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韬看着媳妇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顾振华的归来,绝不仅仅是多了一个骂街的人,那老东西比张秀兰更阴狠。
更懂得如何利用规则和舆论,接下来的麻烦只会更多,更棘手。
但他心中也愈发坚定,无论谁来,无论用什么手段,都休想再从他这里夺走分毫,休想再伤害他的妻女。
“小燕,”他轻声开口,声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决断。
“下次他们再来,不管是谁,直接拦在门外也可以。
不用顾忌什么脸面名声,我们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过日子。”
崔小燕回过头,看到他眼中重新燃起的坚毅,脸上也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容,“好。”
顾振华躺在床上,听着张秀兰回来添油加醋地学舌,枯瘦的手死死攥着床边,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反了!真是反了天了!”
他声音嘶哑,像破锣一样难听,却因中气不足,吼叫也带着一种外强中干的虚弱。
“老子还没死呢!他就敢这么蹬鼻子上脸,他是忘了自己姓什么了。”
可骂归骂,他自己现在这副风吹就倒的骨架,别说去找顾国韬算账,就是走到村口都费劲。
这种无力感让他更加狂躁,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老狼。
硬碰硬不行,那他就换一种方式。
从那天起,他像是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时不时就支使张秀兰。
“出去,到人多嘴杂的地方转转,就跟人唠唠,好好说道说道那个不孝子是怎么作践他爹娘的。
老子在里头九死一生,就想临死前看他一眼,他都能狠心不管,让全村人都来评评理。”
张秀兰得了他的话,天天都去村头那棵消息集散地的大槐树下,跟那些闲来无事、爱嚼舌根的人唠嗑。
“唉,我们家老头子命苦啊。
在里头不知道遭了多少罪,吃不上喝不上,落下一身的病。
好不容易捡了条命回来,就剩下一把骨头了,他还心心念念就是想看看儿子们。
可国韬,他现在是发达了,有钱了,眼里哪还有我们这拖累他的穷爹穷娘啊。
他爹在炕上咳得撕心裂肺,天天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是不肯来瞧一眼。
我这心里跟被钝刀子割似的,但又拿他无可奈何,唉。”
她绝口不提自己去索要抚恤金被打的狼狈,只反复渲染顾国韬“有钱就变脸”、“不孝父母”、“冷酷无情”的形象。
话语朴素,却极具煽动性,哪个做父母的都最怕子女不孝。
这些话,像一颗颗毒种,撒在了顾家村这个地方传开。
顾国韬以前是军人,身份特殊,待遇优渥,每月百来块的工资是普通农户家庭一年都未必能攒下的数目。
村里人明面上羡慕恭维,暗地里,基本都是嫉妒的多。
如今他残了,那笔传说的巨额抚恤金,更是成了扎在许多人眼里的刺。
一种微妙的、近乎卑劣的心理开始发酵。
你顾国韬以前再风光、再了不起又如何?
现在不过是个站不起来的残废,凭什么还占着那么多钱?
连生养他的爹娘都能不管不顾,他的良心可能早就被狗吃了。
这种暗流,在顾立凯一家身上,找到了最汹涌的宣泄口。
顾立凯曾经是风光无限的生产大队长,自从和村长老婆那桩丑事被顾七带人赤条条地揪出来以后,就从云端彻底摔进了粪坑里。
大队长的职位一撸到底,现在他们一家人,在村里成了人人唾弃的笑柄,走路都不敢抬头。
儿子顾明和儿媳刘爱英更是受尽牵连。
刘爱英以前仗着有个当大队长的公公,她在村里走路都带风,看谁不顺眼就惩罚谁。
如今却像阴沟里的老鼠,连大声喘气都怕招来白眼和报复。
顾明和他爹顾立凯,经常被安排了最脏最累、没人愿意干的活计,挑粪、清淤、修堤,工分却记的是最低档。
这一年多,他们实实在在地尝遍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所以他们把所有的怨恨,都咬牙切齿地记在了当初带人去捉奸的顾七伯头上。
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可惜顾七已经死了,这满腔的恨意无处倾泻。
顾国韬与顾七关系最铁、甚至如今还住着顾七的房子。
在他们的认知里,顾国韬就是顾七的延续,是导致他们从人上人沦为过街老鼠的帮凶。
为了想让家人过好日子,顾立凯之前还想讨好崔小燕的,只是可惜她根本不理这种人。
如今,听到张秀兰四处散播顾国韬不孝的言论,顾立凯一家瞬间亢奋起来。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既能狠狠地打击仇人,让他身败名裂。
又能借此向同样怨恨顾国韬的顾振华一家卖好,说不定还能捞着点实际好处。
刘爱英一改往日的缩头缩脑,主动凑到人堆里,接着张秀兰的话茬就开始长吁短叹。
“唉呀我的张婶子诶,你可别把身子气坏了。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以前看国韬兄弟穿着军装,人模人样的,谁不说一声好?
没想到……唉,对自己亲爹亲娘都能这么狠心!
这真是有钱烧的,忘了自己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了。”
顾明和他爹顾立凯,也兴奋的在男人们扎堆歇脚、抽烟吹牛的地方阴阳怪气,煽风点火。
“啧啧,听说那抚恤金有很多很多呢!
手指头缝里随便漏点,也够他爹娘吃香喝辣一辈子了,咋就能心狠到这地步呢?”
“哼,当兵的时候有纪律管着,还能装装样子。
现在退伍了,成了废人,没人管了,那点花花肠子就全露出来喽。”
“要我说啊,这做人可不能学顾国韬,连爹娘都不认。
钱再多那也是黑心钱,拿着也不怕烫手,晚上睡觉不做噩梦?”
他们一家三口,都很兴奋,到处说这种话。
一个谎言重复千遍,在某些愿意相信或者本就心存偏见的人耳中,渐渐就成了不容置疑的事实。
加上一些本就眼红那笔抚恤金,或是单纯不明真相、容易被煽动的村民附和下。
这件事情很快发酵,顾国韬也成了村子上怒骂的对象。
他知道,顾振华的归来,绝不仅仅是多了一个骂街的人,那老东西比张秀兰更阴狠。
更懂得如何利用规则和舆论,接下来的麻烦只会更多,更棘手。
但他心中也愈发坚定,无论谁来,无论用什么手段,都休想再从他这里夺走分毫,休想再伤害他的妻女。
“小燕,”他轻声开口,声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决断。
“下次他们再来,不管是谁,直接拦在门外也可以。
不用顾忌什么脸面名声,我们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过日子。”
崔小燕回过头,看到他眼中重新燃起的坚毅,脸上也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容,“好。”
顾振华躺在床上,听着张秀兰回来添油加醋地学舌,枯瘦的手死死攥着床边,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反了!真是反了天了!”
他声音嘶哑,像破锣一样难听,却因中气不足,吼叫也带着一种外强中干的虚弱。
“老子还没死呢!他就敢这么蹬鼻子上脸,他是忘了自己姓什么了。”
可骂归骂,他自己现在这副风吹就倒的骨架,别说去找顾国韬算账,就是走到村口都费劲。
这种无力感让他更加狂躁,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老狼。
硬碰硬不行,那他就换一种方式。
从那天起,他像是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时不时就支使张秀兰。
“出去,到人多嘴杂的地方转转,就跟人唠唠,好好说道说道那个不孝子是怎么作践他爹娘的。
老子在里头九死一生,就想临死前看他一眼,他都能狠心不管,让全村人都来评评理。”
张秀兰得了他的话,天天都去村头那棵消息集散地的大槐树下,跟那些闲来无事、爱嚼舌根的人唠嗑。
“唉,我们家老头子命苦啊。
在里头不知道遭了多少罪,吃不上喝不上,落下一身的病。
好不容易捡了条命回来,就剩下一把骨头了,他还心心念念就是想看看儿子们。
可国韬,他现在是发达了,有钱了,眼里哪还有我们这拖累他的穷爹穷娘啊。
他爹在炕上咳得撕心裂肺,天天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是不肯来瞧一眼。
我这心里跟被钝刀子割似的,但又拿他无可奈何,唉。”
她绝口不提自己去索要抚恤金被打的狼狈,只反复渲染顾国韬“有钱就变脸”、“不孝父母”、“冷酷无情”的形象。
话语朴素,却极具煽动性,哪个做父母的都最怕子女不孝。
这些话,像一颗颗毒种,撒在了顾家村这个地方传开。
顾国韬以前是军人,身份特殊,待遇优渥,每月百来块的工资是普通农户家庭一年都未必能攒下的数目。
村里人明面上羡慕恭维,暗地里,基本都是嫉妒的多。
如今他残了,那笔传说的巨额抚恤金,更是成了扎在许多人眼里的刺。
一种微妙的、近乎卑劣的心理开始发酵。
你顾国韬以前再风光、再了不起又如何?
现在不过是个站不起来的残废,凭什么还占着那么多钱?
连生养他的爹娘都能不管不顾,他的良心可能早就被狗吃了。
这种暗流,在顾立凯一家身上,找到了最汹涌的宣泄口。
顾立凯曾经是风光无限的生产大队长,自从和村长老婆那桩丑事被顾七带人赤条条地揪出来以后,就从云端彻底摔进了粪坑里。
大队长的职位一撸到底,现在他们一家人,在村里成了人人唾弃的笑柄,走路都不敢抬头。
儿子顾明和儿媳刘爱英更是受尽牵连。
刘爱英以前仗着有个当大队长的公公,她在村里走路都带风,看谁不顺眼就惩罚谁。
如今却像阴沟里的老鼠,连大声喘气都怕招来白眼和报复。
顾明和他爹顾立凯,经常被安排了最脏最累、没人愿意干的活计,挑粪、清淤、修堤,工分却记的是最低档。
这一年多,他们实实在在地尝遍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所以他们把所有的怨恨,都咬牙切齿地记在了当初带人去捉奸的顾七伯头上。
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可惜顾七已经死了,这满腔的恨意无处倾泻。
顾国韬与顾七关系最铁、甚至如今还住着顾七的房子。
在他们的认知里,顾国韬就是顾七的延续,是导致他们从人上人沦为过街老鼠的帮凶。
为了想让家人过好日子,顾立凯之前还想讨好崔小燕的,只是可惜她根本不理这种人。
如今,听到张秀兰四处散播顾国韬不孝的言论,顾立凯一家瞬间亢奋起来。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既能狠狠地打击仇人,让他身败名裂。
又能借此向同样怨恨顾国韬的顾振华一家卖好,说不定还能捞着点实际好处。
刘爱英一改往日的缩头缩脑,主动凑到人堆里,接着张秀兰的话茬就开始长吁短叹。
“唉呀我的张婶子诶,你可别把身子气坏了。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以前看国韬兄弟穿着军装,人模人样的,谁不说一声好?
没想到……唉,对自己亲爹亲娘都能这么狠心!
这真是有钱烧的,忘了自己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了。”
顾明和他爹顾立凯,也兴奋的在男人们扎堆歇脚、抽烟吹牛的地方阴阳怪气,煽风点火。
“啧啧,听说那抚恤金有很多很多呢!
手指头缝里随便漏点,也够他爹娘吃香喝辣一辈子了,咋就能心狠到这地步呢?”
“哼,当兵的时候有纪律管着,还能装装样子。
现在退伍了,成了废人,没人管了,那点花花肠子就全露出来喽。”
“要我说啊,这做人可不能学顾国韬,连爹娘都不认。
钱再多那也是黑心钱,拿着也不怕烫手,晚上睡觉不做噩梦?”
他们一家三口,都很兴奋,到处说这种话。
一个谎言重复千遍,在某些愿意相信或者本就心存偏见的人耳中,渐渐就成了不容置疑的事实。
加上一些本就眼红那笔抚恤金,或是单纯不明真相、容易被煽动的村民附和下。
这件事情很快发酵,顾国韬也成了村子上怒骂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