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剩下的四十多人,顾临渊对着他们说道:“好了,大家一起去会议室内,林子墨应该和你们说过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这里面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当初没有具体的书籍记载,只有最开始的理论,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会一起把这理论扩大,并且造出实物,我会教授你们其他的知识。”
随后,顾临渊带着众人浩浩荡荡的前往会议室,顾临渊没有闭门造车,甚至允许其他研究方向的学生一起听讲,不仅仅只是依靠电磁学的学生。
数学、物理、材料等人都可以进行学习,选择电磁学方向的学生也是因为他们接触电磁学时间久,更加方便理解而已。
顾临渊要教授新的知识像风一样传遍了研究院,甚至顾临渊都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整个研究院上课的课堂已经挤满了人。
至于知识是否会外传,顾临渊也不怕,能进研究院的学生都是经过情报科和安全局严格审查,并且签署了保密协议,每周都会教授他们泄密的方式,加强保密意识。
现在除了有些必要项目不能缺人外,如内燃机、材料研究等不可或缺的人外,都已经来到了大会议室。
之前决定教学的会议室给电磁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研究院整个人几乎都来了,就不够用了,说是大会议室,也是大型礼堂,这才装下这么多的学生。
提到研究无线电,那么麦克斯韦方程组这种理论上的天花板就需要解释清楚,它用数学语言统一了电、磁、电磁波的规律,是无线电、电磁学乃至现代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石”。
现在可没有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么一说,所以顾临渊也是在来海州之前想想有什么替代方法或者解释。
最终顾临渊绝地拆分麦克斯韦方程组,用四个方程组解释电与磁的基本规律。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讲解电与磁的原理,我知道大部分都看过这最初的书籍解释,但是并不详细。
另外现在大家看到的发电机、电话等都是电与磁的最基本应用,比如发电机的切割磁感应线等,但是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没有做出更加详细的说明。
大家应该见过你们往水面扔下一个石头,会产生波纹吧,这些是肉眼可以见到的波,生活中存在着太多我们看不见的波,今天我会从头详细讲解。
现在我们第一节课,讲述一下什么是电荷产生电场(高斯定律)……”
顾临渊开始对这拆分的方程组进行描述,只有打定他们的基础,那么无线电的研发才可以更加顺利,之后就是需要大量实验按照理论设计进行验证数据。
为了奠定基础,顾临渊一个月的时间都在研究院里进行知识教学,从简单到困难,每一天的都在不停的给所有学生加深知识,这也幸好顾临渊上一世是计算机专业。
大学中有无线电应用知识,否则顾临渊还真不知道如何教授他们。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终于所有无线电前沿的理论知识教授完成,可以说进度飞快,剩下的就是不停的依靠理论数据进行研究,这次参与的人太多。
已经不单单是电磁学的学生,顾临渊这个侯爷亲自参与的设计与实验,这些如何不令他们热情参与,材料、数学、物理的学生都加入了这个研究。
可以说把能参与的人都参与了进来,为此顾临渊特别设计了不同的小组,开始分摊实验任务。
实验最基础的就是Lc振荡电路的设计,电感(L):储存磁能的“线圈”;电容(c):储存电能的“莱顿瓶”。
电感这个最简单,现在研究院早就研究出了漆包线,哪怕没有漆包线,大明的科技时代也可以制造出来线圈,绝缘铜线(表面涂丝绸或蜂蜡绝缘)绕在木芯或铁芯上(绕 50-100匝),形成螺旋线圈。
“莱顿瓶”这种电容也可以制作,(玻璃瓶内壁、外壁贴铜箔,中间玻璃绝缘),或用两片金属板(铜片、锡箔)夹一层干燥的丝绸\/纸板(绝缘)制成平板电容。
这两个就构成了最基础的核心原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就是“电能→磁能→电能”的循环振荡。
如此循环往复,电流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变化,形成高频振荡电流(每秒振荡次数即“频率”),直到能量被电路电阻消耗(如导线电阻、空气损耗),振荡逐渐减弱(阻尼振荡)。
唯一的难点就是振荡电流的频率(每秒振荡次数),这是无线电的核心参数(高频才能有效辐射电磁波)。
频率仅由电感和电容的大小决定,顾临渊也只是给出了最基础的简化公式,剩下的需要他们自行实验总结,拓展。
这些顾临渊都交给了研究小组,让他们分别进行数据统计,还有研究总结。
Lc振荡电路是“把直流电\/低频交流电转化为高频电流”的关键,没有它,无线电就失去了“信号源头”。
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顾临渊的研究院才掌握这一电路。
有了这最基础的发射端“心脏”,顾临渊就能从“有线传电”(电话)跨越到“无线传场”(电磁波),为无线电研发打下最核心的基础。
最基础的发射端搞定后,剩下的就是研究接收端,这里涉及的复杂需求,让整个研究院陷入了瓶颈。
尤其是针对现在大明还没有找到的镍矿,这个顾临渊是真的不知道哪里有镍矿,铜、铁、银这个是最容易获得,兵工厂、研究院等都有这些,镍这玩意,顾临渊也没找到。
镍可以说是金属粉末检波器的核心原料(银镍混合粉),这是检波器是接收信号的关键,没有镍,那么接收端就陷入了困难之境。
顾临渊下令齐家寻找镍矿,还有从民间收集陨石,陨石中含镍量有一成左右,这些足够早期检波器使用。
铜矿会有伴生镍矿,这个只能依靠研究哪些铜矿的伴生矿会有镍的存在,验证镍矿也十分简单。
可在开采铜矿时同步提取镍矿石,用“火法冶炼”(将矿石与焦炭混合,在高炉中加热至 1500c,镍会以合金形式析出)分离铜和镍。
为了得到镍,用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研究院材料研究的同学硬是在不同的矿产中找到了最佳的铜矿伴生矿,那就是四川会理有古铜镍矿。
而这时间也到了新的一年。
这些知识当初没有具体的书籍记载,只有最开始的理论,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会一起把这理论扩大,并且造出实物,我会教授你们其他的知识。”
随后,顾临渊带着众人浩浩荡荡的前往会议室,顾临渊没有闭门造车,甚至允许其他研究方向的学生一起听讲,不仅仅只是依靠电磁学的学生。
数学、物理、材料等人都可以进行学习,选择电磁学方向的学生也是因为他们接触电磁学时间久,更加方便理解而已。
顾临渊要教授新的知识像风一样传遍了研究院,甚至顾临渊都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整个研究院上课的课堂已经挤满了人。
至于知识是否会外传,顾临渊也不怕,能进研究院的学生都是经过情报科和安全局严格审查,并且签署了保密协议,每周都会教授他们泄密的方式,加强保密意识。
现在除了有些必要项目不能缺人外,如内燃机、材料研究等不可或缺的人外,都已经来到了大会议室。
之前决定教学的会议室给电磁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研究院整个人几乎都来了,就不够用了,说是大会议室,也是大型礼堂,这才装下这么多的学生。
提到研究无线电,那么麦克斯韦方程组这种理论上的天花板就需要解释清楚,它用数学语言统一了电、磁、电磁波的规律,是无线电、电磁学乃至现代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石”。
现在可没有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么一说,所以顾临渊也是在来海州之前想想有什么替代方法或者解释。
最终顾临渊绝地拆分麦克斯韦方程组,用四个方程组解释电与磁的基本规律。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讲解电与磁的原理,我知道大部分都看过这最初的书籍解释,但是并不详细。
另外现在大家看到的发电机、电话等都是电与磁的最基本应用,比如发电机的切割磁感应线等,但是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没有做出更加详细的说明。
大家应该见过你们往水面扔下一个石头,会产生波纹吧,这些是肉眼可以见到的波,生活中存在着太多我们看不见的波,今天我会从头详细讲解。
现在我们第一节课,讲述一下什么是电荷产生电场(高斯定律)……”
顾临渊开始对这拆分的方程组进行描述,只有打定他们的基础,那么无线电的研发才可以更加顺利,之后就是需要大量实验按照理论设计进行验证数据。
为了奠定基础,顾临渊一个月的时间都在研究院里进行知识教学,从简单到困难,每一天的都在不停的给所有学生加深知识,这也幸好顾临渊上一世是计算机专业。
大学中有无线电应用知识,否则顾临渊还真不知道如何教授他们。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终于所有无线电前沿的理论知识教授完成,可以说进度飞快,剩下的就是不停的依靠理论数据进行研究,这次参与的人太多。
已经不单单是电磁学的学生,顾临渊这个侯爷亲自参与的设计与实验,这些如何不令他们热情参与,材料、数学、物理的学生都加入了这个研究。
可以说把能参与的人都参与了进来,为此顾临渊特别设计了不同的小组,开始分摊实验任务。
实验最基础的就是Lc振荡电路的设计,电感(L):储存磁能的“线圈”;电容(c):储存电能的“莱顿瓶”。
电感这个最简单,现在研究院早就研究出了漆包线,哪怕没有漆包线,大明的科技时代也可以制造出来线圈,绝缘铜线(表面涂丝绸或蜂蜡绝缘)绕在木芯或铁芯上(绕 50-100匝),形成螺旋线圈。
“莱顿瓶”这种电容也可以制作,(玻璃瓶内壁、外壁贴铜箔,中间玻璃绝缘),或用两片金属板(铜片、锡箔)夹一层干燥的丝绸\/纸板(绝缘)制成平板电容。
这两个就构成了最基础的核心原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就是“电能→磁能→电能”的循环振荡。
如此循环往复,电流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变化,形成高频振荡电流(每秒振荡次数即“频率”),直到能量被电路电阻消耗(如导线电阻、空气损耗),振荡逐渐减弱(阻尼振荡)。
唯一的难点就是振荡电流的频率(每秒振荡次数),这是无线电的核心参数(高频才能有效辐射电磁波)。
频率仅由电感和电容的大小决定,顾临渊也只是给出了最基础的简化公式,剩下的需要他们自行实验总结,拓展。
这些顾临渊都交给了研究小组,让他们分别进行数据统计,还有研究总结。
Lc振荡电路是“把直流电\/低频交流电转化为高频电流”的关键,没有它,无线电就失去了“信号源头”。
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顾临渊的研究院才掌握这一电路。
有了这最基础的发射端“心脏”,顾临渊就能从“有线传电”(电话)跨越到“无线传场”(电磁波),为无线电研发打下最核心的基础。
最基础的发射端搞定后,剩下的就是研究接收端,这里涉及的复杂需求,让整个研究院陷入了瓶颈。
尤其是针对现在大明还没有找到的镍矿,这个顾临渊是真的不知道哪里有镍矿,铜、铁、银这个是最容易获得,兵工厂、研究院等都有这些,镍这玩意,顾临渊也没找到。
镍可以说是金属粉末检波器的核心原料(银镍混合粉),这是检波器是接收信号的关键,没有镍,那么接收端就陷入了困难之境。
顾临渊下令齐家寻找镍矿,还有从民间收集陨石,陨石中含镍量有一成左右,这些足够早期检波器使用。
铜矿会有伴生镍矿,这个只能依靠研究哪些铜矿的伴生矿会有镍的存在,验证镍矿也十分简单。
可在开采铜矿时同步提取镍矿石,用“火法冶炼”(将矿石与焦炭混合,在高炉中加热至 1500c,镍会以合金形式析出)分离铜和镍。
为了得到镍,用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研究院材料研究的同学硬是在不同的矿产中找到了最佳的铜矿伴生矿,那就是四川会理有古铜镍矿。
而这时间也到了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