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音乐盒里的罪恶旋律-《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陈默推着自行车穿过夜色,车筐里的牛皮纸袋被风吹得哗哗响。他没去理会,只是把外套拉链往上拉了拉。手机在兜里震动了一下,行动组发来确认消息:目标地点已封锁,等待指令。

  他回了句“开始”,把自行车往墙边一靠,快步走向街角。

  音乐盒咖啡馆的招牌歪歪斜斜地挂在二楼窗外,漆皮剥落,灯泡忽明忽暗。卷帘门半开着,公安人员守在门口,见到陈默点了点头。他摘下眼镜擦了擦,重新戴上,弯腰跨过门槛。

  屋里比想象中整洁,木桌擦得发亮,墙上挂着老唱片和泛黄的海报。角落里的留声机正缓缓转动,播放着《喀秋莎》,音色有些走调,像是发条松了。

  陈默脚步一顿。

  这节奏不对。

  不是曲子本身的问题,而是节拍——每小节的第三拍都拖得稍长,第四拍又突然收紧,像某种压缩编码。他脑海中闪过一段画面:冰冷的指挥舱,红色警报闪烁,耳机里传来断续的滴答声,和这旋律完全重合。

  那是苏联北方舰队核潜艇自毁倒计时的音频信号。前世他在北冰洋科考站见过解密资料,只看了一眼就被收回了。可那段频率,早就刻进了记忆里。

  他没作声,只朝带队的警官使了个眼色,指了指耳朵,又点了点太阳穴。

  警官立刻会意,示意其他人后退。

  陈默蹲下身,靠近留声机。木质外壳打磨得很光滑,底部刻着一行小字:“赠予亲爱的伊万,1967年卫国节”。看起来像个普通纪念品。但他知道,越是这样越危险。

  他伸手轻轻拨动发条,音乐停了。

  再拧半圈,重新启动。

  这一次,他闭上眼,专注听着前奏的六个音符。第一遍正常,第二遍还是正常,第三遍……他捕捉到了一丝微妙的延迟。

  这不是机械故障,是程序性延时。这个音乐盒,正在对外发送某种周期性信号。

  “它在倒计时。”他睁开眼,声音平静,“最多还有七分钟。”

  屋里一片寂静。

  陈默站起身,环顾四周。没有电源线,没有天线,信号一定是通过低频震动传到建筑结构里的。要切断它,只能拆开或者破坏核心。

  可这种装置,暴力开启很可能直接触发预设反应。

  他低头看着音乐盒,忽然笑了:“你们还挺念旧。”

  然后从工具包里摸出一把消防斧——不是配发的,是他自己带的,轻巧结实,刃口磨得发亮。

  “往后退。”他说。

  话音未落,斧头已经抡起。

  “砰!”

  木壳应声碎裂,碎片四溅。里面露出一层金属内胆,几根细导线连向底部的小型共振腔。腔体中央嵌着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胶卷仓,正随着旋律微微震颤。

  陈默伸手抠出胶卷,迅速塞进随身带的铁盒里。盒子贴着胸口放好,他还顺手扯下窗帘布条缠了几圈,打了个死结。

  “撤!”他冲警官喊,“所有人立即撤离,走楼梯,别用电梯!”

  话音刚落,脚下猛地一晃。

  墙体“咔”地裂开一道缝,天花板灰尘簌簌落下。远处传来沉闷的轰鸣,像是地下有东西在膨胀燃烧。

  “爆破!”有人喊道。

  陈默没动。他盯着走廊尽头那扇虚掩的房门——刚才没人进去,但现在,门缝里似乎有反光。

  他眯起眼。

  是金属反光。

  下一秒,他假装脚下一滑,整个人往前扑倒,顺势压低身子。

  “啪!”

  一声脆响,遥控器砸在地上。

  一个黑影从暗门后窜出,显然是以为他摔倒了,想冲过来抢铁盒。可还没等他弯腰,陈默已经翻身而起,一脚踹在他手腕上,接着抓住衣领往墙上一撞。

  那人闷哼一声,脑袋磕在瓷砖上,当场晕了过去。

  陈默低头看了看地上的遥控器,外壳碎了一角,露出里面的电路板。他捡起来,两指一捏,直接掰成两半。

  “老掉牙的东西。”他随手扔开,“现在谁还用单频触发?”

  余震越来越密,整栋楼像被巨手摇晃的积木。警员们拉着最后几个平民从楼梯冲下来,有人胳膊擦破了皮,有人鞋都跑丢了。陈默站在二楼平台,等所有人都过去了,才跟着往下走。

  可刚迈一步,头顶“轰隆”一声,一块水泥板塌了下来,正好卡在楼梯转角,堵住了去路。

  “这边!”一楼有人喊,“走后门!”

  陈默转身就往厨房跑。厨房门开着,通向一条窄巷。可就在他即将冲出去时,眼角余光扫到灶台旁边有个东西。

  是个老旧的八音盒,和刚才那个一模一样,只是更小些。

  它正在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陈默停下脚步。

  这首曲子不该出现在这里。它是干扰项,专门用来扰乱判断的。真正的陷阱,往往藏在你以为安全的地方。

  他没靠近,反而往后退了两步,抄起旁边的铁锅猛地砸向窗户。玻璃碎裂,冷风灌进来。

  “走!”他对后面的人吼,“别管我,出去集合!”

  他自己却逆着人流,返身进了储物间。

  里面堆着杂物,地上铺着油布。他蹲下身,掀开一角,发现地板有拼接痕迹。撬开一看,下面果然埋着一根粗电缆,通向地下室的方向。

  这就是引爆主控线。

  他掏出随身小刀,正准备割断,忽然听见头顶传来“滴”的一声。

  抬头看,烟雾报警器闪起了红光。

  不是误报。

  那是远程二次锁定的信号。

  陈默脸色一沉,立刻掏出铁盒里的胶卷,对着应急灯快速扫了一眼。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点阵码,记录的是境外资金流转路径和潜伏特工代号。其中一页边缘写着“Zhou”,旁边画了个轮椅符号。

  老板姓周,腿脚不便。

  他记下了。

  这时候,整栋楼剧烈一震,像是地基被抽空了。墙皮大片剥落,水管爆裂,水柱喷涌而出。他抓起胶卷塞回铁盒,绑紧布条,贴身收好。

  再抬头,储物间的门已经被掉落的架子封死。

  他踢开一块木板,从缝隙往外爬。外面火光映天,浓烟滚滚。远处警笛声此起彼伏,有人在喊他的名字。

  可他知道,现在不能出去。

  这个节点一旦失守,后续所有追查都会断线。

  他摸了摸口袋,还有最后一枚信号干扰贴片,是之前做实验剩下的。他撕开背胶,贴在电缆接口处,轻轻一按。

  嗡——

  电流轻响,干扰波扩散开来。

  至少能争取三十秒。

  他靠着墙坐下,掏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低声说:“代号海鸥、渡鸦、信鸽……名单已获取。接头人周某,藏身于塔林港C区仓库。建议立即封锁边境通讯频段,启用三级反渗透预案。”

  说完,他把录音加密上传,发送至专用通道。

  最后一行字跳出“发送成功”时,脚下猛然一空。

  地板塌了。

  他本能地护住胸口铁盒,整个人随着碎石和梁柱坠入地下室。

  落地时肩胛骨撞上钢筋,疼得眼前发黑。但他还是撑着爬了起来,四周漆黑,只有电缆末端冒着电火花,像垂死的萤火虫。

  他喘了口气,抹了把脸上的灰。

  还好,铁盒还在。

  他伸手去摸出口方向,手指刚触到一堵倾斜的墙,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机械运转的声音。

  低沉,规律,像是某种齿轮在缓慢咬合。

  紧接着,一段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

  《喀秋莎》。

  这次是从地下传来的,带着金属共鸣,一遍又一遍,不急不缓。

  陈默站直身体,朝着声音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