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零七分,主实验室的灯光依旧亮着。陈默推门进来时,肩上还带着夜风的凉意,手里攥着从修车厂带回的数据记录本。苏雪坐在控制台前,指尖在键盘上轻敲了一下,屏幕上的曲线图停在第七次结晶失败的位置。
“又没成。”她抬头看了他一眼,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陈默嗯了一声,把本子放在桌上,顺手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他没说话,只是走到反应釜前,盯着里面残留的浑浊液体看了一会儿。那玩意儿原本该在恒温高压下析出晶体,可每次到了临界点,结构就崩了。参数全对,条件完美,偏偏差那么一口气。
他坐回椅子,闭上眼,眉心微微皱起。
这已经不是靠现有知识能解的题了。
他知道,该动用那个东西了。
意识一点点沉下去,像是潜入深水。他不常这么做,因为“未来记忆碎片”这种东西,来得毫无规律,强求反而容易落空。但今晚不一样,时间不等人,材料卡在这一步,整个项目就得往后拖。他让自己静下来,呼吸放慢,脑海里一遍遍回放这些年闪过的画面——芯片架构、通信协议、材料配方……那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知识片段,像碎玻璃一样扎在记忆深处。
起初什么都没有。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眼前忽然一暗,接着一道光似的影像划过:一组波形在晶体结构上流动,像是某种频率在共振。紧接着,三秒极短的音频脉冲响起,清脆、精准,像钥匙插进锁孔后轻轻一转。
他猛地睁开眼,额头沁出一层薄汗。
“找到了。”
苏雪立刻转过头:“什么?”
“不是温度,也不是催化比例。”他站起身,语速平稳,“是声波触发。一段特定频率的脉冲,持续三秒,必须在这个节点打入反应体系。”
她说不出话,只看着他快步走向角落那台老旧示波器。
“没有现成设备?”她问。
“没有。”他一边拆外壳一边答,“只能自己做。”
螺丝刀撬开后盖,他熟练地剪断几根线,又从工具箱里翻出一台闲置录音机,拔掉磁头,接上信号输出端口。苏雪默默起身,搬来一张小桌,把万用表和电容箱摆好。
“你调频率,我监测输出波形。”她说。
陈默点头,手指在旋钮上微调。第一次,波形偏高;第二次,延迟太长;第三次,振幅不稳。每一次失败,他都记下数值,重新计算补偿值。
“这不像你平时的样子。”苏雪忽然说,“你以前从来不说‘试试看’,都是直接给结果。”
他笑了笑:“这次不一样。这不是我能推导的东西,是‘看见’的。就像有人在我脑子里放了一段录像,但我不能重播,只能凭印象还原。”
“所以你现在是在猜?”
“差不多。”他抬眼看向她,“不过是我最接近真相的一次。”
她没再问,只是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忽然伸手点了点:“这里,谐波干扰有点大。空调震动传过来的,虽然幅度小,但会影响精度。”
“那就关掉。”
“通风系统也得停。”
“行。”
她起身走到配电箱前,拉下几个开关。实验室瞬间安静下来,连仪器运转的声音都变得低沉。灯还亮着,但那种嗡嗡的底噪消失了,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现在。”她说,回到他身边,“只剩我们和这台机器了。”
陈默戴上耳机,连接自制的信号发生器。他的手指悬在启动键上,停了几秒。
苏雪伸出手,轻轻覆在他肩上。
那一瞬间,他感觉心跳稳了下来。
按下按钮。
装置发出一声极细微的嗡鸣,持续整整三秒。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像一根针,精准刺入寂静的空间。
反应釜内的溶液开始变化。原本混沌的液体泛起微光,像是被点亮的星河。细小的晶核缓缓析出,在均匀场中稳定生长,层层叠叠,透明如水晶,结构完整无瑕。
显示屏跳出绿色字样:【目标材料合成成功,纯度99.97%】
陈默怔住,手指还搭在按键上,整个人僵在那里。
苏雪先反应过来。她猛地站起身,绕过桌子冲到他面前,声音发颤:“成了?真的成了?”
他这才摘下耳机,喉咙动了动,低声说:“雪姐……成了。”
话音未落,她已经扑进他怀里,双臂紧紧环住他的背。她的脸贴在他胸口,肩膀微微抖着,却没有哭出声,只是笑,带着哽咽地笑。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能行。”她重复着,像是要把这几年压在心里的所有担忧都甩出去。
陈默站着没动,双手垂在身侧,片刻后才慢慢抬起来,轻轻抱住她。他的下巴抵在她发顶,闻到一股淡淡的洗发水味道,混合着实验室里金属和塑料的气息。
“不是我。”他低声说,“是我们。”
她没说话,只是抱得更紧了些。
过了好久,她才松开一点,仰头看他:“接下来呢?”
“申请保密专利,送样去航天所做耐极端测试。”他语气恢复了平常的平稳,“如果没问题,三个月内可以投入小批量生产。”
她点点头,眼睛还红着,嘴角却扬着:“那得赶紧写报告,明天一早就要交初稿。”
“不急。”他拉开抽屉,拿出一个密封袋,小心翼翼地将试管装进去,“今晚先让它歇会儿。咱们也歇会儿。”
她笑着摇头:“你还记得上次说‘歇会儿’是什么时候吗?三天前,你说完就蹲在设备旁边睡着了。”
“那次是意外。”他嘴硬。
“每次都是意外。”她白他一眼,“你啊,就是不肯认累。”
他低头看了看手表,指针刚走过两点半。窗外黑得彻底,校园里连路灯都暗了几盏。实验室只剩下仪器指示灯一闪一闪,像在打盹。
“其实……”他顿了顿,“刚才那段记忆,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出现。但它选在这个时候来,大概是想告诉我,有些事,一个人扛不动。”
她静静听着。
“谢谢你一直在这儿。”他说。
她没回应,只是伸手接过他手中的密封袋,放进保险柜,锁好。转身时,顺手把桌上的笔筒扶正,又把散落的纸张叠整齐。
“这些事不用谢。”她说,“我会一直在。”
他望着她收拾东西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一屋子冷冰冰的设备,也有了点家的意思。
“对了。”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一张纸,“沈如月刚才打电话来,说修车厂那边一切正常,备用机组运行稳定,还让我转告你——”
“她说什么?”
“她说,等材料成功那天,请全厂工人喝汽水,让你务必到场剪彩。”
陈默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这丫头,倒挺会给自己加戏。”
“人家可是出了大力。”苏雪把纸折好塞进文件夹,“没有她那边分流压力,咱们根本撑不到今天。”
“是。”他点头,“回头请她吃顿好的。”
“不止一顿。”她看着他,“你们俩,都得好好歇几天。”
“再说吧。”他摸了摸后颈,“等我把这份数据整理完。”
她没再劝,只是走回控制台,重新打开监控界面。画面上,修车厂车间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做例行巡检,有人路过摄像头还比了个手势。
她轻声说:“他们也在等结果。”
他站在她身后,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忽然说:“下次实验,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不用所有人都懂原理,但只要愿意学,就能成为一部分。”
她回头看他:“你是说,把这条路铺得更宽?”
“嗯。”他说,“一个人看得远,不如一群人走得远。”
她笑了,眼角映着屏幕的光:“那你可得带好头。”
他正要答话,耳机突然响了一声提示音。是远程监测系统的自动警报——核心材料样本温度出现0.3度波动。
两人同时转身看向保温舱。
显示屏上,曲线轻微跳动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
“可能是散热风扇启停的瞬间影响。”苏雪快速调出日志,“不算大问题。”
陈默却没放松,几步走到舱门前,贴着玻璃往里看。样本静静躺在托盘上,表面光泽稳定,没有任何异常。
但他知道,哪怕一丝偏差,也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归零。
他伸手握住调节阀,准备手动校准恒温系统。
苏雪站到他旁边,递来一把十字扳手。
他接过,拧开面板,露出里面的线路板。
手指刚触到电容,耳边传来她一句话:
“这次别想着一个人改。”
“又没成。”她抬头看了他一眼,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陈默嗯了一声,把本子放在桌上,顺手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他没说话,只是走到反应釜前,盯着里面残留的浑浊液体看了一会儿。那玩意儿原本该在恒温高压下析出晶体,可每次到了临界点,结构就崩了。参数全对,条件完美,偏偏差那么一口气。
他坐回椅子,闭上眼,眉心微微皱起。
这已经不是靠现有知识能解的题了。
他知道,该动用那个东西了。
意识一点点沉下去,像是潜入深水。他不常这么做,因为“未来记忆碎片”这种东西,来得毫无规律,强求反而容易落空。但今晚不一样,时间不等人,材料卡在这一步,整个项目就得往后拖。他让自己静下来,呼吸放慢,脑海里一遍遍回放这些年闪过的画面——芯片架构、通信协议、材料配方……那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知识片段,像碎玻璃一样扎在记忆深处。
起初什么都没有。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眼前忽然一暗,接着一道光似的影像划过:一组波形在晶体结构上流动,像是某种频率在共振。紧接着,三秒极短的音频脉冲响起,清脆、精准,像钥匙插进锁孔后轻轻一转。
他猛地睁开眼,额头沁出一层薄汗。
“找到了。”
苏雪立刻转过头:“什么?”
“不是温度,也不是催化比例。”他站起身,语速平稳,“是声波触发。一段特定频率的脉冲,持续三秒,必须在这个节点打入反应体系。”
她说不出话,只看着他快步走向角落那台老旧示波器。
“没有现成设备?”她问。
“没有。”他一边拆外壳一边答,“只能自己做。”
螺丝刀撬开后盖,他熟练地剪断几根线,又从工具箱里翻出一台闲置录音机,拔掉磁头,接上信号输出端口。苏雪默默起身,搬来一张小桌,把万用表和电容箱摆好。
“你调频率,我监测输出波形。”她说。
陈默点头,手指在旋钮上微调。第一次,波形偏高;第二次,延迟太长;第三次,振幅不稳。每一次失败,他都记下数值,重新计算补偿值。
“这不像你平时的样子。”苏雪忽然说,“你以前从来不说‘试试看’,都是直接给结果。”
他笑了笑:“这次不一样。这不是我能推导的东西,是‘看见’的。就像有人在我脑子里放了一段录像,但我不能重播,只能凭印象还原。”
“所以你现在是在猜?”
“差不多。”他抬眼看向她,“不过是我最接近真相的一次。”
她没再问,只是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忽然伸手点了点:“这里,谐波干扰有点大。空调震动传过来的,虽然幅度小,但会影响精度。”
“那就关掉。”
“通风系统也得停。”
“行。”
她起身走到配电箱前,拉下几个开关。实验室瞬间安静下来,连仪器运转的声音都变得低沉。灯还亮着,但那种嗡嗡的底噪消失了,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现在。”她说,回到他身边,“只剩我们和这台机器了。”
陈默戴上耳机,连接自制的信号发生器。他的手指悬在启动键上,停了几秒。
苏雪伸出手,轻轻覆在他肩上。
那一瞬间,他感觉心跳稳了下来。
按下按钮。
装置发出一声极细微的嗡鸣,持续整整三秒。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像一根针,精准刺入寂静的空间。
反应釜内的溶液开始变化。原本混沌的液体泛起微光,像是被点亮的星河。细小的晶核缓缓析出,在均匀场中稳定生长,层层叠叠,透明如水晶,结构完整无瑕。
显示屏跳出绿色字样:【目标材料合成成功,纯度99.97%】
陈默怔住,手指还搭在按键上,整个人僵在那里。
苏雪先反应过来。她猛地站起身,绕过桌子冲到他面前,声音发颤:“成了?真的成了?”
他这才摘下耳机,喉咙动了动,低声说:“雪姐……成了。”
话音未落,她已经扑进他怀里,双臂紧紧环住他的背。她的脸贴在他胸口,肩膀微微抖着,却没有哭出声,只是笑,带着哽咽地笑。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能行。”她重复着,像是要把这几年压在心里的所有担忧都甩出去。
陈默站着没动,双手垂在身侧,片刻后才慢慢抬起来,轻轻抱住她。他的下巴抵在她发顶,闻到一股淡淡的洗发水味道,混合着实验室里金属和塑料的气息。
“不是我。”他低声说,“是我们。”
她没说话,只是抱得更紧了些。
过了好久,她才松开一点,仰头看他:“接下来呢?”
“申请保密专利,送样去航天所做耐极端测试。”他语气恢复了平常的平稳,“如果没问题,三个月内可以投入小批量生产。”
她点点头,眼睛还红着,嘴角却扬着:“那得赶紧写报告,明天一早就要交初稿。”
“不急。”他拉开抽屉,拿出一个密封袋,小心翼翼地将试管装进去,“今晚先让它歇会儿。咱们也歇会儿。”
她笑着摇头:“你还记得上次说‘歇会儿’是什么时候吗?三天前,你说完就蹲在设备旁边睡着了。”
“那次是意外。”他嘴硬。
“每次都是意外。”她白他一眼,“你啊,就是不肯认累。”
他低头看了看手表,指针刚走过两点半。窗外黑得彻底,校园里连路灯都暗了几盏。实验室只剩下仪器指示灯一闪一闪,像在打盹。
“其实……”他顿了顿,“刚才那段记忆,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出现。但它选在这个时候来,大概是想告诉我,有些事,一个人扛不动。”
她静静听着。
“谢谢你一直在这儿。”他说。
她没回应,只是伸手接过他手中的密封袋,放进保险柜,锁好。转身时,顺手把桌上的笔筒扶正,又把散落的纸张叠整齐。
“这些事不用谢。”她说,“我会一直在。”
他望着她收拾东西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一屋子冷冰冰的设备,也有了点家的意思。
“对了。”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一张纸,“沈如月刚才打电话来,说修车厂那边一切正常,备用机组运行稳定,还让我转告你——”
“她说什么?”
“她说,等材料成功那天,请全厂工人喝汽水,让你务必到场剪彩。”
陈默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这丫头,倒挺会给自己加戏。”
“人家可是出了大力。”苏雪把纸折好塞进文件夹,“没有她那边分流压力,咱们根本撑不到今天。”
“是。”他点头,“回头请她吃顿好的。”
“不止一顿。”她看着他,“你们俩,都得好好歇几天。”
“再说吧。”他摸了摸后颈,“等我把这份数据整理完。”
她没再劝,只是走回控制台,重新打开监控界面。画面上,修车厂车间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做例行巡检,有人路过摄像头还比了个手势。
她轻声说:“他们也在等结果。”
他站在她身后,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忽然说:“下次实验,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不用所有人都懂原理,但只要愿意学,就能成为一部分。”
她回头看他:“你是说,把这条路铺得更宽?”
“嗯。”他说,“一个人看得远,不如一群人走得远。”
她笑了,眼角映着屏幕的光:“那你可得带好头。”
他正要答话,耳机突然响了一声提示音。是远程监测系统的自动警报——核心材料样本温度出现0.3度波动。
两人同时转身看向保温舱。
显示屏上,曲线轻微跳动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
“可能是散热风扇启停的瞬间影响。”苏雪快速调出日志,“不算大问题。”
陈默却没放松,几步走到舱门前,贴着玻璃往里看。样本静静躺在托盘上,表面光泽稳定,没有任何异常。
但他知道,哪怕一丝偏差,也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归零。
他伸手握住调节阀,准备手动校准恒温系统。
苏雪站到他旁边,递来一把十字扳手。
他接过,拧开面板,露出里面的线路板。
手指刚触到电容,耳边传来她一句话:
“这次别想着一个人改。”