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箱被平稳地推进电梯,金属门缓缓闭合。陈默站在原地,目光始终没有移开。
沈如月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他:"真的出发了。"
"嗯。"他微微颔首,"接下来,该去发射场了。"
苏雪从走廊另一端走来,手里搭着一件风衣,步伐从容。她走到陈默身旁,将衣服递过去:"凌晨风大,别着凉。"
他接过风衣,没有立即穿上,只是轻轻搭在臂弯。"你什么时候到的?"
"刚到。"她说,"车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三人不再多言,一同走向地下车库。军工所代表已在车内等候,见他们上车,只简洁地说了两个字:"出发。"
车队驶出校园时,天色尚未破晓。街道寂静,路灯在车窗外交错闪过。车内无人交谈,只有导航系统偶尔提示路线。
两个多小时后,车队抵达西北卫星发射基地。晨光微曦,远方的发射塔架轮廓渐渐清晰。载荷转运车直接驶往加注区,技术人员早已各就各位。
陈默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出运输数据终端。屏幕上的温控曲线平稳,但显示十分钟前确实出现过一次轻微波动。
"传感器误报。"他仔细查阅数据后合上平板,"不影响发射。"
沈如月凑过来看了一眼,长舒一口气:"刚才真把我吓了一跳,还以为......"
"不会有事。"他说,"我们准备了整整三年。"
苏静立在旁,凝望着远处的火箭。银白色的箭体在初升的朝阳下熠熠生辉,像一柄直指苍穹的利剑。
军工所代表快步走来:"最终检查已完成,燃料加注进度百分之九十二。按计划,四十分钟后进入发射倒计时。"
陈默点头:"气象情况如何?"
"高空有风切变预警。"对方眉头微蹙,"控制中心正在评估是否需要推迟发射。"
"不必。"陈默语气肯定,"短时风速变化不会影响轨道入射,可以按时点火。"
军工所代表凝视他两秒:"你确定?"
"我确定。"
对方沉默片刻,拿起通讯器:"通知指挥大厅,维持原定发射窗口。"
他们被引导至观礼台,距离发射塔约两公里。这里视野开阔,能清晰看见火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人员陆续就位,耳机里不断传来各系统的状态报告。
倒计时开始前十分钟,警报声突然响起。
"高空风速突增!风切变强度超出安全阈值!建议推迟发射!"
控制中心陷入短暂争论。现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沈如月紧攥着记录本的手指微微发白。她望向陈默:"会不会......真的要推迟?"
"不会。"他语气沉稳,"这种程度的风变,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射记录中至少出现过七次,从未影响过正常发射。"
苏雪闻言轻声问:"你这么肯定?"
"我研究过所有数据。"他注视着屏幕上的气象图,"而且'天穹一号'的飞行控制系统具备自主修正能力,设计冗余足以应对这种情况。"
军工所代表接通专线,听完指挥官汇报后,沉声下令:"继续倒计时。"
十、九、八......
全场屏息凝神。
七、六、五......
火箭底部开始升腾白雾,燃料冷却系统全功率运转。
四、三......
沈如月闭上了双眼。
二......
苏雪不自觉地抓住了陈默的手臂。
一。
点火。
轰——
烈焰喷薄而出,大地为之震颤。火箭缓缓离地,初时缓慢,随即加速上升。尾焰划破晨空,留下一道绚烂的光轨。
"升空了!"有人激动地呼喊。
沈如月猛地睁开眼,仰首望去。那道光束正刺破云层,越飞越高。
她突然转身扑进陈默怀里,肩膀微微颤抖。哭了。
陈默轻轻拍了拍她的背:"都过去了。"
她抬起头,泪痕未干:"我们......真的做到了?"
"做到了。"他说。
她后退一步,抬起手,敬了个略显生涩的礼。动作虽然笨拙,却透着无比的真诚。
苏雪始终沉默。她靠在陈默肩头,目光追随着天空中的光点,直到火箭化作一个小点,最终消失在云层之上。
"你做到了。"她轻声说。
"是我们。"他纠正道。
军工所代表摘下帽子,久久凝望天空,转身对陈默点头:"我们,真的开始了。"
陈默仰望着那片空旷的蓝天,镜片上倒映着晨光与残烟。他没有笑,也没有激动,只是静静地伫立着。
三年前第一次合成"天穹材料"失败时,他在实验室熬了三天三夜。
两年前专利被境外公司抢注,他连夜改写技术方案。
一年前张教授持枪对峙,他用一段录音化解危机。
所有的艰难险阻,都已成为过去。
现在,那块指甲盖大小的材料,正随着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它将监测台风路径,捕捉地震前兆,在太阳风暴中保持信号稳定。
它不攻击任何人,也不属于任何个人。
它是屏障,是守望,是人类文明迈向未来的一小步。
沈如月拭去泪水,抱着记录本站回原位。她忽然想起什么:"老师,这块材料最初的名字是您起的吧?"
"嗯。"他说,"随手写的。"
"就因为顺口?"
"对。"
她笑了:"那您以后的新项目,能不能也让我起个名字?"
"好啊。"他说,"只要你不怕承担责任。"
"我怕什么?"她扬起头,"反正您现在是我的老师,跑不掉的。"
苏雪听着他们的对话,唇角微微上扬。她将手伸进外套口袋,摸到一张纸条。那是昨晚写的发言稿,原本打算在发射成功后念几句。现在看来,不需要了。
她撕碎纸条,任其随风飘散。
纸片在空中打了几个旋,落在远处的草地上。
陈默察觉到她的动作:"写了什么?"
"没什么。"她说,"旧的结束了,新的还没开始。"
"快了。"他说。
远处,指挥大厅传来通报:"'天穹一号'已顺利进入近地轨道,太阳能帆板展开正常,通信链路建立,载荷工作状态稳定。"
掌声雷动。
有人欢呼,有人相拥,有人落泪。
陈默依旧伫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天空。
沈如月站到他左侧,苏雪在他右侧,军工所代表站在稍后位置。四人呈半弧形,共同面向苍穹。
无人言语。
这一刻,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
火箭已经升空,材料已经开始服役,使命已经启程。
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陈默摘下眼镜,用衣角轻轻擦拭,重新戴上。
他记得前世生命最后的时刻——实验室在爆炸中化作火海。
那时他想,若能重来,定要让这些技术真正造福国家。
现在,他迈出了第一步。
未来的路还很长。
芯片架构尚未落地,5G协议尚在构思,新型电池配方还未完成。
但他不急。
这一次,他有的是时间。
"老师!"沈如月忽然拉住他的衣袖,"您看!"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天空中,一个微弱的光点正在缓缓移动。
那是"天穹一号"的轨道投影,通过地面雷达实时标记。
它在运行。
它真的在太空中运行了。
沈如月掏出手机连连拍照,双手仍在微微发抖。她不停地按下快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苏雪靠得更近了些,声音轻柔:"你说它能看见我们吗?"
"不能。"他说,"但我们能看见它。"
"那就够了。"
军工所代表看了眼手表:"我去调度室确认后续指令。"
他走出几步,又停下:"下次会议将讨论深空探测模块的设计方向。你准备一下。"
"明白。"陈默说。
观礼台上的人渐渐散去,最后只剩下他们三人。
戈壁的风吹拂而过,带着特有的干燥气息。
沈如月忽然说:"我昨天梦见材料在太空中碎裂,碎片坠落在学校操场。"
"梦都是反的。"陈默说。
"可要是真出了问题呢?比如辐射老化,或者微陨石撞击?"
"它经历过三百多次极限测试。"他说,"比这更恶劣的环境都挺过来了。"
"那就好。"她轻拍胸口,"我还担心万一出事,别人会说是我的操作失误。"
"不会有人这么说。"苏雪开口,"因为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沈如月笑了:"也是,有你们在背后支持,我还有什么好怕的。"
陈默凝视着天空,那道光点仍在缓缓移动。
他轻声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沈如月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他:"真的出发了。"
"嗯。"他微微颔首,"接下来,该去发射场了。"
苏雪从走廊另一端走来,手里搭着一件风衣,步伐从容。她走到陈默身旁,将衣服递过去:"凌晨风大,别着凉。"
他接过风衣,没有立即穿上,只是轻轻搭在臂弯。"你什么时候到的?"
"刚到。"她说,"车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三人不再多言,一同走向地下车库。军工所代表已在车内等候,见他们上车,只简洁地说了两个字:"出发。"
车队驶出校园时,天色尚未破晓。街道寂静,路灯在车窗外交错闪过。车内无人交谈,只有导航系统偶尔提示路线。
两个多小时后,车队抵达西北卫星发射基地。晨光微曦,远方的发射塔架轮廓渐渐清晰。载荷转运车直接驶往加注区,技术人员早已各就各位。
陈默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出运输数据终端。屏幕上的温控曲线平稳,但显示十分钟前确实出现过一次轻微波动。
"传感器误报。"他仔细查阅数据后合上平板,"不影响发射。"
沈如月凑过来看了一眼,长舒一口气:"刚才真把我吓了一跳,还以为......"
"不会有事。"他说,"我们准备了整整三年。"
苏静立在旁,凝望着远处的火箭。银白色的箭体在初升的朝阳下熠熠生辉,像一柄直指苍穹的利剑。
军工所代表快步走来:"最终检查已完成,燃料加注进度百分之九十二。按计划,四十分钟后进入发射倒计时。"
陈默点头:"气象情况如何?"
"高空有风切变预警。"对方眉头微蹙,"控制中心正在评估是否需要推迟发射。"
"不必。"陈默语气肯定,"短时风速变化不会影响轨道入射,可以按时点火。"
军工所代表凝视他两秒:"你确定?"
"我确定。"
对方沉默片刻,拿起通讯器:"通知指挥大厅,维持原定发射窗口。"
他们被引导至观礼台,距离发射塔约两公里。这里视野开阔,能清晰看见火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人员陆续就位,耳机里不断传来各系统的状态报告。
倒计时开始前十分钟,警报声突然响起。
"高空风速突增!风切变强度超出安全阈值!建议推迟发射!"
控制中心陷入短暂争论。现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沈如月紧攥着记录本的手指微微发白。她望向陈默:"会不会......真的要推迟?"
"不会。"他语气沉稳,"这种程度的风变,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射记录中至少出现过七次,从未影响过正常发射。"
苏雪闻言轻声问:"你这么肯定?"
"我研究过所有数据。"他注视着屏幕上的气象图,"而且'天穹一号'的飞行控制系统具备自主修正能力,设计冗余足以应对这种情况。"
军工所代表接通专线,听完指挥官汇报后,沉声下令:"继续倒计时。"
十、九、八......
全场屏息凝神。
七、六、五......
火箭底部开始升腾白雾,燃料冷却系统全功率运转。
四、三......
沈如月闭上了双眼。
二......
苏雪不自觉地抓住了陈默的手臂。
一。
点火。
轰——
烈焰喷薄而出,大地为之震颤。火箭缓缓离地,初时缓慢,随即加速上升。尾焰划破晨空,留下一道绚烂的光轨。
"升空了!"有人激动地呼喊。
沈如月猛地睁开眼,仰首望去。那道光束正刺破云层,越飞越高。
她突然转身扑进陈默怀里,肩膀微微颤抖。哭了。
陈默轻轻拍了拍她的背:"都过去了。"
她抬起头,泪痕未干:"我们......真的做到了?"
"做到了。"他说。
她后退一步,抬起手,敬了个略显生涩的礼。动作虽然笨拙,却透着无比的真诚。
苏雪始终沉默。她靠在陈默肩头,目光追随着天空中的光点,直到火箭化作一个小点,最终消失在云层之上。
"你做到了。"她轻声说。
"是我们。"他纠正道。
军工所代表摘下帽子,久久凝望天空,转身对陈默点头:"我们,真的开始了。"
陈默仰望着那片空旷的蓝天,镜片上倒映着晨光与残烟。他没有笑,也没有激动,只是静静地伫立着。
三年前第一次合成"天穹材料"失败时,他在实验室熬了三天三夜。
两年前专利被境外公司抢注,他连夜改写技术方案。
一年前张教授持枪对峙,他用一段录音化解危机。
所有的艰难险阻,都已成为过去。
现在,那块指甲盖大小的材料,正随着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它将监测台风路径,捕捉地震前兆,在太阳风暴中保持信号稳定。
它不攻击任何人,也不属于任何个人。
它是屏障,是守望,是人类文明迈向未来的一小步。
沈如月拭去泪水,抱着记录本站回原位。她忽然想起什么:"老师,这块材料最初的名字是您起的吧?"
"嗯。"他说,"随手写的。"
"就因为顺口?"
"对。"
她笑了:"那您以后的新项目,能不能也让我起个名字?"
"好啊。"他说,"只要你不怕承担责任。"
"我怕什么?"她扬起头,"反正您现在是我的老师,跑不掉的。"
苏雪听着他们的对话,唇角微微上扬。她将手伸进外套口袋,摸到一张纸条。那是昨晚写的发言稿,原本打算在发射成功后念几句。现在看来,不需要了。
她撕碎纸条,任其随风飘散。
纸片在空中打了几个旋,落在远处的草地上。
陈默察觉到她的动作:"写了什么?"
"没什么。"她说,"旧的结束了,新的还没开始。"
"快了。"他说。
远处,指挥大厅传来通报:"'天穹一号'已顺利进入近地轨道,太阳能帆板展开正常,通信链路建立,载荷工作状态稳定。"
掌声雷动。
有人欢呼,有人相拥,有人落泪。
陈默依旧伫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天空。
沈如月站到他左侧,苏雪在他右侧,军工所代表站在稍后位置。四人呈半弧形,共同面向苍穹。
无人言语。
这一刻,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
火箭已经升空,材料已经开始服役,使命已经启程。
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陈默摘下眼镜,用衣角轻轻擦拭,重新戴上。
他记得前世生命最后的时刻——实验室在爆炸中化作火海。
那时他想,若能重来,定要让这些技术真正造福国家。
现在,他迈出了第一步。
未来的路还很长。
芯片架构尚未落地,5G协议尚在构思,新型电池配方还未完成。
但他不急。
这一次,他有的是时间。
"老师!"沈如月忽然拉住他的衣袖,"您看!"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天空中,一个微弱的光点正在缓缓移动。
那是"天穹一号"的轨道投影,通过地面雷达实时标记。
它在运行。
它真的在太空中运行了。
沈如月掏出手机连连拍照,双手仍在微微发抖。她不停地按下快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苏雪靠得更近了些,声音轻柔:"你说它能看见我们吗?"
"不能。"他说,"但我们能看见它。"
"那就够了。"
军工所代表看了眼手表:"我去调度室确认后续指令。"
他走出几步,又停下:"下次会议将讨论深空探测模块的设计方向。你准备一下。"
"明白。"陈默说。
观礼台上的人渐渐散去,最后只剩下他们三人。
戈壁的风吹拂而过,带着特有的干燥气息。
沈如月忽然说:"我昨天梦见材料在太空中碎裂,碎片坠落在学校操场。"
"梦都是反的。"陈默说。
"可要是真出了问题呢?比如辐射老化,或者微陨石撞击?"
"它经历过三百多次极限测试。"他说,"比这更恶劣的环境都挺过来了。"
"那就好。"她轻拍胸口,"我还担心万一出事,别人会说是我的操作失误。"
"不会有人这么说。"苏雪开口,"因为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沈如月笑了:"也是,有你们在背后支持,我还有什么好怕的。"
陈默凝视着天空,那道光点仍在缓缓移动。
他轻声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