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告白的风波,如同在见鹿科技这潭高速运转的活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涟漪虽在众人刻意的回避下逐渐平复,但那深层的震荡却需要时间去消化。秦雪提交的年假申请很快被批准,她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里。公司内部论坛上关于“昊盟主”幸福的讨论依旧热烈,但私下的小群里,难免会有人小心翼翼地提及那晚露台上戏剧性的一幕,伴随着几声唏嘘。
林见鹿对此保持了绝对的沉默。他没有对任何人解释,也没有试图安抚,仿佛那晚的一切从未发生。但他并非无动于衷。在秦雪休假后的第三天,他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待到深夜,面前摊开的,是秦雪自加入见鹿科技以来主导的所有重要项目报告——从早期应对环星打压的公关危机处理,到后来与各大内容厂商的艰难谈判,再到近期与磐基资本战略融资的顺利推进……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晰地记录着她的才华、魄力与不可或缺的贡献。
他欣赏她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在公关和战略合作领域,秦雪是见鹿科技所能找到的最顶尖的人才之一。也正因如此,他感到一丝惋惜。情感的非理性,很可能要折损一名优秀的战将。
但惋惜归惋惜,林见鹿的理性清楚地告诉他,界限必须划清,而且必须由他亲自、明确地来划清。这不仅关乎个人情感的处理,更关乎团队的管理、公司的稳定,以及他作为领导者必须秉持的原则。暧昧不清是管理的毒药,尤其是在核心团队之中。
一周后,秦雪的假期结束,回到了公司。
她明显清瘦了些,妆容依旧精致,但眼底深处那份往日的神采飞扬被一种刻意维持的平静所取代。她穿着利落的职业套装,踩着高跟鞋,走进办公区的步伐依旧沉稳,却少了几分过往那种仿佛能掌控一切的气场。她尽量避免与林见鹿的直接碰面,即使是在走廊偶遇,也会迅速移开目光,点头示意后便匆匆离去,仿佛他是某种会灼伤人的存在。
这种刻意的回避,本身就在无声地诉说着尴尬与未解的心结。
林见鹿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知道,是时候进行一次彻底的、开诚布公的谈话了。他需要将个人情感与工作关系彻底剥离,为未来纯粹的、基于理性的合作奠定基础,或者……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让秘书预约了秦雪的时间,地点定在了公司一间小型、隔音效果极好的会议室,而非他的办公室,以避免任何可能被误解的权力压迫感。
下午三点,秦雪准时敲门进来。她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指节微微泛白,目光低垂,盯着光洁的桌面,像是在等待一场审判。
“秦雪,”林见鹿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欢迎回来。假期休息得还好吗?”
标准的上级对下级的客套开场白,瞬间将谈话定位在了工作层面。
秦雪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硬了一下,抬起头,努力让自己的眼神显得专业而平静:“谢谢林总关心,休息得很好。”她的声音有些干涩。
林见鹿微微颔首,没有在那晚的事情上停留哪怕一秒钟,直接切入了正题:“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和你聊聊你接下来负责的几个重点项目,尤其是与磐基资本对接的后续,以及我们下一步全球化战略中,与几家国际主流媒体和渠道商的合作预案。”
他打开面前的平板电脑,调出相关的项目文件,开始就几个关键节点和潜在风险,征询秦雪的专业意见。他的问题精准、深入,完全围绕着业务本身,仿佛那晚的告白只是一场集体幻觉。
起初,秦雪还有些心神不属,回答问题时偶有凝滞。但渐渐地,她被林见鹿纯粹理性、专注于问题的态度所带动,职业本能开始压过个人情绪。谈到她擅长的领域,她的语速加快,眼神重新聚焦,分析起国际媒体环境和渠道策略时,那份熟悉的犀利与洞察力又回到了她的身上。
“……所以,我认为在北美市场,我们不应该急于求成,直接与环星和水果硬碰硬。而是应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先与一些在特定领域有影响力的垂直媒体和独立渠道商建立深度合作,利用‘鹿鸣’和灵犀生态的差异化优势,精准触达核心用户群体,逐步建立口碑……”秦雪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她准备好的数据和分析图表。
林见鹿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性质疑,引导她思考得更全面。这一刻,他们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只是默契的上下级和战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探讨策略。
大约四十分钟后,关于几个重点项目的讨论暂告一段落。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林见鹿合上平板电脑,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坦诚而郑重地看向秦雪,他知道,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现在必须面对。
“秦雪,”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多了一份不容置疑的认真,“工作是工作,情感是情感。我欣赏你的才华,也感激你为公司所做的一切。我希望,我们能够将这两者彻底分开。”
秦雪放在膝盖上的手猛地收紧,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她抬起头,迎上林见鹿的目光,那目光清澈、坦荡,没有任何闪烁,也没有丝毫多余的温情,只有纯粹的理性与界限分明的坚定。
“我明白。”她艰难地吐出两个字,声音有些沙哑。
“那晚的事情,我可以当作没有发生过。”林见鹿继续说道,语气斩钉截铁,“它不会影响我对你工作能力的判断,也不会影响公司在资源和机会上对你的支持。见鹿科技需要你的才华,我需要你作为公关和战略负责人的专业能力。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他给出了他的承诺,基于理性与公司利益的承诺。
“但是,”他的话锋陡然一转,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冷硬,“也仅限于此。我们是同事,是合作伙伴,也仅此而已。我希望,我们未来的相处,能够建立在纯粹的工作关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是对彼此负责,也是对团队负责。”
他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干净利落地切断了所有非分的幻想和可能滋生的暧昧。没有拖泥带水,没有含糊其辞,甚至没有一丝一毫出于怜悯的温和。这种极致的理性,在此时此刻,反而成了一种另类的尊重——他尊重她的智商和能力,所以选择用最直接、最不留后患的方式解决问题。
秦雪的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白。她感到一种巨大的难堪和失落,但内心深处,又有一丝诡异的解脱。就像一直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虽然疼痛,但至少不必再提心吊胆地等待。
她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压下喉咙口的哽咽和眼眶的酸涩。她重新抬起头,这一次,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破釜沉舟般的清醒与决绝。
“林总,我明白了。”她的声音比刚才稳定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职业化的冷硬,“谢谢您的坦诚。请您放心,我秦雪分得清轻重。那晚……是我酒后失态,行为不当,我为此向您和公司道歉。从今以后,我不会再让个人情绪影响工作。我会继续在我的岗位上,为公司创造价值。”
她站起身,向林见鹿微微鞠了一躬,姿态无可挑剔,却带着一种刻意拉开的、公式化的距离。
“如果没有什么其他吩咐,我先去准备与磐基资本的下一次会议资料了。”
林见鹿看着她,点了点头:“好,你去忙吧。”
秦雪转身,挺直脊背,步伐稳定地离开了会议室。门在她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两个世界。
林见鹿独自在会议室里坐了一会儿,揉了揉眉心。处理这种事情,远比处理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或一场激烈的商业谈判更耗费心神。他并不感到愉快,但他知道,这是必须做的,而且做得越干脆、越清晰,对双方的长期伤害就越小。
理性的边界,已然划定。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雪果然如她所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她变得更加拼命,甚至有些工作狂的倾向,主导的几个国际合作项目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在公司里,与林见鹿的接触严格限定在工作汇报和项目讨论范围内,语气恭敬,态度专业,没有任何逾越。
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但只有熟悉她的人,比如周薇,才能感觉到秦雪身上某种东西改变了。她眼神里的温度似乎降低了一些,笑容也更偏向于职业化,那种曾经偶尔流露出的、属于女性的柔和与感性的东西,被她深深地隐藏了起来。她仿佛给自己穿上了一层无形的、由理性和职业素养构筑的铠甲。
周薇有一次私下对林见鹿感叹:“秦雪这姑娘,是把所有的劲头都用在事业上了。也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
林见鹿沉默片刻,回答道:“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她的专业,给予她公平的舞台。”
他欣赏她的才华,也尊重她的选择。而他自己,在划清了那条理性的边界之后,内心也更加澄澈和坚定。他将目光重新投向了更广阔的战场——技术的深水区、资本的博弈场、以及那场与巨头之间远未结束的生态之争。
风起云涌的时代舞台上,情感的涟漪终将平复,而理性的光芒,则将指引着真正的航向。对林见鹿而言,维护好团队核心的稳定与纯粹,与构建技术护城河同样重要。这,也是他作为掌舵者,必须承担的重量。
林见鹿对此保持了绝对的沉默。他没有对任何人解释,也没有试图安抚,仿佛那晚的一切从未发生。但他并非无动于衷。在秦雪休假后的第三天,他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待到深夜,面前摊开的,是秦雪自加入见鹿科技以来主导的所有重要项目报告——从早期应对环星打压的公关危机处理,到后来与各大内容厂商的艰难谈判,再到近期与磐基资本战略融资的顺利推进……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晰地记录着她的才华、魄力与不可或缺的贡献。
他欣赏她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在公关和战略合作领域,秦雪是见鹿科技所能找到的最顶尖的人才之一。也正因如此,他感到一丝惋惜。情感的非理性,很可能要折损一名优秀的战将。
但惋惜归惋惜,林见鹿的理性清楚地告诉他,界限必须划清,而且必须由他亲自、明确地来划清。这不仅关乎个人情感的处理,更关乎团队的管理、公司的稳定,以及他作为领导者必须秉持的原则。暧昧不清是管理的毒药,尤其是在核心团队之中。
一周后,秦雪的假期结束,回到了公司。
她明显清瘦了些,妆容依旧精致,但眼底深处那份往日的神采飞扬被一种刻意维持的平静所取代。她穿着利落的职业套装,踩着高跟鞋,走进办公区的步伐依旧沉稳,却少了几分过往那种仿佛能掌控一切的气场。她尽量避免与林见鹿的直接碰面,即使是在走廊偶遇,也会迅速移开目光,点头示意后便匆匆离去,仿佛他是某种会灼伤人的存在。
这种刻意的回避,本身就在无声地诉说着尴尬与未解的心结。
林见鹿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知道,是时候进行一次彻底的、开诚布公的谈话了。他需要将个人情感与工作关系彻底剥离,为未来纯粹的、基于理性的合作奠定基础,或者……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让秘书预约了秦雪的时间,地点定在了公司一间小型、隔音效果极好的会议室,而非他的办公室,以避免任何可能被误解的权力压迫感。
下午三点,秦雪准时敲门进来。她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指节微微泛白,目光低垂,盯着光洁的桌面,像是在等待一场审判。
“秦雪,”林见鹿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欢迎回来。假期休息得还好吗?”
标准的上级对下级的客套开场白,瞬间将谈话定位在了工作层面。
秦雪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硬了一下,抬起头,努力让自己的眼神显得专业而平静:“谢谢林总关心,休息得很好。”她的声音有些干涩。
林见鹿微微颔首,没有在那晚的事情上停留哪怕一秒钟,直接切入了正题:“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和你聊聊你接下来负责的几个重点项目,尤其是与磐基资本对接的后续,以及我们下一步全球化战略中,与几家国际主流媒体和渠道商的合作预案。”
他打开面前的平板电脑,调出相关的项目文件,开始就几个关键节点和潜在风险,征询秦雪的专业意见。他的问题精准、深入,完全围绕着业务本身,仿佛那晚的告白只是一场集体幻觉。
起初,秦雪还有些心神不属,回答问题时偶有凝滞。但渐渐地,她被林见鹿纯粹理性、专注于问题的态度所带动,职业本能开始压过个人情绪。谈到她擅长的领域,她的语速加快,眼神重新聚焦,分析起国际媒体环境和渠道策略时,那份熟悉的犀利与洞察力又回到了她的身上。
“……所以,我认为在北美市场,我们不应该急于求成,直接与环星和水果硬碰硬。而是应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先与一些在特定领域有影响力的垂直媒体和独立渠道商建立深度合作,利用‘鹿鸣’和灵犀生态的差异化优势,精准触达核心用户群体,逐步建立口碑……”秦雪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她准备好的数据和分析图表。
林见鹿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性质疑,引导她思考得更全面。这一刻,他们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只是默契的上下级和战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探讨策略。
大约四十分钟后,关于几个重点项目的讨论暂告一段落。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林见鹿合上平板电脑,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坦诚而郑重地看向秦雪,他知道,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现在必须面对。
“秦雪,”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多了一份不容置疑的认真,“工作是工作,情感是情感。我欣赏你的才华,也感激你为公司所做的一切。我希望,我们能够将这两者彻底分开。”
秦雪放在膝盖上的手猛地收紧,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她抬起头,迎上林见鹿的目光,那目光清澈、坦荡,没有任何闪烁,也没有丝毫多余的温情,只有纯粹的理性与界限分明的坚定。
“我明白。”她艰难地吐出两个字,声音有些沙哑。
“那晚的事情,我可以当作没有发生过。”林见鹿继续说道,语气斩钉截铁,“它不会影响我对你工作能力的判断,也不会影响公司在资源和机会上对你的支持。见鹿科技需要你的才华,我需要你作为公关和战略负责人的专业能力。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他给出了他的承诺,基于理性与公司利益的承诺。
“但是,”他的话锋陡然一转,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冷硬,“也仅限于此。我们是同事,是合作伙伴,也仅此而已。我希望,我们未来的相处,能够建立在纯粹的工作关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是对彼此负责,也是对团队负责。”
他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干净利落地切断了所有非分的幻想和可能滋生的暧昧。没有拖泥带水,没有含糊其辞,甚至没有一丝一毫出于怜悯的温和。这种极致的理性,在此时此刻,反而成了一种另类的尊重——他尊重她的智商和能力,所以选择用最直接、最不留后患的方式解决问题。
秦雪的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白。她感到一种巨大的难堪和失落,但内心深处,又有一丝诡异的解脱。就像一直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虽然疼痛,但至少不必再提心吊胆地等待。
她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压下喉咙口的哽咽和眼眶的酸涩。她重新抬起头,这一次,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破釜沉舟般的清醒与决绝。
“林总,我明白了。”她的声音比刚才稳定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职业化的冷硬,“谢谢您的坦诚。请您放心,我秦雪分得清轻重。那晚……是我酒后失态,行为不当,我为此向您和公司道歉。从今以后,我不会再让个人情绪影响工作。我会继续在我的岗位上,为公司创造价值。”
她站起身,向林见鹿微微鞠了一躬,姿态无可挑剔,却带着一种刻意拉开的、公式化的距离。
“如果没有什么其他吩咐,我先去准备与磐基资本的下一次会议资料了。”
林见鹿看着她,点了点头:“好,你去忙吧。”
秦雪转身,挺直脊背,步伐稳定地离开了会议室。门在她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两个世界。
林见鹿独自在会议室里坐了一会儿,揉了揉眉心。处理这种事情,远比处理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或一场激烈的商业谈判更耗费心神。他并不感到愉快,但他知道,这是必须做的,而且做得越干脆、越清晰,对双方的长期伤害就越小。
理性的边界,已然划定。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雪果然如她所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她变得更加拼命,甚至有些工作狂的倾向,主导的几个国际合作项目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在公司里,与林见鹿的接触严格限定在工作汇报和项目讨论范围内,语气恭敬,态度专业,没有任何逾越。
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但只有熟悉她的人,比如周薇,才能感觉到秦雪身上某种东西改变了。她眼神里的温度似乎降低了一些,笑容也更偏向于职业化,那种曾经偶尔流露出的、属于女性的柔和与感性的东西,被她深深地隐藏了起来。她仿佛给自己穿上了一层无形的、由理性和职业素养构筑的铠甲。
周薇有一次私下对林见鹿感叹:“秦雪这姑娘,是把所有的劲头都用在事业上了。也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
林见鹿沉默片刻,回答道:“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她的专业,给予她公平的舞台。”
他欣赏她的才华,也尊重她的选择。而他自己,在划清了那条理性的边界之后,内心也更加澄澈和坚定。他将目光重新投向了更广阔的战场——技术的深水区、资本的博弈场、以及那场与巨头之间远未结束的生态之争。
风起云涌的时代舞台上,情感的涟漪终将平复,而理性的光芒,则将指引着真正的航向。对林见鹿而言,维护好团队核心的稳定与纯粹,与构建技术护城河同样重要。这,也是他作为掌舵者,必须承担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