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富的疑心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韦小葆深知被动防御终将坐以待毙。体内的隐痛和那瓶暗红色的“解药”,是海大富套在他脖子上最坚固的锁链。要挣脱束缚,必须彻底破解这毒药的奥秘。他的“酸碱缓解法”只是权宜之计,如同在漏船上舀水,治标不治本。
他需要一间实验室,一个可以进行更精密“药理学研究”的场所。康熙赐予的那间小小工坊成了最佳选择。这里相对独立,材料取用也较为方便,更重要的是,有康熙的默许,等闲之人不敢轻易打扰。
他的第一步,是获取更稳定的实验样本。上次从御药房弄来的几只小白鼠(借口是帮忙清除库房鼠患)派上了用场。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
对照组A:喂食正常鼠粮和水。
实验组B:将极小剂量的暗红色药丸粉末混入鼠粮喂食。
实验组C:在喂食药粉前,先灌服少量稀释的碱水。
实验组D:在喂食药粉后,立即灌服少量稀释的醋水。
他每天仔细观察记录四组小白鼠的活动状态、进食量、毛发、以及排泄物情况。结果印证了他的许多猜测:实验组B的小鼠很快出现精神萎靡、动作迟缓、进食减少的症状;实验组C和D的小鼠症状明显较轻,尤其是预先服用碱水的C组,几乎与对照组A无异,而事后服用醋水的D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实验结论1:药丸确实具有神经毒性和消化系统毒性。
实验结论2:碱性环境能有效抑制或降低毒性(支持之前汞化合物遇碱生成难溶物的猜想)。
实验结论3:酸性环境对毒性有一定中和或延缓作用(可能影响某些植物毒素分解)。
但这还不够。他需要知道具体的毒性成分。没有现代分析仪器,他只能利用这个时代可能找到的材料,进行简易的“色谱分析”和化学检测。
他找来质地均匀的宣纸,裁剪成长条。将药丸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用少量清水调成糊状,用干净的毛笔在纸条一端点上一个小小的斑点(原点)。然后,他将纸条悬吊起来,使带有原点的一端轻轻浸入一个盛有特殊“展开剂”的浅碟中。他尝试了多种展开剂:清水、低度酒、甚至稀释的醋和碱水。
依靠毛细现象,展开剂带着药粉中的不同成分沿着宣纸向上爬升。由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宣纸)和流动相(展开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爬升的速度也不同。几天后,当展开剂前沿到达纸条顶端时,他取下纸条晾干。
在自然光下仔细审视,他发现在使用稀释碱水作为展开剂的纸条上,原点上方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宽窄不一的暗红色带,其上方还有一条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浅黄色带。而在使用清水的纸条上,色带分离不明显。
现象分析:药丸成分在碱性展开剂中实现了初步分离。暗红色带为主成分,疑似含汞(朱砂)或铁;浅黄色带可能为其他植物或矿物成分。
接下来是化学检测。他小心翼翼地从不同色带区域刮下少许粉末,分别置于几个干净的瓷碟中。
对暗红色带粉末:
加入少量浓盐酸(他从御药房废料中收集到的),微微加热,产生刺激性气体,并用湿润的醋酸铅试纸(用醋酸浸泡过的纸片)悬于上方,试纸迅速变黑。
检测结果:生成硫化氢气体,证实含硫,强烈支持主成分为朱砂(硫化汞,HgS)。
另取一份,加入强碱(浓面碱水),生成黑色沉淀。
检测结果:生成硫化汞或氧化汞沉淀,符合汞化合物特性。
对浅黄色带粉末:
加入稀酸,无明显变化。
加入三氯化铁溶液(他设法从锈蚀的铁器上取得少量铁锈,溶于醋中制得),溶液呈现微弱的蓝绿色。
检测结果:可能含有酚类化合物,某些含氰苷植物毒素(如苦杏仁)分解产物可能与此反应,但需进一步验证。
综合所有实验数据,韦小葆得出了更精确的结论:
毒药主要成分:朱砂(硫化汞,HgS),造成神经毒性和慢性汞中毒。
可能辅助成分:某种含氰苷类植物毒素(如苦杏仁、木薯等提取物),加剧神经系统损害和呼吸抑制。
毒性机理:汞离子与体内酶蛋白的巯基结合,使其失活,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等;氰苷在体内分解产生氰化氢,抑制细胞呼吸。
找到了病根,接下来就是配制真正的解药。针对汞中毒,他知道最有效的是螯合剂,但这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能力。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利用理化性质减少吸收、促进排泄。
他结合所能找到的材料,开始调配“解毒剂”:
1. 活性炭吸附剂:将宫中上好的木炭研磨成极细的粉末,高温煅烧除去杂质,增加孔隙率,用以吸附胃肠道中尚未吸收的毒素。
2. 沉淀剂:继续使用蛋清(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变性沉淀)和浓茶(鞣酸与生物碱、重金属形成不溶性复合物)。
3. 促进排泄剂:使用利水渗湿的中药材如茯苓、泽泻(他从御药房废料中捡拾或通过小太监赌局赢钱购买),促进汞离子从尿液排出。
4. 营养支持剂: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鲜枣、山楂,他借口“尝鲜”从贡品中弄到少许)和优质蛋白(鸡蛋、豆制品),帮助修复受损组织,增强代谢。
他将这些成分精心配伍,研磨混合,制成了一种灰黑色的、味道古怪的药散。他不敢立刻在自己身上做最终实验,而是先用在那些喂食了药丸、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小白鼠身上。
经过几天的观察和剂量调整,他发现服用了他配制解药的小白鼠,虽然无法完全逆转中毒症状,但精神状态、活动能力和进食情况都得到了显着改善,存活率远高于未服药的对照组。
动物实验验证:自制解药有效,可显着缓解毒性,延长生存期。
是时候进行人体实验了——在他自己身上。
在下一次领取海大富的“解药”后,他没有再使用简单的酸碱法,而是先服下了自己配制的灰黑色药散,隔了约莫一个时辰,才将那颗暗红色药丸用碱水处理后服下。
他仔细感受着身体的反应。以往服药后那熟悉的头晕、恶心和胃部隐痛,这一次减轻了大半,只剩下极其微弱的不适感。连续几天,他都坚持这样做,体内的异样感维持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低水平,甚至精力都似乎旺盛了一些。
成功了!至少是阶段性的成功!他配置的解药,虽然不能根除毒素,但已经能够有效对抗海大富的毒药,大幅降低其对人体的损害!
握着自己配置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灰黑色药散,韦小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是知识的力量,是理性对蒙昧的胜利,是科学对毒术的碾压!
他依然需要定期领取海大富的“解药”以麻痹对方,但他不再恐惧。他知道,脖子上的锁链虽然还在,但他已经找到了钥匙的毛坯。假以时日,不断完善,他一定能打造出彻底斩断锁链的利刃!
药理学的交锋,第一回合,他凭借超越时代的科学思维,扳回一城。然而,他清楚,海大富绝不会只有毒药这一张牌。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他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位置,并准备好迎接下一轮,更凶险的较量。
他需要一间实验室,一个可以进行更精密“药理学研究”的场所。康熙赐予的那间小小工坊成了最佳选择。这里相对独立,材料取用也较为方便,更重要的是,有康熙的默许,等闲之人不敢轻易打扰。
他的第一步,是获取更稳定的实验样本。上次从御药房弄来的几只小白鼠(借口是帮忙清除库房鼠患)派上了用场。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
对照组A:喂食正常鼠粮和水。
实验组B:将极小剂量的暗红色药丸粉末混入鼠粮喂食。
实验组C:在喂食药粉前,先灌服少量稀释的碱水。
实验组D:在喂食药粉后,立即灌服少量稀释的醋水。
他每天仔细观察记录四组小白鼠的活动状态、进食量、毛发、以及排泄物情况。结果印证了他的许多猜测:实验组B的小鼠很快出现精神萎靡、动作迟缓、进食减少的症状;实验组C和D的小鼠症状明显较轻,尤其是预先服用碱水的C组,几乎与对照组A无异,而事后服用醋水的D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实验结论1:药丸确实具有神经毒性和消化系统毒性。
实验结论2:碱性环境能有效抑制或降低毒性(支持之前汞化合物遇碱生成难溶物的猜想)。
实验结论3:酸性环境对毒性有一定中和或延缓作用(可能影响某些植物毒素分解)。
但这还不够。他需要知道具体的毒性成分。没有现代分析仪器,他只能利用这个时代可能找到的材料,进行简易的“色谱分析”和化学检测。
他找来质地均匀的宣纸,裁剪成长条。将药丸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用少量清水调成糊状,用干净的毛笔在纸条一端点上一个小小的斑点(原点)。然后,他将纸条悬吊起来,使带有原点的一端轻轻浸入一个盛有特殊“展开剂”的浅碟中。他尝试了多种展开剂:清水、低度酒、甚至稀释的醋和碱水。
依靠毛细现象,展开剂带着药粉中的不同成分沿着宣纸向上爬升。由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宣纸)和流动相(展开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爬升的速度也不同。几天后,当展开剂前沿到达纸条顶端时,他取下纸条晾干。
在自然光下仔细审视,他发现在使用稀释碱水作为展开剂的纸条上,原点上方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宽窄不一的暗红色带,其上方还有一条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浅黄色带。而在使用清水的纸条上,色带分离不明显。
现象分析:药丸成分在碱性展开剂中实现了初步分离。暗红色带为主成分,疑似含汞(朱砂)或铁;浅黄色带可能为其他植物或矿物成分。
接下来是化学检测。他小心翼翼地从不同色带区域刮下少许粉末,分别置于几个干净的瓷碟中。
对暗红色带粉末:
加入少量浓盐酸(他从御药房废料中收集到的),微微加热,产生刺激性气体,并用湿润的醋酸铅试纸(用醋酸浸泡过的纸片)悬于上方,试纸迅速变黑。
检测结果:生成硫化氢气体,证实含硫,强烈支持主成分为朱砂(硫化汞,HgS)。
另取一份,加入强碱(浓面碱水),生成黑色沉淀。
检测结果:生成硫化汞或氧化汞沉淀,符合汞化合物特性。
对浅黄色带粉末:
加入稀酸,无明显变化。
加入三氯化铁溶液(他设法从锈蚀的铁器上取得少量铁锈,溶于醋中制得),溶液呈现微弱的蓝绿色。
检测结果:可能含有酚类化合物,某些含氰苷植物毒素(如苦杏仁)分解产物可能与此反应,但需进一步验证。
综合所有实验数据,韦小葆得出了更精确的结论:
毒药主要成分:朱砂(硫化汞,HgS),造成神经毒性和慢性汞中毒。
可能辅助成分:某种含氰苷类植物毒素(如苦杏仁、木薯等提取物),加剧神经系统损害和呼吸抑制。
毒性机理:汞离子与体内酶蛋白的巯基结合,使其失活,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等;氰苷在体内分解产生氰化氢,抑制细胞呼吸。
找到了病根,接下来就是配制真正的解药。针对汞中毒,他知道最有效的是螯合剂,但这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能力。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利用理化性质减少吸收、促进排泄。
他结合所能找到的材料,开始调配“解毒剂”:
1. 活性炭吸附剂:将宫中上好的木炭研磨成极细的粉末,高温煅烧除去杂质,增加孔隙率,用以吸附胃肠道中尚未吸收的毒素。
2. 沉淀剂:继续使用蛋清(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变性沉淀)和浓茶(鞣酸与生物碱、重金属形成不溶性复合物)。
3. 促进排泄剂:使用利水渗湿的中药材如茯苓、泽泻(他从御药房废料中捡拾或通过小太监赌局赢钱购买),促进汞离子从尿液排出。
4. 营养支持剂: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鲜枣、山楂,他借口“尝鲜”从贡品中弄到少许)和优质蛋白(鸡蛋、豆制品),帮助修复受损组织,增强代谢。
他将这些成分精心配伍,研磨混合,制成了一种灰黑色的、味道古怪的药散。他不敢立刻在自己身上做最终实验,而是先用在那些喂食了药丸、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小白鼠身上。
经过几天的观察和剂量调整,他发现服用了他配制解药的小白鼠,虽然无法完全逆转中毒症状,但精神状态、活动能力和进食情况都得到了显着改善,存活率远高于未服药的对照组。
动物实验验证:自制解药有效,可显着缓解毒性,延长生存期。
是时候进行人体实验了——在他自己身上。
在下一次领取海大富的“解药”后,他没有再使用简单的酸碱法,而是先服下了自己配制的灰黑色药散,隔了约莫一个时辰,才将那颗暗红色药丸用碱水处理后服下。
他仔细感受着身体的反应。以往服药后那熟悉的头晕、恶心和胃部隐痛,这一次减轻了大半,只剩下极其微弱的不适感。连续几天,他都坚持这样做,体内的异样感维持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低水平,甚至精力都似乎旺盛了一些。
成功了!至少是阶段性的成功!他配置的解药,虽然不能根除毒素,但已经能够有效对抗海大富的毒药,大幅降低其对人体的损害!
握着自己配置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灰黑色药散,韦小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是知识的力量,是理性对蒙昧的胜利,是科学对毒术的碾压!
他依然需要定期领取海大富的“解药”以麻痹对方,但他不再恐惧。他知道,脖子上的锁链虽然还在,但他已经找到了钥匙的毛坯。假以时日,不断完善,他一定能打造出彻底斩断锁链的利刃!
药理学的交锋,第一回合,他凭借超越时代的科学思维,扳回一城。然而,他清楚,海大富绝不会只有毒药这一张牌。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他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位置,并准备好迎接下一轮,更凶险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