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葆的“家庭工作室”会议结束后,新的架构便开始悄然运转。效果之显着,连韦小葆本人都略感意外。其中最核心的变化,便体现在双儿身上。
这位原本只是默默侍奉在侧、温柔体贴的少女,一旦被明确了“首席运营官”的职责,其内蕴的潜力便被迅速激发出来。她仿佛天生就对秩序和效率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会议后的第二天,她便向韦小葆要来了一叠空白的硬皮本和数支特制的炭笔——这是韦小葆为了方便绘图和快速记录而“发明”的小玩意儿。
第三天清晨,当韦小葆步入书房时,发现这里已经焕然一新。
原本散落在不同桌案上的图纸,被分门别类地归置到新添的几个立式画筒中,每个画筒上都贴着小小的标签:“海船改进”、“火器图纸(绝密)”、“农具革新”、“水利工程”、“待审核”。书架上那些混杂的书籍、账册、报告,也被重新整理排列,按照“技术总局文档”、“东南事务卷宗”、“私人研究笔记”、“往来信函存档”等大类区分,甚至还在书架一侧贴上了一个简易的索引表。
最大的变化在于书房中央那张宽大的梨花木桌。桌面上多了一个可旋转的多格文件架,里面插着不同颜色的标签纸。双儿正站在桌旁,手持炭笔,在一张大幅的表格上快速书写着。
“相公,你来了。”双儿听到脚步声,抬起头,脸上带着浅浅的、却充满干劲的笑容,“我正整理今日的待办事项。”
韦小葆好奇地走近,看向那张表格。只见表格横向划分了“事项”、“负责人”、“进度”、“优先级”、“备注”等栏目,纵向则罗列着一条条具体事务:
“审核技术总局第三季度经费预算(苏荃夫人协审) - 进度:待启动 - 优先级:高”
“核对南洋商行上月矿石进口清单(沐剑屏、曾柔夫人负责) - 进度:数据收集中 - 优先级:中”
“回复福建水师关于新式信号旗使用疑问的公文 - 进度:待处理 - 优先级:高”
“家庭实验室:硫磺、硝石存量清点(建宁夫人报备不足) - 进度:待采购 - 优先级:中”
“阿珂夫人明日需陪同出席内务府织造局新纺车展示会 - 进度:已安排车马 - 优先级:中”
……
林林总总,竟有二十余项,涵盖了技术总局公务、商业往来、家庭内部事务乃至夫人们的日程安排。每一条都记录得清晰明了,责任人、状态一目了然。
韦小葆看得啧啧称奇:“双儿,这都是你一个人弄出来的?”
双儿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想着,事情多了容易乱,记在脑子里也可能忘掉。像相公说的,写在纸上,列成表格,就清楚多了。我还给每位姐姐都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让她们记录自己负责事项的进展,每日酉时(下午5-7点)前汇总到我这里,我再更新这张总表。”
她说着,又从文件架里抽出几张不同的纸:“这是物资采购清单,我按‘实验室专用’、‘日常用度’、‘特殊渠道’分了类,方便方怡姐姐和建宁公主她们去办。这是往来人员登记册,凡是要进书房议事的,都需要提前知会,记录在案。”
韦小葆接过看了看,清单上物品名称、规格、所需数量、预算金额、建议采购渠道都列得清清楚楚。登记册上则简单记录了访客姓名、事由、时间。虽然还略显朴素,但已然具备了现代项目管理与行政管理的雏形。
“太好了!”韦小葆由衷赞叹,忍不住揉了揉双儿的头发,“双儿,你简直就是我的‘定海神针’!有你在,我不知省了多少心力!”
双儿被他夸得脸颊绯红,眼中却闪烁着被认可的喜悦光芒。她低声道:“能帮到相公,双儿就很开心了。”
从这天起,韦小葆府上的运作效率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技术总局送来的公文,会先由双儿初步分拣,紧急重要的直接呈送韦小葆,常规性的则附上摘要后按类归档。需要其他夫人协助的,双儿会及时沟通协调。物资的请领和采购变得有条不紊,再也没有出现过建宁做实验把厨房差点炸掉,却找不到人补充原料的混乱局面。就连各位夫人之间的日程,双儿也会细心协调,避免冲突,比如阿珂需要外出时,会提前安排好车马和随行人员,确保万无一失。
这天下午,韦小葆正在与苏荃讨论一份关于改进高炉冶炼效率的方案,其中涉及几个复杂的导热方程。两人争论不下,书房里堆满了演算的草纸。
双儿轻手轻脚地端着一壶新沏的茶和几碟点心进来,安静地放在一旁的茶几上。她并没有打扰两人的讨论,只是默默地将散落在地上的草纸拾起,粗略地看了看上面的图形和符号(虽然她大多看不懂),但能根据纸张的墨迹新旧和讨论的焦点,大致区分出哪些是废弃的,哪些可能是关键的演算过程。她将可能还有用的草纸理齐,放在桌角,然后将确实无用的废纸收走。
做完这一切,她才轻声提醒:“相公,苏荃姐姐,先歇息片刻,用些茶点吧。方才沐家妹妹和曾柔姐姐送来了一份东南各县的田亩与赋税数据汇总,我已放在您桌案的‘待阅’格内。另外,建宁公主那边催问采购特殊石蜡的款项何时能批下来。”
韦小葆和苏荃这才从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回过神来,都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看到整洁了不少的书房和恰到好处的茶点,韦小葆心中一片温暖。苏荃也对着双儿赞许地笑了笑:“有劳双儿妹妹了。若非你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们只怕要在这乱纸堆里打转了。”
双儿抿嘴一笑:“姐姐过奖了,这都是我分内之事。”她顿了顿,又对韦小葆说:“相公,那石蜡的款项,建宁公主说是急用,您看……”
韦小葆摆摆手:“你看着处理吧,从我的‘特别研究经费’里支取,额度内你直接批复给账房就行,不必事事问我。”他已经给予了双儿相当大的财务审批权,对于日常运作和小额采购,双儿完全可以自主决定。
“是,相公。”双儿应下,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继续去处理她那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待办事项”了。
苏荃看着双儿离去的背影,端起茶杯,对韦小葆感叹道:“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你当初说的‘人尽其才’是何意。双儿妹妹这般才能,若生于男子身,放在朝堂之上,做个能吏绰绰有余。放在家中,更是你的福气。”
韦小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喝了一口温热的茶,身心都感到一种难得的松弛。他将双儿打理的井井有条,比作一个优化后的稳定系统,干扰极小,运行高效。而他,则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到核心问题的攻坚中。
“是啊,”他望着窗外渐落的夕阳,语气中带着满足与骄傲,“双儿就是我的‘首席运营官’,有她在,我们这个‘家’,才真正成了一个可以支撑我们去做任何事的、最稳固的基地。”
书房外,双儿正坐在自己小书房的书案前,熟练地在一本新的账册上记录下石蜡款项的支出,然后在那个巨大的“总览表”上,将“采购特殊石蜡”一项的进度更新为“款项已批,待采买”。她的动作快速而精准,神情专注而宁静。
对她而言,管理这些繁杂的事务并非负担,而是一种幸福的寄托。她能通过这种方式,清晰地看到自己对韦小葆的价值,能参与到他那波澜壮阔的事业中,哪怕只是负责其中最不起眼的后勤保障。这种被需要、被信任、并能切实做出贡献的感觉,让她内心充满了踏实与喜悦。
韦小葆府的“首席运营官”,已然胜任愉快,并且乐在其中。
这位原本只是默默侍奉在侧、温柔体贴的少女,一旦被明确了“首席运营官”的职责,其内蕴的潜力便被迅速激发出来。她仿佛天生就对秩序和效率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会议后的第二天,她便向韦小葆要来了一叠空白的硬皮本和数支特制的炭笔——这是韦小葆为了方便绘图和快速记录而“发明”的小玩意儿。
第三天清晨,当韦小葆步入书房时,发现这里已经焕然一新。
原本散落在不同桌案上的图纸,被分门别类地归置到新添的几个立式画筒中,每个画筒上都贴着小小的标签:“海船改进”、“火器图纸(绝密)”、“农具革新”、“水利工程”、“待审核”。书架上那些混杂的书籍、账册、报告,也被重新整理排列,按照“技术总局文档”、“东南事务卷宗”、“私人研究笔记”、“往来信函存档”等大类区分,甚至还在书架一侧贴上了一个简易的索引表。
最大的变化在于书房中央那张宽大的梨花木桌。桌面上多了一个可旋转的多格文件架,里面插着不同颜色的标签纸。双儿正站在桌旁,手持炭笔,在一张大幅的表格上快速书写着。
“相公,你来了。”双儿听到脚步声,抬起头,脸上带着浅浅的、却充满干劲的笑容,“我正整理今日的待办事项。”
韦小葆好奇地走近,看向那张表格。只见表格横向划分了“事项”、“负责人”、“进度”、“优先级”、“备注”等栏目,纵向则罗列着一条条具体事务:
“审核技术总局第三季度经费预算(苏荃夫人协审) - 进度:待启动 - 优先级:高”
“核对南洋商行上月矿石进口清单(沐剑屏、曾柔夫人负责) - 进度:数据收集中 - 优先级:中”
“回复福建水师关于新式信号旗使用疑问的公文 - 进度:待处理 - 优先级:高”
“家庭实验室:硫磺、硝石存量清点(建宁夫人报备不足) - 进度:待采购 - 优先级:中”
“阿珂夫人明日需陪同出席内务府织造局新纺车展示会 - 进度:已安排车马 - 优先级:中”
……
林林总总,竟有二十余项,涵盖了技术总局公务、商业往来、家庭内部事务乃至夫人们的日程安排。每一条都记录得清晰明了,责任人、状态一目了然。
韦小葆看得啧啧称奇:“双儿,这都是你一个人弄出来的?”
双儿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想着,事情多了容易乱,记在脑子里也可能忘掉。像相公说的,写在纸上,列成表格,就清楚多了。我还给每位姐姐都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让她们记录自己负责事项的进展,每日酉时(下午5-7点)前汇总到我这里,我再更新这张总表。”
她说着,又从文件架里抽出几张不同的纸:“这是物资采购清单,我按‘实验室专用’、‘日常用度’、‘特殊渠道’分了类,方便方怡姐姐和建宁公主她们去办。这是往来人员登记册,凡是要进书房议事的,都需要提前知会,记录在案。”
韦小葆接过看了看,清单上物品名称、规格、所需数量、预算金额、建议采购渠道都列得清清楚楚。登记册上则简单记录了访客姓名、事由、时间。虽然还略显朴素,但已然具备了现代项目管理与行政管理的雏形。
“太好了!”韦小葆由衷赞叹,忍不住揉了揉双儿的头发,“双儿,你简直就是我的‘定海神针’!有你在,我不知省了多少心力!”
双儿被他夸得脸颊绯红,眼中却闪烁着被认可的喜悦光芒。她低声道:“能帮到相公,双儿就很开心了。”
从这天起,韦小葆府上的运作效率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技术总局送来的公文,会先由双儿初步分拣,紧急重要的直接呈送韦小葆,常规性的则附上摘要后按类归档。需要其他夫人协助的,双儿会及时沟通协调。物资的请领和采购变得有条不紊,再也没有出现过建宁做实验把厨房差点炸掉,却找不到人补充原料的混乱局面。就连各位夫人之间的日程,双儿也会细心协调,避免冲突,比如阿珂需要外出时,会提前安排好车马和随行人员,确保万无一失。
这天下午,韦小葆正在与苏荃讨论一份关于改进高炉冶炼效率的方案,其中涉及几个复杂的导热方程。两人争论不下,书房里堆满了演算的草纸。
双儿轻手轻脚地端着一壶新沏的茶和几碟点心进来,安静地放在一旁的茶几上。她并没有打扰两人的讨论,只是默默地将散落在地上的草纸拾起,粗略地看了看上面的图形和符号(虽然她大多看不懂),但能根据纸张的墨迹新旧和讨论的焦点,大致区分出哪些是废弃的,哪些可能是关键的演算过程。她将可能还有用的草纸理齐,放在桌角,然后将确实无用的废纸收走。
做完这一切,她才轻声提醒:“相公,苏荃姐姐,先歇息片刻,用些茶点吧。方才沐家妹妹和曾柔姐姐送来了一份东南各县的田亩与赋税数据汇总,我已放在您桌案的‘待阅’格内。另外,建宁公主那边催问采购特殊石蜡的款项何时能批下来。”
韦小葆和苏荃这才从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回过神来,都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看到整洁了不少的书房和恰到好处的茶点,韦小葆心中一片温暖。苏荃也对着双儿赞许地笑了笑:“有劳双儿妹妹了。若非你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们只怕要在这乱纸堆里打转了。”
双儿抿嘴一笑:“姐姐过奖了,这都是我分内之事。”她顿了顿,又对韦小葆说:“相公,那石蜡的款项,建宁公主说是急用,您看……”
韦小葆摆摆手:“你看着处理吧,从我的‘特别研究经费’里支取,额度内你直接批复给账房就行,不必事事问我。”他已经给予了双儿相当大的财务审批权,对于日常运作和小额采购,双儿完全可以自主决定。
“是,相公。”双儿应下,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继续去处理她那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待办事项”了。
苏荃看着双儿离去的背影,端起茶杯,对韦小葆感叹道:“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你当初说的‘人尽其才’是何意。双儿妹妹这般才能,若生于男子身,放在朝堂之上,做个能吏绰绰有余。放在家中,更是你的福气。”
韦小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喝了一口温热的茶,身心都感到一种难得的松弛。他将双儿打理的井井有条,比作一个优化后的稳定系统,干扰极小,运行高效。而他,则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到核心问题的攻坚中。
“是啊,”他望着窗外渐落的夕阳,语气中带着满足与骄傲,“双儿就是我的‘首席运营官’,有她在,我们这个‘家’,才真正成了一个可以支撑我们去做任何事的、最稳固的基地。”
书房外,双儿正坐在自己小书房的书案前,熟练地在一本新的账册上记录下石蜡款项的支出,然后在那个巨大的“总览表”上,将“采购特殊石蜡”一项的进度更新为“款项已批,待采买”。她的动作快速而精准,神情专注而宁静。
对她而言,管理这些繁杂的事务并非负担,而是一种幸福的寄托。她能通过这种方式,清晰地看到自己对韦小葆的价值,能参与到他那波澜壮阔的事业中,哪怕只是负责其中最不起眼的后勤保障。这种被需要、被信任、并能切实做出贡献的感觉,让她内心充满了踏实与喜悦。
韦小葆府的“首席运营官”,已然胜任愉快,并且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