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与时间的赛跑-《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b计划”一旦启动,整个韦府及其关联网络便进入了一种高度紧张却又异常有序的状态。时间成了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悬在头顶的利剑。韦小葆书房里的那座西洋座钟,其滴答声从未像现在这般清晰而沉重,每一响都敲击在众人的心弦上。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对手是庞大的帝国机器,赌注是所有人的身家性命与未来的理想国。

  第一日:

  沐剑屏与曾柔的数据处理室率先取得突破。她们按照韦小葆设计的“知识树”索引,将所有技术资料分为“核心”(如新型船舶图纸、特种合金配方、高级数学物理推演手稿)、“重要”(如改良农具、基础机械、标准化生产流程)、“基础”(如算术、几何、物理化学入门手册)三级。核心与重要资料由她们亲自带领最可靠的几个丫鬟,使用特制的微缩毛笔,以极高的密度誊录在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轻薄韧纸上,然后卷成细卷,塞入防水的竹筒或蜡封的铜管中。基础知识则大量抄录副本,分散携带。同时,所有商业账目、关键人脉网络图也被加密整理。庞大的知识,正在被有选择地、高效地“压缩打包”。

  第三日:

  苏荃主持的人员甄别与联络工作遭遇第一次险情。一名负责联络城外某火炮工匠的信使,在返回时发现似乎有身份不明的人在暗中跟踪。苏荃当机立断,启动备用方案,让该信使绕行多个地点,确认甩掉尾巴后才悄然回府。此事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对方的监视网络比预想的更严密。苏荃立刻调整策略,改用更复杂的单线联络和死信箱方式,并暂停了部分风险较高的人员联络,优先保障核心中的核心。

  第五日:

  方怡和建宁负责的物资通道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一批打包好的资料箱和部分精密仪器,被伪装成“送往南方庄子”的普通行李,由建宁动用她最后的“公主特权”,调用了一队内务府的车马,大摇大摆地运出了城。而另一批更为敏感的物品,如一些实验用的矿物样本、特殊化学试剂,则由方怡联系漕帮的旧关系,混入南下的漕粮船中,风险极高,但却是目前唯一能避开严格盘查的途径。

  第七日:

  双儿统筹的内务整理接近尾声。府中仆役的去留基本确定,大部分选择了领取丰厚遣散费并签署保密契约,只有十余名绝对忠心的老家奴和几位与各位夫人关系紧密的侍女愿意跟随。金银细软、便于携带的珍宝已分类打包,贴上只有内部人才懂的标签。双儿还细心地准备了许多旅途所需的日常物品、药品,甚至考虑到海外可能缺医少药,还整理了不少草药种子。

  第十日:

  核心技术人员及家眷开始第一批撤离。他们化整为零,以探亲、经商、回乡等各种名义,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的城门离开京城,在预先设定的几个京畿外围据点集合,再由方怡安排的人手接应,转往秘密码头。整个过程如同精密啮合的齿轮,环环相扣,不容有失。每一次成功送走一批人,苏荃就在名单上划掉一个名字,但心中的弦却绷得更紧,因为每送走一批,暴露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紧张的气氛几乎凝成实质。府内众人行走间都下意识放轻脚步,说话也压低了声音。连最闹腾的建宁也安静了许多,她负责协调运输那些体积庞大的实验设备,比如那个未完工的琉璃水槽组件,需要拆卸、包装、伪装,难度极大,让她第一次体会到了“责任”二字的重量。

  韦小葆是这一切的总调度和定海神针。他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不断接收各方汇报,评估风险,调整计划。他利用概率模型估算着康熙可能做出最终决断的时间窗口,推演着各种意外情况的应对方案。他的冷静和理性感染着每一个人,让大家在巨大的压力下依然能保持高效运转。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在第十二日,最后一批,也是最重要的一批核心人员(包括几位参与关键项目的老工匠及其家小)准备撤离时,负责接应的据点传来噩耗:那个位于通州附近的秘密仓库,昨夜疑似被顺天府的衙役以搜查逃犯为名突击检查过,虽然并未发现藏匿的人员和物资,但显然已经引起了官府的注意。这条用了多年的安全通道,废了!

  消息传来,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最后这批人以及部分最重要的设备和资料还滞留在城内,而时间已经越来越紧迫。康熙那边虽然尚未有明确旨意,但多方迹象表明,收网的行动正在酝酿。

  “不能走原定路线了。”苏荃看着地图,眉头紧锁,“风险太高。”

  “走水路呢?我们的船……”建宁急道。

  “码头监控更严,尤其是我们名下的船只。”方怡摇头。

  韦小葆沉默片刻,目光落在了地图上另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方向——西北。那里是蒙古诸部的地盘,也是大清防御相对薄弱,监控力度较小的方向。

  “改变计划。”韦小葆果断下令,“最后一批人,化装成往关外贩货的商队,走居庸关。物资能带多少带多少,带不走的……就地隐秘掩埋或销毁。方怡,你亲自带队,挑选最精干的护卫。建宁,你想办法搞到一份往关外运送‘御赐绸缎’的官凭,用作掩护。”

  这是险中求险的一步,但也是目前唯一可能避开主要监视网的选择。

  时间,在滴答声中飞速流逝。最后一批人员在极度紧张的氛围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未知的恐惧,踏上了绕道关外的险途。而韦小葆知道,他自己和夫人们,也必须准备踏上最后的旅程了。与时间的赛跑,进入了最惊心动魄的冲刺阶段。紫禁城内的那双眼睛,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