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新的任务分析-《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领受皇命返回积水潭宅邸,韦小葆并未急于整理行装,而是第一时间将自己关进了书房。窗外暮色渐沉,他却浑然不觉,径直走到那块巨大的黑板前,拿起炭笔,开始系统地构建关于“五台山寻访任务”的详细分析模型。

  炭笔与黑板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精密仪器开始运转。他首先在黑板的中央偏上位置,写下了核心目标:

  【核心目标】

  表层: 寻访“德行高深之大德”(安抚太后)。

  深层(高概率): 确认前顺治帝下落与状态。

  随即,他开始围绕这个核心,分区域、分层次地罗列各项关键因素。

  一、地理与环境分析(左侧区域)

  他勾勒出五台山的简易地形图,标注出五座主台顶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地形特征: 山势雄峻,沟壑纵横,林木茂密。利于隐蔽,但也易于设伏迷路。

  气候特点: 高处寒冷,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需准备御寒及防雨物资。

  交通路径: 主要进香路线与偏僻小径。标注可能设有关卡或易于监视的区域。

  关键地点: 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等主要寺庙(官方寻访重点,也可能存在线索);南山寺、龙泉寺等相对僻静寺庙(更利于隐藏);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茅棚、岩洞(隐修者可能选择)。

  二、势力与人员分析(右侧区域)

  他列出了可能涉及的各方势力,并用线条标注其可能的关联与矛盾。

  佛教内部:

  青庙(汉传佛教)与黄庙(藏传佛教)系统。各自的主要寺院、有影响力的住持、可能的派系分歧。

  真修行的僧侣(目标潜在保护者或知情者)与趋炎附势的僧侣(可能成为情报泄露源或阻碍)。

  地方官府:

  山西巡抚、五台县衙。表面配合,实则态度不明,需警惕其是否已被其他势力渗透或自身有所图谋。

  潜在敌对/干扰势力:

  前明残余/天地会激进派: 若知顺治下落,可能采取极端行动。需评估青木堂内部保密性及可能的信息泄露风险。

  蒙古/西藏势力: 与五台山黄庙关系密切,其态度对任务影响未知。

  朝廷内部其他势力: 鳌拜余党或其他对康熙不满者,若获悉此事,可能加以利用或破坏。

  顺治帝自身及其护卫力量: 假定其存活且不愿被打扰,则其本身将成为任务的最大阻力。其身边可能存在的武功高强的保护者(如行颠和尚等)。

  三、任务执行难点与风险矩阵(下方区域)

  他绘制了一个简单的风险矩阵,评估各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高风险-高影响:

  身份暴露: 真实目的被顺治或其他敌对势力察觉,导致任务失败甚至人身危险。

  目标抗拒: 顺治坚决不见或强烈抵触,无法完成康熙交托的核心使命。

  政治风波: 消息泄露,引发朝野震动,对康熙统治产生冲击。

  中风险-高影响:

  遭遇伏击: 被敌对势力在复杂山地环境中伏击。

  信息误导: 被别有用心者提供虚假线索,浪费时间和资源。

  低风险-高影响:

  太后病情变化: 在寻访期间太后出现不测,使任务失去意义甚至获罪。

  中低风险-中低影响:

  自然环境威胁: 恶劣天气、迷路、野兽等。

  团队内部问题: 随行侍卫不可靠或出现分歧。

  四、自身资源与策略规划(上方区域)

  优势资源:

  官方身份: 钦差大臣,有权调动地方资源,明面行动便利。

  皇帝信任: 拥有密旨,行动自由度较高。

  个人能力: 科学观察、逻辑推理、数据分析、跨学科知识应用(化学、物理、生物、心理学等)。

  潜在辅助: 青木堂情报网络(需极度谨慎、有限度使用)。

  核心策略:

  明暗结合: 以“为皇帝太后祈福、寻访高僧”为明线,公开走访主要寺庙,掩人耳目。暗中利用科学方法和有限的地下渠道,寻找关于顺治的确切线索。

  信息筛选: 建立信息可信度评估模型,对收集到的所有线索进行交叉验证和概率分析,避免被误导。

  风险规避: 优先选择低风险路径和接触方式,避免与不明势力发生直接冲突。设置应急预案和撤离路线。

  团队管理: 对随行侍卫进行观察评估,合理分工,确保关键环节可控。

  五、关键待确认信息(右侧边缘)

  他列出了几个需要尽快获取或验证的信息点:

  顺治帝出家传闻的最新、最具体版本(通过青木堂渠道秘密收集)。

  五台山主要寺庙近期的异常人员流动情况。

  随行侍卫的详细背景档案及人际关系。

  书写完毕,韦小葆后退一步,审视着布满符号、线条和文字的黑板。整个任务的轮廓、关键节点、潜在陷阱和应对方向,已然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这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皇命,而是一个可以被分解、量化和管理的复杂项目。

  夜色已深,书房内烛火摇曳。韦小葆的目光沉静,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中央处理器,开始根据这个初步模型,生成更细化的行动步骤和资源需求清单。他知道,五台山之行,将是他运用科学思维,应对这个时代最核心、最隐秘的权力谜团的一次重大实践。成功与否,不仅关乎任务达成,更关乎他未来能否在康熙心中占据更不可或缺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平台来推行他的“科学”理念。

  理性的光芒,再次照亮了前路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