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盯着地上那半片被踩过的玫瑰花瓣,没弯腰去捡。他转身从三号柜取出第七格的封装样本,轻轻放进随身的工具包里,动作自然得像在收拾普通零件。
他拔掉示波器的信号线,把调试日志导出到磁带,贴好标签塞进抽屉底层。走到门边,他先把锁拧紧,又掏出钥匙在锁孔里虚转半圈——这是个假动作,电子记录上清楚地显示:今晚最后一次离开时间是二十点十七分,操作人:陈默。
电话响起时,他正在桌前编写新一批模块编号。
"雪姐,"他接得很快,语气平常,"帮我查查昨晚七点后实验室的进出记录,特别是没登记的。"
苏雪的声音从听筒传来:"你怀疑有人进来过?"
"不是怀疑。"他顿了顿,"是确定有人动过我的板子。但我更想知道——是谁用正规权限进来的。"
那边沉默了几秒。"我这就调监控。"
挂了电话,陈默打开档案柜,翻出通信卫星初版设计图的副本。纸面干净整齐,他在封面用钢笔工工整整写下"绝密·仅限内部评审"六个字,然后把它放回了原来存放真图纸的夹层。
十分钟后,苏雪推门进来。
她手里拿着一卷胶片,眉头紧锁。没说话,径直走到灯箱前,"咔嗒"一声打开光源,把照片一张张夹上去。
画面很清晰:凌晨一点十五分,走廊尽头的刷卡机亮起绿灯。一个穿灰呢大衣、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走进来,手里拎着手电筒。他没开主灯,直接走向工具架,蹲下身,拉开了最底层的电路板盒。
正是张教授。
"值班表上没他。"苏雪低声说,"我问过守夜的老刘,他说根本不知道教授会来。"
陈默站在灯箱旁,看着照片里那只伸向盒子的手,指尖微微发白。他没作声,伸手按下了灯箱开关,光灭了,屋里顿时暗下来。
"现在揭发他?"苏雪回头看他。
"不行。"陈默摇头,"他会反咬我们陷害。而且……"他停顿了一下,"他背后的人还没露面。"
"你是说,他不光是为了私怨?"
"一个五十多岁的学术权威,半夜偷偷翻学生的东西,你觉得只是为了争口气?"陈默笑了笑,笑得很淡,"他是替别人取东西的。"
苏雪盯着他:"那你打算怎么办?等他再动手?"
"对。"陈默走回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装置,巴掌大,带着微型麦克风和定时开关,"我要让他亲手把证据送上门。"
当晚九点,陈默当着几个助手的面检查完设备,宣布明天要测试新频段接收模块,特别强调"所有原始数据必须封存"。说完,他故意把一份标注"核心参数汇总"的文件落在档案柜旁边,还顺手把柜门留了条缝。
十点整,他锁门离开,脚步声在走廊里渐渐远去。
直到十一点四十分,他才从另一条楼梯回到实验楼后门,穿过教职工通道,悄无声息地进了隔壁空置的资料室。
他把录音装置装在通风口内侧,设定凌晨一点自动启动。然后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外面静悄悄的。
两点零三分,走廊传来刷卡声。
门开了,张教授走了进来。这次他穿了深色夹克,脚步比上次更快。他直奔档案柜,迅速翻找,拿到那份"核心参数汇总"后立即塞进公文包。临走前,还特意用手套擦了擦柜门把手。
陈默在资料室里睁开眼,轻轻按下手中的遥控器,确认录音已开始同步。
半小时后,张教授办公室的灯亮了。
窗帘拉得严实,但陈默通过红外监听设备,清楚地捕捉到了通话内容。
"王先生,东西拿到了。"张教授声音压得很低,手还在微微发抖,"是通信卫星的初步架构,包括频率分配和轨道校准算法……都在里面。"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做得好。三天内我们会安排专人接手。"
"可我总觉得不对劲。"张教授犹豫道,"陈默太安静了。他明明发现了异常,却没有上报,也没有加强安保……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他知道也没用。"对方语气平静,"只要图纸到手,后续由我们完成逆向工程。至于他本人——等项目评审会上,自然有人质疑他的原创性。到时候,全国人民都会知道,所谓的天才,不过是个剽窃者。"
张教授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开口:"其实……我不只是为了钱。"
"哦?"
"我是他的导师。"他的声音低了下来,"我教他第一堂课的时候,他还连万用表都不会用。现在倒好,处处压我一头,连校长都把他当宝贝供着。学术会议不让我发言,重点项目也不让我牵头……我不是不能忍,是他逼我走到这一步的。"
电话那头笑了两声:"人心这东西,一旦失衡,就再也扶不正了。放心,事成之后,你在海外的研究职位已经安排好了。"
"谢谢。"张教授握紧话筒,"只希望……别闹出人命。"
"只要你配合,就不会。"
通话结束。
陈默关掉录音,慢慢站起身。他没急着离开,而是站在窗边,看着对面那扇熄了灯的办公室。
风从缝隙钻进来,吹动桌上的一页草稿纸,翻了个面。背面写着一行小字:"若方向正确,背叛亦是前进。"
他嘴角动了动,没笑出来。
第二天上午,陈默照常来到实验室。助手们正在更换三号柜的封装模块,一切井然有序。他接过替换下来的旧外壳,仔细看了看焊点位置,点点头:"做得不错。"
中午,张教授路过门口,看见他正低头调试仪器,便停下脚步。
"小陈,最近忙吗?"他语气亲切,像往常一样拍了拍他的肩。
"还行。"陈默抬头,推了推眼镜,"刚把通信模块的数据重新跑了一遍,有点小问题,不过不影响整体进度。"
"有困难随时找我。"张教授笑着说,"你是咱们系最有潜力的学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您说得对。"陈默也笑了,"所以我从来不急,一步一步来。"
张教授点点头,转身走了。
陈默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拐角,才缓缓收回目光。他打开抽屉,取出那盘录了音的磁带,放进随身包里。然后翻开笔记本,在"张教授"名字下面画了一条横线,接着写下三个字:已确认。
下午三点,他召集团队开会,宣布启动第二阶段测试,并特别强调:"所有对外提交的资料,必须经过双人核验,任何未经备案的技术输出,一律视为泄密行为。"
散会后,沈如月凑过来问:"师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陈默一边整理文件一边说,"就是觉得,有些人啊,嘴上说着为你好,其实心里早就给你判了死刑。"
沈如月听得一头雾水:"谁呀?"
陈默合上本子,抬头看了眼天花板的通风口。
"一个总觉得自己输不起的人。"他说,"可科研这条路,本来就没有师父徒弟的辈分,只有对错。"
他拿起外套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停下。
"对了,明天开始,实验室晚班加一个人轮值。"他回头交代,"别让任何人单独进来,哪怕是熟面孔。"
说完,他推门出去。
走廊灯光稳定地亮着,映在他镜片上,一闪而过。
他刚拐过楼梯口,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回头一看,是苏雪。
"你怎么来了?"他问。
"我想起来了。"她喘了口气,"昨天监控记录里有个细节——张教授进门时,左手提着包,右手……戴着一块银色手表。"
陈默怔了一下。
他记得很清楚,前世张教授从不戴表。那个人讲究身份象征,一向只用进口怀表。
而现在这块表,款式陌生,表面刻着一行极小的字母编码。
他拔掉示波器的信号线,把调试日志导出到磁带,贴好标签塞进抽屉底层。走到门边,他先把锁拧紧,又掏出钥匙在锁孔里虚转半圈——这是个假动作,电子记录上清楚地显示:今晚最后一次离开时间是二十点十七分,操作人:陈默。
电话响起时,他正在桌前编写新一批模块编号。
"雪姐,"他接得很快,语气平常,"帮我查查昨晚七点后实验室的进出记录,特别是没登记的。"
苏雪的声音从听筒传来:"你怀疑有人进来过?"
"不是怀疑。"他顿了顿,"是确定有人动过我的板子。但我更想知道——是谁用正规权限进来的。"
那边沉默了几秒。"我这就调监控。"
挂了电话,陈默打开档案柜,翻出通信卫星初版设计图的副本。纸面干净整齐,他在封面用钢笔工工整整写下"绝密·仅限内部评审"六个字,然后把它放回了原来存放真图纸的夹层。
十分钟后,苏雪推门进来。
她手里拿着一卷胶片,眉头紧锁。没说话,径直走到灯箱前,"咔嗒"一声打开光源,把照片一张张夹上去。
画面很清晰:凌晨一点十五分,走廊尽头的刷卡机亮起绿灯。一个穿灰呢大衣、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走进来,手里拎着手电筒。他没开主灯,直接走向工具架,蹲下身,拉开了最底层的电路板盒。
正是张教授。
"值班表上没他。"苏雪低声说,"我问过守夜的老刘,他说根本不知道教授会来。"
陈默站在灯箱旁,看着照片里那只伸向盒子的手,指尖微微发白。他没作声,伸手按下了灯箱开关,光灭了,屋里顿时暗下来。
"现在揭发他?"苏雪回头看他。
"不行。"陈默摇头,"他会反咬我们陷害。而且……"他停顿了一下,"他背后的人还没露面。"
"你是说,他不光是为了私怨?"
"一个五十多岁的学术权威,半夜偷偷翻学生的东西,你觉得只是为了争口气?"陈默笑了笑,笑得很淡,"他是替别人取东西的。"
苏雪盯着他:"那你打算怎么办?等他再动手?"
"对。"陈默走回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装置,巴掌大,带着微型麦克风和定时开关,"我要让他亲手把证据送上门。"
当晚九点,陈默当着几个助手的面检查完设备,宣布明天要测试新频段接收模块,特别强调"所有原始数据必须封存"。说完,他故意把一份标注"核心参数汇总"的文件落在档案柜旁边,还顺手把柜门留了条缝。
十点整,他锁门离开,脚步声在走廊里渐渐远去。
直到十一点四十分,他才从另一条楼梯回到实验楼后门,穿过教职工通道,悄无声息地进了隔壁空置的资料室。
他把录音装置装在通风口内侧,设定凌晨一点自动启动。然后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外面静悄悄的。
两点零三分,走廊传来刷卡声。
门开了,张教授走了进来。这次他穿了深色夹克,脚步比上次更快。他直奔档案柜,迅速翻找,拿到那份"核心参数汇总"后立即塞进公文包。临走前,还特意用手套擦了擦柜门把手。
陈默在资料室里睁开眼,轻轻按下手中的遥控器,确认录音已开始同步。
半小时后,张教授办公室的灯亮了。
窗帘拉得严实,但陈默通过红外监听设备,清楚地捕捉到了通话内容。
"王先生,东西拿到了。"张教授声音压得很低,手还在微微发抖,"是通信卫星的初步架构,包括频率分配和轨道校准算法……都在里面。"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做得好。三天内我们会安排专人接手。"
"可我总觉得不对劲。"张教授犹豫道,"陈默太安静了。他明明发现了异常,却没有上报,也没有加强安保……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他知道也没用。"对方语气平静,"只要图纸到手,后续由我们完成逆向工程。至于他本人——等项目评审会上,自然有人质疑他的原创性。到时候,全国人民都会知道,所谓的天才,不过是个剽窃者。"
张教授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开口:"其实……我不只是为了钱。"
"哦?"
"我是他的导师。"他的声音低了下来,"我教他第一堂课的时候,他还连万用表都不会用。现在倒好,处处压我一头,连校长都把他当宝贝供着。学术会议不让我发言,重点项目也不让我牵头……我不是不能忍,是他逼我走到这一步的。"
电话那头笑了两声:"人心这东西,一旦失衡,就再也扶不正了。放心,事成之后,你在海外的研究职位已经安排好了。"
"谢谢。"张教授握紧话筒,"只希望……别闹出人命。"
"只要你配合,就不会。"
通话结束。
陈默关掉录音,慢慢站起身。他没急着离开,而是站在窗边,看着对面那扇熄了灯的办公室。
风从缝隙钻进来,吹动桌上的一页草稿纸,翻了个面。背面写着一行小字:"若方向正确,背叛亦是前进。"
他嘴角动了动,没笑出来。
第二天上午,陈默照常来到实验室。助手们正在更换三号柜的封装模块,一切井然有序。他接过替换下来的旧外壳,仔细看了看焊点位置,点点头:"做得不错。"
中午,张教授路过门口,看见他正低头调试仪器,便停下脚步。
"小陈,最近忙吗?"他语气亲切,像往常一样拍了拍他的肩。
"还行。"陈默抬头,推了推眼镜,"刚把通信模块的数据重新跑了一遍,有点小问题,不过不影响整体进度。"
"有困难随时找我。"张教授笑着说,"你是咱们系最有潜力的学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您说得对。"陈默也笑了,"所以我从来不急,一步一步来。"
张教授点点头,转身走了。
陈默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拐角,才缓缓收回目光。他打开抽屉,取出那盘录了音的磁带,放进随身包里。然后翻开笔记本,在"张教授"名字下面画了一条横线,接着写下三个字:已确认。
下午三点,他召集团队开会,宣布启动第二阶段测试,并特别强调:"所有对外提交的资料,必须经过双人核验,任何未经备案的技术输出,一律视为泄密行为。"
散会后,沈如月凑过来问:"师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陈默一边整理文件一边说,"就是觉得,有些人啊,嘴上说着为你好,其实心里早就给你判了死刑。"
沈如月听得一头雾水:"谁呀?"
陈默合上本子,抬头看了眼天花板的通风口。
"一个总觉得自己输不起的人。"他说,"可科研这条路,本来就没有师父徒弟的辈分,只有对错。"
他拿起外套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停下。
"对了,明天开始,实验室晚班加一个人轮值。"他回头交代,"别让任何人单独进来,哪怕是熟面孔。"
说完,他推门出去。
走廊灯光稳定地亮着,映在他镜片上,一闪而过。
他刚拐过楼梯口,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回头一看,是苏雪。
"你怎么来了?"他问。
"我想起来了。"她喘了口气,"昨天监控记录里有个细节——张教授进门时,左手提着包,右手……戴着一块银色手表。"
陈默怔了一下。
他记得很清楚,前世张教授从不戴表。那个人讲究身份象征,一向只用进口怀表。
而现在这块表,款式陌生,表面刻着一行极小的字母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