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阁楼的木柜里,有一叠单独存放的档案,封面用淡墨写着“张楚岚”三个字,边角被反复摩挲得有些发毛——这是罗恩这些年最常翻阅的档案之一。每当暗部或哪都通送来新情报,他总会先放下手里的紫砂壶,坐在窗边那把磨得发亮的竹椅上,就着透过竹叶的细碎阳光,一页页仔细读,仿佛能从字里行间,看到那个孩子在时光里慢慢长大的模样,也看到围绕着他的、由承诺织就的守护网。
最新一份情报,除了关于少女冯宝宝的行踪,更核心的是几页徐翔手写的、带着岁月痕迹的回忆记录——字迹比公文报告潦草,却满是沉甸甸的细节,揭开了宝宝与张楚岚羁绊的源头。徐翔在开头写:“最初找宝宝,不是为了张楚岚,是为了帮她找自己的身份。”
那时徐翔刚加入哪都通不久,偶然遇到在街头流浪的宝宝——她穿着不合身的衣服,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馒头,眼神空茫,只反复说“我忘了我是谁,忘了要做什么”。徐翔想起自己曾在乱世中失去家人的滋味,心下不忍,便主动帮她查身份:跑遍了各地的户籍档案,找过老一辈的异人打听,甚至动用了哪都通的隐秘渠道,可宝宝的过去依旧是一片空白。“她像凭空出现的人,没有过去,只有一身不知来历的好身手。”徐翔在记录里写道。
转机出现在一次追查旧案时。徐翔循着一条模糊的线索,找到一处隐蔽的山村,在一间漏雨的土坯房里,见到了化名“张福”的张怀义。那时张怀义已染了病,脸色苍白,却依旧眼神锐利,看到跟着徐翔来的宝宝时,眼神突然变了,沉默半晌才开口:“你找的真相,在我孙子身上。”
徐翔在记录里详细记下了那段对话——张怀义看着宝宝,缓缓说:“你忘了的事,和我有关,和我张家的因果有关。我活不了多久了,我孙子楚岚,还小,需要人护着。你帮我护住他,别让他沾太早沾异人界的事,等他长大,你想知道的真相,自然会慢慢浮现。”宝宝当时没立刻答应,只是蹲在门槛上,手指抠着木纹,问:“护到什么时候?”张怀义笑了笑,眼神里有释然也有牵挂:“护到他能自己站着,护到他想知道真相的时候。”
就是这句承诺,让宝宝的脚步停在了张楚岚身边。徐翔在记录里写:“从那天起,宝宝眼里的空茫少了点,多了个‘护着楚岚’的念头。她跟着我回了家,我娘见她可怜,给她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她摸着新衣服的袖口,说‘软’,那是我第一次见她有除了‘找真相’之外的表情。”
此后的情报里,便满是徐翔一家与宝宝、张楚岚的日常交集。徐翔的妻子知道宝宝记性不好,特意给她做了个布面小本子,帮她记着张楚岚的上学时间、村里的赶集日,甚至画了简单的地图,标着村医家、小卖部的位置;徐翔的儿子小徐,总缠着宝宝叫“姐姐”,拉着她去田埂上捉蚂蚱,宝宝会笨拙地帮他把蚂蚱放进玻璃瓶里,眼神比平时软许多。
有次张楚岚半夜发烧,烧得小脸通红,宝宝急得直跺脚,想背着他去镇上医院,却连门都开反了。邻居见状给徐翔打了电话,徐翔赶来时,看到宝宝正蹲在床边,用冰凉的手给张楚岚敷额头,嘴里反复念着“别有事,要护着你”。徐翔开车带张楚岚去医院,宝宝就坐在副驾上,一路攥着张楚岚的衣角,不说话,却眼睛都不眨地盯着后座的孩子。“那时候我就知道,宝宝不是在‘完成任务’,她是真把楚岚当成了要护着的人,把我们家当成了她的家。”徐翔在记录里写。
罗恩看着这段记录,指尖轻轻划过“当成了家”几个字,眼底泛起暖意。他想起张怀义留下的决绝信息,想起那个在废村里护着妹妹的少年徐翔,如今,这份“守护”从张怀义传给宝宝,又从宝宝延伸到徐翔一家,像一根温暖的线,把几个原本不相干的人,系在了一起,为张楚岚的童年撑起了一片安稳的天。
情报里关于张楚岚的成长,更像一部“小心翼翼的伪装史”。小学时,他的成绩总在班级中游徘徊——数学72分,语文刚及格,英语勉强过线,既不会因为太差被老师约谈,也不会因为太好被同学孤立。班主任在评语里写“该生开朗顽皮,需加强自律”,没人知道,他每次考试都在刻意控制分数:会做的题故意错两道,作文写得中规中矩,连课堂发言都只挑最简单的问题。有次同桌问他“你怎么不认真考高分”,他叼着冰棍嘿嘿笑:“高分有啥用?不如多玩会儿。”可晚上躲在被子里,他会偷偷拿出爷爷留下的旧书,指尖不小心冒起微弱的炁光,又立刻慌慌张张地按灭——他怕被宝宝发现,更怕打破这份平静的生活。
初中时,他成了同学眼里“有点怂却够义气”的存在。和男生去村头偷摘王大爷的桃子,被王大爷拿着竹竿追着跑,他故意跑在最后,还把鞋子甩掉一只,让王大爷停下来捡,给其他人争取逃跑时间;有女生被校外混混欺负,他不敢冲上去,却悄悄绕到巷口,给哪都通的治安热线打了电话——电话里他故意捏着嗓子,说“有坏人欺负人”,挂了电话就躲在树后,直到探员赶来才悄悄溜走。事后同学笑他“怂得没脾气”,他也不辩解,只是挠挠头笑,没人察觉他藏在袖口里的手,指节因为紧张捏得发白——他怕自己忍不住用异术,更怕暴露身份后,连这“普通”的日子都过不了。
最让罗恩在意的,是情报里提到的一个细节:有次学校组织春游,队伍走到半山腰,突然遇到一阵异常的炁息波动——是两个低阶异人在山林里争执,不小心泄露了灵力。其他同学只觉得“风有点冷”,张楚岚却立刻拉着身边的同学往山下走,说“我有点肚子疼,咱们去小卖部买热饮”。他走得很慢,故意落在队伍后面,眼角的余光却一直盯着炁息传来的方向,直到确认那两个异人离开,才悄悄松了口气。暗部的探员在报告里写:“目标对炁息异常敏感,且具备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伪装下藏着超乎年龄的谨慎,想来是受张怀义早年叮嘱影响。”
罗恩看着情报末尾那张照片:十五岁的张楚岚站在初中毕业照的中间,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嘴角咧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眼神却不像其他少年那样清澈直白,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像是在观察周围的人,确认自己的“普通”没有破绽。照片的边角有点卷,是罗恩之前反复摩挲造成的。他抬手轻轻拂过照片里张楚岚的脸,想起张怀义对宝宝说的那句“等他长大”,心里忽然明白,这份“伪装”不是懦弱,是张楚岚在以自己的方式,回应着爷爷和宝宝的守护。
他没有像处理其他情报那样写长篇指令,只是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写下简短的三句话:“维持现状,暗部无需刻意调查宝宝身份,尊重当年张怀义的约定;徐翔团队可按‘家人’方式互动,无需拘泥于官方流程;非生死关头,不得暴露任何干预痕迹,让张楚岚按自己的节奏成长。”写完后,他把便签纸夹进档案里,又取出张楚岚周岁时的照片——那张照片里,孩子坐在土炕上,脸上沾着面粉,笑得没心没肺。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时光的痕迹清晰可见,不变的是那份藏在眼底的韧劲,还有围绕着他的、用承诺与牵挂织就的守护网。
窗外的竹海风吹过,带着初夏的暖意,吹得案几上的档案页轻轻翻动。罗恩端起重新煮好的茶,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忽然觉得,张怀义当年的选择是对的——他用一个承诺,为孙子换来了最坚定的守护者,也为宝宝找到了活下去的目标。而他这个沉默的守望者,只需在竹楼里,继续煮着茶,等着那个少年长大,等着那份被守护的约定,慢慢绽放出它该有的模样。
最新一份情报,除了关于少女冯宝宝的行踪,更核心的是几页徐翔手写的、带着岁月痕迹的回忆记录——字迹比公文报告潦草,却满是沉甸甸的细节,揭开了宝宝与张楚岚羁绊的源头。徐翔在开头写:“最初找宝宝,不是为了张楚岚,是为了帮她找自己的身份。”
那时徐翔刚加入哪都通不久,偶然遇到在街头流浪的宝宝——她穿着不合身的衣服,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馒头,眼神空茫,只反复说“我忘了我是谁,忘了要做什么”。徐翔想起自己曾在乱世中失去家人的滋味,心下不忍,便主动帮她查身份:跑遍了各地的户籍档案,找过老一辈的异人打听,甚至动用了哪都通的隐秘渠道,可宝宝的过去依旧是一片空白。“她像凭空出现的人,没有过去,只有一身不知来历的好身手。”徐翔在记录里写道。
转机出现在一次追查旧案时。徐翔循着一条模糊的线索,找到一处隐蔽的山村,在一间漏雨的土坯房里,见到了化名“张福”的张怀义。那时张怀义已染了病,脸色苍白,却依旧眼神锐利,看到跟着徐翔来的宝宝时,眼神突然变了,沉默半晌才开口:“你找的真相,在我孙子身上。”
徐翔在记录里详细记下了那段对话——张怀义看着宝宝,缓缓说:“你忘了的事,和我有关,和我张家的因果有关。我活不了多久了,我孙子楚岚,还小,需要人护着。你帮我护住他,别让他沾太早沾异人界的事,等他长大,你想知道的真相,自然会慢慢浮现。”宝宝当时没立刻答应,只是蹲在门槛上,手指抠着木纹,问:“护到什么时候?”张怀义笑了笑,眼神里有释然也有牵挂:“护到他能自己站着,护到他想知道真相的时候。”
就是这句承诺,让宝宝的脚步停在了张楚岚身边。徐翔在记录里写:“从那天起,宝宝眼里的空茫少了点,多了个‘护着楚岚’的念头。她跟着我回了家,我娘见她可怜,给她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她摸着新衣服的袖口,说‘软’,那是我第一次见她有除了‘找真相’之外的表情。”
此后的情报里,便满是徐翔一家与宝宝、张楚岚的日常交集。徐翔的妻子知道宝宝记性不好,特意给她做了个布面小本子,帮她记着张楚岚的上学时间、村里的赶集日,甚至画了简单的地图,标着村医家、小卖部的位置;徐翔的儿子小徐,总缠着宝宝叫“姐姐”,拉着她去田埂上捉蚂蚱,宝宝会笨拙地帮他把蚂蚱放进玻璃瓶里,眼神比平时软许多。
有次张楚岚半夜发烧,烧得小脸通红,宝宝急得直跺脚,想背着他去镇上医院,却连门都开反了。邻居见状给徐翔打了电话,徐翔赶来时,看到宝宝正蹲在床边,用冰凉的手给张楚岚敷额头,嘴里反复念着“别有事,要护着你”。徐翔开车带张楚岚去医院,宝宝就坐在副驾上,一路攥着张楚岚的衣角,不说话,却眼睛都不眨地盯着后座的孩子。“那时候我就知道,宝宝不是在‘完成任务’,她是真把楚岚当成了要护着的人,把我们家当成了她的家。”徐翔在记录里写。
罗恩看着这段记录,指尖轻轻划过“当成了家”几个字,眼底泛起暖意。他想起张怀义留下的决绝信息,想起那个在废村里护着妹妹的少年徐翔,如今,这份“守护”从张怀义传给宝宝,又从宝宝延伸到徐翔一家,像一根温暖的线,把几个原本不相干的人,系在了一起,为张楚岚的童年撑起了一片安稳的天。
情报里关于张楚岚的成长,更像一部“小心翼翼的伪装史”。小学时,他的成绩总在班级中游徘徊——数学72分,语文刚及格,英语勉强过线,既不会因为太差被老师约谈,也不会因为太好被同学孤立。班主任在评语里写“该生开朗顽皮,需加强自律”,没人知道,他每次考试都在刻意控制分数:会做的题故意错两道,作文写得中规中矩,连课堂发言都只挑最简单的问题。有次同桌问他“你怎么不认真考高分”,他叼着冰棍嘿嘿笑:“高分有啥用?不如多玩会儿。”可晚上躲在被子里,他会偷偷拿出爷爷留下的旧书,指尖不小心冒起微弱的炁光,又立刻慌慌张张地按灭——他怕被宝宝发现,更怕打破这份平静的生活。
初中时,他成了同学眼里“有点怂却够义气”的存在。和男生去村头偷摘王大爷的桃子,被王大爷拿着竹竿追着跑,他故意跑在最后,还把鞋子甩掉一只,让王大爷停下来捡,给其他人争取逃跑时间;有女生被校外混混欺负,他不敢冲上去,却悄悄绕到巷口,给哪都通的治安热线打了电话——电话里他故意捏着嗓子,说“有坏人欺负人”,挂了电话就躲在树后,直到探员赶来才悄悄溜走。事后同学笑他“怂得没脾气”,他也不辩解,只是挠挠头笑,没人察觉他藏在袖口里的手,指节因为紧张捏得发白——他怕自己忍不住用异术,更怕暴露身份后,连这“普通”的日子都过不了。
最让罗恩在意的,是情报里提到的一个细节:有次学校组织春游,队伍走到半山腰,突然遇到一阵异常的炁息波动——是两个低阶异人在山林里争执,不小心泄露了灵力。其他同学只觉得“风有点冷”,张楚岚却立刻拉着身边的同学往山下走,说“我有点肚子疼,咱们去小卖部买热饮”。他走得很慢,故意落在队伍后面,眼角的余光却一直盯着炁息传来的方向,直到确认那两个异人离开,才悄悄松了口气。暗部的探员在报告里写:“目标对炁息异常敏感,且具备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伪装下藏着超乎年龄的谨慎,想来是受张怀义早年叮嘱影响。”
罗恩看着情报末尾那张照片:十五岁的张楚岚站在初中毕业照的中间,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嘴角咧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眼神却不像其他少年那样清澈直白,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像是在观察周围的人,确认自己的“普通”没有破绽。照片的边角有点卷,是罗恩之前反复摩挲造成的。他抬手轻轻拂过照片里张楚岚的脸,想起张怀义对宝宝说的那句“等他长大”,心里忽然明白,这份“伪装”不是懦弱,是张楚岚在以自己的方式,回应着爷爷和宝宝的守护。
他没有像处理其他情报那样写长篇指令,只是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写下简短的三句话:“维持现状,暗部无需刻意调查宝宝身份,尊重当年张怀义的约定;徐翔团队可按‘家人’方式互动,无需拘泥于官方流程;非生死关头,不得暴露任何干预痕迹,让张楚岚按自己的节奏成长。”写完后,他把便签纸夹进档案里,又取出张楚岚周岁时的照片——那张照片里,孩子坐在土炕上,脸上沾着面粉,笑得没心没肺。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时光的痕迹清晰可见,不变的是那份藏在眼底的韧劲,还有围绕着他的、用承诺与牵挂织就的守护网。
窗外的竹海风吹过,带着初夏的暖意,吹得案几上的档案页轻轻翻动。罗恩端起重新煮好的茶,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忽然觉得,张怀义当年的选择是对的——他用一个承诺,为孙子换来了最坚定的守护者,也为宝宝找到了活下去的目标。而他这个沉默的守望者,只需在竹楼里,继续煮着茶,等着那个少年长大,等着那份被守护的约定,慢慢绽放出它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