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韦小葆的话如同在沸油中泼入一瓢冷水,密室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油灯灯芯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所有的目光,怀疑的、愤怒的、好奇的,都死死盯在他手中那叠看似普通的纸张上。

  “风险评估?可行性分析?”风际中率先反应过来,嗤笑一声,满脸的虬髯都跟着抖动,“韦爵爷,这里是青木堂,不是您的工部衙门!咱们兄弟快意恩仇,讲的是血性,不是您那套官样文章!”

  钱老本也眯着眼睛,语气带着讥讽:“是啊,爵爷。刀口舔血的买卖,难不成还要先算一卦?”

  就连一直试图维持秩序的李力世,眉头也深深皱起,觉得韦小葆此举有些不合时宜,甚至像是来故意消遣他们的。

  韦小葆对周围的反应视若无睹,他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研究者展示成果般的专注。他展开第一页纸,声音清晰而平稳,仿佛在做一个学术报告:

  “既然诸位让我发表意见,那么我的意见,便基于事实与逻辑。首先,我们明确目标:刺杀步军统领衙门的副都统萨克多。接下来,我将从几个维度评估方才风兄弟与钱兄弟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开始陈述:

  “方案一:于萨克多明日出巡途中设伏刺杀。”

  “优势分析: 行动直接,若能成功,震慑效果强。”

  “风险评估:”

  “第一,情报不确定性。萨克多明日确切出行路线、随行护卫人数及配置,我们掌握多少?依据现有情报,其出行路线存在三条可能,随行护卫通常在二十人到三十人之间,皆为精锐。我方若设伏,需在三处可能地点同时布置足够人手,且需保证能瞬间压制至少二十名精锐护卫。请问,青木堂目前在京,能立刻调动、并具备如此战斗力的人手有多少?”

  他看向李力世。李力世面色凝重,没有回答,但沉默本身已是答案。

  “第二,环境与撤离。萨克多出行必经京城主要街巷,事发后,九门提督衙门、顺天府、乃至附近驻军会以多快速度封锁区域?我方人员如何在层层围堵下安全撤离?根据京城兵马调动响应时间的过往案例推算,大规模封锁形成时间约在两刻钟内。这意味着,行动人员必须在两刻钟内完成刺杀、并突破至少三道封锁线。成功率几何?”

  “第三,后果与代价。即便行动侥幸成功,刺杀一名从二品武官,清廷会作何反应?必然是全城大索,牵连无数。青木堂在京基业,还能保留几分?为杀一人,赌上整个京畿根基,甚至引来对总会更严厉的打击,是否值得?”

  他每问一句,风际中等人的脸色就难看一分。这些问题,他们并非完全没有想过,只是被复仇的怒火压了下去,此刻被韦小葆如此冷静、条理分明地逐一列出,那血淋淋的现实便再也无法回避。

  “初步结论:”韦小葆翻过一页,“方案一,基于现有条件,成功概率低于一成。即便成功,后续代价极大,可能导致青木堂在京力量被连根拔起。综合评估:不可行。”

  “你……”风际中想要反驳,却发现对方说的句句在理,一时语塞,只能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韦小葆没有停顿,拿起第二页纸。

  “方案二:通过内线下毒。”

  “优势分析: 隐蔽性较高,若能成功,可避免直接冲突。”

  “风险评估:”

  “第一,技术可行性。萨克多身为高官,饮食必有银针验毒乃至试毒人制度。寻常毒物能否生效?若用奇毒,来源是否安全?如何确保能精准投毒至其本人食物中,而不被误食或发现?”

  “第二,内线可靠性。后厨帮工,接触核心饮食的可能性多大?其本人是否可靠?一旦事发,此人能否经受住严刑拷打而不泄露组织?”

  “第三,风险不可控性。下毒若失败,打草惊蛇,萨克多必然加强戒备,再行刺杀难如登天。若成功,清廷一样会追查,顺藤摸瓜,内线及与之相关的所有人都在劫难逃。同样会引发大规模搜捕。”

  “初步结论:”韦小葆语气依旧平淡,“方案二,技术门槛高,不确定性极大,内线暴露风险极高,且成功后引发的后果与方案一类似。综合评估:风险极高,不建议采用。”

  钱老本张了张嘴,最终也没说出话来,他发现自己那点“精明”在对方这种层层剥笋般的分析下,显得如此漏洞百出。

  密室内一片死寂。方才还争吵不休的众人,此刻都像是被掐住了脖子。韦小葆没有高声驳斥,也没有空谈大义,只是用一份基于事实和逻辑的“报告”,就将他们自以为热血的复仇计划批驳得体无完肤。一种无力的绝望感开始弥漫开来。

  玄贞道人长叹一声,看向韦小葆的目光中少了几分排斥,多了几分复杂的探究:“韦爵爷分析得……入情入理。照此说来,这仇,我们竟是报不得了?”

  韦小葆将手中的报告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或愤怒、或沮丧、或茫然的脸。

  “我的报告,只证明了你们提出的两种具体行动方案,在现阶段是低效且高风险的。”他缓缓说道,声音在寂静的密室中格外清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事可做,更不代表,仇恨无法化解,目标无法达成。”

  他话锋一转,如同在黑暗中划亮了一根火柴:“只是,我们需要换一个思路,一种更聪明、更有效、也更可持续的思路。”

  所有人都抬起头,看向他。李力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似乎预感到了,这位被总舵主另眼相看的少年,接下来要说的,或许将是颠覆他们以往认知的东西。

  韦小葆迎接着众人的目光,平静地抛出了他的核心观点:

  “为何我们总要执着于与清廷的刀锋正面碰撞?为何不能避开其最锋利的爪牙,去攻击它更脆弱、却更致命的部位?”

  “比如,它的经济命脉?它的信息壁垒?它的人才根基?”

  “如果我们能建立更强大的财力,就能支撑更持久、更隐蔽的斗争;如果我们能编织更精密的情报网,就能洞悉先机,避实击虚;如果我们能启迪民智,培养更多认同我们理念的人才,何愁大事不成?”

  “这,或许才是一条真正能撼动大树,而非仅仅斩断几根枝叶的道路。”

  他顿了顿,留下一个悬念。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战略构想。具体如何操作,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规划。”

  密室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番前所未闻的言论震住了。复仇的冲动被理性的分析浇灭后,一种新的、更加宏大却也更加模糊的可能性,开始在他们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