纷议论这时候陛下召集众人所为何事,只有兵部尚书梁廷栋知道事情的经过,不过并未明说,而是等待陛下的命令。

  “皇爷,诸位大臣已经到了乾清宫。”在王承恩的提醒下,崇祯打起精神,来到了乾清宫后坐在龙椅上。

  “朕刚刚得到消息,朕的爱将、援剿总兵曹文诏战死,朕心甚痛,现追授曹文诏为太子太保、左都督,礼部完善后续一切事宜。”

  “臣领旨。”礼部尚书钱士升应道。

  在宣读完对曹文诏的追封后,崇祯也没有什么心思和底下的大臣交流,而是宣布众人离去。

  待众人离去后,崇祯对着身边的王承恩道:“王伴伴,你说朕是不是错了,文诏没战死之前,朕觉得文官们对他的压制没什么影响,现在朕失去了一员大将,再看之前朕对文诏的态度,有功的封赏朕也没给他补足,朕现在好生难过,你说朕是不是真的错了?”

  崇祯一连问了两次自己是否错了,王承恩也知道自己皇爷是对曹文诏身死的难过于痛惜,便开口道:“陛下,您是九五之尊,朝堂上要尽可能的平衡各方势力,不能说对错。”王承恩也尽兴的劝解自家的皇帝,崇祯听后并没有多言,只是怔怔的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过了许久开口道:“王伴伴,带朕回御书房,朕还有奏折要处理。”

  -----------------

  安河村,顾临渊对着周明道:“周哥,最近可能会有一些骚乱,虽然对海州影响不大,但是整个淮安府会受一些影响,通知一下各个商铺正常营业,不要过多猜想。”顾临渊知道,现在起义军得到曹文诏身死后,士气会大大提升,明军则士气降低,此消彼长,现在是他们的影响力大增的时候,也是高迎祥的巅峰。

  “那县衙这边如何应对?”周明问道。

  “县衙这边暂时不用担心,两方都在消化自己所得的势力,最近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发生,那么这种平静姿态也许会保持很久。”顾临渊看似和县令交谈甚欢,但是当双方触及到对方利益的时候,那么两者必定要对上,目前还属于平和时期,就看后面是否能一直持续下去,虽然说商行不惧,毕竟背靠皇帝,但是也会给自己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调离商行,这是自己目前还不能承受的,羽翼未丰。

  “好,我明白了”周明听后便离去,顾临渊则在思考如何加速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