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约会-《郭汾阳:我帮舅舅牵红线》

  虽然天津也有海,张云雷很喜欢海边,没去过的海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果嘉从小长大的地方。

  “也不全是,”果嘉笑了笑,“码头边全是渔船,鱼腥味能飘出半条街。

  但我外婆总说,那是大海的味道,闻着踏实。”

  她忽然转头看他。

  “等你不忙了,真该去走走。我带你去吃巷尾那家薄饼,饼皮裹着海蛎煎,再抹点本地辣酱,保管你吃一次想三次。”

  他心里一动,刚想说“好啊”,又想起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表,话到嘴边变成了。

  “怕是得等年底才有空。”

  “年底也成啊,”果嘉说得轻快,“

  年底海边,还能赶上海鲜最肥的时候。我让我爸提前给你留两斤膏蟹,清蒸着吃,那黄儿能流一盘子。”

  车拐进小区,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张云雷解开安全带,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你老家那膏药,要是我用着好,能不能……多要几贴?”

  果嘉挑眉:“怎么,想给朋友带?”

  “嗯,”他含糊应着,其实是想起后台那几个总喊腰疼的师兄弟。

  “他们总说贴啥都不管用,想着让他们也试试。”

  “行啊,”果嘉推开车门,“

  不过得先说好,我外婆熬膏药费劲儿,你那些朋友要是用着好,可得给我奶奶寄两盒京八件当谢礼。”

  张云雷被她逗笑,眼里的光像揉碎的月亮:“没问题,别说京八件,全聚德的烤鸭都成。”

  果嘉和张云雷闲聊着很快就到了潘家园。张云雷和助理戴好口罩和帽子。

  果嘉戴着法式蕾丝蝴蝶结草帽,没带口罩。

  等助理停好车后,他们就去逛潘家园了。

  午后的阳光透过潘家园牌楼的雕花,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果嘉的草帽檐扫过路边挂着的铜铃,叮当作响,倒比周围摊主的吆喝声更引人注意。

  张云雷把帽檐压得更低,手指却没闲着,隔着口罩指给果嘉看。

  “瞧见没?那摊大爷手里攥着的相机包,八成是牛皮的,年头得比咱们岁数大。”

  果嘉刚要凑过去,就被一个举着放大镜的大妈挤了个趔趄。

  张云雷眼疾手快扶了她一把,声音闷在口罩里有点含糊。

  “站稳了,这儿不比剧场后台,不要磕着了。”

  正说着,卖胶片机的老板老远就冲他们挥手。

  “小张先生可算来了!那机子我给你擦得锃亮,就等识货的人呢。”

  老板是个矮胖的中年人,手里掂着台黑色相机,金属边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果嘉一接过就愣住了——机身比她想象的沉,快门按钮上还留着淡淡的指痕,像是上一任主人总摩挲这儿。“这是……”

  “奥林巴斯om-1,”张云雷摘了口罩凑过来,指尖轻点镜头。

  “当年出口到欧洲的款,你看这镀膜,蓝得跟雨后的天似的,拍胡同的灰墙红门,保准层次感比手机强十倍。”

  老板在旁边搭腔。

  “小姑娘有眼光!这机子前主人是个老摄影师,专拍北京胡同,去年移民前特意托我找个爱拍老东西的主儿。”

  果嘉试着按了下快门,“咔嗒”一声轻响,像咬碎了颗脆枣。

  她忽然笑了,抬头看向张云雷。

  “就它了。不过……你得教我装胶卷,我怕笨手笨脚给它弄疼了。”

  张云雷挑眉,顺手从摊位上抽了张旧报纸。

  “先练着卷报纸,卷不皱了再说。不然回头拍出来的照片,跟被猫抓过似的。”

  话音刚落,就见果嘉拿起相机对着他按下了快门。

  阳光正好落在他刚抬起的脸上,睫毛投下一小片阴影。

  “我不拍照”张云雷下意识要躲,发现逃不掉一脸宠溺的笑了。

  “试机啊,”果嘉晃了晃相机,草帽上的蝴蝶结跟着颤动。

  “先拍张‘师傅’,回头洗出来当教材封面。”

  远处助理正举着手机偷拍,镜头里,穿长衫的青年和戴蕾丝草帽穿着旗袍的姑娘站在一堆老物件里,倒比摊上那些旧照片更像一帧有故事的画面。

  (张云雷穿长衬衫是因为他手上有疤,不想让别人担心,大热天也穿着长袖)

  付完钱跟老板道别后,他们继续去逛了。

  张云雷提出给果嘉拍照。

  “我帮你拍照吧,虽然技术不太好”张云雷

  “好呀,没关系呀,”果嘉把照相机,交给张云雷后,看了眼四周。

  果嘉往旁边的旧货摊挪了两步,指尖拂过挂着的一串铜制风铃,叮铃一声脆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她转过身时,旗袍开衩处露出一小截白皙的小腿,踩着的高跟鞋刚巧碾过片枯叶,倒像是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人,很有港风味。

  “就这儿吧,”她抬手把草帽往旁边推了推,让阳光漏些在脸颊上。

  “你看这堆旧藤椅当背景,是不是特有年代感?”

  张云雷举着相机往后退了两步,眉头微蹙着调焦距。

  他手指长,捏着相机倒显出几分斯文,只是嘴里还在碎碎念。

  “头往左边偏点,别盯着镜头看,跟被审似的……哎对,就这表情,自然点。”

  果嘉被他逗笑了,刚要说话,就听“咔嗒”一声。

  张云雷放下相机,眼里带着点得意。

  “成了,保准比你拍我那张强。”

  “我看看?”

  果嘉凑过去,却被他轻巧躲开。

  “胶片机哪能当场看,”他把相机往臂弯里一夹,指了指不远处的鸽群。

  “等洗出来给你个惊喜。不过先说好,拍砸了可别赖机子。”

  正说着,果嘉忽然指着他身后:“那儿有面红墙,爬满了爬山虎,去那儿再拍一张?”

  她提起旗袍下摆小跑过去,草帽上的蝴蝶结在风里颠得欢实。

  张云雷望着她的背影笑了笑,举相机的手顿了顿——镜头里,红墙绿藤衬着她月白色的旗袍,倒真像幅刚晕开墨的画。

  他悄悄按下快门,心里琢磨着:回头得找家靠谱的冲印店,可不能辜负了这好景致。

  逛了一会,人越来越多,他们就不逛了拍完照片也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张云雷还要去工作匆匆忙忙和果嘉吃了个晚饭后就去工作了。

  巷口的小饭馆刚支起红灯笼,油香混着晚风漫过来。

  张云雷把相机递给果嘉,自己先挑了个靠墙的座位,帽檐还没来得及抬,就冲老板喊:“来两碗炸酱面,多加黄瓜丝儿。”

  果嘉摸着相机坐下,草帽往桌边一搁,蝴蝶结垂下来扫着桌面。

  “晚上是什么工作?要是不忙,我洗出照片给你送过去?”

  “要回玫瑰园找师傅和杨九郎对本,”张云雷用筷子搅着刚端上来的面,酱色裹着面条转了个圈。

  “别跑了,等我完事给你打电话。对了,胶卷记得避光放,跟伺候祖宗似的懂吗?”

  果嘉刚要反驳,就见他往自己碗里拨了半盘豌豆黄:“老板新做的,甜口儿,配炸酱面解腻。”

  话音刚落,手机就在桌上震起来,屏幕亮着“助理”两个字。

  他三口两口扒完面,抽了张纸巾擦嘴,起身时顺手拎起果嘉的草帽往她头上按。

  “我先走了,机子有啥不懂的随时问,我叫大圣来接你,他等一下就到,不要一个人自己回去,好了我先走了,注意安全哈,到了发信息。”

  走到门口又回头,指了指她手里的相机。

  “拍胡同的时候多留几张给我,我也想瞧瞧你的手艺。”

  果嘉举着筷子点头,看他快步融进暮色里,背影被灯笼的光拉得老长。

  碗里的炸酱面还冒着热气,豌豆黄的甜香漫上来,倒比刚才相机快门的声音更让人心里发暖。

  她慢慢吃着面,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摸出个小本子。

  在“奥林巴斯om-1使用指南”下面添了行字:明天去拍南锣鼓巷的晨雾,再给张云雷洗张他没躲掉的“教材封面”。

  吃面没多久大圣就到了,大圣非常尽心尽责的把她送到张嘉秀的玫瑰园别墅里,看着她进去才开车走的。

  如果看到前后文对不上,可以提出来,因为我在写时删删改改好多次,如果哪里不理解不通顺大胆提出来哦,我看到的就改,有时候会漏,愿谅解。勿上升真人,仅供娱乐,重要的事情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