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庭战死潼关-《掘明》

  事实也正如顾临渊猜想的一样,孙传庭败走汝州。

  孙传庭与数千溃兵从孟津渡黄河,由黄河北面经垣曲入潼关,其后各路溃军陆续入关,还剩四万。

  哪怕有着先进的燧发枪,也没挡住李自成的大军。

  随同的统帅高杰请求退保西安,但孙传庭表示:“如果闯贼进入潼关,秦人还会为我效命吗?”因此坚守潼关。

  崇祯十六年十月初六日(1643年11月16日),义军扮成逃兵,用督师大纛骗开关门,内外夹击,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

  此时的崇祯还不知道孙传庭已经战死的消息,崇祯下令削夺孙传庭督师及兵部尚书的官衔,并令他“戴罪收拾余兵,扼守关隘,相机援剿,图功自赎”。

  看到这些事情的顾临渊忽然对孙传庭的所作所为感到悲哀。

  可以说孙传庭为大明燃烧了最后的血液,但是崇祯并不信任孙传庭,甚至在其死后以为是诈死,崇祯没有给予封赠。

  孙传庭战死带来的影响甚大,孙传庭统领的秦兵(陕西边军)是明末唯一一支尚有战斗力的野战精锐,明朝失去了仅存的能主动出击的军事力量,北方再无屏障。

  潼关失守意味着李自成大军可长驱直入陕西、山西,直逼京师,明朝陷入“无兵可调、无将可用”的绝境,仅能依靠散落的卫所兵和士气低下的守军,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崇祯和朝廷文官集团急于求成,不停的催战,甚至以“逗留畏战”相逼,暴露了明廷中枢的混乱与急躁。

  明末将领如左良玉、吴三桂等已逐渐军阀化,不愿全力效忠朝廷,孙传庭是少数仍忠于明朝的统帅,他的死使得崇祯彻底失去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加速了政权孤立。

  此战使李自成缴获大量明军装备、吸纳降卒,实力空前增强,尤其是李自成在其中缴获了近两千多杆顾临渊兵工厂生产的燧发枪。

  这燧发枪可是给了李自成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要不是李自成军队人多,加上近些年培养了不少精锐士卒,差点没打过孙传庭。

  顾临渊的燧发枪并没有卖给李自成,最多是一些火绳枪,燧发枪的优势顾临渊只给了崇祯。

  拿到燧发枪的第一时间,李自成就让人测试其威力,看到测试结果李自成就知道这些燧发枪就是给他的军队带来大量伤害的火器。

  如果大明兵工厂要是有更多的这种燧发枪,那么京城自是不好攻打,于是派遣探子前去京师打探。

  至于缴获的这么多的燧发枪,李自成全部分配给了自己的亲卫和士兵。

  经过多方打探还有内心的猜测,李自成知道这是顾临渊生产的武器卖给了崇祯,对此李自成甚是恼怒。

  卖给朝廷的是燧发枪,但是为何卖给他李自成的就是火绳枪还有一些刀箭,但是又不敢对顾临渊发怒,真要真枪干起来,他李自成估计打不过。

  顾临渊歼灭十万鞑靼的威慑力可是还在不停的警告着所有人。

  在李自成和孙传庭大战的时候,朝廷尝试议行钞法,也是被顾临渊给刺激到了。

  堂堂京师之地,百姓们购买物品竟然使用白银之外的新式货币,而新式货币的流通,让京师的白银快速流失,于是倪元璐、蒋臣试图解决财政危机。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顾临渊发行的新式货币已经开始在京师百姓之间流传。

  百姓现在只对顾临渊的货币还有白银感兴趣,哪怕是铜钱交易也已经逐渐被顾临渊发行的硬币所替代。

  主要是这种方便,购买物品省时省力,不需要计算太多,也不需要带上太多的铜钱,仅仅只需要几张货币。

  而且货币的坚挺程度那真是无话可说,朝廷中有先见之明的人已经开始悄悄的兑换新式货币,哪怕反应有些慢的官员也都在兑换。

  这样一来,京师流通的新式货币就少,让百姓们更加相信顾临渊发行的货币,这也导致了朝廷实行的货币改革还没有执行就胎死腹中。

  也让顾临渊收获了大量的白银,也就可以发行更多的货币,促进市场的消费进步。

  孙传庭战死的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文官集团还有崇祯并不相信,经过多方打探还有确认,最终知晓了其是真正的战死,朝堂和民间一片哗然。

  所有人将其视为王朝存续的最后希望,孙传庭战死后,明朝上下普遍陷入绝望,民间流传“传庭死,而明亡矣”。

  孙传庭之死不仅是军事失败,更是明末政治腐败、战略失误的集中体现,它摧毁了明朝最后的防御力量,瓦解了政权凝聚力。

  顾临渊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叫来了奚怀之。

  “怀之,新的火药工坊建设的如何了?”顾临渊问道。

  “侯爷,最快半个月就可以正式生产了,现在正在做安全检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奚怀之应声回道。

  “好,怀之,等待安全检查后,立即开工生产,天下就要大变了,之前火药工厂爆炸打断了我的计划,现在我们要开始准备,最快半年时间,天下就要大变了。”顾临渊说道。

  “侯爷,您是说明庭……”

  奚怀之的话还没说出,顾临渊就打断了:“怀之,这个事情我们看着就好,不要参与,也算是给大明最后的尊重。”

  顾临渊对于大明还是保有着最基本的尊重,毕竟他的成功和大明也脱不开关系,他能做的就是给予最起码的尊重。

  “是,侯爷,我会亲自监督火药工厂的生产。”

  “好,你先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