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自行车销售和无烟火药-《掘明》

  由于严格的保密机制,几天后,顾临渊让兵工厂生产的自行车的消息并没有传出。

  顾临渊知道后心里十分高兴,看来兵工厂里的工匠们已经把保密意识做到了深处。

  虽然自行车的消息透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也是反映了兵工厂做的非常好。

  自行车的生产如火如荼,但是产量低的还是有些可怜,每天最多两到三辆自行车,好在顾临渊首发打算以高价出售,后续有钱人跟进。

  等到产量上升后再降低价格处理,前一两年可能会维持原价,实在是产能有限。

  一个月后,即七月,海州出现了一个商铺,叫凤凰自行车行,路过的人纷纷看着这宽大的商铺,他们不懂什么叫自行车。

  看到这商铺都想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但是商铺没有开门,只有告示显示明日开业。

  等到第二天,自行车行开业,门口摆了五辆自行车,所有人好奇的看着这叫自行车的东西,满心的疑惑想要问老板。

  但是看到售价高达二百两银子后,大部分人购买的欲望已经消散,但是还是十分好奇,这自行车到底是什么东西。

  售价二百两也是顾临渊深思良久,其一是自行车难造,焊接技术不像后世有焊机,第二就是橡胶等需要硫化处理,第三就是现在海州技术人员的薪水还是很高的。

  仅仅是兵工厂的工匠,学徒一个月都已一两银子,正式工匠有二两银子,更何况还有奖金,奖金都可能达到每月二两,这还是最普通的一级工匠。

  如果是四级工匠,每月足有十两银子的月俸,加上奖金,最多两年就可以买到一辆自行车,更何况还有研究院的学生。

  加上其他海州城富裕的人太多了,所以二百两也算是合理的区间范围。

  自行车开售当天,顾临渊让人骑着自行车在人群中穿梭,并在后座安排人坐着,围着海州城内穿梭,车上的铃铛不时的响起,自行车行驶的路线成了海州城内靓丽的风景线。

  此刻围在自行车行的人也总算明白了这造型奇特的东西为何叫自行车了,但是旋即又露出羡慕的神色,这自行车,他们好想要。

  看这样子,速度快,可以载人,也就可以拉货,并且好像还不怎么费力气,这都让他们想要迫不及待的想要试验一番。

  自行车行也没有吝啬,专门找了一块空地,让他们自行试驾,也不怕人偷,每辆自行车上都有编号,购买后需要到政务大厅登记的。

  至于说骑坏,车行还真不怕,不说质量都是有保障,就是坏了,也有专业的维修人员现场处理,而且多摔几次,别人看到质量好,估计还可能会有更多人购买。

  其实在顾临渊派人在海州城内骑行的时候,有钱的海州城富户就想购买了,售价二百两虽然对他们来说会有一些肉痛,但是几乎都想要。

  谁要是能拿到第一辆,面子上也过得去,而且出行有了这自行车,到哪都方便。

  而且海州城内不仅仅只有富户,还有朝堂百官的亲属,他们也在海州购买了房产,虽然不是永久房产,但是也是有着不少的家底。

  一辆自行车的钱,他们还是有的,所以凤凰自行车行一个月积攒下来的六十多辆自行车,仅仅是开业第一天就售出了三十辆,这让顾临渊感觉亏大了。

  当初应该要价再高一点的,但是价格已经定了,那再涨价也不合适,只能让兵工厂优化一下生产方式,尽量每日多生产一些。

  之后,顾临渊去了研究院,查看一下纯化后的火药生产如何。

  之前顾临渊和其学生们一起成功的研发出了新式无烟火药,但是这种火药生产放在这时候,生产还是有些艰难的,所以顾临渊要关注一番。

  到现在为止无烟火药的制造还是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实在是这制造危险,一个月的时间,才制造出两百斤的无烟火药。

  这些无烟火药都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进行储存。

  无烟火药生产完成后,剩下的就是定装子弹的设计还有枪械的设计制造。

  自行车算是解决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定装子弹也就可以列入设计生产的流程。

  顾临渊找了苦师傅,还有研究院的人一起,两方合作设计一款子弹,最终顾临渊确定子弹定为7.00x40mm毫米的步枪弹。

  没有采用后世的7.62x39mm这种有整有零的,直接采用整数,英制单位不适合现在顾临渊教授的学生认知,所以采用自己的标准进行。

  顾临渊知道这些数字代表的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测量系统留下的遗产,而不是现代科学家的刻意设计。

  这一世,顾临渊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制定规则,而不是国外的标准,而且以后必将使用的全是顾临渊的规则。

  有了子弹的标准,火药的装定量也需要做定量,按照最理想的装药量,7.00x40mm毫米的步枪弹约1.62 - 1.94克左右为最佳。

  这装药量也是顾临渊参考上一世7.62的装药量设计的,而且因为当前火药在质量上比不上后世,所以会多加装一点。

  弹头采用的是铜质弹头,现在可没有什么覆铜钢一说,而且这研发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先用标准的铜质弹头制作。

  铜质弹头制作需要一整套的冲压设备,这些都是要研究院和兵工厂通力合作制造。

  有了蒸汽机后,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并且还有钨,这种高硬度的金属可以制作长效的冲压设备。

  这些顾临渊都给出了合理的计划和建议,剩下的就是设备的制造。

  期间顾临渊还让研究院的其他学生研究一下电动机,这电动设备可是未来工业的必需品。

  就是进度有些缓慢,人才不足,哪怕有着多个小学,但是每年的毕业生没有那么多,哪怕已经有了新的一批学生小学毕业,但是后续的知识还是需要学习的。

  学生不似兵工厂的工匠,这些都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培养。

  哪怕是工匠想要升级工匠等级,也是需要在一行深耕许久,才有可能考核成功,更别说那些更高等的学生了,而且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做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