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文化名片-《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山海狩猎人》实体书首周售罄、紧急加印十万册的消息,如同在这个春日里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其冲击波远远超出了图书出版圈和玩家社区,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扩散。版税收入的到账,让“灵犀”工作室终于摆脱了之前捉襟见肘的窘迫,赵昊第一时间采购了几套性能更强的开发板和测试设备,陈默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对“灵犀内核原型”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测试和性能压榨,不必再担心宝贵的开发板因为过度折腾而“英年早逝”。

  “山海阁”论坛的服务器在王浩和李立焦头烂额的维护下,勉强顶住了新用户蜂拥而入的流量冲击,注册用户数呈现出指数级增长。论坛里充斥着对新世界的惊叹、对后续故事的催更、以及对作者“林深见鹿”的好奇。王浩和李立俨然成了论坛里的“神使”,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虽然累,但干劲十足。

  然而,真正的风暴眼,往往存在于喧嚣之外。

  这天下午,工作室的电话罕见地响了起来。平时对外联络多是赵昊的手机,这部座机号码知道的人并不多。离电话最近的李立顺手接了起来。

  “您好,这里是灵犀工作室。”李立习惯性地用上了王浩教他的“商务腔”。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但带着官方特有腔调的男声:“您好,我这里是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请问《山海狩猎人》的作者林见鹿先生,或者工作室的负责人在吗?”

  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李立的手一抖,话筒差点滑落,他连忙捂住话筒,扭头对着工作室里其他人,用口型无声地呐喊:“市……市委宣传部!”

  他的怪异举动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赵昊一个箭步冲过来,接过电话,语气瞬间变得热情而稳重:“您好,我是工作室的负责人之一赵昊。请问您有什么指示?”

  林见鹿和陈默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投来关注的目光。

  电话那头的官员显然很擅长沟通,语气依旧温和:“赵先生,您好。不必紧张,是好事。我们注意到,由贵工作室林见鹿先生创作的《山海狩猎人》近期在图书市场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这部作品根植于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山海经》,进行了富有创意的现代化演绎,展现了我们本地青年创作者的活力和才华啊。”

  一番官方的肯定和表扬,让赵昊心里踏实了不少,他连忙谦逊地回应:“领导您过奖了,我们就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尝试,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读者的喜爱。”

  “呵呵,年轻人谦虚是好事。”对方笑了笑,切入正题,“是这样的,我们市里近期正在评选一批‘地方文化输出优秀作品’,旨在鼓励和表彰那些能够有效宣传我们城市形象、展现地方文化软实力的优秀文艺作品。经过初步筛选和专家评议,我们认为《山海狩猎人》非常符合评选标准。所以,正式通知贵工作室,这部作品已被列入候选名单。”

  文化输出优秀作品?市级评选?

  赵昊的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起来,他强压住激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感谢领导的认可和厚爱!这是我们的荣幸!”

  “嗯,”对方继续道,“评选结果会在下周的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公布并举行颁奖仪式。届时,希望林见鹿先生或者工作室代表能够出席领奖。相关通知文件,我们会传真到贵工作室。”

  “好的好的!我们一定准时出席!感谢领导!”赵昊连声应承。

  挂断电话,赵昊足足愣了五秒钟,然后猛地发出一声压抑的欢呼,原地蹦了起来,胖乎乎的身体展现出惊人的敏捷。

  “兄弟们!听到了吗?!市委宣传部!咱们的《山海狩猎人》要被评上市里的‘文化输出优秀作品’了!要颁奖!官方认证!”赵昊激动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拳头。

  “我的天……市委……”王浩张大了嘴巴,足以塞进一个鸡蛋。

  李立更是激动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仿佛刚才接电话的是他,荣誉也有他一份似的。

  陈默推了推眼镜,冷静的脸上也罕见地露出了惊讶和思索的神情。他看向林见鹿,发现后者虽然眼中也有一丝波动,但总体依旧平静,仿佛早有预料。

  “老林!你听到了吗?文化名片啊!咱们的《山海狩猎人》成了咱们市的文化名片了!”赵昊冲到林见鹿面前,兴奋地喊道。

  林见鹿微微颔首,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听到了。这是个好消息,意味着我们走的这条路,得到了更高层面的认可。”

  “何止是认可!这是金字招牌啊!”赵昊激动地来回踱步,“以后咱们‘灵犀’出去谈合作,这分量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政绩!是面子!”

  很快,宣传部的传真件就到了。白纸黑字,加盖着红色公章,正式通知《山海狩猎人》入选,并邀请参加颁奖仪式。

  这件事立刻成为了工作室的头等大事。赵昊翻箱倒柜,找出自己那套压箱底的、只有在极其重要场合才会穿的西装,逼着林见鹿和陈默也去置办一身像样的行头。

  “不行不行,老林,你这件T恤太随意了!那是市委礼堂!得正式!”赵昊围着林见鹿,像个操心的老妈子,“还有默子,你别想穿着你那件印着‘Hello World’的文化衫就去!必须换!”

  最终,在林见鹿的坚持下,三人选择了相对休闲但得体的衬衫和西裤,既不失礼貌,又不会过于刻板。

  颁奖仪式那天,市委礼堂庄严肃穆。台下坐着市里的领导、文化界的名流、各大媒体的记者,以及来自各个领域的获奖代表。林见鹿三人坐在靠后排的位置,与周围那些多半是中年以上的获奖者相比,显得格外青涩和醒目。

  当主持人念到“《山海狩猎人》——林见鹿”时,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林见鹿从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角,在赵昊激动得快要抽搐的目光和陈默隐含鼓励的注视下,稳步走上主席台。

  聚光灯打在他年轻而平静的脸上,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和闪烁的相机镜头。一位市领导将沉甸甸的水晶奖杯和红彤彤的证书递到他手中,用力握了握他的手,勉励道:“小伙子,很年轻嘛!了不起!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弘扬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作品!”

  “谢谢领导,我会的。”林见鹿微微躬身,语气不卑不亢。

  那一刻,台下掌声雷动。赵昊在下面拼命鼓掌,手掌拍红了都浑然不觉,王浩和李立更是通过赵昊的手机“现场直播”(偷偷录的小视频),在工作室里激动得哇哇乱叫。

  第二天,本市的日报、晚报,甚至省里的相关媒体,都报道了这次颁奖活动。配图中,林见鹿手持奖杯、从容淡定的年轻面孔,与“地方文化输出优秀作品”、“青年创作人才”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话题效应。

  “灵犀”工作室的电话,再次变成了热线。这一次,打来的不再是电脑城的摊主或者小公司的经理,而是本地的电视台、报社记者要求采访,是其他地市的文化部门前来“取经”交流,甚至还有一两家之前对“灵犀OS”构想嗤之以鼻、觉得他们异想天开的本地科技企业,拐弯抹角地前来试探合作的可能性。

  “看到了吗?老林!这就是影响力!这就是话语权!”赵昊接着一个个电话,虽然忙得口干舌燥,但精神极度亢奋,“以前咱们上门求人,人家爱答不理。现在,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

  林见鹿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他接受了其中一两家主流媒体的深度采访,在采访中,他并没有过多渲染《山海狩猎人》的成功,而是将话题引向了青年创业、传统文化创新表达以及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巧妙地为他真正的核心项目——“灵犀OS”埋下了伏笔。对于其他过多的社交活动和合作试探,他则婉言谢绝,将主要精力依旧投入到技术研发中。

  “昊子,推掉那些不必要的应酬。”林见鹿对忙得团团转的赵昊吩咐道,“这个奖项,是一张很好的‘名片’,但它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扫清一些障碍,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资源,而不是让我们沉迷于虚名。我们的根,还是在技术,在‘灵犀’。”

  赵昊虽然有些舍不得那些送上门的“风光”,但他对林见鹿的判断早已深信不疑,立刻收敛心神,开始有选择性地进行接洽,重点放在了可能对“灵犀”未来发展有利的资源上,比如本地的软件园区政策、可能的技术人才引进渠道等。

  “文化名片”的效应是立竿见影的。之前“灵犀”团队还需要向外人费力解释他们是谁、在做什么,现在,只要提起《山海狩猎人》和那个市级奖项,对方立刻就会露出“原来是你们”的恍然表情,谈话的起点和信任度都大大提升。

  潜龙的身影,借助这次官方层面的认可,终于彻底跃出了水面,从原本小圈子里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在更大范围内拥有一定知名度和正面形象的“青年榜样”。这层光环,不仅为他个人,更为整个“灵犀”团队,披上了一层无形的护甲,也打开了更多此前紧闭的大门。

  工作室里,那座水晶奖杯被赵昊郑重其事地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关于创意、坚持与荣耀的故事,也提醒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他们已经驶离了最初的港湾,正乘风破浪,航向一片更加广阔、也更具挑战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